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企業(yè)培訓
    首頁 地區(qū)推薦 清華EDP 企業(yè)內(nèi)訓 公開課 職業(yè)培訓 HR資訊 培訓需求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客戶服務 在線論壇
    當前類別 > 在線論壇
         
    巔峰培訓論壇 > 休閑時刻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fā)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shù):7920 |主題總數(shù):77182 | 帖子總數(shù):80163 | 會員總數(shù):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興邦智庫CEO課程 北京大學總裁班目錄 中國能源電力企業(yè)家班 碩士\博士學位項目
    AI機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經(jīng)濟 礦業(yè)總裁班 建筑業(yè)總裁班 新能源班 數(shù)據(jù)資產(chǎn)化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 心理學 領導力 清華教授、能源局領導、知名企業(yè)家,培養(yǎng)全球化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型能源企業(yè)領導者 新加坡大學博士紐約理工大學MBA美國蘇富比藝術(shù)管理碩士金融管理碩士
        您是本貼的第 14152 個閱讀者  
      主題:窮就算了,為什么我們還越來越忙了? 2020/8/17 14:07:32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8分
       注冊:2009-5-20
       發(fā)表:723(419主題貼)
       登錄:1142
    1 
    窮就算了,為什么我們還越來越忙了?
         近來,朋友圈最扎心的一句話莫過于:
         窮就算了,為什么我們還越來越忙了?
         忙也就算了,還老了……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你有沒有想象過一個畫面:
         70歲的時候,你可能還要像現(xiàn)在一樣工作:每天電腦碼著字,敲著客戶方案,做著PPT……
         這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我們將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勞一代”。
        
         1930年,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曾預言:
         100年后(也就是2030年)人類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煩惱。
         他給出的理由是: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類每周只要工作15小時,就可以徹底擺脫貧窮。
        
         也就是說,在凱恩斯看來,10年之后,我們這一代人每周只要工作5天,每天工作3小時。
         但這個預言顯然站不住腳。
         因為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每天要不要工作3小時。
         而是要不要加班3小時。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一代更比一代忙
        
         這其實是一個很吊詭的問題。
         既然科技一直在進步,機器在不斷地取代人工,但為什么我們一代更比一代忙?
         這很不合理,不是嗎?
        
         就說美國。
         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美國的生產(chǎn)效率提高了兩倍以上。
         勞動者只需一半時間,就能創(chuàng)造出40年前的全部財富。
         那么把8小時工作制,縮減成4小時,這不是很正常嗎?
         現(xiàn)實卻恰恰相反。
         上世紀90年代,美國人居然迎來了“過勞時代”,工作時間每天還增加了2個小時左右。
        
         日本人更苦逼。
         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就率先迎來了“過勞時代”,并領跑全球。
         我們常說的“社畜”一詞,就來自日本上班族對自我的嘲諷。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事實上,二戰(zhàn)之后,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很多國家的勞動時間確實開始縮短。
         但奇怪的是,這種趨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xiàn)了逆轉(zhuǎn)。
         幾乎所有的發(fā)達國家,員工的勞動時間都突然開始增加。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美國全年工作時間的變遷 (1967至1996年)
        
        
         不久之后,很多發(fā)展中國家也后來居上,把日本、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遠遠甩在身后。
        
         比如說,進入到21世紀后,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印度、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每周工作時長,都超過了45小時,比發(fā)達國家中工作時間最長的日本都要長。
        
         而在中國大陸,過勞問題同樣嚴重。
         有數(shù)據(jù)稱,有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有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科技在發(fā)展,生產(chǎn)力在進步,可我們并沒有享受到什么歲月靜好,伴隨而來的,只是各種壓迫下的茍延殘喘。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反生產(chǎn)力
        
         俗話說“物極必反”。
         所以,既然有“生產(chǎn)力”,就一定有“反生產(chǎn)力”。
         啥叫“反生產(chǎn)力”呢?
         就是說,我們發(fā)明的工具,本來是為了提高效率的,但是越往后,卻發(fā)現(xiàn)越占用了你的時間。
        
         打個比方,在過去,我們給領導或客戶作報告,往往只要準備一份簡單的手稿。
         但隨著1990年PPT的面市,我們開始把它作為重要的工具。
         但你發(fā)現(xiàn)沒?
         原本只要花一小時就能完成的手稿,現(xiàn)在我們可能要花一天時間來做PPT。
         所以每一個熬夜做過PPT的人,大概都罵過這款軟件。
         PPT哪里解放了勞動力?它明明是在消耗勞動力呀。
        
