yuanss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54分 |
注冊:2005-12-24 |
發(fā)表:18(9主題貼) |
登錄:1 |
|
|
外資銀行進入影響當地銀行績效嗎? |
宏觀視角:“競爭”與“效率”效應
外資份額一般被認為有利于東道國銀行,但究竟有哪些正效應和負效應卻莫衷一是。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外資的滲透改善了銀行的整體健康度,當外資母公司來自管制良好的金融體系時尤其如此。
外資銀行的進入表面上加劇了銀行業(yè)的競爭,導致了當地銀行超額利潤的下降,然而外資銀行卻為當地銀行提供了激勵和商業(yè)模式來改善效率。外資銀行的滲透也增加了當地銀行的成本,但支持者聲稱,外資銀行進入當地銀行體系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損失。laessens, Demirguc-Kunt & Huizinga (下稱CDH) (2001)為這種觀點提供了堅實的經驗證據。他們使用了1988年到1995年間80個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外資和當地銀行的賬戶信息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外資銀行的進入和當地銀行利潤率、非利息收益以及管理費用之間存在負相關。這表明外資銀行迫使當地銀行放棄一部分原先獨享的高收益,而通過改善效率來提高盈利能力。我們稱之為“競爭”和“效率”效應。
與此相對的觀點不一而足。Bayraktar and Wang (2004)使用略有差別的樣本國家和樣本期間分析,質疑CDH關于外資進入和當地銀行費用負相關的觀點,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正相關。同時,他們認為外資份額與當地銀行利潤率以及貸款損失準備金之間不相關,而非負相關。Hermes and Lensink (2002)進一步研究了這個問題,發(fā)現外資銀行的進入與當地銀行的收入、利潤和費用之間存在反“U”形的關系。這表明前述的“競爭”和“效率”效應僅在外資達到一定水平后方起作用。
微觀視角:績效變化不同組合
我們在CDH的基礎上使用微觀視角繼續(xù)研究。必須指出,早期研究中,“外資份額”(foreign shares)指給定國家中,外資銀行數量除以總銀行數量或者外資銀行資產除以銀行業(yè)總資產,“外資銀行”被定義為外國所有權比例超過50%的銀行。雖然早期研究卓有成效,但卻忽略了外資股權對當地銀行的影響。例如,2005年7月16日,美洲銀行購買了中國建設銀行9%的股份,盡管極少“外資銀行”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美洲銀行卻也可能極大改善中國建設銀行的績效,這是因為雖然外資銀行在中國滲透不足,但個別的外資銀行還是能夠發(fā)揮作用。宏觀的視角重點放在東道國,而微觀的視角則關注當地的銀行。所以我們對外資份額的定義與CDH不同。在我們的微觀研究中,外資份額指外資在一個當地銀行中所占的比例。
我們首先將母國分為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兩類,然后將東道國也按收入水平分為兩類,得到四個組合。
首先,僅僅將外資來源國區(qū)分為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我們發(fā)現來自高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不影響凈息差(NIMs),卻提高了資產回報率(ROA)和管理費用,但降低了問題貸款和貸款損失準備金。如果資產回報率和問題貸款分別反映投資回報和風險,那么來自高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降低了當地銀行的回報,同時也降低了其風險。不應忽視的是,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也不影響東道國銀行的凈息差,同時不影響資產回報率、問題貸款或管理費用。另一方面,它們提高了貸款損失準備金。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外資進入都對當地銀行有利,實際上只有來自高收入國家的外資才有利于當地銀行。
隨后,我們把外資份額和東道國都分為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便得到四種組合。第一種,來自高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對高收入國家的銀行有一定影響,但僅僅提高了銀行的凈息差,對資產回報率、管理費用、問題貸款以及貸款損失準備金都無影響。這是因為高收入東道國已經應用了先進的運營技術,所以即便外資來自高收入國家,當地銀行的績效也提高有限。
對于第二種組合,來自高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對低收入國家的銀行有顯著影響。外資提高了當地銀行的凈息差,降低了管理費用和問題貸款,然而對資產回報率和貸款損失準備金無影響。所以,窮國的當地銀行從外資帶來的現代管理技術中獲益匪淺。
在第三種組合中,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對高收入國家的銀行幾乎沒有影響。所有相應變量之間的關系均不顯著,這是因為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外資并不具備現代運營技術,所以對那些已經具備現代運營技術的東道國銀行影響甚微。
最后,考慮第四種組合,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外資份額對低收入國家的銀行有顯著影響。在這種情形下,外資降低了東道國銀行的凈息差,增加了它們的管理費用和問題貸款,對資產回報率和貸款損失準備金則無影響。也就是說,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外資缺乏先進技術,進入其他低收入國家后惡化了當地銀行的績效。
(作者為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主任,Eishenhower 獎金獲得者。江術元譯)
|
[本貼被admin于2005/12/26 14:26:26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