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48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05(1211主題貼) |
登錄:3830 |
|
|
“美國擅長0-1的創新,而中國只擅長1-100的發展”,這是對科技發展規律的嚴重誤解! |
經?吹接腥苏f什么:“美國擅長0-1的創新,而中國只擅長1-100的發展”這類話。
我根本就不認可美國擅長0-1的創新,而中國只擅長1-100的發展,是一個定式,或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
科技發展是體系性的,領先基本就是整體領先,而領先則意味著眾多技術達到領先。只要達到前沿領先,他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創新,想不創新都難。
中國過去這100年相對落后,一直是在追趕,也就是主要學習或者重復別人積累的東西,這種狀態下談何創新?現在中國眾多科技接近或達到前沿,未來幾十年這些領域的創新定會層出不窮。從這次珠海航展,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種勢頭。


美國特別擅長0-1創新這種說法,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所謂神話,就是把某個對象的成就歸因于這個對象自身,而非這個對象某種擁有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因素。我們分析解讀問題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神話,以及由此衍生的崇拜心理。相信神話就會成粉,而一粉就傻十年。
關于創新概念的全面理解
創新并非局限于“0-1”從無到有式的突破形式?萍及l展中的創新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概念。
“0-1”創新:通常指的是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理論突破,或是開創全新的技術路徑、發明全新的產品形態等。例如,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早期對晶體管的發明,這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0-1” 創新,開啟了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大門。
“1-100”創新:更多體現在將已有的創新成果進行產業化、規;瘧靡约俺掷m優化改進。比如,當智能手機這一概念被提出(類似一種 “0-1”創新成果)后,后續各廠商不斷提升其性能、優化外觀設計、拓展功能應用等,這些努力都屬于 “1 - 100” 的創新范疇。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融入很多新的技術應用、新的設計理念等,本身也包含著諸多小的創新點。
科研投入與成果涌現:近年來,中國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在許多前沿領域,中國科研團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成果。例如,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科學家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分發,構建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這是在量子信息科學這一新興前沿領域實實在在的從無到有的 “0-1” 式創新突破,使中國在該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人才培養與科研環境優化:中國大力培養本土科研人才,同時吸引海外優秀人才歸國發展。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斷完善科研設施,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為開展基礎研究和實現 “0 - 1” 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像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在物理學、生命科學等多個基礎學科領域都匯聚了一批頂尖人才,開展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研究項目。
產業升級與技術迭代:中國在將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應用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以高鐵為例,中國在引進國外高鐵技術的基礎上(最初階段可看作是對已有技術的學習吸收,類似 “1-100” 發展路徑的起點),通過不斷自主創新,對高鐵的車體設計、軌道鋪設技術、列車控制系統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升級。如今,中國高鐵不僅在國內形成了龐大而高效的交通網絡,還走出國門,成為中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張亮麗名片,這其中包含了無數從技術應用到商業模式等多方面的創新。
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創新: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更是在短短幾十年間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從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到移動支付的廣泛普及,再到短視頻、直播等新興業態的興起,中國互聯網企業不斷挖掘用戶需求,在已有技術框架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富有創意的應用創新。例如,微信這款超級應用,融合了社交、支付、購物、辦公等多種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持續拓展其應用場景和服務內容,這是典型的在 “1-100” 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的案例。
無論是 “0-1” 階段還是 “1-100”階段,創新都是推動科技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后續的產業化、應用拓展(“1-100”)過程中,同樣需要創新來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問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
“0-1”創新為 “1-100”的發展提供了源頭和基礎,沒有最初的理論突破或新技術發明,后續的應用推廣和優化升級便無從談起。反過來,“1-100”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反饋又會為 “0-1”創新提供新的問題和思路,促使基礎研究進一步深入。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科技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給外界一種只有他們才擅長“0-1”創新的錯覺。而中國作為后發國家,過去主要處于追趕狀態,一些人便帶著刻板印象,忽視了中國在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努力和成果,簡單地將中國歸為只能進行 “1-100”發展的行列。
由于國際科技傳播格局的不平衡,一些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科技成就的報道往往不夠全面、深入,甚至存在歪曲和偏見。這使得很多人無法準確了解中國在科技各領域的真實創新情況,進而容易輕信這種片面的觀點。
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所謂“只有1-100強,而不會0-1創新”的國家。

“美國擅長0-1的創新,而中國只擅長1-100的發展”這類話,
讓我想起金燦榮教授的一個演講:長期以來日本編造了很多謊言,中國一幫愚蠢的知識分子一百年來一直在重復這些謊言。比如日本人說中國人做事馬馬虎虎,我原來沒出國我是同意的,后來我去了美國,發現美國人跟我們一樣馬虎,接著我去了俄羅斯才發現,那才叫馬馬虎虎,后來去了巴西和印度才知道真正馬馬虎虎的是他們,而且是沒有底線的馬虎,中國在大國里面算好的,馬虎竟然被日本人說成是中國特有的毛病,日本人壞呀!
還有一個謊言說中國人不團結、中國人一盤散沙,這個是很影響中國知識界、政治界的。連民國之父孫中山先生也跟著這么說,我之前也覺得這個說法是對的,后來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一跑,美國我去了一百多次了,別的國家和地區也有70個,就發現跟正常人類比,我們其實比他們多數都團結。
就動機而言,日本人為保持所謂“種族優越”,制造這些謠言污蔑中國,貶低中國人是一種戰略需要。在中國,有意或無意間傳播這類謠言的知識分子動機復雜許多:一是對國家及社會現實相當不滿,借謠言以泄私憤;二是被這些謠言激發了革命熱情,并試圖通過傳播相關信息,點燃更多人的革命熱情。

重新審視“內需不足”問題:拉內需,為什么那么難?
太玄幻:中歐班列運行十年,只夠美國債十天利息!
持續追蹤美國政府效率部【馬斯克+特朗普政府效率部】
中科院院士王光謙:科技成果轉化難是一個偽命題!
如何正確看待“卡脖子”與中國科技的真實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