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培訓論壇 > 談天說地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主題數:77203 | 帖子總數:80216 | 會員總數:2538

欄目:考證 | 留學 | 案例 | 雜談 | 職場 | 培訓 | 師資 | 講座 | 課程
 
<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您是本貼的第 11206 次閱讀者
     
     

     

    李嘉诚没有原罪!

    發帖:大眾創業   | 2019/9/19 12:28:32 | 第 1

    李嘉诚没有原罪!
         
         很難想象,過去幾十年一直被奉為華人驕傲、商業巨子的李超人,最近短短幾天時間,就成了“為富不仁”的代名詞。許多人稱他為寄生蟲、吸血鬼——這些話語多么熟悉啊。六十多年前,伴隨著這樣的話語,無數商人被打倒,資本家成了骯臟的詞語。
        
        
         看到微博上漫天飛舞的大帽子,真有恍如隔世之感。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投機倒把、囤積積奇居然還是天大的罪名,可見“市場化”與“經濟學”普及教育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或者,這就是中國特色中的要義?如此~竟無言以對。)
        
        
         對李嘉誠最嚴重的指控是: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班地產商,壟斷了香港地產業,造成房價畸高,人民困苦。許多人喊出話來,香港經濟想得救,必須打倒李嘉誠。自今年香港事件以來,這樣的觀點幾成媒體共識(主要是內地媒體),仿佛不罵幾句李嘉誠,就不夠深刻。
        
        
         李嘉誠真是香港高房價的禍首嗎?當然不是。
        
         有經濟常識的人知道,房屋售價表面是由商人給出,實則由市場供需狀況、與政府樓市政策,共同決定。經濟繁榮的地區,居民購買力強勁,這無需多說;香港房價居高不下,問題之一是出在供給——政府壟斷了土地供應。港英時代,香港土地供應就是源出一孔;時至今日,制度沒有改變,供地還在不斷減少,而人口在增加,房價焉有不漲之理?全國大城市,都如此。​
        
         19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當時貿易、制造、紡織、玩具等百業行業,地產業也很興旺,卻不像今天這樣舉足輕重。當時香港地產業有上百家公司,李兆基、鄭裕彤、吳多泰等眾多日后大佬都在其中,他們看好香港經濟,無論商業地產還是居民住宅,都將迎來井噴。
        
        
         早期香港房價節節上升,卻不算離譜,一個重要原因是:供地較為充分,填海也頗自由。相比需求的火爆,土地供應也在增加。中產階級想買房,大體還買得起。房價問題逐步突出,為了讓中產階級買得起房,地產商建出大量小面積住房,并發明“樓花”。今時今日被批為邪惡的許多房地產現象,當初都是為滿足購房者需求。
        
        
         香港地產業發展早期,李嘉誠不算嗅覺最靈敏——他的第一桶金是在塑膠花上挖到。進軍房地產,則反映出他獨到的投資眼光。香港土地制度最大的特點一是相對稀缺,而更主要是壟斷。土地稀缺,可以開山填海,源源創造,其實也還有大量空地;一旦被壟斷,哪怕有數百平方公里曠野,也是徒喚奈何。香港房價此后發展,繼續證明這一點。
        
        
         據中英談判簽署聯合聲明,回歸之前的港英政府,每年批租土地不超過50公頃,政府公屋用地不在此限。當時李嘉誠判斷,既然政府減少供地,并且要興建公屋,商品房供地必然減少,房價只會大漲。當時很多人對前途缺乏信心,香港房價持續低迷,競爭對手舉棋不定,李嘉誠則大舉進入,成功抄底,一舉奠定他在香港商界的地位。(這是商人對政策的敏銳,不是罪;如果有罪也應該首先是政策有問題~是政治家的問題)。
        
        
         李嘉誠長期看好香港經濟發展。他認為,中國政府做出“一國兩制”承諾,土地制度也將蕭規曹隨。港英遺政不變,房價長期上漲。他沒有看錯,香港房價在經歷短暫的挫折之后,1990年代不斷上漲。有人心思定,經濟繁榮的因素,更主要還是對未來的預期。地產行業在香港異軍突起,直至占領富豪榜前幾位,就是在這幾年。
        
