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5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06(1211主題貼) |
登錄:3831 |
|
|
學區房有什么錯?不應該妖魔化學區房! |
為王老師打Call,我也一直覺得:學區房是被妖魔化了,就跟當年妖魔化高考,說一考定終生不合理一樣。是有不合理,但是你有更公平合理的辦法嗎?
高考是重要節點,但絕對不可能“定終生”;
學區房是進入好學校的公平方式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路徑;
學區房提供了一種正向激勵,讓家長積極工作、提高素質、努力賺錢,為了子女享受更好的資源,這不是很好的事兒嗎?
官員通過權力,可以讓子女進,比學區房好嗎?
有錢人通過大紅包,可以讓子女進,比學區房好嗎?
幼升小就按考試分數,比學區房好嗎?
盡管打擊學區房的政策,也獲得了不少人的喝彩,但這是出于誤會——有人喝彩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些人有些糊涂。孟母三遷,之所以是家喻戶曉的正能量被傳承,就是講人以類聚。懂不懂什么叫“類聚”?。我建議停止打擊學區房的動作。
《我想不明白,學區房有什么不對》
王福重/經濟學教授
城里人或者進入到城市的人,和農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普遍關心子女的教育,是頭等大事。主要是小學和初中,也就是所謂義務教育階段。高中之后,大部分家長無能為力。
城里的小學和初中,是分好壞的,參差不齊,包括硬件、軟件、學習的氛圍,區別都是比較明顯的。這種格局,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門長期傾斜性配置資源的結果。
比如北京,中國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但是它的小學跟初中,同樣是有好有壞。差的小學,其實和其他地方的鄉鎮水平一樣。只是有些小學和初中,是非常好的,好的不正常。比如北京四中,硬件超過大多數大學。還有人大附小和附中、史家胡同小學、芳草地國際學校,都屬于非常好的學校。
那你的孩子怎樣才能進入這些好學校呢?主要你得有權力、或依附在權力上。
一些機關單位,通過和這些好學校進行共建,能讓自己單位職員的子女,進入這些學校,所謂共建,就是出錢。比如每年幾百萬。前幾年就有傳聞說,不是共建單位的,要交幾十萬建校費才行,而且名額寥寥,搶手的很。基本可以說,不是你有錢就能解決的(巨富除外),而是權力。不屬于共建的,有權力也能進。一般的有錢人,沒有權力,人家重點學校也不看上,不缺這幾個錢。
于是,這些學校的入學,是有權人較力的戰場。平民呢,除非你很幸運,就住在學校旁邊,否則只有羨慕的份兒。
這樣就讓學區房出現了,給有錢的人提供了一個進入好學校,或是享受優質小學和初中教育資源的渠道。開發商人知道,城里人對于子女教育的極端重視,他們就會聯合一些學校,或者是有關部門,開發房地產的同時去配套的建一些好品牌的小學或者是中學。明星學校的分校,在房地產商推進下如雨后春筍。這是開發商和買房人的——雙贏。也是對社會一種貢獻。
可以說,學區房,是市場化的結果,是人們用自己的市場權利爭取來的一點權益,是非常正常的。它的意義是打破了過去靠權力才能獲取的稀缺資源的不平等狀況。應該說是社會的巨大進步。市場在這里是平等的手段,不管誰,只要出得起價,就有好學上。這很公道。
一些人對學區房反感,說,憑什么有錢人的孩子就能上好學校,窮人就不能?這樣問本身就有問題,如果有錢都不行,那么有權才行難道就更好?如果有錢都不能享受更好的資源,那么家長為什么還在市場上努力打拼賺錢?我覺得“憑什么有錢人就可以XX?”邏輯是很奇怪的、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可笑的。你能容忍權力作祟,為什么不能容忍市場發揮作用呢?認可靠錢也能獲得優質資源,是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就。(當然,非法獲利不義之財,是要被法律制裁的,這個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其實有錢能享受好資源,這是天經地義的,這對社會是好的。他們給國家交了更多的稅。這些靠買了高價房,獲得入學資格的人們,在增進自己利益的時候,并沒有侵害其他人的利益,你還是可以照你的情況入學。學區房提供了一種正向激勵,讓大家積極工作、賺錢,為了子女享受更好的資源,這不是很好的事兒嗎?
現在各地出臺了一些打擊學區房的政策,主要做法就是,你雖然花錢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這個小區也有配套的很好的小學跟初中(這些配套,其實也是買房的人出了錢的,稅收轉移支付)。但是我就是可以不讓你的子女派位進去,我就排到你去周邊的比較差的學校。你沒有花錢買這個小區,我也讓你的小孩可以來我這上好的學校,你說這個公平嗎?簡直欺負人。
本來義務教育是財政的責任,有關部門有責任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得到大體相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小學和初中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做的是,把小學跟初中教育,各方面條件均等化,起碼是大致均等,給差學校補短板,比如師資每年打亂隨機安排。而最不應該出現的,就是所謂的豪華型的公立小學和初中,這是對公眾的權利的漠視。私立無所謂一點。
所以我一直主張,把那些豪華的著名的小學呢,給拆掉,或者命令各機關單位不得動用公共資金去謀自己單位的私利,比如共建,避免社會把資源用于爭奪豪華小學初中的資源。(這一點我和王老師看法不一樣,我建議:提高豪華小學初中的建校費、盡量多收贊助費,這些費用每年拿出大部分給相對差學校補短板。。。房地產邏輯也一樣,每年土地拿出比如1/3做保障房,2/3做商品房,商品房貴不要去打擊,政府有了錢才能做福利,只有用富人的錢去補貼窮人)
做到了均等化之后,學校都基本差不多,也就沒有學區房了。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繼續培育所謂明星小學,那就應該同時給那些通過自己的勞動而賺了錢的人們的子女享受比較好的小學和初中教育的權利,也就是允許學區房存在。如果既不做均等化的努力(當然實際也做了一些,但遠遠不夠),又人為打擊學區房,是不公平的,非常不公平。
盡管打擊學區房的政策,也獲得了一些喝彩,但這是出于誤會,喝彩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建議停止打擊學區房的動作。
政策簡單地順應情緒化的民意,最終能把人民坑死
100強之外的房企,已經很難融到資了?2018-2020年房地產趨勢
一些普遍存在的“窮人”思維邏輯,很有意思!
把中國缺乏重大創新歸結于“炒房”,既沒有必然的邏輯,又缺乏事實支持
無關崔永元范冰冰:納稅光榮 逃稅可恥?
清華大學何向明教授:鋰電5分鐘快充是偽命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