         汽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反生產(chǎn)力”的代表。
         當初我們發(fā)明汽車,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
         比如說,一款汽車每小時可行駛50公里,而步行每小時只能走5公里。
         但汽車真的為我們節(jié)約了時間嗎?
         你有沒有算過,為了買這輛車,你得工作多長時間?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假如你年薪20萬,而這輛車也需要20萬,那么你就要為這輛車整整工作1年。
         當然,這還沒有算上你為了找停車位、支付保險、維修保養(yǎng)、汽油費用和罰單,而花費的大量時間(這也涉及到消費主義的問題,后邊會談到)。
        
         而隨著交通越來越擁堵,汽車的行駛速度也在下降。
         實際上,現(xiàn)在汽車在城市的真實平均速度每小時還不到6公里。
         也就是說,車速和步行速度其實差不多、甚至不如騎自行車。
         除此之外,你還得花時間和錢去考駕照。
         現(xiàn)在你還覺得汽車節(jié)約了你的時間和精力嗎?
        
         而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呢?
         汽車不僅在消耗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它也在消耗生產(chǎn)者的時間和精力。
         據(jù)2015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僅福特這一家企業(yè)就擁有19萬員工。
         這些員工原本可以為全世界種植玉米、小麥,可以養(yǎng)活上百萬的人,但現(xiàn)在他們卻在拼命地設計、生產(chǎn)、和銷售這些汽車。
        
         而其他人呢?
         他們也在為購買汽車而拼命地工作、為修理汽車而努力工作、為維護交通而辛勤執(zhí)法、為提供燃油而努力工作……
         這種勞動力的“浪費”,是雙向的。
         所以,很多科技產(chǎn)物乍一看是為我們節(jié)約了時間,但結(jié)果往往沒那么簡單、甚至是背道而馳。
         ……
         這就叫“反生產(chǎn)力”。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3、生產(chǎn)工具的反噬
        
         工業(yè)革命時期,工人們?yōu)槭裁匆獡v毀機器?
         因為機器是工人的假想敵,它們只干活,從不討價還價,也不會去搞什么罷工游行。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力氣大,技術(shù)還好。
         和它們一比,工人簡直秒成渣。
         所以工人天然地討厭生產(chǎn)機器。
        
         不過當時的工人有個誤解,他們老覺得機器會搶走他們的飯碗。
         其實大可不必,他們更應該擔心另一個問題:
         機器只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廉價。
        
         事實上,自從工廠引進了大機器生產(chǎn),工人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因為一旦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chǎn),很多工作便不再要求工人有熟練的技能。
         也就是說,普通工人以前還能靠力氣或者是手藝和老板討價還價,現(xiàn)在不行了。
         在影片《摩登時代》中,卓別林每天只要干一件事——把螺絲擰緊。
         而這樣的事,連家庭主婦和小孩都會。
         所以工人進一步失去了議價權(quán)。
         要么加班,要么失業(yè),工人哪有什么選擇。
         (而在社會主義國家,完成了工業(yè)化升級后,工農(nóng)階級的政治地位也逐步弱化)
        
         類似的情況也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
         那時,電腦開始遍及工廠和寫字樓。
         有些專家天真的斷言:
         電腦象征著后工業(yè)時代的到來,它消除了千篇一律的勞動,使我們都成了腦力勞動者。
         但后來他們卻發(fā)現(xiàn),那些整天敲鍵盤的女事務員,她們的工作和在工廠做組裝一樣單調(diào)乏味。
         發(fā)現(xiàn)沒?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工業(yè)革命時期,大機器把工人變成了廉價的低專業(yè)性勞動者。
         現(xiàn)在,電腦又把白領變成了廉價的低專業(yè)性勞動者。
        
         油管上有人寫了一個段子,很值得玩味:
         “入職以后,公司給每位員工發(fā)了一臺電腦,表面上是每人擁有了一臺電腦,實際上是給每個電腦配了一個人。”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每臺電腦前面的座位,和生產(chǎn)線上的機位沒啥不同。
        
         而如今爬在格子間里敲鍵盤做PPT的那些人,和當年踩著縫紉機的女工也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是的,勞動者就是為生產(chǎn)工具配套而生的,無論生產(chǎn)工具怎么變,這個底層規(guī)律不會變。
         只是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配套的生產(chǎn)工具有所不同了,他們還不斷打破著私人時間和工作的界限。
         筆記本電腦、手機、電子郵件、APP……
         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變得模糊,
         于是我們變得無路可逃.....
        