        
         因此,說李嘉誠造成香港高房價,還不如說,香港土地制度推高房價,進而成就李嘉誠。沒有李嘉誠,也有鄭裕彤、李兆基等人獲利。試問,如果說李嘉誠要為香港高房價負責,那其他城市的高房價,分別是哪些地產老板來負責呢?鏈接:房地產問題,總是想讓開發商老板來背鍋?(3樓)
         ​
        
         一種流行卻似是而非的說法是:1998年金融危機之時,香港政府正有意發展互聯網新興產業,以抒時困。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提出“數碼港”計劃,獲得政府批地支持。該地塊有64畝,目的是建設8棟寫字樓,配備先進網絡設備,吸引全球互聯公司入駐。孰料這家名為盈科數碼的公司,在經歷短暫高光后,就遇上互聯網泡沫。“數碼港”淪為普通的商業地產——成就了李澤楷的地產投機生意。
         ​
        
         ↑這樣對李嘉誠父子的譴責,顯然帶有事后諸葛亮的自作聰明。盈科數碼失敗,只是當時互聯網公司破產浪潮的一例。香港真能憑借那幾棟寫字樓成為“數碼港”?要實現產業升級那么簡單?這也是很多人的迷妄(內地近幾年也在大搞產業升級,城市案例可以分析)。香港經濟空心化,確實與房價逐年攀高大有關系,但不是唯一原因(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些城市也如此,尤其是金融業發達的城市)。。再說,造成房價上漲的終極因素,并不是李嘉誠們;他們從政府手里拿地蓋出了更多的房子,不正是抑制房價的因素嗎?
        
        
         2013年之后,長實集團就停止在香港購地,這期間香港房價還是繼續漲。不知道那些將“購地建房”等同于“推高房價”上漲的人,如何理解這一點?
        
        
         另外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李嘉誠囤地居奇,待價而沽,推高房價。持此觀點的人,總能找出一堆數據說,李嘉誠囤了多少地,一拖就是多少年,賺到多少錢。他們找了數據,可惜沒搞清楚邏輯。不只李嘉誠這樣做,地產商普遍這樣做,尤其是內地。(后來各地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打擊捂盤捂地,略有好轉,但并沒有改變樓市上漲行情。)
        
        
         2017年長實中報披露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土地儲備為1059.1萬平米(11400萬平方呎)。這數據放在內地房企排名,前40名都擠不進去。僅僅恒大一家公司,當年土地儲備就超過3.1億平米。
        
        
         很顯然,所謂“李嘉誠囤地”不過是這個行業的常規操作。為什么開發商敢于大手拿地,連年囤地?他們顯然是預判房價上漲的趨勢。他們通過拿地來構筑資產實力,壯大公司規模,進而繼續拿地建設更多房子——地產公司固然是為自身利益而行動,客觀上來說,囤地也是有成本的、有政策風險的,開發商增加囤地~就會增加市場上房子的供給預期,為降低房價做貢獻。
        
        
         想要遏制地產商囤地,方法很簡單:增加土地供給,形成房價下跌預期。土地供應掐得越緊,囤地動機就會越強烈。因為地產商會看到囤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政府總是以減少供地為條件,逼迫開發商吐地建房。經濟生活里的緣木求魚,莫此為甚。
        
        
         李嘉誠的企業在大陸囤地,并非什么罪惡,對內地房價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一些人不光怪罪李嘉誠禍害香港,還稱他在內地興風作浪,這些全是缺乏經濟常識的指控。
        
        
         香港經濟的可悲在于,土地供應被掐得太死。這股力量不只來自傳統土地制度,也包括環保主義者,海洋保護者,甚至已擁有房屋、目光短淺的中產階級。2003年董建華推出“八萬五”計劃,提出十年內每年要興建公私房屋不少于八萬五千套,遭市民游行抗議(要知道,無房者有利益訴求;有房者 同樣有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我的房產價值不能被政策下跌。內地一樣,開發商降價,老業主集體打砸售樓處的新聞很多)。許多人把這些抗議視為“地產集團綁架民意”,這也是想當然,缺乏證據的指控。憑什么你的利益是利益、別人的利益就不是利益?所以,中央提出的是:穩定房地產市場。
        
