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264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821(311主題貼) |
登錄:2076 |
|
|
效率太高,就業不太好,需要改革分配機制! |
各行各業都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但是,效率太高,就業情況不太好,需要引入新機制,減小貧富差距。
效率高是好事,但效率高的同時,如果不降低勞動時長(增加節假日)那么需要的人工數量就減少,失業率就增加,貧富差距就擴大。我們國家遇到的很多問題根源就是這個:只講提高效率,不講改革勞動關系,尤其是分配制度。
比如:中國港口碼頭的效率遠遠超過美國港口碼頭,中國碼頭工人的收入遠遠低于美國碼頭工人。
1. 近年來美國和中國很大的區別:低效。美國低效的基礎,是高度壟斷,競爭對手排擠掉,中國公司不讓進美國市場。在部分高效的IT公司和高度壟斷的基礎上,普遍的低效才不會導致公司完蛋。
2. 低效的好處是,增加就業有助于減少社會壓力。制造業被工會弄得非常低效,但愿意干的人還是不多。主要是服務業低效,醫院一天看不了幾個病人收費特別高。還有教師也是鬼扯,小學到高中教得一塌胡涂。教育和健保就占了16%的就業。政府占15%就業也很低效,事辦得慢騰騰,救災很差。
3. 還有休閑和酒店占11%就業,零售占10%,按中國理解都能提高效率。這些行業低效但解決了一半就業。消費者接受劣質服務,還得出高價。一堆破事,基建不行了,人均壽命差。但美國原則是,非常重視消費,工資和就業是消費的根本。服務再差,也要給不少錢,小費文化。服務業開價很高,一定要保證利潤率,才付得起工資。
4. 中國很高效,特別是制造業,市場經濟推動不斷降本增效,做不到的企業死掉。最后,搞生產碾壓全球,效率沒對手了。但人就很累,不少企業被迫不斷搞優化、開發新技術、減人。全社會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很大,就業氣氛不太好,企業講效率就不加人,還上機器減人降本。
5. 以前就業氣氛還好,許多行業在大發展,業務擴張招很多人。房地產見頂、IT業滲透率飽和,業務擴張緩下來,不招人還裁員。其實制造業還在擴張,出口不錯,內需也有發展,但競爭要搞減員增效,年輕人不愛干。解決就業靠服務業,大學畢業生很多,不愿意干藍領服務業,爭搶低收入白領職位。
7. 低收入是公司不敢給高收入,公司利潤率普遍不高。我看上市公司利潤氣笑了,經常1000億營收、20多億凈利潤這樣。不少公司技術水平非常高,業務是全球最高水平,但自己人競爭搶單,弄得沒利潤還虧損,市值不如外國差公司。事辦得不錯,但掙錢是真少,競爭壓力大。只有取得獨特市場地位的公司,才敢追求利潤率,給員工高工資。
8. 需要引入新機制,反壟斷,更要反內卷,反有害的過度競爭。例如行業幾個巨頭,可以一起給員工加錢,產品不要便宜賣,要保證足夠毛利潤率,全球獨家的技術和產能,加價沒問題,不用加太多就很管用。大招一出,A股至少翻倍。如高鐵供不應求,票價漲10%可以,利潤就會大增,社會都加工資,支付能力也大增。具體實施辦法要改革。可能要適當參考美國,企業加價、加人降低效率,解決年輕人就業,促進婚育。
(陳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