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
(一)時評:央行研究生部將并入清華大學 內部孕育變革
在金融界享有“黃埔軍校”美譽的“五道口”(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學府,要并入清華大學的風聲在清華大學校慶期間再次引起金融界關注,或許這已成定局,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新金融觀察報訊在金融界享有“黃埔軍校”美譽的“五道口”(即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學府,正在面臨即將并入清華大學的十字路口抉擇。
雖然“‘五道口’在清華大學校慶當天宣布并入”這一傳聞落空,但據新金融記者調查,二者聯姻已成定局,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早在4月17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就在微博上透露,稱“清華即將迎來百年校慶,央行可謂送了一份大禮,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將并入清華”。
相關背景:中財郭田勇:央行研究生部將并入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1983屆校友,現任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副總經理的張化橋,26日則向新金融記者證實了這一傳聞。“原證監會主席劉鴻儒跟新老同學通過氣,(并入清華)這可不再是傳聞。這是很快發生的事。”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原局長吳曉靈,在4月26日給“五道口”學生講課時,再次確認了傳聞。“跟清華合并的細節還沒有談妥,時期尚不確定。”
這所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學府,內部正孕育著變革。
困惑
合并之后,教師隊伍配置勢必會發生變化。會不會換老師,課程進度能否對接,這是學生們焦慮的問題;而對教師來說,能不能繼續任教,事關飯碗以及職業生涯。
從五道口地鐵站出口,向西行幾十米,便能看到一棟7層的教學樓靜靜地直立在道路一旁。上面標注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表明了它的身份,而在金融行業和學界內,因其地理因素,則被冠以“五道口”之名。這里北邊與清華大學毗鄰,西邊與北京大學接壤。 “北沐清華情,西承燕園風”,借著便利的地理條件,研究生部在教學、科研方面與北大、清華等高校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2010年,抱著對“五道口”的向往,李榮清考入了這所學校,在這里度過了近一年的研究生生活。身為金融經濟學方向學生的她,正坐在208教室里,聆聽著吳曉靈老師的《中國金融制度分析》的授課。
此時是4月26日晚上6點30分。
作為“五道口”81屆校友、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原局長吳曉靈,這天到來后并沒有急于講課,而是向來自金融經濟學方向以及貨幣經濟學方向共71名同學們,講述了一些與教材無關的內容。
這些“題外話”,正是71名同學眼下最為關注的內容。“五道口”的命運走向,可能直接關系著他們的前途。
“跟清華合并的細節還沒有談妥,時期尚不確定。”她向同學們解釋道。
此前校園里面一直流傳著“清華校慶的時候會正式宣布,‘五道口’與清華合并,組成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傳聞。
“作為學生的你們,要理解央行的決定。合并是為了結合清華的資源與‘五道口’在業界的地位,促進雙方更好地發展。”吳曉靈講道。
記憶中,這是李榮清第二次聽到老師談“五道口”并入清華的話題。此前的一次,是在去年,一位本部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漏”了點口風,談起合并的事情。“老師當時的語氣明顯帶著失落感。”李榮清記得很清楚。
去年12月份,自稱“五道口”深圳校友會的人士在網上發帖稱:“五道口”已經并入清華,從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不存在了,“五道口”在讀的學生將會成為清華學子。
這條網帖在校園里迅速傳開,同學們紛紛猜測議論。這讓李榮清感到無所適從。第一時間內,她向家人、朋友告知了這一消息。
“當時一名高中同學聽到清華之名后,就立馬拍手叫好,他根本不懂金融學界。”她為自己的“五道口”金融血統感到自豪。
然而,導師們的三緘其口、學校行政部門的沉默,讓她無法確切看清學校未來的走勢。
“大部分消息都是聽師兄師姐說的,他們與老師接觸的多,能夠多多少少獲得一些消息。”李榮清對新金融記者說道。
從去年12月至今,合并便成為她們宿舍夜里討論頻率最高的話題之一。“合并之后,清華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我們,會以一個院的規格對待我們,還是會以一個專業,畢竟我們這一屆只有71人。”
內心深處,即便李榮清有些抵觸去想象未來的人生走向,然而合并的傳言,還是讓她不得不開始設想自己的職業規劃。同學們私下里都在討論著關乎切身利益的就業問題。假若合并,新組成的“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在北京金融圈是否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畢業后工作會不會好找的問題。
她則在考慮著要不要推翻之前的打算——從“五道口”畢業后,考公務員,進銀行工作。“五道口”并入清華,這讓她的就業選擇增加了不確定性。
“我們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外聘的,本部專職的老師很少,這是我們學校辦校的傳統。”李榮清說道。
據介紹,“五道口”有著自己獨特的師資力量。近水樓臺的優勢,使得來自于央行的司局長和各專業銀行行長向學生傳授實務操作;教授外聘制的開放特色,大量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校任教,使得學生能夠博采眾家之長。合并之后,教師隊伍配置勢必會發生變化。對此,新金融記者曾以學生的身份詢問教授《公司理財》課程的“五道口”本部老師張偉,他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擔憂,表示不確定自己還能否繼續執教下去。
李榮清并不希望學校被并入清華,雖然她多少也感覺到,相比其他高校的競爭,“五道口”近幾年略顯乏力。
她已經習慣了“五道口”的一花一木,已經習慣了走出宿舍,便是課堂的學習生活。她的足跡已經遍布這座小小的校園。教學樓通往宿舍的一條窄窄的長廊旁邊,那四五個簡單的健身設施,靜靜地陪伴著她往返的身影。
長廊中,校友們捐贈的甘培根(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主任)的半身像,在注視著整個校園。這個僅僅只有一棟教學樓、一棟宿舍公寓的“五道口”,卻已經融入了她的人際、她的成長、她的情感。“我們的校園不大,圈子也很小,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同學們之間的聯系都很緊密。”
跟大多數高校學生一樣,她也會對學校的師資、就業前景產生懷疑甚至抱怨,但“五道口”或將消失的傳言,讓她有些心酸。她不由自主地產生了身為“道口人”的歸屬感。“學校并入清華,應該是不久就會發生的事情了。或許能夠獲得清華配套的學科資源,從而使自己的知識更全面。”李榮清盡量使自己積極地向前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