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娟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116分 |
注冊:2007-12-27 |
發表:29(29主題貼) |
登錄:1 |
|
|
腦力、人脈最緊要的充電 |
新的一年里,我最期待自己能在事業和生活上同步邁上成功之路。”這是眾多經理人充電的目的所在。這也與《經理人》的使命一致,我們就是致力于滿足經理人的雙重自我經營的要求:既要不斷吸取管理新知,成為出色的職業經理,又要使個人生活富有時代色彩。
充電,讓自己成為好手
“80/20定律”意味著20%的事態成因,可以導致80%的事態后果,反之,事態的80%效果取決于20%的關鍵部分。所以,這個定律用于個人充電上,就是要追求“以20%的付出,換取80%的輝煌。”
做事“簡單事情復雜化”的思維模式要轉向“復雜事情簡單化”!
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該做的事還要講求效率、效能!
不要浪費資源,尤其不要浪費自己和別人的時間!
由激發個人潛能的層面,提升至激發家人潛能的層面!
……
這都是充電的新理念。
在我們的充電體系里,最核心的要素是腦力(學識思維)充電、健康體能充電和人脈(感情關系)充電,精神心靈充電、財富充電則是最獨特的補充。就如前一篇文章所述那樣,《經理人》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充電”,我們的“充電”新主張是個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指腦力充電。
刷新人脈
經理人都重視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人脈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現在我們先來進行人脈充電。人脈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工作上的人脈,是你與公司、外部合作伙伴中的人際關系及協作、合作;二是外部的人脈關系;三是家庭關系。
其中,最易讓人忽略的是溝通、團隊合作、家庭,特別是溝通。
我們專門就“人脈 ”作了調查和采訪,集中在經理人如何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人脈關系。問卷設計了5個問題,我們把沈陽張先生和深圳尹先生的回答整理如下:
聆聽真的很重要
1 職場中,你與周圍的人溝通順暢嗎?你的情緒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壓迫嗎?
--有很好的溝通,并且在自身工作的小環境下有較強的控制能力;有時候會受到一些包括反對意見和工作壓力方面的影響,但通常可以從容的處理。
--順暢。我一向是一個比較注重別人感覺的人。(外在因素)稍有影響,不起主導作用。我喜歡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2 你看重聆聽別人的意見嗎?你一般采取哪種方式聆聽?你對聆聽怎么看?
--很重視。平時就注意獲取他人的意見,并盡快對他人的意見進行反饋;聆聽是保持和提高團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技巧。
--看重。注視談話人雙目,神情專注,適時要點頭示意。也許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會令我受益匪淺。有時一個人的想法代表著一類人或是一群人的想法,應予以重視。
3 在團隊中你如何自處?你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嗎?
--注意明確和發現自己的職責,并且積極思考如何可以使自己的能量得到更好的發揮;通常總是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位置。
--做好自己的事,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
4 與家人溝通以及所獲得的支持、理解、感情上的安慰,對你人脈關系的正面影響有多大?
--較少從家人處尋求支持,從朋友處可以得到幫助舒緩壓力,但家人仍給我許多正面的幫助。
--非常大,可以說比我自己的想法更重要。
5 有沒有進行過人際關系技巧的培訓、學習?
