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8848hr,巔峰培訓網

    Home | 管理咨詢 | 職業認證 | 公開課 | 企業內訓 | 培訓師資 | 培訓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華研修 | 分類廣告 | EDP

    巔峰培訓論壇 > 培訓師論壇&培訓顧問論壇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969 |主題總數:77202 | 帖子總數:80212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您是本貼的第 26804 個閱讀者  
      主題:《孔子之變》百變孔子! 2010/1/31 18:37:55  
       8848hr
     
       等級:版主
       積分:1686分
       注冊:2005-7-28
       發表:503(312主題貼)
       登錄:565
    1  
    《孔子之變》百變孔子!
         若干年前,北大教授李大釗曾說,“那歷史的孔子,自從實在的孔子死去那一天,便已活現于吾人的想象中,……漢唐時代人們想象中的孔子,與宋明時代人們想象中的孔子,已竟不同了;宋明時代人們想象中的孔子,與現代人們想象中的孔子,又不同了;十年以前,我自己想象中的孔子,與今日我自己想象中的孔子,亦不同了。”
        
            的確,孔子的形象常“被百變”:他是君子,是學者,是老師,又是圣人;是被打倒的“孔家店”店長,是被斗臭的“孔老二”,又是中華儒家文化傳播四海的一面碩大的旗幟。圣人的面孔,隨著歷史流變,越久遠越模糊。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一演就是2500多年的大片:《孔子之變》。漢語
        
        
         【誰是孔子】
        
         孔仲尼:東西南北之人
        
         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個大力士,與顏氏女野合,禱于尼丘(在今山東曲阜),生下了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后人多有為孔子維護,稱野合一事有誤,但太史公對孔子贊嘆而欽佩,稱之為“布衣至圣”,大約不會杜撰孔子的“私生子”身份。
        
         孔子少年曾出仕,當“委吏”與“乘田”這樣的小官。大約30歲退仕,設帳授徒,此后終身為教育家,號門下弟子三千。熱心入世的孔子在執教的同時,也不斷周游列國,以實現自己以復古為主的政治設計,以仁為核心的政治抱負。遺憾的是,孔子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道德家與教育家,卻不是足夠有力的政治家。其一生顛沛流離,難逢善境。
        
         在鄭國時,曾有人形容孔子像條喪家狗,孔子不但不生氣,反而高興地說:“說我像喪家之狗,對極了,對極了!”后來有學者就用喪家狗來描述孔子一生的狀態。《禮記•檀弓》記載孔子在安排自己殯葬時的一句自況:“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即言其居無常處。后世又愛稱孔子為“素王”,也即沒有土地、并未真正冊封的王。不過,孔子所畏懼擔憂的,其實不是“喪家”,而是“喪斯文”,也即“道不行”。那么,孔子的道究竟是什么呢?
        
         孔子之道:仁、禮基礎上的“德政”
        
         在通往夫子之道的路上,有三塊碑石是不能忽略的:仁、禮、政。“仁者,人也”。“仁”就是人之美德,人性之善。孔子是樂觀派,相信人性本善,人生而正直,也相信人人皆可通過自我努力實現“仁”的可能性。后來孟子說“人人皆可為堯舜”,王陽明說“滿街皆圣人”,李贄說“人人皆可以為圣”,正是受這一理念啟發。
        
         孔子又說:“克己復禮為仁。”按照胡適的解讀,孔子的“禮”有三層含義,一是家庭社會國家的組織法。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規定了倫常秩序關系,也定下了2500年儒教中國社會“三綱五常”的基調。二是節制人情。并非無欲或去欲,但需要“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三是以禮樂儀式涵養性情,養成道德習慣。
        
         由“仁”與“禮”,則導向孔子心中的“德政”。孔子堅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離,政治即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語義源頭是“正”,顯然含有濃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失意的“賣手藝者”
        
         很遺憾,孔子所處之時代,是武力的時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溫吞吞的泛道德主義并不能得到統治者的青睞,甚至也很難得到普通百姓的認可。我們看孔子經常遭到隱者如接輿的嘲笑,平民如鄭人的調侃,農民如荷蓧丈人的譏斥,就知道他雖號有三千門徒,在民間卻并不能討得人們歡喜。廟堂既不得其用,江湖也不得其容,孔子遂常有牢騷滿腹。他一會兒說:“知我者其天乎!”一會兒又重燃希望:“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其實他在魯國為大司寇,也有三年,卻依然被逐。絕糧于陳蔡的時候,他在荒野中大聲朗誦《詩經》,然后凄涼呼告:“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這一幕令人鼻酸。不過孔子終是個擰巴的樂天派。有次子貢跟他開玩笑,問師傅您這手藝還賣下去嗎?他笑瞇瞇地回答:賣啊,賣啊,我待賈者也。
        
