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企業培訓探討 |
|
|
|
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 |
企業培訓探討: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企業培訓探討: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企業培訓探討: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企業培訓探討: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
? |
|
|
政府績效評估:誰出考題?
自深圳市政府“1+3”的績效評估體系7月27日在政府官方網站公布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各種評說不一,歡迎與贊美之辭自不必言,但也有批評的聲音出現。
片面指標不少,隨機性大
來自深圳民間智庫“因特虎”的一位時事觀察人士在與本報記者交談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根據政經形勢而改變的政績評核標準
,盡管靈活、及時,但并不科學和系統。深圳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利用的30多個具體指標,來給各級政府打分,這個績效評估體系付諸實行,可算是一個重大突破。但是,30多個指標中,片面的指標還是很多,隨時性變化的指標也不少,按說經過3年的試點,可以一步到位了,但還是讓人比較失望。
同是“因特虎”成員的深圳知名網絡寫手“我為伊狂”對本報記者表示,指標的片面問題不是一個深圳市能夠解決的,看深圳政府的績效考評,應放在全國的視野來看,也就是說,要考慮評估體系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制度基礎、體制基礎和操作基礎。
難免“自己給自己出考題”的尷尬
在一些民間人士看來,績效評估是“政府自己給自己出考題”,那么,世界上哪有自己給自己出考題而讓他人認可的事呢?這不光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問題,也是一個政府本位所帶來的習慣問題。因為評估材料來自兩方面:一個來自政府的報表,比如人均GDP、勞動生產率、外來投資占GDP比重、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刑事案件發案率、生產和交通事故死亡率、國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率等等,這些數字都由政府自己來填寫。二是來自調查,如在市場監管方面的“企業滿意度”,在社會管理方面的“公民滿意度”。這方面,深圳的進步體現在明確了“第三方調查”,而不只是政府的“抽樣調查”。
郭萬達也認可不應把眼光僅僅盯在評估體系本身,而應更多地考慮它能夠存在下去并真正發揮作用的制度基礎、體制基礎和操作基礎的看法。他舉例說,在現行體制下,上級政府給下級政府打“印象分”是不可避免的,“印象分”雖然未列入新的政績評估體系的30多項指標,但它也許比任何一項有形指標都有分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