        
         香港的房地產爭論,房地產商和有房階級其實并不在一個立場。有房市民和中產階級不過是想保住房屋現有價值。地產商則希望擴大市場規模,做大蛋糕,他們要的是開發利潤而不是上漲。多年以來,他們一直是香港填海和野地開發的主推者。
         ​
        
         2018年林鄭月娥政府力推“明日大嶼”計劃,準備開發香港最大的島嶼大嶼山島。力推者正是地產商集團,反對者主要是環保主義者、衣冠體面的白領階層。他們早就斗得你死我活,反對者常把地產商抹黑成見小利而忘大義的奸商(典型的正是電影《美人魚》),而在內地一些媒體人那里,卻出現“地產商反對填海”的說法,簡直莫名其妙。
         ​
        
         痛罵李嘉誠的聲浪中,各路反資本主義者形成合流。香港抗議者們咒罵李嘉誠是吸血的資本家,內地媒體也把他斥為香港的禍害。一代商業巨子,成就偉大的商業版圖,捐款行善無數,卻被人人痛罵。沒有比這個更荒唐的奇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超人無罪,多金是罪。​​​
        
        
         作者:陳興杰
        
        
         認清香港亂局背后的幾個關鍵點
        
         香港,你需要一個社會主義方案!
        
         日韓國運之戰!解讀半導體貿易戰的背后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2 | 發帖:大眾創業 | 時間:2019/9/19 13:35:02
    如何对待富人原罪?事关国家前途
         官方对企业市场化初期“不规范”的做法采取“不争论”、“宽容”的态度,但官语越客套,民众措辞就越严厉,在一番番“扒粪”之后,一桩桩原罪清晰地露出。
        
         《穷人要“闹事”,富人要“逃跑”——如何稳定人心?》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很多人留言讲富人原罪问题,表达了对当下中国存在的富人“不当致富”,甚至“非法致富”、“贪腐致富”等问题的严重不满。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不满情绪,有人甚至说出骇人听闻的狠话……
        
        
    ???????′????????

        
         那么,到底如何处理富人的原罪问题?
        
         由于富人群体本身也多种多样,且其中有较大比例是私营企业主或企业家群体,而且这部分群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讲的是这个群体的原罪问题。
        
        
         一、难以回避的原罪问题
        
         原罪,一个源自基督教的词汇,最初专门用来描述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无法洗脱的罪行——“羊吃人”、“圈地运动”式的资本原始积累。正是由于天生“姓资”,用于中国有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之嫌,又可能激起各方面的情绪,所以“原罪”二字一直在国内的官方话语中讳莫如深。
        
         不过,民间就此话题却不断爆发洪荒之力,一番番“扒粪”之后,一桩桩原罪愈加清晰。归结起来,原罪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过度扩张、掠夺社会资源】
        
         资本主义的企业不惜运用暴力掠夺的手段追逐利润最大化,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扩张,而市场经济并没有“资社”之分,自从中国在计划经济的半道上突然拐向了市场经济,利润驱使下的过度投资、无限扩张的魔法就持续上演,钢铁、煤炭、汽车、房地产、造纸、制药……等形形色色的企业放纵自我、贪大求强,环保底线反倒成为被随意揉搓的面团,量变堆积到质变,便共同合成了市场经济的“大平仓”,企业发展原罪就构成市场宏观原罪的源头及微观版本。
        
        
         2、【巧取豪夺转型期的制度红利】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行政权力不会立马退场,仍主导着市场经济,通过名目繁多的优惠、减免政策及审批权,插手资源配置,企业急欲争夺这些制度红利,就极尽“官商结交创新”之能事,因此中国企业的扩张史也是一部政商勾兑史。比如:山西首富邢利斌8000万元收购1.5亿吨国有矿,相当于每吨煤炭0.57元,堪称“白菜价”,进而一跃成为山西首富,资产超百亿元。造车狂人庞青年,打着建汽车工业园的幌子,在泰安搞房地产开发,占地15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仅花了60万元就拿了下来;庞青年在石嘴山市建汽车城,所有园区都在奠基仪式结束后进展艰难,政府划拨的五处煤矿却倒手的极快,2013年石嘴山政府给的五处煤矿的其中四处,被青年汽车分别以甘泥沟3.2亿元,黑湾子1.3亿元,李家沟1.82亿元,驴子沟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套现10亿元,建设三年期限后,留下的仅仅是地基和地基上的“铁框框”,后来青年汽车从石嘴山彻底退出。类似情况不一而足。不少企业家与特权联姻、与特权共谋,攫取巨额财富,原罪油然而生。
        
