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8848hr,巔峰培訓網

    Home | 管理咨詢 | 職業認證 | 公開課 | 企業內訓 | 培訓師資 | 培訓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華研修 | 分類廣告 | EDP

    巔峰培訓論壇 > 培訓師論壇&培訓顧問論壇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969 |主題總數:77202 | 帖子總數:80212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您是本貼的第 36236 個閱讀者  
      主題:[轉貼]《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下載 2009/2/11 15:09:46  
       gudubj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積分:78分
       注冊:2009-2-11
       發表:28(8主題貼)
       登錄:1
    1  
    [轉貼]《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下載
         塑造企業感恩文化的最佳心靈讀本
        
         對人需要感恩,對物需要感恩,
         工作更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會產生抱怨;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會感到乏味;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會覺得工作是為自己;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在受到批評時就不會感到委屈;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請相信:
         給你磨練的人,就是給你恩惠的人;
         給你痛苦的人,就是給你快樂的人;
         給你批評的人,就是給你成長的人;
         給你失落的人,就是給你榮耀的人。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會充滿溫馨;
         長存一顆感恩的心,你的靈魂就會更加純凈!
        
         推薦序
        
        
         這是個喧囂而浮躁的時代,讀這樣一本“感恩”的書,如沐春風。
         曾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師弟向師父數落師兄的不是,舉例說了很長時間,師父耐心地聽完后說:你的性格屬于黑白分明嫉惡如仇的類型。弟子同意。師父又說:可這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一半,濁一半……但你只能接受一半,你的世界不完整。包容不完善的世界,就可擁有完整的世界。師弟頓悟。
         包容、感恩、知足、惜福在現今充斥著競爭、挑戰的社會似乎漸行漸遠。我們耳邊充斥的是牢騷之言、抱怨之聲,生活、工作、社會皆不如己意,仿佛上天總是厚予他人,薄予自己。他們很少有人會反省自我,我又厚待了他人他事嗎?我到底缺失了什么,使我前進的奮斗步伐一再停滯?這本“感恩”的書使我們找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態度,找尋到了所缺失的工作快樂,從而使浮躁的心淡定、沉穩。
         為何別人處處領先,為何自己屢屢落后,這本“感恩”的書會讓你擺脫人生的混沌,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每一件事,感受成功的喜悅。
         我與唐朝共事數載,非常欽佩她的敬業精神及團隊管理、營銷能力。通過經常的交流談心,我感悟到她的:“常懷感恩之心對客戶,常懷感恩之心對員工。”憑著感恩的心態,她創造了多年的管理、營銷第一,贏得了客戶和員工的厚愛,造就了自己的成功。我曾詫異唐朝事業初成之時毅然放棄更上層樓之機而選擇了教育從零起步,她淡然一笑:“這份工作適合我,相信我會做最好的自己。”細讀完此書,有了更深的理解:將自己的感悟與人分享是最快樂的。唐朝已快樂地邁向了又一個成功。
         “予人玫瑰,手存余香”,成功的機會總是伴隨我們如影隨形!這本書告訴我們: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感恩是美德也是一種智慧,能成就生命和事業的輝煌!
         讓我們都懂得感恩吧!
        
        
        
         田 軍
         諾仕達金寶山藝術園林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2008年10月6日于昆明
        
    2009/2/11 15:09:46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gudubj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積分:78分
       注冊:2009-2-11
       發貼:31(8主題貼)
       登錄:1
    2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下載
         
         第一章
        
        
        