         雅斯貝爾斯曾評論說,孔子的局限在于,面對邪惡和失敗,他只是莊嚴地悲嘆和忍受,而沒有從痛苦的深淵中得到任何促動力。這種局限性,正是孔子沒能實現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儒家思想在傳統中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秦以后的中國歷代所秉承的基本政治體制,卻是法家的設計。自西漢董仲舒以后的儒家,漸漸為帝國政府創建出一種新的哲學基礎,使得儒家官僚政治與法家君主專制主義得以攜手并肩。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孔子可能是好的道德家與教育家,卻不是足夠有力的政治家。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來自海內外的五百余名孔子后裔代表,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孔林(至圣林)舉行春季釋奠儀式,祭奠先祖孔子。
        
         ——網易
    2010/1/31 18:37:55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8848hr
     
       等級:版主
       積分:1686分
       注冊:2005-7-28
       發貼:514(320主題貼)
       登錄:565
    2  
    歷史變遷中的孔子
         歷史變遷中的孔子
        
           歷代對孔子的尊崇,很大程度上未必是因為信仰孔子,而是信奉控制。在1911年后,儒教漸漸失去了意識形態統治地位,孔子“至圣先師”的形象,也搖搖欲墜乃至鏗然破碎,但為其招魂之聲也不絕如縷。
        
        
         “被圣人”的孔子:從外王到內圣
        
        
         孔子本人,對“圣人”的頭銜是敬謝不敏。他曾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成圣,起點在戰國,兩大推手為孟子與荀子。孟子以孔子為集大成的“圣之時者”,荀子則以其為“備道全美”之“圣人”。究其實質,乃是要借賦予孔子圣人地位,來維護儒學在多元競爭的思想格局中的強勢。不過,在戰國時期儒學并未成為官學,也不具備壟斷地位。
        
         孔子之封王,轉折點在西漢董仲舒發端的“獨尊儒術”。西漢儒者塑造的孔子形象,乃是偏重其“外王”之功,借以實施大一統帝國政治與文化的整合。而宋明道學家所借重孔子的,與西漢恰成反面,不再是“外王”,而是“內圣”。漢儒塑造的孔子是受天命為帝王制作立法者,宋明道學家則更推崇孔子的傳道之功,并使其成為絕對真理的人格化偶像。孔子不再只是帝王師,而且活在每個人的心性中。所謂“學為圣人”,實際上是將自己完全交出去,交給孔子這個“老大哥”。但有幾人能將自己真正完全地交出去呢?于是道學之末流,不免淪為“假道學”。
        
         新文化運動,儒家式微
        
         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儒教賴以與國家政權及社會生活建立普遍關聯的基礎喪失。辛亥后,袁世凱借尊孔復辟的鬧劇,旋被粉碎,“孔教”形象因之大跌。
        
         隨后的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吳虞、易白沙等為主力的批評者,則使儒教勢力在中國遭到巨大破壞,孔子也被初步還原成一個布衣學者。有意思的是,上述諸人基本只反“孔家店”,對孔子本人仍存好感。譬如陳獨秀就說:“我們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本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毫無價值。”五四的批孔,實質是去除孔子身上負載過剩的價值,進而擺脫廟堂權力以儒教為工具的各種控制,重新確立人的思想自由與人格獨立,為“德先生”、“賽先生”進入中國開路。
        
         有破即有立,作為對新文化運動的反動,新儒家應運而生,其代表人物為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馮友蘭、唐君毅、牟宗三等。其學說各異,但大體上均有文化保守主義傾向,秉承“中體西用”的文化心態,持泛道德主義的理論取向。在思想史上或有相當地位,于經世致用則無足輕重。
        
    2010/1/31 18:39:23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8848hr
     
       等級:版主
       積分:1686分
       注冊:2005-7-28
       發貼:514(320主題貼)
       登錄:565
    3  
    60年來的批孔與尊孔
         60年來的批孔與尊孔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紅衛兵批林批孔現場
        
        
         孔夫子成了“四舊”
        
