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執業醫師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52分 |
注冊:2006-11-17 |
發表:13(13主題貼) |
登錄:1 |
|
|
發達國家如何建立“考證”制度?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突破陳舊體制
完善“考證”制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把人才強國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指出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需要大量的黨政工作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也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業技術人才。
完善職業資格管理制度,是培養和促進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重要措施,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決定精神為指導,在管理理念、管理體制上有所突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首先,提高對建立完善職業資格制度作用的認識,厘清管理理念。勞動者的職業素質,是制約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能力,進而影響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建立職業資格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勞動者參加職業教育,提高職業素質和能力,以滿足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為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企業和國家的競爭能力服務。
職業資格制度本質上是對公民權利的一種限制制度,也是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職業資格的這些特性,實行就業限制的范圍就應當有科學合理的界定,把該管的管嚴管好,這也正是行政許可法把職業資格的設定和授予規定為行政許可的意義所在。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有的部門對職業資格管理存在片面認識,把職業培訓、考核視為一個產業,過分強調培訓、考核機構的經濟收益,忽視職業培訓的社會意義,扭曲了職業資格管理的目的,在職業資格培訓、考核中,重收費、輕培訓、考核走過場等問題比較突出,只要申請人交足了培訓費、購買了指定教材就可以輕松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削弱了職業資格的職業能力評價作用,使職業資格培訓、考試偏離了本來的軌道,成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造成重復設立職業資格、相互矛盾的混亂局面。
其次,集中管理權,消除濫設職業資格現象。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十多年來,職業資格管理之所以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權力分散,各自為政。健全職業資格管理制度,需要解決好管理體制問題,統一管理權。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許多職業是不能簡單的按照技能型或者知識型加以歸類,如美容師、計算機編程人員等等職業,既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具備過硬的操作技能,用上述分類辦法必然形成交叉管理。隨著各種設備技術含量的提高,具體勞動形式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革,社會經濟活動中更多的是復合型、智力型勞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這種情況還會越來越多,把職業資格劃分為知識型和技能型由兩個機關分別管理,已經無法適應現實管理需要。必須集中管理權,統一管理,這有利于統籌規劃職業資格體系,有效克服部門濫設職業資格現象,有利于各類職業資格制度的相互銜接。
第三,完善職業資格制度體系,搞好分類管理。職業資格管理涉及社會各個領域,職業資格的設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各個行業的情況,統一規劃設計,形成科學合理、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同時應用于多個行業的專業技術,不能再按行業分割,應當具有通用性,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重復培訓、重復考核問題的出現。
要明確區分就業限制類職業和普通職業,依據其對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等的影響程度,確定不同的培訓考核內容和合格標準,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就業限制類職業資格必須由國家設定,設定的形式要件是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其他部門、地方政府都不得設定職業資格。
對就業限制類職業要按照許可法規定,逐步完善國家考試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管理的重點,提高管理效率。實行執業注冊管理的職業,更應嚴格限定范圍,不得隨意設定。
實行執業注冊管理的職業,一般應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執業中發生失誤產生的社會危害較大,難以補救,或者難以通過經濟賠償得到補償,要求從業者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二是服務形式大都是直接面向社會公眾的,從業者與服務對象在專業知識、獲得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不對等,服務者處于顯著的優勢地位,有較大的自主權,服務對象被動接受;三是服務過程比較獨立,所在機構難以有效監督或監督成本較高,要求從業者具備良好信譽;四是服務者在服務過程中能夠知悉服務對象的隱私或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和責任。
第四,完善培訓考核制度,形成培訓、考核、監督有效分離的管理體制。職業資格管理存在的問題,大都與目前的培訓、考核體制有關。有的主管部門為了謀取更大利益,自設考核機構,考核機構又自編教材、自辦培訓班,而后強制應考者使用指定教材、參加指定培訓,監督管理者與監管對象成為利益共同體,使培訓、考核變成走過場,質量大打折扣。
這種體制嚴重損害了職業資格的權威性。要形成培訓、考核、監督有效分離的管理體制,各司其職,相互制約。對培訓機構,采用自由競爭的管理辦法,優勝劣汰;把考核逐步交給行業組織實施,發揮行業組織熟悉各職業特點,在制定職業標準上的優勢,使考核環節成為制約培訓質量的一個“閘門”;政府相關部門集中精力搞好職業資格體系規劃、履行監督職能。只有把資格設定、培訓、考核和監督適當分離,形成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睫毛膏補水面膜哪個好有效的美頸霜哪個好瘦腿最好的去皺眼霜是哪個政府監督,行業組織具體實施的職業資格管理體制,才能夠使職業資格管理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五,把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定相分離,明確各自的適用范圍和管理對象。職業資格制度,是一種社會化的職業能力評價制度,表明持證者具備了從事某一職業的知識、技能條件。
專業技術職稱是一種適用于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與專業技術人員福利待遇相聯系。二者有嚴格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一是取得的方式不同,職業資格是通過專業考試取得的,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專業職稱是單位(或系統)評定的,各單位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條件進行評定;二是適用范圍不同,職業資格適用于全社會,具有普遍社會評價意義,專業職稱適用于行政機關及其事業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不具有普遍社會評價意義;三是待遇不同,職業資格只表明具備了從事某一職業的能力,與福利待遇沒有直接聯系,專業職稱與福利待遇掛鉤,評上某一職稱,就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行政機關及其事業單位的技術崗位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的人員中選用,而不能用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的辦法來考核社會化的職業資格。
發達國家如何建立“考證”制度?
