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3(41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小姐最誠信”或只是一種可悲的被迫情勢 |
真正的災難片,可能并非好萊塢特效打造的末日景象,而是我們習焉不察的一些情境,比如社會信任體系大廈將傾,人們還渾然不覺,這就非常恐怖。
不是故意危言聳聽,而是《小康》雜志近日一項調查顯示,最近十年被認為是人際信用最差的時代。當然,枯燥的數據對多數人而言毫無意義,真正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此次信用排行榜上,“農民、宗教職業者、性工作者、軍人和學生”高居榜首,墊底的則是“房老板、秘書、經紀人、演藝明星和導演”。(《小康》雜志)
調查還發現,政府信用最受關注,但其信用危機也分外顯眼:高達九成的人認為政府公布的數據“摻假的成分很多”或“絕對是假的”。這個結果十分尷尬,看來信用流失比水土流失還嚴重。當然,上述信用最佳和最差群體的反差強度,也不遑多讓。
性工作者(俗稱小姐)、農民的信用度遙遙領先,而本應擁有較高聲望的職業群體,如企業精英和知識精英等,在此方面卻聲名狼藉,這一結果被認為“令人意外”。其實,只要不是閉目塞聽的桃花源人,說意外就顯得忒矯情了———此番調查的結果若與此相左,那才真叫意外。
因為剛踏入21世紀,“誠信”就成為高考作文題,也側面映襯了當時我們面臨陷身信任泥淖的諸般困窘。當年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有名句流傳:“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茍活?”假借一匹馬說出的這話,至今依然令人害臊。因為和重信義的赤兔相比,現在秉持基本職業操守,不踐踏法律和道德底線,有時都顯得奢侈。
比如在知識界,有七旬高齡的博導欣然接受女學生性賄賂之類敗壞學人道德的無恥之尤,也有喪盡良知的“曲學以阿世、枉道以從勢”的學界掮客。當學術抄襲,“羅彩霞事件”此起彼伏,專家學者成為網絡惡搞的首選,那么知識精英的信用度和美譽度自然跌至冰點;當王石說行賄已成常態,不行賄者反成過街老鼠時,房老板等財富精英信用排名墊底,也就順理成章了;而至于在“華南虎”、“躲貓貓”、“七十碼”、“鄧玉嬌”、“壓力差”等公共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公開和處置手段,最初顯然也都缺乏起碼的誠意和公信。
在政界精英、財富精英和知識精英同遭信任危機之時,小姐、農民等相對處于底層的群體信用度最高,其實也有不無可悲之處。精英失信的癥結在于,這些群體掌握的權力、博弈能力和議價手段相對占優,而在當前權力制約有限的語境中,權錢媾和、權大于法,以權謀私的沖動得不到有效遏制,擠占了相對弱勢一方的利益。稍有點權都急著換成錢,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姐信用度最高,其實只是一種無權可換的可悲的被迫情勢。
法律是信用保障的制度根本,契約社會信用失守,表明契約履行的質量出了問題,而權力失控顯然又是始作俑者,那么打造誠信社會誠信政府,其實又回到了如何監督和制約權力的原點。民間素有以吏為師的傳統,而“民無信不立”、“信則民任焉”,則反復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如果政府不能夠取信于民,民眾就不會任用他。所以說面對“小姐最誠信”這個信用倒掛的危險社會符號,政府必須有所作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