         1.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感恩
        
        
         我們知道:“感恩”是個舶來詞,牛津字典給“感恩”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并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里的一切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最初來自基督教。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謝主為了拯救世人所做的犧牲而被釘十字架,感謝主的慈愛與寬容,感謝兄弟姐妹的支持與幫助等。所以,不難理解,感恩必然能夠促使人們擴充心靈空間的“內存”,讓人們逐漸仁愛、寬容起來,并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
         感恩節是美國人定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到達北美洲。年關交替,寒冬臘月,他們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了,活下來的移民很少。這時,印第安人給移民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善良的印第安人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移民們確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當天,印第安人和移民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當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賽跑、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每到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非常熱鬧,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都有化裝游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辛苦奔波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味的感恩節火雞。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擺筵席,食物非常豐盛。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食物。這兩種“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回憶先民艱難開拓的經歷,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情懷。
         在今天的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比圣誕節還要重要。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的家人,都會趕回家過節,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這一天的晚宴。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在美國這個快節奏的國家里,平日的飲食根據我們所了解的流行于世界的“美國快餐文化”,就可以知道是極為簡單的了。
         多少年來,感恩帶給美國人的福祉是無以言表的。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人倫教化,還是校正人們的心態,凈化人們的心靈,它都是一劑良方。它使人的內心更加深沉博大。
         在我國,雖然沒有專門來表達感恩之情的節日,但感恩思想卻源遠流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詩句讓我們知道:在很久以前,感恩就深入了人心。同時,作為禮儀之邦的中華民族對“感恩”在許多方面也有所描述,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得人花果千年香,得人恩惠萬年記”等。
         感恩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生活態度。其實對生活感恩,就是善待自我,學會生活。
         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需要感恩,可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卻抱怨生活不夠富裕;面對關愛我們的父母親人,卻抱怨他們太過嘮叨;擁有了平靜安穩的婚姻,卻抱怨生活太平淡,沒有激情;看到別人升遷,便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我們似乎已經忘卻,曾幾何時,當我們還在貧困中掙扎時,是那樣渴盼能過上溫飽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們也會感恩;當我們在失意的痛苦中徘徊時,是那樣渴盼真誠的問候和鼓勵,哪怕只有一句,我們也會感恩;當我們跌倒了無力爬起時,是那樣渴盼能有人過來攙扶,哪怕只有一下,我們同樣也會感恩。
         如果我們學會了感恩,就會懂得寬容,不再抱怨,不再計較;學會感恩,我們便能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去回報我們身邊的人;學會感恩,我們會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學會感恩,我們會摒棄那些陰暗自私的欲望,使心靈變得澄清明凈……
         知恩才會圖報。工作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人人都懷感念之情,那么整個社會將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工作也將會更有創造力。
        
        
        
         2.感恩是一種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時常會遇到讓人感動和銘記的事。
         但是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對周圍的一切不以為然,有些人把金錢和利益看得太重,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覺得父母的細心照顧,朋友的關心幫助都是理所當然的,忙忙碌碌的生活,讓我們忘記了感恩,也無暇去感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所得到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銘記——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唯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激、去銘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予你恩惠的人們。
         一位盲人曾經請人在自己乞討用的牌子上這樣寫道:“春天來了,而我卻看不到她。”我們與這位盲人相比,與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健康地生活在世界上,誰說不是一種命運的恩賜?想想這些,我們還會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嗎?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兒,然后拿出一個盛有面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面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面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一窩蜂似的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面包拿起來。她并沒有急于離去,她向面包師表示了感謝,并親吻了面包師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師又把盛面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面包。當她回家以后,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師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拿著錢回到面包師那里,并把媽媽的話告訴面包師的時候,面包師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面包里的,我要獎勵你。愿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其實,感恩并不要求回報。無力報答,或一時無機會報答,都不要緊,只要心中長存感恩、常念回報就行,因為感恩最重要的是一種精神。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 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纏上了!”
         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微笑著輕聲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然后,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讓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常懷感恩之心,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自己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狹隘的積怨,感恩之心還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最大的災難和痛苦。
         感恩,就像陽光一樣,帶給我們溫暖和美麗。
         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只要你胸中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3.感恩是多贏的工作哲學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在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也幫助了自己。”所以,應該伸出你的手去幫助別人,而不是伸出腳去試圖絆倒他們。
         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因陌生人的幫助而感動不已,但對身邊許多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的恩德卻視而不見,他們把這些視為自己應得的。即使有感恩的心,也常常只是記得感謝給我們關心、幫助、掌聲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助一臂之力,卻很少有人去感激傷害、欺騙、打擊過我們的人,我們常常對他們報以怨恨。其實,對那些傷害過我們、帶給我們疼痛的人,我們也應該感恩,正是他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真情,更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驅逐傷害。
         劉潔畢業于哈佛大學商學院,曾就職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與她相處過的同事都對她的微笑、善良和勤勞留有深刻的印象,幾乎每一個和她相處過的人都成了她的朋友。
         有人不解,問劉潔有什么與人相處的秘訣。
         劉潔微笑著說:
         一切應該歸功于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教導我,對周圍任何人的給予,都應該抱有感恩的心態,而且要永遠銘記,要使自己盡快忘記那些不快。
         我幸運地獲得了這份工作,有很多友善的同事,雖然上司對我的要求很嚴格,但在生活方面對我很照顧。所有的這一切,我都銘記在心,對他們心存感激。
         我一直帶著這種感激的態度去工作,很快我就發現,一切都美好起來,一些微不足道的不快也很快過去。我總是工作得很開心,大家也都很樂意幫助我。
         企業也是一樣,所有的同事都更愿意幫助那些知恩圖報的人,老板也更愿意提拔那些一直對公司抱有感恩心態的員工,因為這些員工更容易相處,對工作更富有熱情,對公司更忠誠!
         感恩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向上的力量。當你以一種知恩圖報的心情去工作時,你會工作得更愉快,更有效率!
        
