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貼:737(42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重評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蔣介石就是災難的化身! |

“證據顯示,淞滬會戰并未產生一些研究者論定的——打破了日軍及早控制武漢的戰略意義,未為中國軍隊持久抗戰博得更大的戰略空間和有利的戰略態勢,更未為東部工業和人才西遷爭取到更多時間,也未發揮維護中蘇物資交通線的戰略作用。此戰過早地使中國抗戰在實際上由局部戰爭轉化為全面戰爭,對作為弱國的中國在本土抗戰實為不利。”
——陳廷湘《重評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
今天,要旗幟鮮明地否定淞滬會戰。蔣介石主動發起的淞滬會戰,是他個人的未經深思熟慮的拍腦門決策行為,缺乏必要性與合理性,導致中國慘敗,軍力、經濟蒙受空前損失,整個抗日戰爭自此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胡亂決策的蔣介石應該因淞滬-南京的戰敗責任而被送上軍事法庭。
如果在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抗戰可以保持一種對中國相對有利的局面。
我們需要的是正確領導下的抗戰,而不是蔣介石的錯誤領導下的抗戰。
淞滬會戰即便放到世界現代戰爭史上,也是少見的反面教材。剛開始圍攻虹橋日租界幾千海軍陸戰隊,擔心打壞英美法洋大人的租界產業,不敢放開手腳往死里打;等日軍持續增援相峙不下,又不盡早有序掩護撤離保存有生力量,最后被日軍一個金山衛登陸包抄側翼,立馬演變成幾十萬人的大潰敗。

有人認為,以上這些還都是次要的。關鍵不在于淞滬會戰該如何打,而是在于淞滬會戰本來蔣介石就不該主動發起,不該在這里打!盧溝橋事變后,應該按原計劃只在華北抗擊日寇。
淞滬-南京一帶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與日寇的大規模戰斗選在中國最富裕的地區,而又沒有事先做好廠礦人員搬遷工作,邊打邊撤。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有人分析,是蔣介石一貫小算計風格的體現,不想也沒信心自己打敗日本,想著這里有美英租界,是蔣介石企圖把美英拉下水,替他去打日本。
1937年8月,淞滬會戰打響,中日兩軍血戰上海。其實在5年前,日軍在侵占東北以后就在上海挑起事端,
1932年1月28日對閘北的中國駐軍發起進攻。駐扎上海的十九路軍在蔣光鼐、蔡廷鍇的指揮下奮起抗敵,這就是“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國軍隊一度擊退了日軍,可惜蔣介石最終選擇了妥協。
1932年3月雙方停戰,此后簽署的停戰協定規定上海為“非軍事區”,禁止中國軍隊駐扎上海,而日軍卻得以在上海駐扎“海軍陸戰隊”和修筑防御工事。這一結果間接導致了此后淞滬會戰的不利局面,為會戰失敗埋下了禍根。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蔣介石就是災難的化身。
蔣介石不抵抗,是中國人民的災難;蔣介石抵抗,也是中國人民的災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