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tv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1302分 |
注冊:2004-8-21 |
發表:346(293主題貼) |
登錄:209 |
|
|
“皇阿瑪”能當好院長嗎? |
又有一個明星到高校擔任領導職務了。據《新京報》報道,婦孺皆知的“皇阿瑪”張鐵林1月17日受聘于暨南大學擔任藝術學院院長。張鐵林在聘任儀式上稱:我既然接受了聘書,就必然要騰出時間來履行職務,有多少時間在暨大,就必然意味著少了多少拍戲時間。
前不久,金庸請辭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引起強烈爭鳴。金庸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成就是無法抹殺的;但人們也漸漸達成共識:人力資源配置需要講究科學,某一方面有專長,并不意味著他在另一個領域也能駕輕就熟。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現代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藝術創作有藝術創作的規律,其他行業有其他行業的特殊性,如果硬將兩者并軌行之,只能適得其反。牛群敗走安徽蒙城縣副縣長一職就是最好的例證。有了這樣的教訓,我們有理由懷疑:張鐵林在影視表演上可稱專家,但專家能勝任高校管理與教書育人的重任嗎?
當然,任何人都有嘗試多元化發展的權利,但有這個權利并不意味著他能做好,這是兩個概念。因此,人們不該過多非議張鐵林應聘暨大藝術學院院長一職,這是他的權利。該受質疑的是一些高校:為什么無視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無視人力資源配置的合適與否,動輒引進明星。在這方面有一個經典例子,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卸任后想回母校擔任教授,但被哈佛大學拒絕了,原因是基辛格社會活動太多,無法很好地上課。這表明優秀的高校應該具備“高貴氣質”,自覺與過于商業化的東西保持距離。
在我國部分高校與明星頻頻“聯姻”的喧囂中,缺少的是清醒與理性,充滿劍走偏鋒的功利與浮躁。不難解讀它們引進社會明星的動機:有了明星,學校也就大大增加了知名度,有利于招生與發展———這其實是企業的利益最大化邏輯,與高等教育邏輯天然地格格不入。秀生 1月19日《中國青年報》
《江南時報》 (2005年01月20日 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