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醫針灸師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24分 |
注冊:2006-12-9 |
發表:2(2主題貼) |
登錄:1 |
|
|
職業教育為新農村建設造就一代新人 |
大力發展面向廣大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以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浙江省溫州市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抓住勞動者素質提高這一關鍵,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啟動了規模空前的面向廣大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
為“新農村”造就一代新人
5年時間,對未能繼續升學的7萬名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技能的集中培訓,費用由各級政府“埋單”或補助,預計“十一五”期間全市將投入1.6億元。今年計劃培訓此類對象1萬名,僅市、縣財政就計劃安排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2480萬元。這是浙江省溫州市最近推出的為“新農村”造就一代新人的戰略性舉措。
減免學習費用補助貧困學員
“爸爸媽媽也上學了!”面對采訪,8歲的琪琪脫口而出。在瞿溪二小上二年級的琪琪,今天第一次跟爸爸媽媽一起來上學,顯得特別開心。琪琪的爸爸媽媽都是溫州市甌海區第二職業中專學校的計算機班學員。爸爸周秀中告訴我們,平時他們夫妻倆在家里務農,收入不高。他們從報紙上看到,政府辦了這樣的學習班,學雜費全免。“能學到知識,又不用花錢,想不到真有這樣的好事!”周秀中馬上就來報名了,還拉著妻子一起來。由于這次培訓的時間都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不放心,索性也帶過來了。“小家伙說,上課還可以監督我們呢!”一旁的琪琪媽媽樂呵呵地補充道。
“對未能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是事關溫州長遠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困難家庭脫貧的惠民、利民之舉。”溫州市副市長錢成良意味深長地指出。為此,溫州市已分別在兩次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此項工作。
溫州市人民政府近日發出的《關于做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的通知》決定:市、縣(市、區)兩級政府設立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2006年市財政安排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1100萬元,2007年-2010年每年安排135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學生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的補貼、培訓基地辦學經費補貼和獎勵以及課程開發費用等。
溫州市規定,該培訓將對全市139個欠發達鄉鎮參加培訓的學員實行政府“埋單”,全部減免其學雜費、代管費、住宿費(共計4000元左右);非欠發達鄉鎮參加培訓的學員,學校(基地)也減免其學雜費、代管費、住宿費的50%。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員,政府每年給予1000元的生活困難補貼;對于外來務工青年,只要持一年以上的暫住證,也可享受相應的優惠。
精心設置課程傾心搞好服務
如何讓農村預備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大門朝著所有希望學習的人敞開?如何保證來參加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學員都能真正學到一技之長?這是溫州市決定實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以來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
溫州市甌海區第二職業中專學校這次原計劃招收150人,最后卻招了345人,翻了一倍還不止。負責該項目的學校副校長吳國堯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學校抓住這次培訓契機,從招生到課程設置,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吳國堯感慨地說,他走遍了瞿溪鎮19個村、居委會,與教師一起把招生簡章發到每一家農戶。學校根據課程方案自編教材、學員手冊、學習須知等;每次上課之前,通過手機短信提醒每位學員上課的時間、地點、內容;根據學員工作種類和性質的不同,把學習的時間跨度拉長,大部分上課時間安排在晚上和雙休日;還特地在每周五下午安排了體育課,開出了健美操、各種球類等項目讓學員自由選擇。
為認真搞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課程設置和開發工作,溫州市政府安排了50萬元專項資金;市有關部門則根據初、高中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需求,分別設置課程時間和課程內容,并編寫出版相應教材,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組織各學科教研員和專業教師共同起草了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課程方案。整個課程方案體現了以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為主體,以就業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除初中后學員適當安排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外,高中后學員將完全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主。課程方案采取的是模塊化教學,學完一門就評價一門,以便學員選課和實施綜合學分制評價。
既能學習技能又能拿到文憑
11月5日下午,溫州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溫州電大培訓點舉行開學典禮,來自全市各地的304名高中畢業但未能升學的農村學員走進課堂,開始為期一年的培訓生活。
據介紹,溫州電大培訓點首批招收學員304人,均為未能升學的應屆、歷屆高中畢業生,其中大部分為應屆畢業生,也有年已40多歲的“高齡”學員;生源遍布全市11個縣(市、區)農村,其中來自139個欠發達鄉鎮的學員占到半數左右。
家住龍灣區瑤溪鎮的陳賽靜告訴記者,今年7月考大學失利后,她原本準備去讀夜大,后來聽說這種培訓既能拿文憑又能拿技能證書,和家人商量后就來報讀會計專業,準備將來到企業謀職。“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希望學好后能學以致用。”陳賽靜說。
根據《溫州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將以縣(市、區)為單位逐年落實。依托在溫州的高職院校,國家、省、市級重點(示范)中等職業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全市將建立40個左右的市級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基地。在培訓期滿后,由教育和勞動部門分別組織學科知識考試和勞動技能考核。初中畢業學員經培訓合格的將發給成人職業高中畢業證書;普通高中畢業學員經培訓合格的則可以發給職業中專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證書的等級,根據學生考核的實際水平確定。培訓基地(學校)和勞動保障部門還將積極幫助合格學員做好就業推薦工作。
為鼓勵和幫助各培訓基地(學校)搞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溫州市決定對每個基地每年另外給予5萬元左右的補助;每年開展一次評估,凡被評為示范基地的,再一次性給予10萬元左右的獎勵。
據溫州市教育局介紹,近期全市已有31個培訓點正式開學授課,目前已注冊學員達10969人,數控、汽修、烹飪、計算機和財會等都是學員們熱衷學習的專業。(本報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王忠用)
【局長觀點】
浙江省溫州市教育局局長林衛平: 發揮職教優勢 推進新農村建設
在各類教育中,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關系最密切、最直接,是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主渠道。要有效實施“新農村”發展戰略,必須大規模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必須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一代新人。
我們認為,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重要舉措;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經;是將沉重人口負擔轉化為有效的人力資源,從根本上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職業教育在新時期謀求更大發展的重要領域。
要確保高質量地完成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一是要完善培訓體系,拓寬培訓范圍。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建立健全市、縣、校三級實用、開放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體系,深入課堂、實訓場所,加強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教學的研究和指導;同時積極研究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農村經濟結構,有針對性地開發新課程、新專業,以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二是要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效益。除了職業學校要開放資源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外,還要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良好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使之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節約教育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和培訓效益。
《中國教育報》2006年12月7日第3版
|
[本貼被admin于2017/3/30 18:36:33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