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巴以血仇警示:真正的天選之國,必須宗教中立! |
全球喋血,亂世降臨。
何處樂土,可安萬民?
(文/羅天昊)
以某一宗教為國教的國家,在現代社會都存在嚴重的文明缺陷。
最有勢力的兩大國,中美都是世俗國家,或者說,是宗教中立國家。
美國一直在嚴打極端宗教勢力,不少激進宗教領袖坐牢。
中國也不允許任何一教獨大。

上周,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進行襲擊。炸死哈馬斯領導人。以色列的西方盟友,對此發生了意見分裂,有的贊同,有的支持,有的持保留意見。而阿拉伯世界,又是另外一番風景,近年世俗化比較深的埃及,甚至重新開放了對巴勒斯坦人的特殊通道。
一時之間,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世界,全部卷入這場紛爭。未來是否擴大為全球性國家混戰,還未可知。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千年纏斗。略知歷史者,均毋庸多言。
關鍵是現代歷史時期!二戰以來的全球秩序,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和平、最理性的秩序。(這就是本帖一樓提到的關鍵詞“規則”)
但是,近幾十年來,全球日益劇烈的宗教沖突,不幸暗合了歷史學家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
縱觀全球,信仰宗教的人口,超過數十億。其中,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信眾均超過1億以上。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均是一神教,視自己為世界的唯一。當他們不能最終殊途同歸的時候,如何保持共存?
回望東方,中國是一個實行宗教自由的國度。宗教沖突在中國處理的相當成功。中國既允許各個宗教自由活動,同時,又嚴格限制宗教的力量控制政治,參與社會和俗世活動。在全球大國中,基本實現了各種宗教的共存。
美伊血案警示:中國的宗教自由或者宗教中立政策,是中國未來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巨大優勢。必須珍惜這種優勢。
文化中立,開放包容,是中國成為全球文明集大成者的先決條件,目前全球大國中,唯有中國具備這種優勢。
(1)全球文明沖突的三種表現
首當其沖的是暴力沖突,經濟落后但宗教勢力強勢的伊斯蘭文明,對于歐美各國造成了嚴峻挑戰,伊斯蘭國的興起,頻繁恐怖襲擊,使文明的沖突直觀化。
其次是不同文明之間勢力消長,全球文明中心發生了位移。特別是中國的崛起,使主導全球500年的歐美國家的中心地位遭遇挑戰,世界步入“一球兩制”的時代。中美貿易戰,不過是這種深層矛盾的表象。
三是各文明體系內部的蛻變。美國在特朗普的主導下正進行了第四共和時代的再造,土耳其和中國都在暴烈摧毀傳統之后,又開始向傳統部分回歸,伊斯蘭文明則在先知劃定的框架內,苦苦尋找現代化的出路。
解決文明的沖突,最關鍵的問題是:先知到底是否封印?真理是否終結?中國也是如此,文化自信來自開放包容,只有承認自己的殘缺,才能走向開放與改革。
(2)在力量格局中,中國處于全球節點位置
中國是一個全球地位獨特的國家。就經濟與產業格局而言,中國處于全球節點位置。
在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競爭和互補交錯存在,特別是中國未來產業升級與發達國家競爭越來越多。同時,中國還是鏈接后發國家的紐帶,中國需要率先實現產業升級,與南亞國家形成產業落差,帶動南亞,中亞和非洲,拉美國家發展。
承上啟下,承東啟西,成為陸權復興之后的全球節點國家,成為全球資源交換的中心樞紐。營造開放共贏的全球秩序,這是中國作為新型大國在全球的天命。
(3)開放的中國,是全球文明沖突最大的緩沖地
就全球文明格局而言,中國是全球文明沖突的最大戰略緩沖地,文明融合中心。
多元利益的共享,對應多元文明的共存。
文明全面沖突的時代已經在中東血光之中悍然來臨。中國有宗教中立和宗教自由的最大空間。也是緩沖全球文明沖突的最佳國家。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尊重每種文明,和而不同,保持開放性和包容性,是中國在多元文明時代存身的法則。
在全球競爭中,中國在各個層面,面對很多競爭對手,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策中,也沒有把哪個國家列為敵人,也沒有哪個國家把中國作為敵人。而這種超然地位,不是每個大國都可以做到。縱使當下全球最強大的美國,在其國策中也有好幾個敵對國家,美國也被三四個國家列為敵人。
有競爭卻沒有敵人,沒有文明之爭的你死我活,這種超然的地位,是中國在復雜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規避各種風險的巨大優勢。(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主任斯金納,在2019年5月拋出“美國與中國目前的較量是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的爭斗”美國內各界普遍對斯金納的文明沖突論和種族主義傾向提出嚴厲批評,我國外交部明確回應:用“文明沖突”甚至種族主義觀點看待中美關系是極其荒唐和完全不可接受的,理應受到嚴厲批駁和堅決抵制。)
(4)不靠神仙和皇帝,人是中國歷史的主角
中國在國內的治理中,宗教政策也相當成功。雖有局部地區曾發生過令人遺憾的暴力事件,但很快就平息,而且中國強大的控制能力,深入底層的動員能力,遍布村落的黨群組織,能夠超越一切宗教勢力。在保持對于宗教極端勢力警惕與壓制的同時,中國其實實行了比較寬松的宗教自由政策,各個宗教在中國均有發展。包括西部廣泛的伊斯蘭教信徒,城市小資階層廣泛存在的基督教,均能自由活動。
就歷史傳統而言,宗教勢力,也從來未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世俗權力,牢牢將宗教的沖動,扼制在有限的空間中。僅就救世論而言,中國給天下萬民帶來福祉的,是人間英雄:盤古、女媧、大禹、后羿……而非鬼神。中國歷史的主角,一直都是人。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宗教勢力,從未沖決世俗力量的秩序,成為全社會的主導力量。
(4)鐘擺正中最公平——既宗教自由,又不容許任何宗教勢力坐大
以世俗馴化宗教,以人倫替代神系,是中國不同于宗教國家的最大特點。
注重塵世,以人而非神為歷史主人的中國,反成為世界上總適合各種宗教共存的國度。在未來的宗教與文明沖突中,中國很可能是大國之中唯一避免大規模流血運動的幸運兒,成為真正的天選之國。
部分人主張神造中國,要有“信仰”,短視且荒謬。
中國決不可允許任何宗教勢力坐大,也不可允許宗教力量干預政治與社會事務。
鏈接《深度好文: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需要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