         張輝是美國奧美廣告公司的一名設計師,有一次被公司總部安排前往德國工作。與美國輕松、自由的工作氛圍相比,德國的工作環境顯得緊張、嚴肅并有緊迫感,這讓張輝很不適應。
         張輝向上司抱怨:“這邊簡直糟透了,我就像一條放在死海里的魚,連呼吸都很困難!”上司是一位在德國工作多年的美國人,他完全能理解張輝的感受。
         “我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每天至少說50遍‘我很感激’或者‘謝謝你’,記住,要面帶微笑,要發自內心。”
         張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開始覺得很別扭,要知道“刻意地發自內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幾天下來,張輝覺得周圍的同事似乎友善了許多,而且自己在說“謝謝你”的時候也越來越自然,因為感激已經像種子一樣在他心里悄悄發芽生根。
         漸漸地,張輝發現周圍的環境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糟糕。
         到后來,張輝發現在德國工作是一件既能磨練人又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是感恩的態度改變了這一切!
         “謝謝你!”“我很感激!”當你微笑而真誠地說出這些話之后,感恩的種子已經在你自己和別人的心里種下了,這是比任何物質獎勵都寶貴的禮物!
         學會感恩,不僅僅意味著要擁有寬廣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實際上,它更應是一種愉悅自我的智慧。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的行動,在生活中實踐。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更是一種對工作的責任,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一個人會因感恩而感到工作順利,會因感恩而感到心情愉悅,感恩的心,是一粒和諧的種子。我們只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麗,就能永遠快樂地生活在溫暖而充滿真情的陽光里!
         作為企業的一分子,無論你是才華出眾的“領導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如果你始終抱著對工作、對企業、對老板感恩的心,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會更有親和力和影響力。
        
        
        
    2009/2/11 15:10:24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gudubj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積分:78分
       注冊:2009-2-11
       發貼:31(8主題貼)
       登錄:1
    3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下載
         4.要感恩,不要忘恩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記者到山里采風。他遇到一個窮苦孩子,他的家四壁透風。攝影師立即慷慨解囊,幫助他家建了一座房子。房子蓋好時,記者特地從城里打來電話詢問那孩子搬進新房是否高興。那孩子卻說了一句讓這位捐資者心寒的話,他說:“房子不錯,就是還缺個電視。”
         雖然這個捐資者多少有一點兒“施恩圖報”之心,但那個孩子把施恩者當搖錢樹,不停對其榨取,其冷漠與欲望結合的回饋,實在是對關愛之心的一種褻瀆。
         《說文》把“恩”這個字解釋為“惠也”。所謂恩惠,自然有施之一方和受之一方。恩是用惠將施受兩個方面的情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我們豐富的語言中有很多精辟的詞語,如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對施受兩方面的情感變化給予贊美和鞭撻。
        
         深圳青年演員叢飛被稱為“愛心大使”。從1995年起的10年間,他通過義演捐資300多萬元,幫助178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后來,他生了重病。手術后,他曾向醫生詢問病情,但醫生和家人都沒有如實告知。后來叢飛也僅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已經擴散,手術之后,他認為自己的病已經治好了,相信明天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那時,叢飛的妻子邢丹已經懷孕5個月了,她說,跟叢飛剛入院時相比,她現在已經好多了。那時她操心的不僅是叢飛醫藥費的問題,而且還要為叢飛的著急上火而擔心。因為,一些山區受資助的學生家長常常打電話來詢問學費的事情,這事很讓叢飛煩心。有家長在電話中說:“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請原諒。我生病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演出,暫時沒法寄錢了。”“什么時候病能治好?”對于這個問題,叢飛答不上來,因為自從住進醫院,大夫就沒有和他談過出院的事。邢丹說,叢飛曾和她講,他將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卻下不來了。現在他已無力再往上走,但也沒有下梯之路。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一心助人的好人,在家財散盡、身患癌癥、生命垂危的時候,那些曾受他資助讀完大學并已經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卻沒有一個人來看望過他。而且,那些正在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家長,還在不停地抱怨。
         對這些無情的人和事,叢飛說自己“有一點兒傷心”。但是,這不單純是讓人傷心的問題,更是道德缺失的一種表現!10年來,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叢飛肯定沒想過將來要得到受助者的什么報答。但就受助者而言,得到幫助之后,最起碼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心生抱怨,甚至厲聲指責。
         雖然對叢飛抱怨的只是少之又少的一些人,但這還是讓我們不免感到有些心寒。施與雖不能作為回報的訂單,但感恩之心卻應該是人們給予施與者最起碼的“回執”。
         感恩之心的缺失,不僅使人對善舉失去反應,對善良變得麻木,更使人很難體會到幸福與快樂。有這樣一則諺語:幸福,是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位深愛你的愛人,一幫值得信賴的朋友。感恩為幸福之首。一個知道感恩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與滿足。也正是因為如此,感恩成了道德良性互動的潤滑劑。
         人是離不開群體的。臺灣作家劉墉也曾勸勉年輕人要有一顆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這是因為只有學會感恩,感謝生活,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才會更加熱愛生命、關愛他人,收獲平和與快樂。
         讓我們學會感恩吧!要知道,是感恩讓我們心與心得以交流,是感恩讓我們變得不再陌生。因此,我們要感恩,決不可做忘恩的人!
        
