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惡性競爭“燒錢式”教育危害、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分數? |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與家庭,被花費巨大、花樣百出的校外培訓綁架?“燒錢式”教育對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的損害,究竟有多大?

寒門難出貴子,沒錢就別摻和?
不久前的一篇熱門網絡貼文《殘忍但誠實的忠告:你沒錢就不要摻和這事了》引發不少人熱議。此文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忠告那些“教育資金相當匱乏的普通人”,沒錢就不要妄談“減負”和教育改革,因為——有錢人比你更努力、更用功。
一位家長以博弈論解釋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圈:教育部門呼吁減負,對于家長及學生來說,選擇有以下三種:
如果所有人都減負(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其他人減負你增負(背叛),你將取得相對優勢;
其他人增負你減負(背叛),你就會處于弱勢地位。
權衡利弊后的家長有可能選擇合作么?絕無可能,只有互相主動增負。
“燒錢式”教育帶來的更大惡果是人為打破了基礎教育所追求的起點公平。“尤其是農村孩子、底層家庭、弱勢學校的學生。”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認為,“在這種規則下,最大的受益者首先就是各類培訓機構。然而這些培訓機構開展的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嗎?恐怕只是把應試教育從學校搬到了培訓機構。”把應試教育、考試能力發揮到極致。“考試最公平”讓真正的素質教育理念和改革不得不延后……

校外搶著補,校內跳著教
英文1.2萬元;邏輯數學1.4萬元;舞蹈7000元;看圖說話1萬元;繪畫6000元……一年各類補課就要5萬元。
近日網上曬出的一張補習賬單令人咋舌,曬賬單母親感嘆:“養的不是孩子,是臺碎鈔機。”
南京某幼升小學生家長以今年暑假補課為例,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英語補課總共約4000元;繪畫每節課85元,一周一次,整個暑假花費680元;幼小銜接暑期班3100元;舞蹈暑期班2600元。
“這已經是非常‘克制’的補習單了,即便如此仍需上萬元。尤其是禮拜六,上午幼小銜接課程上到12點,下午12點45分又要開始學英語。”
“平均水平”就已經是超前超綱,不補就根本跟不上。多位家長反映,之所以著急“銜接”,原因在于如今的小學教學進度。
“比如拼音,開學時全班40個孩子,有大半數以上學過拼音,老師還會按部就班進行教學么?”一位從甘肅轉學到江蘇的學生的家長對此深有體會,“同一個年級,這里的課程進度比西部學校快了半年,這個平均水平不允許你不補。”
對于即將小升初的家庭來說,花費更大。北京21世紀教育學院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在北京,小學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中,有92%報讀過各種補習班。“關鍵在于小升初沒有統一考試(但選擇好中學,學校一定會看往年成績)大家才會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所謂‘大比拼’趨之若鶩。”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殷飛說。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南京,一家名叫“書人”的民間培訓機構最火,其頒發的證書長期以來為民間公認,“五星一等”被認為是好學校優錄的標配。雖然也陸續有中學公開表示不承認“書人”的證書,但大多數學校依然仰仗這套“體系”。
還有全國知名的“學而思”,在面臨小升初的家長看來,這家培訓機構每年4月舉行春季統測,其重要程度不亞于畢業考。
南京市一些重點中學教師表示,并不是反對所有社會培訓班,但社會培訓教育要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職,用于彌補個性化教育的短板,而非提前上完學校課程。