★文/彭忠義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職業資格制度,是伴隨各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形成的,與其經濟制度相互適應。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才初步建立,各項制度還處于完善階段,職業資格制度由于受管理體制、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各種因素的制約,改革進程更為緩慢,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更加突出,給雇主和勞動者都帶來許多不便。改革職業資格管理體制,形成完整、科學的管理體系,規范職業資格管理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緊迫任務。
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頒布了行政許可法,把特殊行業職業資格的設定、授予規定為行政許可,這為完善我國的職業資格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礎和制度框架,我們應當發揮后發優勢,吸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形成科學合理的職業資格管理制度。
雖然各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職業資格管理模式,但分析各國的做法可以發現,其基本管理思路和體系框架還是比較一致的,有其規律可循。即按照各類職業對社會穩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從業者人身安全的影響及其影響程度,把職業劃分為就業限制類職業和普通職業兩大類,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納入就業限制管理的有兩種類型的職業,一種是對公共安全、服務對象安全或從業者人身安全有潛在危險的職業,從業人員需要經過專門學習培訓,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設計、生產裝配、維修和操控大型、危險機械設備的職業,從事醫療、美容等直接關系服務對象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職業等。
另一種是需要具備特殊信譽的職業,這類職業對公共安全、從業者人身安全雖然不具有危險性,但對經濟社會穩定或公眾利益有較大影響。例如,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做出的審計結論,一方面反映公司的資產、經營狀況以及是否依法完成了納稅義務,關系到公司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對投資者選擇是否購買、持有或出售該公司的股票,銀行是否對該公司繼續放貸都有重大影響,這既關系到公司的生存,也關系到政府和投資者的利益,要求注冊會計師具備良好信譽、公正執業,所以,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就要實行就業準入管理。
對就業限制類職業,又根據其危險程度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大多數就業限制類職業,只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就可以從事,如各種車輛駕駛員、技術設備操作員、會計師等。但對一些危險程度高、對社會穩定影響大的職業,還要進一步實行執業注冊制度,從業者不僅要取得職業資格證書,還要進行執業注冊登記。即已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在其正式從事該職業時,還需要在政府主管機關或行業組織按規定程序登記注冊,只有滿足規定的條件,才能正式執業。
普通職業,是指那些人們可以自由從事的職業,國家不實行就業準入限制,雇主可以隨意聘用。對這類職業也有兩種管理辦法,一是職業能力等級證書制度,針對的是那些知識性、技能性較強的職業,鑒定的目的是證明勞動者的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如各類技術設備操作維修人員、廚師、鋼琴調琴師等。
有些普通職業,則只需要勞動者提供參加過專業培訓的結業證明,即可以作為雇主選聘的參考,如文秘、推銷員等職業。但事實上,雇主總是期望聘用能力較強的熟練勞動者,所以,職業能力等級證書對就業也就有著重要的影響。
就業限制類職業是職業資格管理的主要對象,也是職業資格制度建設的重點。對就業限制類職業,國家實行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沒有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這類職業,雇主雇用無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屬于違法行為,要受到處罰。
就管理體制來說,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對職業資格的管理,歐美國家以及受歐美影響較大的國家,基本上是以行業組織管理為主,即使就業限制類職業,從業者也是接受行業組織的考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需要注冊的,也是在行業組織注冊。而亞洲國家政府管理的更多一些。這與各個國家的傳統、管理理念和發展道路有很大聯系。
|
[本貼被admin于2006/12/16 15:03:41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