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3(41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未來三年中國培訓行業發展趨勢 |
喬文
趨勢一:企業大學在職業教育改革形勢下快速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家群體已逐漸走向成熟。一批批懷著實現人生價值夢想的創業大軍摸著石頭過著河,三代人下來,大部分不會用人,不會合作的創業者,變成了河里的沙子;小部分會用人,會合作的企業家,成了河里的金子,把企業一步步打造成了規模不等的財富生產平臺。
2011年7月,青島成立了企業大學聯盟。魯商學院、攜程大學、青啤管理學院、海信學院、如家管理學院、神華大學、韓國LS大學、絕味管理學院、遠東大學、新日管理學院、六合集團、報喜鳥商學院等十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大學,共同發起成立的機構,已經把人才的競爭策略,從以前通過獵頭引進高素質人才,解決企業眼前緊迫難題的常規做法,帶入到新的階段——就是通過企業自己的努力,以我為主,批量地培養企業需要的高中低各級人才,把企業人才的孵化能力,納入到企業發展的頂層設計、運營方式的創新上,對行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開始了著眼于長遠發展、迎接國際化競爭的布局。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將“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明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五大任務措施,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教育,擴大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職業教育匯聚更多資源。
可以預見的是,包括外資500強、央企、民營龍頭企業,A股上市企業,在未來的3年內,數千家企業大學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今年2月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出,也給希望成為“世界級”企業大學的中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但是,大多數企業大學在企業知識管理,個人知識管理,主題知識集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如何有效做好AAR等基本問題上,還存在很多誤區。比如過份依賴和看重EPR在企業大學的價值,工具成了知識管理的重點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非常普遍;在做知識管理的工作上,一不小心走入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這個從西方傳播過來的理論陷阱,研發出一些生產出來就過時,形式內容大于實際運用的課程,浪費了很多企業資源。
趨勢二:高校培訓品牌以行業劃分
多數高校培訓機構從實質上,并沒有為特定行業內企業提供各環節系統教學的課程體系。主要表現在,各類名目的總裁班課程表上,十到二十多門課程,大多數均為一個講師一天課,每個教授、講師都有各自的理論框架,總裁班課程規劃負責人很難要求講師們在內容上,做整體的適用性配合。能做到的,往往是在課程大綱的文字表述上,看起來是為某個行業,某個主題所做的體系化安排。由于部分學員還有通過學習整合資源的學習外收益,也會淡化一些“對課程內容本身的系統實用價值”的要求。培訓主辦單位的理念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一堂課能讓學員轉變受用,就功莫大焉。也就導致在高校培訓一線的班主任們普遍反映,學員的出勤率波動比較大的現實情況。
企業高管要求培訓提供方從行業(有代表性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然而,大部分高校培訓機構提供的“講授式培訓”和有咨詢公司背景的專家團隊提供的40人內的“準咨詢式培訓”(結合部分工具和案例演練),都無法解決這個需求。講授式由于各師各論的內容面太廣,準咨詢式又很難量產,成不了主流。在學員提出“要學真東西”的需求,機構提出“最好是讓學員主動排著隊來報名”的需求的矛盾中,只有教練式培訓,更準確地說,是教練團培訓,才能解決問題。然而最大的困難,是把各自為戰的講師,從知識結構上系統的整合起來。讓內容各有側重的課程,分別去解決行業內企業各個節點的問題。做到現在講課的老師是接著上一位老師的內容展開,講完后,下面的講師接著講與之關聯的其它環節內容。一個階段后,再由幾個相關環節講師一起站臺,與學員互動答疑,多對多,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學生產大討論,必能讓教室里的學員沐浴盡享講師團的法雨甘露。真正在實業運營鏈條上,形成“你可以不學,但你的競爭對手正在系統的學”的壓力,進而改變現今的由學員主導的甲方市場,改變培訓主辦單位讓利給招生渠道的傭金,然后再給高校主管單位管理費后,無利可圖之下,去不斷壓低培訓講師課酬的惡性循環。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一些高校培訓機構也做出了調整。比如清華繼教卓爾培訓中心與講師的深度合作。為房地產、酒店餐飲、鋼鐵、醫藥、石油、影視、煤炭、農業、水利勘探、高新技術等多行業提供專業咨詢方案,在2013年高校培訓機構業績普遍下滑的總體形勢下異軍突起。機構與優秀講師深度合作的局面將全面展開。
趨勢三:講師的聯合催生出各行業智囊機構
所有講師都明白,只要站上講臺,就具有資源整合的優勢。但有能力開發、消化的卻不多。就算講師能力足夠,時間和精力卻顧不過來。講好課是一種能力,做好咨詢對管理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數單兵作戰的孤狼型講師無法做到與某行業內企業高層集體對話,解讀行業內企業戰略的能力。這就需要具有互補條件的講師形成講師團,才能抬高課程內容的水位,去灌溉企業這一片片梯田。多數咨詢機構在組織結構和知識結構上,呈金字塔模式。最牛B的專家,往往就一兩個。然而,水平合格的講師中,具有咨詢能力的人在50%以上。如果七八條槍精誠合作,以合伙人的形式,整體配合多點突擊,攻占一個行業的碉堡的可能性,與一個中上水平的咨詢機構相比,并不占劣勢。
海爾、華為、忠良書院、奧康等企業從發展的角度,利用企業大學的平臺延伸到上下游價值鏈,給行業內的中小企業很大的壓力。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為了求得生存空間,勢必尋求協會或高校培訓機構這樣的平臺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雖然這種形式是“競爭與合作”并存,不好操作,但只要有擅長虛擬經濟的投資公司加入,三四年內孵化出一兩家上市公司與大企業競爭是完全可能的。講師聯合體在這個局面中,一方面可以與企業大學相得益彰,一方面可以與有招生優勢和品牌優勢的高校合作,也可以自立山頭把培訓做成企業的股東,遠比獲得課酬的收益要大。
趨勢四: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職業教育改革增加新內容(本節參考網文)
隨著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政策的落實,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正在塑造中國的商業生態圈,它們擁有幾乎所有的商業資源,百度學院、淘寶大學,為其生態圈提供培訓服務,匹配其互聯網技術和品牌,影響極大。未來2~3年,移動互聯網給企業培訓市場留出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誰提前在這里面占據用戶,建立內容—用戶的生態圈,誰就占了先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