         記得幾年前的一則新聞嗎?
         一位新浪的程序員休假回家結(jié)婚,人家正舉行婚禮呢,結(jié)果新浪微博的服務器癱瘓了。
         小伙子不得不打開電腦,原地開始加班。
         亞里士多德說:“大自然厭惡真空。”
         其實我們發(fā)明的工具,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本來期望它們更高效的解決問題,然而,與此同時,我們的邊界也被打破了,最終成為了吞噬我們時間和精力的無臉怪。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4、“內(nèi)卷化”效應
        
         一個電影院,本來大家都坐的好好的,前排的觀眾,突然站了起來。
         你勸他也不聽,于是你也只能站起來,
         你后排的觀眾也因此只能站起來,最后,全場觀眾都無奈地跟著起立。
         于是滑稽的一幕出現(xiàn)了,明明屁股底下有座位,大家卻都不能坐下,一個個杵在那里,仿佛一個個沙碉......
         這個就是“內(nèi)卷化”簡單通俗的解釋,這是在上世紀60年代,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的概念。
        
         意思就是,在某些局面中,大家都在為超過別人而努力,但到頭來,所有人都累到筋疲力竭,但整體利益并沒有提高。
         現(xiàn)在很多人忙成狗,把996當成標配,和“內(nèi)卷化”有分不開的關系。
        
         假設有個10人的程序員團隊,老板1個月一共發(fā)工資10萬,每人工資水平差不多,大家每天上班8小時,準時下班,其樂融融。
         其中一位想多賺點兒,于是開始每天加班1小時,多做了一些工作。
         老板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向大家宣布以后,工資總額不變,要根據(jù)每個人的表現(xiàn)績效發(fā)放工資。
         于是這位積極的程序員,每月能多拿一些,然而,這意味著其他人都少拿了......
         其他程序員也只能效仿,通過加班來防止收入變少。
         最后呢,大家你追我趕,每天都加班2-3個小時,但每人的工資,還是最初的那么多。
        
         所以,沒得感情的薛老師曾說過一句找打的話:
         “讓你996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996的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這話不討喜,但很真實。
        
         我知道,你此時一定想罵老板臥槽無情,利用群眾斗群眾,其實他們往往也是“內(nèi)卷化”的犧牲品。
         我們可以腦補上面那個程序員團隊的老板,本來做著一款小眾軟件,挺滋潤,可是被某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盯上了,利用體量優(yōu)勢復制加改良。
         這個小老板他只能把壓力往下傳遞。
         巨頭是最后贏家嗎?也不見得。
         因為還有別的巨頭想要跨界打劫呢。
         所以,在內(nèi)卷化下,很難有真正的贏家,但是全體卷入者,都在默默的承受著代價。
         就像哲學家霍布斯所說:“這是一場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
        
         而且,比較悲催的是,“內(nèi)卷化”已經(jīng)從娃娃抓起了。
         我兒子小學畢業(yè),升了個不錯的初中,在有心人的建議下,我去找了一家知名的輔導機構(gòu)。
         輔導老師一開口,就要6萬,看我猶豫,她說:“你知道嗎,深圳小升初的學位差額10%,而Top10的中學初中部錄取比例還不到10%,3年后,深圳中考升學率只有38%,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接受輔導,能超越62%的人嗎?”
        
         接著,她拿出一份名單,慢悠悠地說:
         “您兒子是XX小學XX班畢業(yè)的吧?您看啊,他們班的李某某、張某某、袁某某……都報名了。”
         她一口氣念出了一長串的名字。
         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大家都在為能超越62%的升學目標而竭盡全力。
         這簡直就是“軍備競賽”,大家都筋疲力竭,但真的有意義嗎。
         努力,并不會讓38%的升學率,因此變成48%、或58%。
        
         而且,倘若“H水中學”這類,再來個跨界攪局,情況可能就更糟糕了,你不得已要參與這場戰(zhàn)爭。
         這大概就是家長們共同的心聲:
         “我本無心偷跑,是他們把起跑線往前挪了......”
         你說大家能不明白,現(xiàn)在補習班學的玩意,將來沒啥球用嗎?
         誰不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誰不想少花點錢和精力?
         但是為爭奪那點有限的資源,大家也只能甘心淪為內(nèi)卷化中的一個個傀儡。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5、消費主義的盛行
        
         《飽食窮民》中講了一個小故事,故事雖然發(fā)生在20年前的日本,但是和我們?nèi)缃袼媾R的困境很相似。
         一群長期在職場中的人,因為感到焦慮,在別人的介紹下參加心靈咨詢團體尋求慰藉。
         活動內(nèi)容很簡單,甚至有些荒誕。
         比如說,他們會向眾人講述自己最隱秘的各種經(jīng)歷,或者大家在黑暗中一起陷入回憶,然后很多人哭了起來,周圍都是抽泣的聲音。
         雖然要花費他們幾十萬日元,但他們覺得值,因為活動似乎讓他們的心情變好了。
         但這種活動真能緩解壓力嗎?
        
