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黃奇帆對當前形勢的最新判斷(2021年3月8日) |
2021年3月8日,由中國外文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法國橋智庫主辦的《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以下為講話全文:
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在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上的講話
黃奇帆
2021年3月8日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近期,全球疫情迎來了一個拐點,新增感染呈現下降趨勢。這是一個好消息,希望這個趨勢能夠持續下去,希望全球疫情能盡快得到控制。在這個時刻,我們共商合作共贏新舉措,的確意義重大。
在中國,去年10月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未來五至十五年,中國將由外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以內循環為主絕不意味著我們要自我封閉,停止對外開放。相反,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開放的大門都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的經濟戰略將不再以順差為目標一味擴大出口,而是以適度擴大進口、實現進出口平衡為目標;中國的營商環境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將為外資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中國將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預計10年后,中國GDP會達到160萬億人民幣,按現行匯率換算約24萬億美元。同時,對世界來說,中國也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服務進口總額將達5萬億美元,兩者加起來超過27萬億美元。這么龐大的市場需求必將對疫后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亞歐國家帶來直接而持久的拉動,進而助推世界經濟循環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復蘇。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見證了單邊主義、逆全球化給全球經貿秩序帶來的傷害和沖擊。加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斷、經濟活動停擺,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疫情之下各國本應同舟共濟、共同應對,但一些國家的各種“甩鍋”鬧劇、“脫鉤”行為破壞了這種努力,不僅無濟于事,還為世界經濟徒增了動蕩和不確定性。好在這樣的日子似乎快要過去了,我們應該重新攜起手來。但是世界已經回不去了,絕不會簡單的按照疫情發生之前那樣的發展態勢發展下去,而是有了新的挑戰。
一是全球性通脹的挑戰,這可能是即將泛濫的“洪水猛獸”。疫情之下,一些國家瘋狂印鈔,流動性泛濫。美國為了挽救經濟,先后通過增發國債、啟動無上限的量化寬松,累計放出近7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現在又將推出1.9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也基本要通過增發貨幣來解決。結果是貨幣泛濫、生產停滯,通脹是必然的。近期美股美債的波動、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就已經反映出這種跡象和苗頭。
二是一些國家的主權信用風險凸顯,可能會有“黑天鵝”。一些發展中國家會因疫情沖擊、經濟停滯而陷入債務危機。即使是一些發達國家,這種風險也不可小視。比如,2020年底美國的政府債務已經達27.78萬億美元,是美國當年GDP20.93萬億美元的132.7%;聯邦赤字已創新高,去年達3.1萬億美元。長期下去,必將危及美元、美股走勢,給世界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
三是氣候變化的挑戰,這已經是“灰犀牛”了,正在越走越近。這方面,全球共識正在形成,但實質性的全球合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共商合作共贏新舉措,核心是如何育新機、開新局,而關鍵在于加強全球合作。
一是要踐行多邊主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有關國家應盡快拋棄過時的“關稅”大棒,以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重建世界經貿秩序,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恢復創造條件。
二是要堅持合作創新,助力全球經濟復蘇。疫情之下,全球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習近平主席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里的寶藏”。無論是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還是氣候變化,都需要全球科技界、產業界攜起手來共同把握、共同應對,需要各種創意、發明和技術得到有效保護、傳播、交易和分享。那些搞科技“脫鉤”的行為注定是徒勞的。
三是要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應對全球流動性泛濫、主要發達國家的財政金融風險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困難等問題,都需要更加緊密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需要全球主要大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加強平等磋商,進一步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共同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黑天鵝”。四是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當前,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衛生防疫條件相對較差,實現對疫情的完全控制挑戰更大。全球只要還有國家和地區仍在遭受疫情折磨之苦,其他所有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因此,無論是疫苗的生產分配,還是特效藥的研發,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全球合作。氣候變化也是如此。中國已經宣布到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是一個挑戰非常大、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
但中國說到一定會做到。這既是中國的發展需要,也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責任擔當。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有句歌詞叫“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摒棄意識形態偏見,真正攜起手來,疫情必將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復蘇的曙光也必將到來。
謝謝大家!
答復小朋友:中國為什么有那么多腐敗,而美國就沒有?
內循環、房地產、股市!
振興東北:建立東北特區,實行新時代計劃經?
怎么看《樓繼偉:中國財政形勢極為嚴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