        
        
         5.用感恩的心去看世界
        
        
         一個安靜的傍晚,他在鄉村公路上獨自一人駕著車回家。在美國中西部這個小鎮上謀生,他的生活節奏就像他開的老爺車一樣遲緩。自從所在的工廠倒閉后,他就沒有找到過固定工作,但他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外面天氣很寒冷,暮氣開始升起,逐漸籠罩了四野。在這個地方,除了那些外遷的人,誰會在這樣的路上駕駛?
         他所熟悉的朋友們幾乎都已經離開了這個小鎮。朋友們各有各的夢想要去實現,各有各的家庭要去照顧。面對這些,他還是選擇了留在故鄉。這是生他養他的地方,這里有著他的童年和夢想,還有他那已經入土為安的父母留給他的“家”。周圍的一切都是熟悉而親切的,他可以閉著眼睛告訴你什么是什么,哪里是哪里。他的老爺車的車燈壞了,但是他不擔心,他能認清所有的路。天開始變黑,雪越下越大。他告訴自己得加快速度了。
         他幾乎沒有注意到那位困在路邊的老太太。外面的天已經很黑了,這么偏遠的地方,一個老太太想要求得援助是很不容易的,我來幫她一把吧。他一邊想著,一邊把老爺車開到老太太的奔馳轎車前停了下來。盡管他朝老太太報以微笑,可是他看得出老太太的情緒非常緊張。她一定在想:會不會遇上強盜了?這人看上去窮困潦倒,就像一只餓急了的狼一樣。
         他看得懂這位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老太太的心思。他說:“別怕,我是來幫你的,老媽媽。你先坐到車子里去,里面暖和一點。不要擔心,我叫拜倫。”老太太的輪胎爆了,換上備用胎就可以。但這對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來說,換備用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拜倫鉆到車底下,仔細察看底盤哪個部位可以撐千斤頂把車頂起來。他爬進爬出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膝蓋擦破了。等將輪胎換好,他的衣服臟了,手也酸了。就在他將最后幾顆螺絲上好的時候,老太太將車窗搖下,開始和他聊天。她告訴他,她是從大城市來的,從這里經過,非常感謝他能停下來幫她的忙。拜倫一邊聽著,一邊將壞輪胎和修車工具放回老太太的后車廂,然后關上,臉上掛著微笑。老太太問他收多少錢,還說他要多少錢都可以。因為她能想象得出如果拜倫沒有停下來幫她的話,在這種地方和這個時候,什么樣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難道幫這位老太太的忙是要向她要錢嗎?拜倫想都沒有想過。他從來沒有把幫助人當作一份工作來做。別人有難應該去幫忙,過去他是這樣做的,現在他也不打算改變這個做人的準則。他告訴老太太,如果她真的想報答他的話,那么下次她看見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去幫助別人。他笑著補充道:“那時候你可要記得我啊,老媽媽。”
         他一直看著她的車子開遠。他這一天其實并不順心,但是現在他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當他一路開車回家時,心情變得很好。
         那位得到幫助的老太太在車子開出了將近一英里的地方,看到路邊有一家很小的咖啡館,就停下車,走了進去。她想,還得開一段路才能到家,不如先吃一點東西,暖暖身子再上路。
         這是一家有些年頭的咖啡館,門外有兩臺加油機,室內很暗,收銀機就像老掉牙的電話機一樣沒有什么用場。女招待走過來給她送來了菜單,老太太覺得這位招待的笑容讓她感到很舒服。她挺著大肚子,看起來最起碼有8個月的身孕了,可是一天的勞累并沒有讓她失去待客的熱情。老太太心想,是什么讓這位懷孕的女人必須工作,又是什么讓她仍如此熱情地招待客人呢?這時,她想起了拜倫。
         吃完東西,老太太給女招待100美元現鈔結賬。當女招待將零錢送還給老太太時,卻發現她已經悄悄離開了。她注意到老太太用的餐巾紙上寫著字,在餐巾紙下,她發現另外還壓著300美元現金。
         餐巾紙上寫著這樣的字:請把這錢當作我的禮物。你不欠我什么。我經歷過你現在的處境,有人曾經像現在我幫助你一樣幫助過我。如果你想報答我,就把這份情傳下去吧!”
         女招待讀著餐巾紙上的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
         當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久久難以入睡。她想著那位老太太留下的紙條和錢。那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她丈夫正在為錢犯愁呢?下個月孩子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了,費用卻還完全沒有著落,她和丈夫一直都在為此擔心。現在好了,老太太的善舉真是雪中送炭啊!
         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她知道一整天他也在為賺錢而發愁。她側過身去,在他臉上印上輕輕的一吻,溫柔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拜倫,我愛你。”
         好人終有好報,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試著做個好人吧,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要獲得持續的成功,光有技術、手段、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一顆感恩的心。
        
