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276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826(312主題貼) |
登錄:2085 |
|
|
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退金令”為什么要央企退出金融投資業務? |
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退金令”為什么要央企退出金融投資業務?
一是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
二是對那些風險大的金融機構,央企必須加速撤出,盡快切割。
國央企必須退出各類金融機構的參股股權,這無疑是一個極具標志性的事件。俗稱"退金令"!
看到退金令,想必有不少人有一種似曾相識感:2020年,央企退房令,要求各大央企國企退出房地產行業,剝離房地產業務回歸主業。
緊接著在 2021 年就對各類開發商,特別是民企劃定了三道紅線。而后緊接著就是“房住不炒”政策,到了 2023 年各種開發商紛紛爆雷,這一切都并非巧合。
所以,此次退金令的推出,完全可以參照退房令。各類金融機構,如信托、金融租賃公司,包括那些野蠻生長的各類小貸,或許還將迎來整個行業性的集中整頓。
國家啟動“退金令”的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國資央企持有金融機構股權,是為金融機構背書,在經濟下行期存在金融安全隱患,金融機構產生的風險傳導給相關聯的央企國企,所以要進行風險隔離。很多村鎮銀行已經暴雷了。現在的銀行一方面存量資產有大量的壞賬,尤其是房地產相關,上周央行就把337家銀行列入了高風險。存貸差越來越小,想安全賺錢難了!
6月份已經有超過20款的銀行理財因為存款借不出去在銀行空轉,再加上未來利率可預見的持續走低,買存單債券的收益也會持續走低,所以理財就提前終止運作。大環境如此,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村鎮銀行、城商行、生存空間更小,未來銀行類金融機構合并重組是大勢所趨,而退金令就是讓央國企遠離金融風險。
二是央企國企會因為追求金融投資收益忽略自身主業經營,所以讓央國企退回金融投資業務,回歸實業,專司其職,避免脫實向虛。
央企國企容易拿到錢、拿錢成本也低,錢都不去做投資而去買金融產品,玩錢生錢。今后央國企更應該肩負起工業強國實業興邦的重任,而不是拿著資源去搞金融賺快錢,5月份金融數據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央行4月開始打擊金融空轉,禁止銀行手工補息、高息攬儲,手工補息原本就是銀行對操作失誤的修正,結果變成繞開存款利率上限,高息攬儲的方法,而拿了銀行的低息貸款再反手存到銀行,拿高利率,就是空手套,很多增長數據就變成了銀行跟企業刷單了,所以央行就開始了硬擠水分,因此數據又變差了,5月金融數據M1同比減少了4.2%,連續兩個月負增長,新增人民幣貸款9,500億,也同比減少4,100億元,但與此同時國內經濟數據卻要強于金融數據。而上個月的金融數據不佳,與經濟數據背離,說明經濟正在全面去金融化。
一般認為M1是當期經濟活動的反應,今年M1增速持續的下行,但PMI等反映經濟活動的數據卻持續走穩,金融數據與經濟數據的脫鉤是經濟去金融化的信號,隨著的高負債經濟增長的模式過去了,即使信貸增長低一些,也足夠支持經濟的平穩增長,所以從高層策略到宏觀數據,已經顯現出去金融化的趨勢還有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