        
         3、【违法犯罪举动比比皆是】
        
         如果说捕捉时代机缘、赢取制度红利仍属于“改革性探索原罪”的话,那么,踏破法律红线的就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
        
         转型期,新规则尚未替代旧范式,制度、规则的空白期滋生了五花八门的罪:肆意延长劳动时间、囚禁残障人做苦役、克扣农民工工资、逃税漏税、制假贩假、坑蒙拐骗等。一则《16年前震惊全国银行劫案告破,劫匪已成亿万富豪》的新闻报道像一面镜子,反映出部分企业家的深重罪孽。不管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
        
         鉴于以上,确实有原罪一说。
        
        
         二、富人原罪刺痛、撕裂社会
        
         由上可知,中国企业界不仅具有市场经济骨子里所隐藏的盲目扩张、一心钻进钱眼里的“原罪”,而且还存在转型期市场与政府勾兑的“原罪”,比西方“罪加一等”,故而引发的撕裂更深一层。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最突出的问题已从“穷人太穷”变成了“富人太富”,受原罪“推波助澜”,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中国造出了比美国还多、几近占到世界四分之一的亿万富翁;财富偏态地向富人集中,阶层矛盾拉大,顶端1%的家庭已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却只拥有1%的财产总量。
        
         单贫富悬殊就已招致绝大多数人口的不平、不满,何况靠“原罪”积累的财富更难被民众接受,怨恨、愤怒、仇富情绪四起。“民主斗士”中国台湾人李敖生前曾说“中国富豪99%都是刑事犯罪分子!”,一语冒出杀气来。
        
        
         中国不仅已经具备了华尔街“1%”与“99%”阶层冲突的社会基础,还拥有了割原罪这一“资本主义尾巴”的民粹基础。似乎只要燃起一点反抗社会现实的星星之火,只要有一根可以压倒骆驼的稻草随风落下,社会动荡与暴力冲突就可能爆发。
        
         郭美美炫富最终让红十字会变成黑十字会,直升机娶亲、王健林“先挣一个亿”的个人小目标、陕西房姐4个身份证在北京拥有20多套房产……均触发网络骚乱。社会关系充满了张力,到处弥漫着反资本主义的“革命动员”。
        
        
         三、对待原罪无法不管不顾,下狠手
        
         失调的利益关系、分裂的话语体系表明原来的民至上、阶层平等的局面已经被市场化的转型取向冲击得一塌糊涂,对下一步改革何处去的质询在重重悖论中显得越发尖锐。
        
         既然市场化改革方向滋生了原罪,进而引发了抱怨与混乱,那么在市场化的道路上逆向走、清算原罪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破题之举。
        
         中共高层提出“不忘初心”,引发各方解读,甚至有人理解为——共产党之所以名叫共产党,其初心就是“共产”,由此,回归“打土豪,分田地”的中国式原教旨依稀有了可能性
         在地方,毛泽东诞辰纪念日之时,一股强大的毛泽东热从韶山、长沙普及到全国城乡,纪念的目的性也越来越鲜明——“继续‘革命’,回归科学社会主义”;
         实际行动上,山西个别企业家旗下的财产以司法干预的方式被任意分配。河南老板杨金德遭遇到刑讯逼供,高高在上的富豪企业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抱有平均主义情结的庶民迎来一阵狂欢。
        
         不过,伴随福禧集团总裁张荣坤涉嫌社保基金案、明伦集团总裁周益明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案、华为公司“行贿门”等频繁曝光,民间对“民企原罪论”的争议热火朝天,领导人还是陆续站出来“灭火”。中央统战部高官曾一针见血地说:“非公经济人士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做出了他人无法相比的贡献,所以这个问题请不要再争论了”,重庆市委某领导曾在公开会议上表示“民企创业初期的‘不规范’既是其与生俱来的‘胎记’,也是其生机勃勃的活力所在,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理解”,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也帮衬说:“调查民企创办人士是改革的后退”。
        