        
        
         6.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
        
        
         天使問詩人:“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詩人對天使說:“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樣東西,你能給我嗎?”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這下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
         然后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后,便離去了。
         一個月后,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已經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然后,又離去了。
         半個月后,天使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謝。
         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對自己得到的要心懷感激,知足惜福。
         對你已經擁有的事物表達感激,你會發現,它會一直增加。我們應該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它的目的和原因,并且有助于我們;一切都是為達到最好所做的安排。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長久。大多數人無視自己所擁有的,而去追求那些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直到失去本來擁有的時候,才懊悔不已。
         學會感激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人、事、物等,這樣在順境時我們會更上一層樓,錦上添花;在逆境時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援助,更快地從“壞事”當中發現積極因素,在危難中發現機會,從而反敗為勝。
         我們能看到的堪稱成功的人,通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一直在感恩,對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感恩,對他們所有能想到的人感恩,對一切感恩。
         從我們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我們就不斷地接受來自身邊親人、朋友、領導、同事乃至陌生人的無償關愛、熱心幫助、鼎力支持。這些關愛、這些幫助、這些支持,很多時候可能僅僅表現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有如春風化雨,讓人渾然不覺。
         但這一切并非理所當然,或者說,在我們不斷地接受所有這些來自生活的、看似理所當然的贈與和關愛的時候,我們不能無動于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蜜蜂采花而去,嗡嗡地一番表白,這是感恩;葵花向著太陽,注視著天空,這也是感恩。可以說,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種。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有一個據說很靈驗的泉,它的泉水可以醫治百病,所以許多人慕名而來。有一天,一個少了一條腿,拄著拐杖的退伍軍人很吃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居民看到他,不禁說道:“可憐的人啊,難道他想祈求上帝再給他一條腿嗎?”恰巧這句話讓退伍軍人聽到了,他對鎮民說:“我并不是想祈求上帝再給我一條腿,而是請他幫助我,告訴我在沒有了一條腿的情況下,怎么更好地生活。”
         生活總是現實的。那個軍人之所以沒有絕望,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并沒有失去一切,他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別以為自己是不幸的,我們身邊總有更不幸的人。如果在你擁有時認為那是理所應當,那么在你失去之后也應該平靜接受,就像那個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忘記過去,直面未來。
         心懷感恩,生活里才會少一些怨恨和煩惱;心懷感恩,心靈上才會多一份寧靜與安詳;心懷感恩,工作中才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熱愛自己和他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珍愛親人和朋友;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珍惜現在和將來。
         所以,無論你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培養心存感激的習慣,這是提升自我的力量源泉。你應該持之以恒地懷有這種感激的心態,無論你獲得了多大的成就,你都要心存感激。
         感恩,讓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感恩,讓我們漸漸地在平淡的日子里,發現生活的豐富和多彩;感恩,讓我們領悟和品味命運的饋贈與生命的挫折;感恩,讓我們明白自己擁有的一切原來如此美好。
        
        
        
        
    2009/2/11 15:10:59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gudubj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積分:78分
       注冊:2009-2-11
       發貼:31(8主題貼)
       登錄:1
    4  
    [轉貼]《珍惜自己的工作》下載
         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前 言
        
        
        
