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芮成鋼“代表亞洲”成了一個不幸的靶子,公眾挑到的一個“軟柿子” |
央視經濟頻道主播芮成鋼在奧巴馬記者會上搶韓國媒體的提問機會,并自稱“代表亞洲”惹來非議。而美國媒體也報道了這一事件,部分美國網友對奧巴馬的表現表示感到“尷尬”和“丟臉”、“沒有總統風度”。 11月12日,20國集團峰會在韓國首爾落幕。央視經濟頻道主播芮成鋼在奧巴馬記者會上搶韓國媒體的提問機會,并自稱“代表亞洲”惹來非議。而美國媒體也報道了這一事件,部分美國網友對奧巴馬的表現表示感到“尷尬”和“丟臉”、“沒有總統風度”。
這一次,芮成鋼既“代表亞洲”,又“代表韓國朋友”,而在2009年的倫敦G20峰會上,他也曾分別代表中國和全世界向奧巴馬提過兩個問題。對此,芮成鋼向本報記者解釋了個中緣由。
“首先是美國方面開始并沒有給韓國媒體這個機會,要求只能是美國媒體提問,可能奧巴馬忽然發現,這樣的場合,如果光是美國方面唱獨角戲的話,也不太好,所以忽然提要求。” 芮成鋼說,“但是,韓國媒體沒有準備好要問什么,一方面可能當時該問的問題都問完了,然后也有語言水平的問題,所以大家都沒有準備,有點意外。”
除了意外,他強調亞洲人普遍比較靦腆也是重要的原因。“第二點是因為,韓國媒體,或者說整個亞洲媒體的人都比較內向,在這種國際場合不太喜歡提問。我已經參加了4次G20會議了,每次都是這樣,來自亞洲的媒體不太愿意提問。”
可愛的芮成鋼,卻因不可愛的“被代表”而惹來口水一片。我在想,如果時光倒轉N年,別說你代表韓國代表亞洲,就算代表全世界,估計也沒啥問題,因為公眾的權利素養與覺悟還停留在溫飽階段,離公民社會還有很多個臺階,誰也不會糾結你代表誰的問題。然而今非昔比,譬如水價聽證會上“被代表”過了、3Q之爭里也“被代表”怕了、階梯電價又有“被代表”的跡象了……現在,還被芮先生拖到國外去“被代表”,難免要訕笑挪揄一番。
客觀地說,芮成鋼的“代表”其實也未必多有不堪,仔細看下奧巴馬見面會的全貌,芮先生的提問的確有明顯打圓場的味道,再說,作為職業媒體人,有提問沖動也是很敬業的表現。然而,遺憾的是,這“代表亞洲”的話語體系卻多少有些突兀——尤其是在奧巴馬明確將提問機會拋給韓國媒體、且韓國媒體還沒有發聲的背景下。
“被代表”的時間長了,郁積的民意反彈得也更為激烈。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陳云松認為,任何一個在這種場合出現的記者,在提出問題的一剎那,內心的角色定位不應是政府新聞發言人或者蘭德公司顧問。你能代表你的媒體、或者與你有直接關切的利益,卻不應以精英代表的身份過于高屋建瓴。道理很簡單:一是公眾對媒體的價值期待與對公權的期許是兩碼事,盡管媒體并無公器說,但如果不能秉持身份上的相對獨立,輿論監督的公信就令人生疑;二是公民社會與權力社會是針鋒相對的兩種體系,民眾對“被代表”如此敏感,既是公民社會的進步,也是權力威武的滯延,換言之,如果公民權利沒有“被代表”,就算言語上多有不慎,估計也斷不至于如此介意。
“代表亞洲”成了一個不幸的靶子,或者說這是公眾挑到的一個“軟柿子”:權利被權力代表也就算了,連媒體也要順帶著代表一番,不禁怒從中來。但論說起利害關系,也許這“代表亞洲”其實最無足輕重,倒是那些司空見慣的、聽起來溫熱無比的“代表網民”、“代表市民”等,扎扎實實在民眾利益上挖開了不少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