        
         在社会对富人(企业家)原罪问题怨气不断升腾之时,官方对民营企业家更多采取了“不争论”、“宽容”等朦胧词语,中央深改组出台的产权保护方案也没有提“原罪”一说,而是用了“当时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官方对企业家的过去客气且尊重。
         链接:中央统战部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中共发文: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对此,愤恨富人原罪的普通百姓往往不解,而富人(企业家)仍心怀不安,感觉摸不清底细。
        
        
         然而,从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来看,这既是必然之举,也是必要之策。
        
        
         由于民粹主义先天就举起“人民”这颗面目不清的棋子,并没有政党依托,因而民粹主义不具备政治能力;倘若政治被民粹所绑架,激进、偏执、非理性将成常态,程序、规则、治理将被践踏。
        
         同时,在原来的运行基调上突然反向,这叫“翻烧饼”,而大国,政贵有恒,“翻烧饼”意味着否定以前的成果,意味着前功尽弃,这不叫有魄力,相反是不稳当的表现,恐将误发展、苦百姓。
        
         另外,若给经济改革中的市场化取向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清算由其带来的“原罪”,财产不安全将是中国富裕阶层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加上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在资产可以全球配置的当下,大规模的资本出走潮、移民潮就势不可挡。这是要避免的。
        
         本来,由于各种“人才计划”的实施,留学回国的人数多了,但中国却存在极为反常的富翁(裸官)海外移民潮。自2012年起,中国人就一直占据全球总移民数的八成以上;每年新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都在15万人以上;大陆移民的投资总额也是巨大的。(当然,其中也存在一批非因原罪问题移民者,另当别论)。
        
        
         2013年8月《中国慈善家》记者采访宗庆后,在问及对自己曾经的商业偶像的看法时,宗庆后表示:李嘉诚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李嘉诚对自己的垄断行为却几无反思。今年3月,在面对多个社会团体的抗议,要求政府创设“李嘉诚税”(即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时,李嘉诚一笑置之。称这正是他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愿意看到他“垄断香港”,那他就去欧洲、去北美、去内地投资。
         (我也觉得,靠收税是完全无法解决问题的。反垄断,本质是要形成商业竞争,从而“提质、增效、降价”提高商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价格)。
        
        
         处理原罪问题无法一刀切
        
         原罪体现了血腥的丛林法则,导致显赫的阶层对立、百姓丧失希望感,就此境况亟需追查原罪;但一旦追查原罪,又会破坏富人的安全感与国家的竞争力,就此后果又不易追究原罪。
        
         既要清算原罪,又不能影响社会稳定,侵蚀国家竞争力,决定了无法一根筋地去清算原罪,而会区别对待——对有明显犯罪情节的大案、积案仍将清剿到底,而对市场化初期投机取巧、获取制度红利的“改革性探索原罪”将给予宽容。官方媒体(如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等),都曾赞扬李嘉诚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中国政府也颁布了产权保护制度,即是给有市场化初期普遍必经之举的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宝宝们受惊了,国内仍然是创业的乐土,不用再操心于跑路了。
        
         另一方面,给企业家信心,释放企业活力与创造力,这也预示着在政府与市场如何取舍的命题上有了鲜明的方向——在坚持沿着市场化方向的同时,将继续对改革开放之后所沉淀下来的问题进行纠偏与调摆。这也是在对待原罪问题上既要追究原罪,又要有所宽容,两相平衡勾兑的根本所在。
        
        
         孟建柱: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导致的问题 不盲目翻旧账
        
         经济学家江湖里,大款多而大侠少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3 | 發帖:大眾創業 | 時間:2019/9/19 15:20:13
    董建华获国家荣誉称号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董建华是其中之一。我对董建华先生是敬佩的,同时惋惜他有大志却不得施……
        
         董建华在1998年的施政报告讲到:“过去多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将来仍然会为香港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基础过于狭窄,一旦金融和房地产业受到冲击,香港经济便陷入困境。”而他推出的“八万五计划”是生不逢时的德政
        
         香港错失的机会又何止“八万五”一个?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董建华在当年的施政报告中率先提出:“香港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这便是香港“数码港”计划的雏形。董建华当时提出的这个计划不可谓不超前,当时内地网民才刚刚80万,搜狐、网易、新浪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阿里巴巴还没有成立,腾讯还叫OICQ……
        