         在漫長的人生中,每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可以說工作就是我們生命的舞臺,工作的成敗就是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只有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才能獲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然而,很多的人卻無視自己所擁有的美好工作,而去追求那些表面看起來很美好,實際卻很虛幻的東西,直到失去本來所擁有的工作的時候,才懊悔不已。
         有多少人,在工作崗位上,總是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總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抱怨,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干更重要的工作。有多少人,總是抱著一副單位需要我、工作需要我的態度,卻從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哪份工作必須你來做才能完成,而是你必須要有一份工作來維持你的生活,愉快地度過你的人生。
         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在談到自己之所以不懼生死、不畏勞苦、忘我工作的原因時說:“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養我的家、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后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過的生活。”
         的確,有了工作,我們才有生存的基礎、生活的來源,才能熱愛生活。如果我們連一份工作都沒有,還談什么理想,什么價值,什么人生追求?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他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把工作當成了包袱和負擔,對工作抱著一種應付的態度,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有的人盡管擁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工作平臺,卻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崗位上,他們更多的是貪圖享受,按月領取那份工資和獎金,對工作敷衍塞責,有的甚至還利用手中的職權去干一些損公利己的事。這樣的人,遲早會被公司解雇或受到應有的處罰。
         本書主要針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念建設及實踐的需要,闡述了珍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知每一位組織成員應從思想認識、敬業、態度、責任、忠誠、細節、執行、創新、團隊以及不斷學習等方面去珍惜自己的工作,從而實現組織與個人的雙贏。
         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長久。只有珍惜工作,我們才能熱愛工作 、熱愛事業,才能釋放出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會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從而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成 杰
         2008年8月于上海
         第一章 懂得珍惜,你的工作來之不易
        
        
        
         1.你的工作來之不易
        
        
         如今想找一份工作已經越來越困難了。國內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充分就業的良性勞動力供需狀態。而所謂的充分就業就是指,勞動力市場將保持一定的失業率。這個信息告訴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份工作,你的工作來之不易。
         我們政府一直在努力增加更多的工作崗位,以滿足沒有工作的人對工作的需求。當然大多數人都不需要政府來解決就業,或許,你會說“我有工作,而且還不想好好干呢!”對此我可以告訴你,這將是你最大的不幸。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你不懂得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
         2007年重慶各大報紙相繼刊載了這樣一則消息:重慶市新世紀百貨為了一家分店開張招聘450名營業員,結果從招聘的當天凌晨兩點起,就有求職者開始排隊,隊伍越來越長,浩浩蕩蕩足有一公里。據說,當天就有超過5萬名求職者前去應聘。
         就業的確不易。不論是誰看了這則消息都會發出一聲感嘆。
         當前,我國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被擁著“趕”進不算太大的就業市場。從2003年的212萬到2004年的280萬,再到2005年的338萬,以及到現在的超過500萬。據教育部門統計,2008年將有近100萬以上高校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嚴峻的就業形勢逼得莘莘學子早早就展開了求職攻勢,他們奔忙在學校、社會組織的各種供需見面會上,期望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大學生找工作的情況:
         劉某,北京人,法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2008年2月底他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人才大市場招聘會上忙碌了三天,投了近百份簡歷,竟然沒有一個單位通知他面試。
         祁某是武漢一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談起將近4個月來的求職經歷,他感慨萬分。他說,去年11月初,武漢市首屆2008年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在位于武昌的洪山體育館舉行。當時的情況他只記得用“水泄不通”來形容。身材高大的祁某費盡千辛萬苦才從人縫里塞進20多份簡歷,但最后通知他面試的卻只有兩家企業,然而面試后的一個星期,祁某天天等著有人打電話來通知他去上班,但最后他卻等了個空。
         相信上面敘說的情況很多人都聽說或經歷過,然而,此刻對于擁有一份工作的你來說,是否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呢?雖然你面臨著很多競爭者,但你卻擁有了一份工作,而且只要你懂得好好珍惜,你就不會輕易失去它。
         無論你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業里工作,你都必須認識到,工作崗位不是為某一個特定的人而設置的,它是為那些具備了一定才能而且珍惜工作的人而設置的。你可以不珍惜工作,但你應該把你“占有”的那個工作崗位給適合這個崗位的人騰出來。當然,有時有些人會主動地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更多的時候是由于不懂得珍惜,而被迫離開的。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份工作,同樣也不是每一個擁有工作的人都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但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卻是離不開工作的,否則我們將沒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和發展。
         同時你也必須清楚,雖然你目前還擁有一份工作,但卻有很多人對你的工作崗位虎視眈眈,只要稍有疏忽,你就可能失去它。
         我在給企業家分享《總裁戰略突圍》的課程中經常講到優秀企業的用人策略: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現在,許多地方遵循“賽場選馬”的用人法則,實行競聘上崗,優勝劣汰。那么,什么樣的人容易被淘汰呢?我想那種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想換到舒服的、有高薪的崗位,本職工作還沒做好就急著找關系走后門,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人將會第一個被淘汰。
         你的工作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應把珍惜自己的工作當成是一種責任、一種承諾、一種義務、一種使命。
        
        
        
