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tv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1302分 |
注冊:2004-8-21 |
發表:346(293主題貼) |
登錄:209 |
|
|
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向誰潑了冷水? |
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向誰潑了冷水?
陳慶貴 來源:金羊網
6月9日我從新華網讀悉:蔡言厚曾是中南大學教授,退休后任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作為國內最權威的大學評價咨詢專家之一,他帶領課題組于2009年發表了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給高考狀元的崇拜者們狠狠地潑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績遠遠低于社會預期。人們無不疑問:高考狀元為何沒成頂尖人才?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在我眼中,它至少潑出了三瓢冷水。
第一瓢冷水無疑潑向了部分國人的狀元情結和狀元迷信。毫無疑義,部分國人的狀元情結和狀元迷信現時非但高燒未退且現愈益升溫之勢。讓公眾已然產生審美疲勞的是,每當一年一度的高考分數揭曉后,不少地方爆炒高考狀元熱依舊。“一枝紅杏出墻來”的高考狀元們一時間成為或被成為各類媒體追棒的名星和紅人。狀元本人自然是要情愿或被情愿地推介其成功之路,連狀元家長也要被媒體拉出來大談特談家教經驗。盡管受眾年年接受的大抵如出一轍差強人意的老一套狀元經,但他們依然從中找不到狀元速成法。結果除了媒體賺足眼球和收聽收視率,他們大抵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寫的:“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無疑在棒喝國人,高考狀元絕不等于頂尖人才!狀元高燒該退燒了!
第二瓢冷水則應當潑向狀元自己。為什么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能全怪別人嗎?當然非也。《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通過對恢復高考32年來狀元調查發現,狀元普遍追求名校和熱門專業,輕視了職業規劃,結果導致最后的職業成就低于社會預期。9成狀元有京師名校情結,1999~2008年,北京大學最受我國各地區高考狀元青睞,就讀狀元高達385人;清華大學緊隨其后,有255人,位居第二;其次是2005年才進入內地招生的香港大學有18人,高居第三。蔡言厚教授指出,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在目前我國主流行業的“職場狀元群體”中難覓高考狀元的身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選大學時多看牌子少關注大學發展環境,挑專業時多隨大流奔熱門,結果很多高考狀元不得不中途轉換專業或畢業后進入其他專業領域,減緩了他們脫穎而出的速度。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難道不值得過去狀元反思和未來狀元借鑒嗎?
第三瓢冷水當然是潑向了我們的人才培養理念。公允而論,32年間中國1000余位高考狀元無一位成為學界商界政界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顯然不能將板子全打在國人過度炒作導致狀元們自我膨脹,也非全是社會過分關注寄予不切實際期望值所致。可以說,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至少佐證,我們還未能接受“用培訓的眼光看教育,用實用的眼光看培訓,用發展的眼光看成才”的育才理念。大科學家費曼曾對巴西死板教育給予尖銳批評,因為他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有的人不是通過了解而學習,只是靠死記硬背把樂趣變成了刑罰。在應試教育學分教育理念機制主導下,中國的教育沉疴難道不堪稱與巴西教育同病相憐嗎?須知:應試教育學分教育必然衍生死記硬背怪胎,死記硬背怪胎必然導致狀元創新實踐能力先天不足。作如是觀,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難道不是對我們人才培養理念的否定嗎?
不知道32年高考狀元未出頂尖人才潑出的三盆冷水,能不能讓國人的狀元情結和狀元迷信冷卻退燒?能不能讓國人在理性反思中謀變長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