教育公平須保障“起點公平”
“燒錢式”教育的背后既有培訓班的炒作,更有家長的焦慮,但本質上是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對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喚。
如不能將招錄制度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堅定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化工作,教育難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和校內放羊、校外廝殺的現狀,就會變著花樣地持續上演。
殷飛認為,要緩解家長的焦慮,不能僅靠勸家長保持理性,更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豐富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為什么近幾十年來,優質教育資源的總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升學競爭激烈程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強了?這背后是復雜的社會發展變化以及社會心理在起作用,并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問題。”
“學區房、培訓班,必須關注到教育資源的資本化苗頭。”殷飛等教育界人士認為,本質上,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更多意義上還是社會公共產品。政府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與謀劃,盡可能地為起點公平、機會公平做好政策保障。
應該如何看待成績?
學習成績不是萬能的,成績好只能夠代表學生時代階段目標完成的好,而人生遠不只有學生階段。今天成績優異并不意味前途一定一片光明,從少年大學走出來的孩子就是一個例子,而今天成績不好也不是預兆未來天昏地暗。大科學家牛頓、大富翁馬云他們的成績也有不好的時候呢!
說到底,對孩子學習成績我們有要求,但不強求,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好。孩子是面團,你卻偏偏要想烤一只鴨出來,能行嗎?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就是一個個烤箱,作為家長先要想清楚,你孩子是什么材料,你是想烤面包還是要烤鴨?否則你再燒錢讓孩子進天價補習班也烤不出你想要的成績來。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競賽?
素質教育道理大家或許都懂,但是升學、高考、求職,學習成績的重要性簡直太大。
要讀好的小學、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無一不和分數相關。分數如此重要,然而很多人說:素質教育比分數更重要、綜合能力比分數更重要、人際交往比分數重要、創新思維比分數更重要......
但是,我真的很想問問——“素質教育的好壞用什么來衡量?綜合能力高低用什么來評比?創新思維拿什么來評價?”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只要有選拔,就一定有比較;只要有比較,就一定有衡量標準。我們不否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但前提是教育部相關專家們要能拿得出smart的評估標準,否則,所謂的考核就很容易淪為錢權交易的工具。我們沒錢沒權,只能拼孩子、拼分數。我們寧愿分數成為重要且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樣至少孩子能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一個可以公平競爭的平臺。
所以,道理誰都懂,但在教育資源與學生數量不能完全匹配時,當教育質量仍然要分高下時,當社會無法為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時,請不要再說分數不重要。萬一孩子哪天真的考砸了,沒能進入好的中學、好的大學,我們是無法為他們的人生負責的。當然,有權有錢的家庭的孩子,如今的確可以不用過于看重考試,出路有很多。
分數重要,也請正確對待分數
說到這里,不免又提到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心理專家也再三告訴我們:孩子回家不要問作業、考試完后不要問分數,以免孩子有過大的壓力。
家長確實可以不問,但社會在要、學校在要,家長還要假裝不要?孩子能相信嗎?家長真的能做到嗎?
我想,每個需要孩子的分數為他自己爭取一個好學校的家庭,都不可能不問分數。
做為家長,在孩子還不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說的“還沒醒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為孩子未來上什么學校、走入社會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負責的。
無論我們有錢沒錢、有權沒權,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食其力、而且未來生活不那么辛苦的人。而分數,是孩子在學生時代,唯一可以證明自己、并為自己爭取到更好機會的標尺。
于人的一生來說,少時的分數確實不那么重要;但于他們的學生階段來說,分數卻又無比的重要。
如果你認為重要的話,為什么要騙孩子,告訴他不重要呢?
他那么信任你,如果他真的認為不重要了,最后考試考砸了,沒有好的中學、好的大學讀,我想那個說分數不重要的專家,不會給你的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所以,在孩子的學習時代、在我們以分數論英雄的人才選拔時代,分數真的很重要。
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我們向孩子要分數,就向公司領導向我們要業績一樣——分數意味著他們能不能升學讀個好學校,業績意味著我們能不能升職加薪。
也所以,我們必須向孩子要分數,只是我們看分數該有些技巧--我們要看的是他現在分數里的空間、肯定他為現在的分數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一串干巴巴的數字。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提高老師教學\布置作業的水平、考試出試題的水平,也像公司領導水平“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在我們向孩子要分數的同時,我們也要客觀的分析自己孩子的實力,幫他制定合理的目標,這樣才能確保孩子有努力的方向、以免那永遠也達不到的目標將孩子的信心擊跨。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高分低能的案例,就否定分數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不要不加研究的去說那些高分低能的案例是被應試教育逼出來的。
教育方式、教育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是否高分低能--更多高分高能的案例,足以證明:分數、品質、情商、素質,是可以并駕齊驅的!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認為,這也應該是社會和教育界努力的目標。
教育公平:這句口號的愚蠢與邪惡
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看2樓何解
畢業季,大量雞湯已經出鍋,送你一碗雞湯!
從《阿凡提借鍋》看中西方教育大不同
好老師都會煲雞湯、最好的老師都是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