        
         1949年10月5日,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馮友蘭寫信給毛澤東,聲稱“現在決心改造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準備在五年之內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新寫一部中國哲學史”。8天后,他收到回信,說:“可以慢慢地改。總以采取老實態度為宜”。但慢慢改恐怕是來不及了。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此文作者正是毛澤東,一場文化思想大批判運動迅即彌漫中國。批電影,其實是批其背后的封建文化。
        
         下一個打擊很快到來。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聲稱要“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在“破四舊”運動中,包括各地孔廟在內的古跡大量被砸毀,包括各種儒家經典在內的古書大量被查收。
        
         在上述兩次運動中,孔子及儒家均屬批判、破除對象,但尚未被單拎出列。直到1973年7月4日,毛澤東指出:“尊孔反法,國民黨也是一樣啊!林彪也是啊!” 1974年1月,毛澤東批準轉發江青主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批林批孔” 、“尊法反儒”運動迅速展開,當時著名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一個不參與批斗“孔老二”的。梁漱溟也許是一個例外,他寫下《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回護孔子之情,猶如拳拳哀鳴。
        
         1990年代,大陸新儒家興起
        
         孔子的形象,至此也跌到歷史低谷。轉機在1980年代到來,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部分承認與復興,但并非時代主流。1990年代,或是由于填補信仰空白的需要,大陸新儒家主義迅速興起,以蔣慶、陳明為代表,時稱“南蔣北陳”。蔣慶以“政治儒學”聞名,他的復古姿態激烈而堅決,倡導讀經,批評西方文化,鼓吹中國文化NO.1,行事執著而近迂。陳明則不惜余力為“文化保守主義”正名,同時為儒學鼓吹,聲稱其在當代中國仍能發揮政治重建、文化認同、社會融合、修身安心的作用。有趣的是,“自由派”將陳明斥為“民族主義分子”,而民族主義又將之斥作“漢奸”,可謂左右不逢源。事實上,蔣慶與陳明都常同時受到官方學者(如方立天)以及自由主義者的批判。
        
         如果說蔣慶與陳明還基本堅守“民間立場”與“文化立場”,那么甘陽后來提出的“通三統”學說,則直接是帝師之夢的再現。所謂“通三統”,是試圖打通“孔子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鄧小平的傳統”,并由此建立“新改革共識”,通向“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世紀,“大國崛起”與“孔子文化”
        
        
         然而,中國大陸民間的儒學復興,漸有與官方倡導的文化復興合流之趨勢。先是中共十五大報告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后是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搞“文化大發展”,二者均藏著在新的政治意義上復尊儒學的興味。2009年9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的儒學會議上發言強調,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儒學,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
        
         由官方主導、民間迎合的新一輪儒學復興已然拉開帷幕,且是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中展開。與之相應的就是設立儒學社科基金、辦國學院、祭祀孔廟、倡導漢服、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等,乃至寄托在報刊、書籍、電影上的儒學潮流。在此種潮流中,又漸漸實現了儒家文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國家文化、政黨文化等層層遞進的概念置換。
        
         · 不考語文考英語 高校為啥歧視母語
        
         · 中國的勞動人民太累了,勤勞卻不富有
        
         · 孔子教學原則‘有教無類’的兩種解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由江西師范大學與塔那那利佛大學共建的馬達加斯加首個孔子學院揭牌。
    2010/1/31 18:44:31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8848hr
     
       等級:版主
       積分:1686分
       注冊:2005-7-28
       發貼:514(320主題貼)
       登錄:565
    4  
    對外漢語教師培訓
         
        
        
         對外漢語教師培訓
        
         海外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維明曾說,西化知識分子對儒家的痛擊是今日儒門慘淡的原因之一,但是真正的殺傷卻是來自非學術、非文化勢力的腐蝕。企圖利用先圣先賢以維護既得利益的政客,不僅不能達到推行孔教的目標,反而把儒家的象征符號污染了。
           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8226;孔子世家》中稱孔子為布衣,也稱至圣,但要點只落在“學者宗之”。100年前,章太炎作《駁建立孔教議》,說“孔子所以為中國斗杓者,在制歷史、布文獻、振學術、平階級而已”。如此看來,或許還原孔子的文化學術地位,將之置于如列文森所言的“歷史博物館”中,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尊儒吧。
    2010/1/31 18:46:47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3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服務網-EDPSP.com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聯系電話:010-8243115O 站長QQ:30989665
    巔峰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5048987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白嫩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香蕉国产精品频视|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普通话对白精品|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