         2.工作是你的立身之本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你首先需要生存,需要養活自己及家人,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到個人的愿望和追求,才能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因此,你需要一份工作,而且必須努力去干好工作。因為,工作是你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
         人稱“戰地玫瑰”的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大名遠揚后接受內地記者采訪時,說出了自己之所以不懼生死,不畏勞苦三赴阿富汗,又入伊拉克,忘我工作的原因:“因為我在香港生活,每個人都很實際。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后能養我的家、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后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過的生活。”
         國內某位著名的運動員極有可能獲得奧運冠軍,賽前各種媒體也認為冠軍非他莫屬,可最終卻不慎失敗。記者問他:“當你在奧運賽場上得知自己無緣問鼎冠軍時,你立刻去做的事是什么?”他說:“我立刻打電話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失敗了,叫他不要買5000只種鴨了,付不起錢。”
         《圣經》上說“工作是神的意志”,其實不是的。在物質社會中,工作是大多數現代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形式之一。
         有五個年輕人,由于對單位的工作環境與待遇現狀不滿,先后停薪留職,另謀高就。結果只有一個闖出了一番事業,其余的四人躊躇滿志而去,怏怏心灰而歸,看著本屬于自己的崗位被后來者穩穩端坐其上,他們表面看似鎮定自若,然而,煙灰缸里的煙頭、寢室杯盤狼藉的環境、寫在他們臉上的表情,或多或少表現出對自己當初欠考慮決定的悔恨和對現實的無奈。曾經,他們都是些朝氣蓬勃、有著遠大前途的年輕人,在選擇上的不慎重,造成了一生的遺憾。大浪淘沙,能真正在無情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留下來的終究還是少數。
         對工作不滿、辭職不干是不珍惜自己工作的一種表現,同樣,那種無過為功、不思進取的工作作風也是不珍惜工作的表現形態。
         有兩個大學生成功應聘到同一個單位,經過一年的實習與考核后,雖然都被單位錄用,但是工作的崗位卻非常懸殊,其中一位成了技術主管,另一個卻仍在基層“鍛煉”。通過與仍在基層“鍛煉”的人的交流與觀察,我發現,造成這種巨大懸殊的真正原因應該歸咎為消極地“珍惜”自己既有的工作,對自己有幸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自我滿足,在日益激烈的崗位競爭面前、在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的就業機制面前,喪失了進取的精神,在懵懵懂懂中與自己未來相適應的崗位擦肩而過。
         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這句話是多么地具有震撼力量呀!任何時候,當你覺得對工作的態度發生了消極的變化時,或者當你覺得自己在公司可以不可一世時,或者當你發現自己對工作已經失去了興趣時,你都需要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如果你堅持時常這樣提醒自己,你就懂得怎么珍惜工作了,你也就不會在工作中那么地煩惱和不愉快了。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我們工作的成敗可以說就是我們人生的成敗。工作就是我們生命的舞臺,只要我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工作,我們才會把工作做得最杰出,我們才能獲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無數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清醒地意識到,工作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是自己生活更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們很多人對工作卻這么認為:他們以為是工作需要他,公司離不開他,老板離不開他,領導離不開他。
         有一句話說得好:“離開你,地球每天照樣轉!”所以,如果你認為公司離不開你來做這份工作,而因此自以為是,不認真工作,不珍惜你的崗位的話,請記住: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沒有工作,你就失去了生活的幸福之源;
         沒有工作,你就失去了實現價值的舞臺;
         沒有工作,你的人生將會變得暗淡無光。
         因此,請珍惜你的工作。
        
        
        
        
    2009/2/11 15:17:31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gudubj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積分:78分
       注冊:2009-2-11
       發貼:31(8主題貼)
       登錄:1
    5  
    《珍惜自己的工作》下載
         
