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chong |
|
等級:論壇游俠(一級) |
積分:370分 |
注冊:2008-9-24 |
發表:96(89主題貼) |
登錄:91 |
|
|
[共享]如何建立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上) |
核心競爭力是美國學者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爾(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中正式提出的。他們認為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企業的成功不再僅僅依靠暫時或偶然的產品開發和某些所謂靈機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所擁有的獨特競爭優勢的外化,是一種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知識體系,是在公司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知識、技能與資產互動的體系,這即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它是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今天,建立和發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西方企業普遍追求的戰略目標。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如何構建并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正在成為企業乃至地區、行業發展關注的一個焦點。
一、企業文化對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
西方學者鮑•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爾森的最新研究從較為全面的企業范圍和更廣泛角度來考察核心競爭力的組合原因,提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集合。組織資本是指組織對所承擔任務的協調能力的資產,而社會資本是指作為資源提供給行為人用來獲取收益的那部分社會結構的價值。前者可以在組織結構中得以體現,后者可以反映出企業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組織結構水平上的產物,二者互為補充,暗含了企業應在特定情形下尋求提高組織活動的效率。換而言之,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社會資本的集中反映,是企業在組織資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組織活動效率的決定因素。企業只有將其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有機結合與發揮,才能培育并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的價值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員工的看法及其對環境的反應模式,能保證企業一般員工積極性和知識系統的充分發揮。企業文化不僅強化了傳統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還具有很多傳統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導向、凝聚、激勵、規范等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都有助于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但筆者認為,分析企業文化對于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如果單從企業文化的功能入手,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并未抓住事物的本質。
從本質上講,企業是一系列資源和能力的結合體。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通過對其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有機結合與發揮,從而有效地獲取、協調和配置各種資源和技術一體化的優勢能力。這種優勢能力與一般競爭力是有區別的,其表現出如下顯著特征:
第一,價值性。價值性是核心競爭力的最基本的特性,識別一種競爭力是否是核心競爭力,首要判斷其是否具有價值性,能否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好處。核心競爭力應當能夠為用戶提供重要價值,應當有利于企業效率的提高,能夠使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更優秀。
第二,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獨樹一幟的,是不易也不能被行業內的其他企業所模仿的。
第三,系統整合性。系統整合性是核心競爭力的顯著標志。一組分散的技術或技能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提供其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技術、技能和知識的有機整體,是多種能力提煉、升華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整合可以使一些原本十分平常的技術組合成一種超強的核心能力。
第四,動態性。核心競爭力是一種合力,隨著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原有的核心競爭力很有可能變成一般能力或者不適應企業的發展,因此核心競爭力也具有動態性。
在核心競爭力所具有的四個特征中,價值性居于核心地位,影響并決定了其他三個特征。核心競爭力之所以能把整個企業的技術、生產能力、人力資源等整合為一個整體,使企業能夠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正是由于其將企業的整體價值(為消費者帶來最大利益)與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個體價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整體價值與個體價值的統一。而促進這種整合與價值統一的重要因素,是同樣以企業核心價值觀為第一位,通過尋求企業核心價值觀與個人自我價值追求一致,從而引導整體價值與個體價值實現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所獨有的,它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價值觀和經營哲學,很難被競爭對手和其他企業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性。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基石,企業文化的所有內容都是在價值觀的基礎上產生,都是價值觀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時期的體現和具體化。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說企業文化的本質就是塑造價值,就是追求價值的個性化。只有個性化才會給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和能力以導向,才會形成競爭力。有個性的文化是很難模仿的,文化個性一旦轉變成產品競爭力,也就形成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企業文化所形成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是一個“內化”過程,“內化”成熟即產生一種強大的規范力,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動準則,繼而產生一種持久的推動力,促使人們積極地去實現既定目標。這種規范力和推動力正是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在動因。張瑞敏認為滲透在海爾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中的海爾文化為提升海爾競爭力奠定了基礎。海爾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團隊意識和吃苦精神以及美國的個性舒展和創新競爭意識而成的獨特的企業文化②。核心競爭力對于海爾來說就是能抓住市場需求,以企業對用戶的誠信度獲得用戶對企業的忠誠度,這也是海爾文化的真正價值所在。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正是通過塑造具有個性化的核心價值觀,通過尋求企業核心價值觀與個人自我價值追求的一致,企業文化才能夠引導全體員工把個人的目標和理想聚焦在企業的目標和理想上,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減少企業內部的摩擦和內耗,在企業內部形成和諧寬松的人際關系,培養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團隊精神;能夠充分調動起企業內部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熱情,增強企業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自覺維護企業的聲譽;能夠以內在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約束企業員工的言談舉止,規范企業行為,從而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因此,上述企業文化所具有的導向、凝聚、激勵、規范功能,無不植根于企業文化獨具個性的核心價值觀,這才是企業文化的本質所在。也只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才可能用長遠的眼光去優化配置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能力,從而獲得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有人曾說:體力是農業社會的核心競爭力,資本是工業社會的核心競爭力,智力是信息社會的核心競爭力,文化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不僅是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本身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的競爭,就是文化的競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