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270分 |
注冊:2016-1-29 |
發表:811(303主題貼) |
登錄:2082 |
|
|
大廠扶持的草臺班子——極越汽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
突然之間,極越汽車“原地解散”的新聞刷屏了。
極越汽車倒閉了,倒閉之前我基本看不到身邊有這款車,也看不到關于極越汽車的討論,結果它倒閉成了新聞,之后各種各樣的八卦才開始讓大眾關注到它。從最開始部分自媒體討薪,再到創始人高管被堵在公司里。不火則已,一火卻是倒閉。

極越汽車,是一個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理論上背靠大樹,而且是兩棵極具優勢的大樹,產品應該也有一定競爭力,應該能發展起來。但是,極越汽車的這個公司架構,是有大問題的,企業有這種架構基本都會出問題:
極越兩個大股東,一個百度、一個吉利,聘了夏一平做職業經理人CEO,夏一平不是企業創始人,也不是老板,這樣的企業架構,在一個競爭激烈且重資產的初創公司,就是作死的模式。
表面看起來,這個公司后面有兩個大股東,都很強大,一個百度,一個是吉利,但是這兩個股東,發展理念和定位不同,都不直接經營,也不為企業在最困難時扛事,CEO又不是老板,事實上這個公司沒有一個在困難時死扛的負責人。
蔚來、小鵬、理想,再難,也是他們公司創始人扛著,想各種辦法和企業共存亡,因為這個企業是自己創辦,必須榮辱與共。極越沒有人為這個企業死扛,戰略就會有問題,出問題沒有人擔責任。
CEO用職業經理人,是在公司成熟了,創始人不想管具體的事讓職業經理人來做,還有一堆KPI在頭上。在一個競爭激烈且需要投入重資產的初創公司,CEO是職業經理人,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曾幾何時,極越汽車與一眾新勢力一樣,帶著夢想入局。畢竟,一個是在汽車市場深耕多年的“老大哥”,一個是手持領先智能技術的互聯網“巨頭”,雙方結合之下,對整個市場必定會產生巨大沖擊力的。
當初兩家公司合作的大前提,是自動駕駛等智能化領域被炒得火熱。而吉利第一個新能源轉型五年計劃——吉利CEO安聰慧信誓旦旦的“藍色吉利行動”并不順利。說白了,當時旗下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智能汽車產品。作為傳統燃油車時代民營龍頭型車企大廠,吉利亟需找到一個在這一智駕領域有優勢的合作對象,幫助自己樹立在智能化領域的“標桿地位”。
百度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為核心的智能化維度布局比較早,從2013年就已經在做自動駕駛測試,并深度布局Apollo計劃了。這對于當時的吉利來說,無疑是非常想要的“果實”。百度想造車,而吉利汽車缺一個能撐得起智能化門面的合作對象,雙方一拍即合。
本來這種合作關系很合理、維持下去也沒有問題,那為什么最終極越汽車的發展并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順利呢?這主要還是因為百度和吉利,戰略不合,想走的壓根不是一條路。
吉利要的是一個能利用一段時間的梯子,人家的終極目的還是發展自己的新能源品牌,走自己的智能化道路。
百度這邊則想著依靠吉利的制造能力,就像百度大老板李彥宏早年說過的那樣,百度造車更多還是會聚焦在智能化的“軟件”維度,不會涉足諸如發動機研發、空氣動力學造型設計研究、汽車底盤等純汽車方向的研究。
兩大股東,不同的思路,注定了當吉利汽車自己的“極氪”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其在智能化方面已經可以輕松脫離百度,這樣一來,當時和百度的合作,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而百度這邊本身就沒有電池、電機、電控三電領域的核心技術,也沒有整體造車平臺架構、底盤等技術,一旦吉利抽離,百度也是毫無辦法。百度更多的資源,似乎偏向了百度無人駕駛車Apollo RT,以及蘿卜快跑Robotaxi。
至此,極越的“邊緣化”悲劇似乎就已經被埋下了。
極越暴雷,有挽救價值嗎?這個品牌無論是存在還是消失,都不會引發什么波瀾。
有些媒體還提到這家初創企業光營銷就花了30億。
細化去看,極越汽車營銷主要投入是短視頻和直播。幾個平臺都是CEO夏一平親自掛帥,帶領團隊進行短視頻和直播的創作與推廣。做了規模很大的賬號矩陣。一場直播買流 量就燒掉七八百萬,銷量低迷出貨量上不去,就馬上換個團隊繼續飽和式的轟炸營銷。
一開始,極越有大廠氣質確實不差錢,請車主吃火鍋一次就能燒掉了50萬,結果現在連員工的社保都交不出來,確實蠻諷刺的。整個企業沒有章法的花了很多錢,CEO夏一平號稱“對營銷的執念占用了太多精力”等到企業倒閉的時候,甚至沒人覺得它的品牌還有價值,確實也蠻諷刺的。
夏一平承認,作為CEO犯了許多錯誤:在戰略上沒有做好,融資本該是最重要的職責,但卻在早期過于樂觀,沒有預見到資金問題的嚴重性;用人問題也是一大教訓,在某些崗位上,忽略了崗位與人才的真正匹配度;管理風格上,過于關注細節和微觀管理,也讓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抑制。
對比其他的車企,極越這個拼湊起來的團隊在營銷上就顯得太過業余了。我覺得極越對比其他領先的實力品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營銷太過急功近利,忽視了品牌辨識度的打造。
例如小米。今年才開始發布新車的小米,早在三年前就開始由雷軍帶著團隊開始營銷自己的品牌形象。三年里光在微博上就有3000多個話題和1000多個熱搜。這種長線營銷就是一步緊接著一步去塑造他們的品牌形象。從車輛的外觀,再到性能的對比,每個標簽都很形象。
理想汽車的品牌營銷模式,CEO李想有個外號微博之王,本身就是微博的重度用戶,自己就發過上萬條微博,親自帶著一眾團隊,不斷的做發布會,實時線上同步,來細化豐富他們的品牌。“冰箱彩電大沙發”這個標簽就是被理想帶火的,“發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他們都在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各種標簽一步一步的搭建自己的品牌。
但是像極越呢?就是飽和式的撒錢營銷,在短視頻平臺上不段的買流-量,上視頻講各種測評。它的特點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只知道這些東西讓人看著覺得很累。
標簽,鮮明的標簽,用戶可認知的標簽。
沒有標簽的企業,其實就是沒有找準自我定位。錢花了很多,用戶卻直到它倒閉的時候才通過各種維權討債的新聞認識它。而營銷成功的企業,你在微博上搜搜他們的名字和相關的話題詞,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它的品牌定位和特點。
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這個領域已經陸續倒下一些企業:博郡汽車、拜騰汽車、奇點汽車、威馬汽車、高合汽車、極越汽車……這個領域已經過了舉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時代,還會有企業撐不下去。
另外,芯片領域,也將步入汽車行業廝殺倒閉之路,也會有很多企業倒下,如果有機會賣,一定要趕快賣了。
為啥GDP還在增長,收入卻不漲了?
一個鉗工,如何把霸道女總裁百度PR一號位璩靜給忽悠瘸了!
自媒體一片哀嚎悲觀,中國經濟怎么了?幾個非典型原因
【該怎么分析】中國高鐵報價太便宜,被踢出保加利亞!
極越汽車CEO夏一平的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