--沒有參加過正式的人際關系技巧培訓。
--沒有。
盡管他們對每一個問題的理解不同,但他們都認為溝通很重要,聆聽也很重要,而溝通和聆聽,正式建立順暢人脈關系的最基本工具。
讓快樂感染他人
周先生是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理,保險行業就是與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業。與人交流就成了一個必須每天都要去面對的工作。周先生對此體會尤深:
“我曾經聽到過一句話‘信心其實是別人給的’。我覺得我并不出眾。但是我能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比較恰當。之后就會有好評傳到我的耳朵里。這時候,我就會知道,我做對了,當遇到相同的事情的時候,我就很容易知道,我需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我的快樂經常感染周圍的人。和我在一起更多的是快樂。而一件讓我傷腦筋的事情,難過也不會超過24小時。”
“因為我的性格,很多人愿意和我說說他們的煩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一般是采取聆聽。因為我知道,每一個人有煩惱,其實只是希望能說出來,一旦說出來,他們就會好起來。勸人其實沒有任何的作用。他們在心里早就決定了,找人說說,只是發泄。說到動情處,我只要遞上一張紙巾,勝過說千句萬句。”
順暢的溝通和良好的人脈關系,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獲得理解、關愛、友情;一是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以下是江燕來先生推薦的有效進行溝通的兩個方法:
80/20勁量溝通
我最喜歡邱吉爾臨離開人世前,為世人留下的五大談話與演講原則:
1 說話之前,必須制造聲勢,擺好"陣勢",震撼地吸引聽眾注意。
2 從頭到尾,內容必須連貫統一,單一地以一個主題,吸引聽眾的聽覺和視線。
3 成為水彩畫家,向聽眾講故事,在他們腦海中制造畫面。
4 講得愈少,有時可能表達愈多;簡簡單單,將復雜內容簡單化,是個人表達的巔峰所在。
5 見好收手。在完結談話或演講之時,最好向聽眾“再來一拳”,重重地在他們腦海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 “80/20”的大原則,絕對可以應用到我們平日的說話溝通之上。細心留意我們就可以發現,在別人或自己的談話中,有80%實際的、精采的理念,來自20%的談話內容。
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成為一位能言善道,表達輕松的“80/20勁量溝通者”(The 80/20 High-powered Communicator)的話,以下將會是一些有用竅門:
1 把最好、最有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點子,放在說話內容最前的部分。
2 重點要清楚,讓人聽來有重點可循。
3 最好預先為聽者將雜質過濾,幫助消化內容。
4 不妨在句與句之間,多作停頓,讓別人有線索脈絡可循。
5 有時講得愈少,可能表達得愈多(Less is more),影響力反而愈大。
6 細心觀察,先聽清楚和感覺別人的談話動機和立場,找對頻道,然后像打乒乓球一樣,有來有往,作友誼溝通。
聽比說更重要
有一年,我到客戶的辦公室與兩名要員開會。我當時所提交的業務建議書,在不超過一小時之內,就得到接納。在高興之余,我第一時間趕回自己的辦公室,準備為客戶落實執行業務建議書的大計。
當我在辦公室還未坐下來的時候,我卻收到客戶的來電,告訴我已經被接納的業務建議書受到阻滯;因為我們當初開會時,疏忽了邀請另一要員參與。在有意或無意之間,令該要員“尊嚴”受損。
當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業務建議書是死物,人的尊嚴感受才是活物;我不假思索便接受了客戶的建議,再度回到他們公司開會--再度向那位被忽略的公司要員,講解我的業務建議書!面對該名要員,我做了五件事:
1 自己盡量少講,讓該要員對業務建議書,暢所欲言,不吐不快。
2 集中精神,用腦、用心、用耳聆聽該要員說話,尤其是背后意思。
3 盡量“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角色對調,進入他的思想世界。
4 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斷向他提問和澄清,確保對方知道我明白他的意思和處境。
5 不會自吹自擂,“硬銷”業務建議書;讓對方有足夠的思想、感覺和時間空間,對業務建議書的好壞自行下結論。
聆聽約占百分之六七十的時間,說話只占百分之三四十的時間,不到20分鐘,我的業務建議書再一次得到接納。如果當時我堅持己見,只管說話,不管聆聽,一味為自己的業務建議書和立場辯護,相信我的業務建議書最終就會石沉大海,不會受到客戶接納。
從以上的親身體驗,令我更加相信:
1 有時聽比說更重要。
2 聆聽難學難精,是我們平日最缺乏訓練的溝通環節。
3 若要別人肯聽自己說話,必須先肯聽別人說話。
4 要影響別人,先讓別人影響自己。
5 聆聽,業務推介時最有力的武器。
|
[本貼被admin于2007/12/27 15:10:37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