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质疑“一个中国” ,中国官媒却搞高级黑! |
一個從未當過官的商人,一家伙直接干超級大國的總統,特朗普的思維和言論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感覺遠比“陰沉”老奸巨猾的職業政客可愛得多,特朗普說:我很聰明,不需要每天聽取情報簡報!哈哈!
向來語出驚人的特朗普今日又投來一枚震撼彈,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采訪時質疑:美國是否必須受長期秉持的“一個中國”立場的“束縛”。
特朗普顯然是打算迫使中國展開新協議,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并不是什么“友臺”言論。與此同時,前白宮“知華”顧問的一席話引得臺媒紛紛轉載 —— 麥艾文:美以“一中”交換自身利益可能不再支持臺灣!

中國某些官媒卻搞高級黑!嚴厲抨擊特朗普最新涉臺言論,要美國繼續尊重“一個中國”政策。《環球時報》回應稱“一個中國、不能買賣”。還稱:“中國需要與他開展一輪堅決的斗爭。”社評警告特朗普,中國不是“好欺負的”。話聽著倒是硬邦邦的,然并卵,只能幫倒忙。
幾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要求:想與臺灣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必須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并切斷與臺灣的官方關系。但實際,沒有了利益交換,哪有什么“一個中國”?
《皇帝的新衣》里那個大聲喊出皇上裸奔的小孩,不該說他是楞子、他是不顧人民感情亂噴,他是真誠的,實際上臺北總統府就是更聽華盛頓白宮的話。北京中南海必須對“一個中國”給全世界新的詮釋。這應該理解是給機會,而不是挑釁。
這就是大部分人民群眾喜歡川普的原因。上海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國際關系教授沈丁立表示,“特朗普的立場是什么都可以買賣”。他補充稱,“一個中國”政策常常意向不明。“盡管我們不承認臺灣,甚至美國能向臺灣出售武器,但我們一直與臺灣保持開放的貿易關系。

(習近平概括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川菜通話”之后,又是一個不平靜的周末。當地時間12月11日,特朗普在勝選后首次接受福克斯的專訪,在采訪中,他又對中國的貨幣政策、南海活動和朝鮮政策提出批評。他聲稱,美國既然未能就包括貿易在內等其他事情和中國達成協議(Make a deal),為何要被“一個中國”政策限制住。
今天(12日),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社”等多家臺媒引述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部資深主任麥艾文的分析,特朗普此舉將把美中關系的氧氣全部吸走,最終可能使美國為了用“一中”換取自身其它利益,而不再支持臺灣。
麥艾文說,歷任總統遵循“一中”共識有其道理,“特朗普團隊應汲取歷史教訓,不要意圖推翻政策期望獲得什么東西。”
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聞網專訪,又談起了自己和蔡英文的通話(文字版)
麥艾文的這番分析來自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繼續為川蔡電話辯論,但這次明確拉上“一中”,表示美國不受“一中政策”約束,反而應該把“一中”當作談前其它問題的籌碼。
特朗普說他明白“一中”包含臺灣,但“我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受這一政策約束,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其它問題,包括貿易,達成協議”。
他重提他上周在推特對中國的指責,“我們被中國傷得非常厲害,包括貨幣低估,對我們的商品課征重稅而我們沒有對他們這么做;在南海打造軍事堡壘,他們不應該這么做,以及在朝鮮問題上完全不幫我們”。
紐約時報稱,此種作法可能導致北京的強烈反彈。1972年尼克松和毛澤東公布上海公報以來,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或總統當選人如此公開而明白質疑“一中”政策;特朗普不是第一個質疑這一政策的共和黨總統,但他是第一個把“一中”當作交易籌碼的總統。
美國國安委前亞洲事務主任巴德爾(Jeffrey Bader)也說,“一中”是中美外交關系的基石,“把貿易跟主權混為一談,可能激發中國反彈,使問題更惡化,導致玉石俱焚,使得兩個問題(經貿和主權)都惡化。”
自由時報:臺灣應務實面對特朗普
臺灣親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在一篇原標題為《臺灣應務實面對特朗普》的社論中聲稱,“川蔡通話”引發熱議,為臺灣卑微的國際地位開拓可能的發展空間,但是國際社會長期被中國的“一中霸權”制約,普遍形成向大陸(原文中竟稱“流氓國家”)低頭順服的奴才心態,因此部分美國媒體驚慌失措,甚至怪罪臺灣莽撞,確實是當前國際政治的樣態。
“不可諱言,川蔡通話給臺灣人民帶來無比驚喜,然而,我們必須冷靜、務實地研判后續的效應,方可將這通電話對臺灣的利多發揮到極致,同時消弭負面的影響。”