         3.不珍惜工作就會失去工作
        
        
         競爭總是伴隨著危機,在如今這樣一個殘酷競爭的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企業員工都處在危機之中。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競爭更是日益激烈。職場和商場中的競爭已經成為一場不進則退、永無止境的競賽。
         人們在總結職場失敗者以及衰敗企業的原因后,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失敗并非突然而至。事實是,在這些人和企業表面上春風得意的時候,危機就已經潛藏其中了。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只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中,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拼命一縱便跳出了鍋。接著,試驗人員又把該青蛙投入冷水鍋中,然后開始慢慢加熱。開始時,青蛙怡然自得,毫無戒備。一段時間以后,鍋里水的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后,一只活蹦亂跳的健壯青蛙竟被活活地給煮死了。
         “蛙未死于沸水而滅頂于溫水”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動物界,類似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我們人類身上。
         作為員工,我們更要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的體現就在于對工作的珍惜程度,危機感強的員工,總會對工作倍加珍惜,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珍惜工作,不時刻保持危機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別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會如同溫水中的青蛙,面臨被企業淘汰的命運。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句話多年前很多深圳的朋友都在人才市場看到過,這反映了多年前深圳人對工作的危機感。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占有市場領地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大批涌入社會,“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理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與此同時,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員倘若不稱職,隨時就會有失業的可能。
         對于員工來說,心中常有危機感對你將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從表面上看,人們努力工作是被環境及生活所迫,但真正的動機卻是發自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心中危機感的驅使,努力工作并不是別人勉強你去拼搏,而是你自己內心里有一股潛在的向上的力量,希望自己活得成功而快樂。
         一名三十多歲的普通女職員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感有著更深的理解:
         她認為,要想不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今天我努力工作”,這不僅是一名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更是減少后顧之憂,拓寬未來之路的最佳手段。
         試想我們不去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下崗甚至失業后的情況,那時我們不再有年齡的優勢,不再有蓬勃的朝氣,更不具備高學歷、高能力,我們如何就業、如何生存呢!到那時我們面臨的將不再是單純的努力找工作的問題,我們還將面臨努力適應新的行業,努力面對一系列的社會難題。
         現在,很多企業,甚至有些地方的行政機關都在單位的墻壁上貼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標語,但是,很多職員卻對單位的做法明顯地持有抱怨的態度,他們沒有一點危機感,而且很多員工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追求效率的社會,沒有一個單位能夠在效率低下的狀況下得到發展。所以,這些單位必然會讓那些工作不努力、不珍惜自己工作的人下崗。無論你在什么性質的單位工作,你都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認為大家都是這樣,能混一天算一天。否則,最后你將難以逃脫被裁員的命運。
         工作要有責任感、使命感,更要有危機感、壓力感。而努力工作的關鍵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崗位,力爭把自己鍛煉成崗位能手。
         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人工作時候不努力,總是在失業之后才恍然大悟,在找工作的艱難中才想到自己以前應該好好工作,但是,為時已晚。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就這樣“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地重復著,他們很少認為是自己錯了,更多地是去責怪公司和領導。
         今天,年輕人更要有這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在工作崗位上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專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領用在本職工作上。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去努力找工作。珍惜你現在的工作吧,即便是為了生存。
        
        
        
         4.珍惜眼前的工作崗位
        
        
         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進取的支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舞臺。珍惜崗位就是珍惜生命,進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卻不珍惜崗位,總是心浮氣躁,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立足本職埋頭苦干,當然他們也不會有建功立業的成就感。這種人一見到別人做出了成績,就會因羨慕而嫉妒,進而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牢騷,似乎自己沒有成就,不是因為工作不努力,而是崗位不合適。但是,一旦領導將他們放到某個重要崗位上,他們又會因沾沾自喜而樂以忘憂,以致成天在“一杯茶水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中消磨時光。至于人生的理想、奮斗的激情、進取的潛能、創造的才智,統統都在這種舒適安逸中慢慢泯滅殆盡,到頭來,難免平平庸庸、無所作為。可見,不珍惜崗位,實際上就是茍且偷安,敷衍人生,最終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
         有人或許會說: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人的積極性,而平凡的崗位很難讓人產生敬業之情,不值得珍惜。但道理并非如此。就一個城市而言,沒有人當市長是不行的;同樣,沒有人做清潔工也是不行的。想當市長的人很多,想當清潔工的人肯定不多。可是,市長只需要一個,清潔工卻需要幾千人,甚至幾萬人。即使這樣,如果清潔工不認真工作,不珍惜自己的工作,他同樣也會失去這一份工作。因為,你不珍惜你的崗位,自然就會有人來替代你。
         王杰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這活太臟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王杰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王杰每時每刻都竊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王杰一同進廠的3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王杰,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珍惜崗位,實際上表現的是一種敬業精神。當前,我們很多人在學習西方企業的精神和教義,其實我們更應該學習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千多年前的諸葛亮就曾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名垂千古。
         珍惜自己的工作是一條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只有踏踏實實,充分用好自己在崗位上的每一天,刻苦鉆研,奮發圖強,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
         當年,年輕的帕瓦羅蒂從師范學院畢業后,問他父親:“我是選擇當歌唱家呢,還是當老師?”父親回答他說:“你如果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只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我們只能選擇一把椅子坐。”
         同樣,如果你不珍惜自己的崗位,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到頭來只會一事無成。也許你覺得自己的崗位很平凡,那么請你回頭看看石油工人王進喜、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他們中的哪一個不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的耕耘,又哪來豐收的喜悅?
         珍惜崗位就是珍惜自己的就業機會,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果你對工作總是漫不經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珍惜自己的崗位,到頭來損害的不光是企業的利益,自己也會因此而丟掉手中的飯碗!
         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薪水需要我們從珍惜自己的崗位做起,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我們從珍惜個人的崗位做起。
        
    2009/2/11 15:18:17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4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服務網-EDPSP.com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聯系電話:010-8243115O 站長QQ:30989665
    巔峰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5048987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2021最新国产精品一区|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 久久99国产精品99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思思99热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最新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麻豆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久久精品www|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