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量子~原子~分子~以太~質子~粒子~夸克 之間的關系? |
對同一種物質而言:分子> 原子 >原子核 >中子 質子 電子> 夸克
因為: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有質子、中子構成,中子 質子由夸克構成.
粒子(particle):
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1932年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它們比起原子來是更為基本的物質組分,于是稱之為基本粒子。以后這類粒子發現越來越多,累計已超過幾百種,且還有不斷增多的趨勢;此外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實驗尚未發現其有內部結構,有些粒子實驗顯示具有明顯的內部結構。看來這些粒子并不屬于同一層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詞已成為歷史,如今統稱為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質子等實際存在的具體的物質,而是它們的統稱,是一種模型理念。
量子(quantum):
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普朗克提出:像原子作為一切物質的構成單位一樣,“能量子”(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原子吸收或發射能量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
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通俗地說,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
“量子假設”的提出有力地沖擊了經典物理學,促進物理學進入微觀層面,奠基現代物理學。但直到現在,物理學家關于量子力學的一些假設仍然不能被充分地證明,仍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
量子理論是出于對實驗所表現出的現象作精確描述的目的出發的,首先并沒有改變物理學的本質哲學觀(即:唯物論).其次,量子力學的基礎假設是建立在大量試驗的表征上,也就是說并不是有某種現有(當時已有)的理論作為出發(實際上,物理學是一門試驗科學,并非烏托邦類的藝術).
所以,能量(物質的能量,比如粒子的能量)作為一種粒子運動的可觀測量服從量子力學所總結的一些數學規則.它并沒有和經典力學(牛頓;拉格朗日;哈密頓力學)對待能量上的差異.
當然,隨著實驗技術的發展(大量的現有實驗技術實際上已經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理論的基礎上了,但這并不是說明量子力學是完全的客觀理論,只是說明它對現今有卓越的貢獻),新的物理學理論正在構建,但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仍然需要以實驗為基準.
起碼對于現有的一定(空間)尺度下的粒子運動,量子力學可以做出更精確的描述。
物理學并不研究“本質”,物理學只是就已經發現的物理現象,歸納總結出一點理論,能解釋已有現象,預言推算新現象。就人類目前的認知水平,物理學或許還是處于低級階段。我覺得嚴肅的物理學,不牽扯“本質”。教科書上的馬克思主義會按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還是精神”來劃分哲學。但是這種劃分方法,和物理學沒有關系。也有人認為這種劃法和哲學也沒有關系。
物理學有時又是哲學問題,宏觀和微觀其實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界限,量變引起的質變,但水也說不清質變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世間的這種模糊性,也正增添了物理學的魅力。
夸克是亞原子微粒,構成強子,是理論模型,不是實驗發現。
原子是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也是化學反應的最小單元。
分子由原子以化學鍵構成(也有人認為單原子分子直接構成了稀有氣體),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以太是希臘哲學家為解釋天體運動的動力學原因而提出的一種無處不再的物質,后來西方科學家和哲學家賦予了它多種含義,最有名的是作為經典物理框架內電磁波的介質而具有絕對靜止的絕對參考系的含義
質子是基本粒子之一,強子,構成原子核的微粒之一,電荷數1,質量數1
量子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以近代物理學中的量子物理規律運動的含義.也是一個名詞,表示某個物理量只能不連續離散地取值,如能量量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