特朗普聲稱“我不需要中國來教我做什么”
文章猜測,在地緣政治上,特朗普主政時期,臺灣孤立的國際處境預料會有實質的突破。特朗普是非典型的首腦,口無遮攔,一再挑起爭議,不符合美國政壇傳統習氣,不為自由派所喜,乃成為主流媒體批判之對象,因此臺灣難免被亂箭誤傷。然而,臺灣對特朗普不必有太多個人好惡情緒,應該樂觀接受其對臺政策的轉變。臺灣遭受中國長期打壓,幾乎沒有喘息空間,壓力愈大反彈愈大,在國際政治上亦然。
該社論較為樂觀的認為,特朗普帶動的“臺灣熱”,對于臺灣人可能是一種情感上的發洩,也可能是務實的出路,而無論是地緣政治的突破,或是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降低對大陸的依賴,重點是必須走出自主之路,則特朗普主政,才會是臺灣抹掉亞細亞孤兒印記,在國際社會發光發熱的開端。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可能是雙面刃
針對特朗普的“一中”言論,臺灣當局目前還未就此回應。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上午應邀出席“中華民國”收復太平島七十周年座談會時回答記者提問稱,現在這個階段,特朗普還不是美國的“總統”,如果他在2017年1月20日以后還繼續做這樣的主張,到那時候評論起來會比較有意義。“現在還沒辦法講,因為情況還不明朗。”
馬英九出席活動回應相關問題(中評社)
此外,僅有零星幾位“立委”表態。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認為,特朗普關于“一中政策”的發表“可能是雙面刃”。他稱,一方面表示美國不必然要接受“一中”政策,重點是要和大陸談判,而“一中政策”未必是談判的前提。但換句話說,等于美國可以接受“一中”、也可以不接受“一中”,完全取決于能談出什么東西。
羅致政聲稱,“一中政策”對臺灣來說當然是不好的政策,因為臺灣與美國的互動基礎,不應受限于“一中”框架。而另一位“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上午接受臺媒采訪時叫囂,“已經不是有沒有‘九二共識’的問題,是‘一中政策’即將被改變”,他還要蔡英文出來具體“定個調”。
徐永明聲稱,這對臺灣最大挑戰就是新政府“維持現狀”政策,是不是已經過時?現在已經不是臺灣要不要維持現狀,而是美國要改變現狀,不論“一中政策”名字有沒有換,內涵都已經改變了,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不是即興作為,“是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他認為,政府這時候要視為挑戰與機會,現在臺灣既有政策已經完全沒辦法處理這情況,像特朗普很重視經濟關系,幾個大企業都已開始投資美國,“新南向夠嗎?是不是應該有新東向?”
上周“川蔡通話”后,美國自由派媒體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強烈抨擊特朗普不懂美國外交政策,此舉打破美國40多年來的外交成規,可能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表示,美國對兩岸議題長久政策不變;美國維持堅定信守基于美中三公報與臺灣關系法的“一中政策”,和平穩定的兩岸關系符合美國基本利益。奧巴馬政府并警告,突然大談臺灣問題可能有損中美關系的發展。
12月5日,外交部回答了16個“特朗普蔡英文通話”問題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中方敦促美國有關方面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承諾,謹慎、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中美關系大局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中國外交政策方面的高層官員楊潔篪上周五與陸軍中將邁克爾·T·弗林(Michael T. Flynn)舉行了會面,后者已經被川普指定為國土安全顧問。目前還不清楚兩人討論了哪些問題。
別小覷了安倍,他可能比特朗普更難對付!
川普贏了!中國段子手加班加點,精品作品展
貨幣匯率是個經濟學問題,也是個政治話題,匯率陰謀論也是存在的!
30年前卡斯特羅高調反華內幕!古巴與中國關系
軟銀孫正義會面特朗普,在美投資500億美元背后是怎么個事?
A股這片皇家韭菜田,股市段子集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