         可以说,假如数码港计划能够成功,那么香港的科技创新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无力。只不过,和“八万五”计划一样,“数码港”计划在刚刚起步阶段也遇到了“黑天鹅”事件——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硅谷爆发失业潮。所谓的“数码港”计划最终成为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的一个地产项目。
        
         再后来,香港又提出了“矽港”计划,希望在集成电路领域有所建树,并且董建华曾数度到美国硅谷访问取经。只不过,当汉鼎亚太集团主席徐大麟和刚刚从台积电出走的张汝京提出在香港以优惠价格获得200-250公顷土地以兴建晶圆工厂时,香港媒体却不断以此举涉嫌“炒地皮”为由来猛烈质疑。即便后来计划变为租用20-30公顷土地,仍然没有能够放行。
         最终,徐大麟和张汝京,在上海市政府愿意作出土地和税务重大优惠的诚意邀请下,最终二人决定在上海设厂,也就是后来的中芯国际,现在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回首董建华在特首职位上的七年,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当时董建华提出的很多设想和计划在日后看来,都是非常有远见的,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得以施行,或者哪怕只有其中的一项能够顺利施行,香港的今天也会变得十分不同。
        
         只不过,这些计划或者因为天时不合,或者因为黑天鹅横空出现,又或者因为香港人的偏见拒绝,最终都成为董建华案头上的一叠永远难以落实的文件,想来不禁让人唏嘘。(但是这个板子,不可打在房地产老板身上吧。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啊!)
        
         在从特首位置上请辞前一个月,董建华说,自己做了一份很孤单的工作,很寂寞。
        
         有志却不得施,大概是人心中最痛苦的感受。尤其是对于董建华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来说,痛苦尤甚。
        
         和大多人对于富豪家族子弟的印象不同,作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的长子,董建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纨绔和不羁,他身上更多的是富豪子弟少有的家国情怀。
        
        
    ???????′????????
    20世纪60、70年代香港山脚下的房屋
        
        
    ???????′????????
    70年代的香港街景
        
        
    ???????′????????
    填海造城:80年代沙田地区
        
        
    ???????′????????

        
         问~香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高科技?有人将其怪罪李嘉诚。和李有关,但不是主因。这和香港人的性格和素质有关。这次废青上街,到处是错别字,“文宣组”中英文都经常写错,可笑得很。
        
         香港长期以来聚集了大量逃亡者,冒险、走私、炒房、炒地、炒股、倒卖是文化核心,静下心来科研、创新、研究,香港人骨子里就不会做这个。风水大师指点、炒一把、赌一把、恭喜发财,这是多数香港人的精神内核。
         总体素质差,注定了香港人是不可能做科学研究,只能做点炒作,这个地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本地的学生和大陆生相比,普遍就是个渣,智商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当然,我们在他们眼里也是渣。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4 | 發帖:牛人 | 時間:2019/9/30 22:12:30
    港府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香港住房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已十分迫切,港府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四大家族“捐地”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需要时间。
         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设高层住宅,就可以增加住宅面积50%,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

        
        
    ???????′????????

        
        
    ???????′????????

        
        
    ???????′????????

        
        
    ???????′????????

        
        
    ???????′????????

        
        
    ???????′????????

        
        
    ???????′????????

        
        
    ???????′????????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5 貼 本主題貼數 3 分頁: [1]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帳 號:
     密 碼:
     主 題: *
     回 帖:
     

      
     
    近期課程推薦 【回首頁】
    1、清華厚德《藝術鑒賞與投資管理》高級研修班
    2、中國新能源產業創新經營總裁班2025招生
    3、北京大學《低空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高研班
    4、北京大學《數據資產與企業數字戰略》專題研修班
    5、中國礦業能源投融資高級研修班春季開課
    6、營銷總監班人力資源總監班財務總監班
     
    熱點資源下載
    1、考研考博類→全國500所院校專業課(真題+答案)匯總
    2、考研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真題詳解
    3、經典教材類→英語教材財會政治管理
    4、電子版教材、筆記和習題(考研真題)詳解
    5、職業考證考試類題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亚洲欧美精品SUV|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49|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国产精品黄网站| 高清在线国产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