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144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779(293主題貼) |
登錄:1952 |
|
|
談談出口限制! |

限制出口,除了非常領先的裝備、或護城河很高的獨門技術之外,搞限制出口就是自宮,損人不利己。因為別人一年兩年能自己搞出來,那你原本占領的市場就沒有了。
反面例子如:空間站、北斗、盾構機……
正面例子如:汽車、醫療器械、化工……
越是限制,中國國產替代就越快;越是開放合作、合資,就越是共贏發財!
我們能清楚的看到,某一重要設備和材料如果被限制,只要有需要,我們自己上,三五年沒有搞不出來的。沒市場空間,沒什么效益或是市場規模小別人已經早占了,我不值得干,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市場需求大、利潤空間足,現在把市場讓出來,就是機會,沒什么干不出來的!早一點、晚一點而已。
限制出口——是把已經占領的市場讓給別人。
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現在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技術,外國人能搞出來的,中國人一定也能做出來。反過來也一樣。
日本是半導體產品世界強國,什么東芝、瑞薩、佳能、日立、NEC等,都不錯。后來日本被美國修理,半導體產業衰落,越來越不行,但是做材料、設備美國興趣不大,日本保存了下來。依靠在基礎科研上的長期投入,日本一直維持著半導體材料市場的領先地位。

后來隨著日韓矛盾加劇,互相掐(韓國三星SEMES也挺厲害)韓國也國產化替代,奮起直追。
材料雖是芯片生產的必需品,但市場規模不大,僅有643億美元(2021年),相比之下,日本人失去的存儲和面板市場,規模都高達1600億美元和1300億美元(2021年)。這還沒算上曾是日本傳統優勢項目——被蘋果、高通、英偉達等公司占據的消費電子市場。其實日韓誰都沒真正撈到好處。
但讓日本產業界始終難以介懷的是,與半導體材料的優勢相反,日本在存儲、面板、芯片制造等環節,卻始終止步不前,成為了電子產業黃金年代中尷尬的旁觀者。日本的半導體材料常常是一個被輿論神化的產業。
芯片設備和材料之所以較為集中在某國,核心不是因為技術高,別人做不出來,而是因為市場小,缺少競爭者(類似典型:圓珠筆芯,一爐鋼水能供一年)。日本芯片業后來被美國修理,漸漸退出芯片產品市場,但是一些設備、材料并沒有美國企業愿意做,所以日本企業在這些領域保存了優勢。
如果正常貿易,美國不搞貿易戰科技戰,相信日本還會繼續保持材料優勢的,因為別的國家沒有企業來盯這個市場,這個市場小,技術成熟,但新入局研發投入卻比較大,互相競爭最后拼的就是成本。
但現在日本對華限制出口,這就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機會,一定會有中國企業進入這些領域,很快會填補國內空白。那過兩年,日本本來已有的產業優勢和市場,就都沒有了。
對中國會不會近期形成沖擊?會有一點,但我相信沖擊也不太大,科技戰開打三四年了,中國已經非常明白,芯片產業要放棄幻想,不可能依靠別人,美國就是要打壓中國科技,我們只能自己干。
最近三年,中國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芯片企業,估計可以提供世界約40%的芯片產能,這方面的能力正在形成,不存在日本限制中國芯片產業就出現大問題。重要設備和材料都有中國公司在進行研發,差不多接近全面突破的臨界點了,這點從華為手機芯片可以看出來,也就是三年,5G芯片不就是拿下來了?那時很多人以為手機芯片10年也搞不出來,實際情況遠遠好于大部分人的預期。
美國拉日本對中國搞這樣一場對抗,最大的損失將會是日本!中國的芯片產業短時間波動一下,但結果一定是日本既有設備和材料領域的潰敗。今天全世界芯片產業,整個市場沒有特別大的增長,而中國是全世界唯一較高速度增長的市場,失去這個市場,日本是打算把設備放在倉庫里供著,還是把材料自己留著吃?
想想日本,這個國家沒有資源、人口老化、技術都漸漸在衰落,能保持領先的產業越來越少,它的汽車產業、半導體產業、電子產業、數控機床、鋼鐵業、造船業、旅游業、動漫產業等,基本都在全面衰落。

現在美國爹地不讓日本出口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就丟了。日本限制了中國市場,正好把市場讓給中國新興企業了。
商務部例行會表達態度,估計相關的中國企業都在偷笑。
渺小的霸權:日本半導體材料的神話與現實

不要成為自己批評、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