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級:版主 |
積分:1686分 |
注冊:2005-7-28 |
發表:503(312主題貼) |
登錄:565 |
|
|
奧運盛裝下的體育管理培訓 |
“籌備2008年奧運會,在時間上一定要為人才的培養打出提前量!北本w育局的一位官員深有感觸地說,“我曾經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的工作,當時是我們第一次舉辦這種世界性的體育賽事,對好多概念都缺乏基本的認識。申奧成功之后,我的第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奧運之前一定要重視人才的培養。”
奧運催熱體育管理培訓
從3月底開始,北京奧組委將奧運培訓工作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并確定了這項總數達20萬人的培訓工程的對象、任務和主要培訓內容,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培訓目標是“培養一批既懂體育規則、了解國際慣例、懂外語,又善于交往的體育管理骨干”。
事實上,在奧運培訓的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得到明確之前,一些社會化的培訓機構早就開始熱炒奧運概念,在2003年、2004年率先推出的清華-悉尼體育管理碩士項目、復旦體育產業方向MBA、北京體育大學與美國俄亥俄大學體育管理碩士等項目因為瞄準奧運急需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并得到了奧運主管部門的支持,而頗為引人注目。此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高校和一些社會機構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體育管理項目。所有這些項目都被穿上“奧運”的盛裝推出,并不約而同將培養目標鎖定為——為2008年奧運會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
時至今日,這些項目的運作狀況如何呢?記者了解到,目前,清華-悉尼體育管理碩士項目第一期即將結業,第二期也已如期舉行;復旦體育產業方向MBA首期北京班是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的項目,從去年6月起每月一次在北京體育大學上課;而北體大引進的美國俄亥俄大學體育管理碩士項目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期開課,已延至今年6月,還有一些項目則應者廖廖。
那么,同樣是著眼于為奧運培養高級經管人才,為何境況相差甚遠?心系奧運的“體育碩士”或“體育MBA”不是簡單的應景之作,要打造一個真正有價值的項目需要哪些方面的修為?
奧運前的沖刺與商機前的知識儲備
據有關專家預測,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中既懂經營管理又懂體育的人才僅數百人,而到2008年,我國至少需要1萬名左右的體育專業管理人才,到2008年奧運會召開期間,僅在奧組委任職的工作人員就要達到4000多人。要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完成從幾百人到近萬人的人才擴充,系統而集中的體育管理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條途徑。那么,對于近萬人的候補人群來說,他們對這種“上陣前的突擊培訓”有什么樣的期待呢?
記者采訪了一些體育界人士和體育管理項目的在讀者,發現他們可分為兩個人群,有著各自的學習需求:一個人群是與2008年奧運會的組織管理實施密切相關的官員和工作者,他們希望提高管理水平,把參加培訓作為“奧運前的沖刺”;另外一個人群來自與體育相關的行業,他們看準了奧運帶來的巨大商機,希望提前做一些體育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儲備。
前一個人群大多從事體育實踐多年,他們需要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過程,以便更好地服務2008年奧運會的管理工作。一位學習者表示,從參加體育工作到現在,一直沒有機會再參加系統的學習,而奧運會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機會。
作為第二種人群的代表,一位清華-悉尼項目的在讀者之前的工作經歷完全在體育行業之外,他參加學習的原因是:“從個人的角度說,期望通過學習能夠獲得一個渠道參與2008年奧運會;從生意的角度來說,我們有這樣一個認識,奧運之后,我國的體育產業在體制上肯定會有突破,將進入一個市場轉型期,會有很多的生意機會,具體在哪兒?現在還不清楚,但我們必須先進行知識的儲備!绷硗庖恍┮呀浻卸嗄牦w育行業從業經驗的人更看重培訓所形成的業內交流機會和資源互動平臺。
這兩種需求背后的人群構成了目前體育管理培訓的主要消費者。拿人氣最旺的清華-悉尼體育管理碩士來說,其絕大多數學員是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奧組委和地方體育局的官員,以及來自體育相關產業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體育管理培訓不是奧運速成班
項目在被推向市場的時候,主辦者都拿奧運說事,而打造一個真正有價值的體育管理培訓項目,僅僅停留在奧運的層面,顯然又是不夠的。
“奧運會只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我們更著眼于奧運之后的人才培養和產業研究!睆偷⿵蛫W體育產業中心執行主任喻潔指出,復旦的體育MBA并不是完全針對2008年奧運會而設,作為MBA,它首先是一個工商管理教育,因為奧運會管理首先需要的也是綜合的管理素質。清華-悉尼科大體育管理碩士合作項目主任李華老師也認為,體育管理碩士的核心還是“管理”,在此基礎上再講“體育管理”,然后才是“奧運”。
在美國獲得體育管理碩士后歸國的喻潔介紹,在國外,從70年代末就出現了體育管理碩士的培養,90年代開始興起體育MBA,到目前,體育管理碩士和MBA的培養也還是一個熱點。而我國的體育管理教育因為受到整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的制約,直到北京申奧成功之后,迫切的需求已經出現了,才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梢哉f,有的項目只是應景之作,主辦者自身在課程設置、師資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只是引進國外某個大學的外力,或者抓住一個吸引眼球的賣點,就倉促上馬了。學習者在參加了課程之后,覺得一無所獲,非常失望。
奧運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
北京奧運對經營管理人才的渴求使得體育管理培訓成為一股熱潮,而業內人士指出,奧運會只是臨時的,奧運之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將是長期的。奧運會為我國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而這些借奧運東風誕生的項目,還需要有更長遠的考慮。
目前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高達4000多億美元,美國是世界上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體育行業創造的產值在第三產業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商業銀行和證券市場,并且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在體育發達的北美、西歐和日本,體育產業創造的年產值都排在國內十大產業,成為國內產業中的大項。
在中國懂奧運經營的人很少,真正算得上是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更少。其實不管是奧運會還是之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大批體育管理精英。在奧運經濟的拉動下,現在國內已經開始把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來看待,認為它會是未來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但我們的體育產業跟國際比較,還處于低水平。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人才的匱乏,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脫掉了奧運盛裝之后,國內的體育管理培訓仍然有很遠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