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國務院處非辦:名人學者官員為非法集資站臺,欺騙性較大 |
4月27日,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的材料顯示,2015年非法集資立案過萬,參與集資人數同比上升120%。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下面簡稱處非辦)在會上表示,“泛理財化”成非法集資犯罪新手法,占比30%以上,將全方位建立監測預警系統,“打早打小”。
處非辦表示,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地方政府管理和行業監管相結合,建立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打早打小。對民間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農民合作社、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民辦教育、地方交易場所、相互保險等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依法分類處置。將形成防打結合、打早打小、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防控機制,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
根據處非辦統計,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法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上升71%、57%、120%,達歷年最高峰值,跨省集資人數上千人,集資金額超億元案件同比分別增長73%、78%、44%。
而公安部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非法集資發案數高位運行,年立案數由過去的兩三千起大幅攀升至上萬起。今年第一季度,立案數達2300余起,其中互聯網金融成為高危領域。
處非辦在會上表示,近年來犯罪手法翻新升級,“泛理財化”特征明顯。
其一,非法集資假意迎合社會公眾對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的理財需求,犯罪手法不斷升級,從過去的農林礦業開發、民間借貸、房地產銷售、原始股發行、加盟經營等形式逐漸升級包裝為“投資理財”、“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理財”、“金融互助理財”、“地產理財”、“股權理財”等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并且承諾有擔保、低風險、高回報等,“泛理財化”已成為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P2P網絡借貸、房地產、私募股權投資等行業或領域非法集資的重要特征。據處非辦統計,投資理財類非法集資案件占全部新發案件總數的30%以上。
其二,非法集資的網絡化趨勢也愈加明顯,蔓延速度加快,不僅傳統的集資方式借助互聯網轉型升級,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大量涌現,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銷售、資金支付和歸集,實現線上線下全面結合,使得非法集資傳播速度更快、覆蓋范圍更廣,大大突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風險蔓延,增加了打擊難度。
其三,非法集資的犯罪形式更加隱蔽,欺騙誘導性強。非法集資組織結構愈加嚴密,專業化程度高,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以具體項目、債權標的、擔保物為依托,業務流程、合同文本專業規范,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投資者辨別難度大。一些犯罪分子不惜投入重金,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進行包裝宣傳,邀請名人、學者和官員站臺造勢,欺騙誤導性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