         其實這活動在中國有另外一個名字:教練技術(shù)。
         在中國也曾風靡一時,價格昂貴,號稱是當代中產(chǎn)及偽中產(chǎn)的韭菜收割機。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這只不過是利用環(huán)境和集體的影響,給人一種心理依戀,讓你在那段時間有種特別的體驗。
         但是長期來看,你并不能得到什么“解脫”。
         相反,你還要付出很多金錢,以及無法衡量的時間精力成本。
        
         《飽食窮民》中有大量類似真實故事,告訴我們消費主義是如何套牢我們的。
         很多人拼命加班賺錢,卻永遠跟不上自己的欲望增長。
         最終淪為了無需為溫飽發(fā)愁,卻依然陷入窮忙、被債務纏身的人。
         這就是“飽食窮民”的定義。
        
         每每我寫到有關消費主義的文章,都會有人提出反對,說,賺錢不就是用來消費的嗎?
         其實消費主義比消費只多了兩個字,但卻完全是兩回事兒。
         “主義”是個很關鍵的詞,也就是“為中心”的意思。
         所以,“消費主義”就是一種一切以消費為中心的價值觀構(gòu)建,讓你以為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消費之上。
         甚至給你一種不去這么消費,你就沒法混下去的感覺。
        
         鮑德里亞在其經(jīng)典作品《消費社會》中,有一個聳人聽聞的觀點:
         一個人在消費社會中,根本沒有所謂的自由。
         比如,你是一名職場女性白領,可以自由選擇發(fā)型、包包、服裝,以及各種化妝品、護膚品。
         但是,你沒權(quán)力選擇你媽媽年輕時穿的“的確良”花裙子。
         因為大家都會告訴你,這東西“過時了”。
         你若執(zhí)意要穿,必然受到所在群體的白眼和排斥。
         你甚至喪失了不化妝、不洗頭、不洗澡的權(quán)力。
         為了迎合你所在或者喜歡的群體,你必須要用相應的消費品來響應。
        
         商家也會創(chuàng)造各種具有身份感的產(chǎn)品來套牢你:
         搶到“貓爪杯”,你似乎就成為小資中的一員;
         擁有高檔AJ,你就是年輕朋克;
         戴上一塊萬國,你就好像是精英了......
        
         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張?zhí)摷俚耐ㄐ凶C,只是為了讓你滿足某種身份的想象。
         這其實是人類一種自我定位本能。
         作為群居動物,我們都想弄明白一件事:
         自己在群體中到底處于什么位置?
         原始社會中,我們依靠個頭的大小,力量的多少,誰跑的快等顯性的特征來定位自己在群體里到底是個強者,還是個弱者。
         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些“原始指標”失效了,我們必須通過新方式來標榜自己的社會地位。
        
         商家們很懂得這一點,通過各種辦法,讓“消費能力”成為大家心中的硬指標。
         用小米的,覺得不如用iphone的;背正品LV的,瞧不上背高仿LV的,但背正品LV的,又打不進背愛馬仕鉑金包的貴婦圈子;別人都出國游了,而你整天宅在家就是沒出息。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這種虛假的指標,日復一日,拼命工作,最終卷入到了過度勞動的循環(huán)里。
         我們想得到的東西太多,但我們可以燃燒的青春和生命卻太少。
         于是,我們像是一個陀螺,在欲望和泡影中永不停息的旋轉(zhuǎn)。
         就像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所說:
         “饑餓和匱乏,是前工業(yè)社會的主要問題;而疲勞,則是后工業(yè)社會集體癥候。”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6、寫在最后
        
         雖然從二戰(zhàn)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人類的勞動時間有過短暫的縮短。
         但假如用一萬年為尺度,繪制一張人類工作時長的曲線。
         你會發(fā)現(xiàn),這條曲線是一路走高的:
        
         在狩獵時代,人們的工作節(jié)奏是狩獵兩三天,然后再休息兩三天;
         到了農(nóng)耕時代,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ⅲ柭渖轿蚁掳啵?br>     而進入工業(yè)時代,人們每周至少要工作40小時,太陽落山我點燈加班。
        
         再看看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會趕在天亮之前把Bug補好、我會在明早8點之前把文件發(fā)您郵箱。
         而且說這話還完全出于自愿和主動,你看夠魔幻吧?
        
         我不知道這條勞動時間的曲線,未來會是什么走向,但我絕不會像凱恩斯那么樂觀,覺得未來的人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煩惱。
        
         當然,我并不想給你一個完全悲觀的論調(diào)。
         也許“極簡主義”,是對抗過勞時代的最好武器。
         工作上簡單一點,對于管理者,沒必要開的會,就別開了,八九成的會議其實都沒球用。
         PPT也讓員式少做一點,有時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干嘛非要折騰員工呢?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也可以遵循極簡原則。
         比如一次專注做一件事、學會時間管理和溝通技巧等等,有研究表明,這樣可以節(jié)約27%的時間。
        
         生活上也要極簡一點,買東西之前,多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玩意。
         這種理性思考往往會避免你剁手,因為沖動性消費占消費品的32%還多,這樣不僅省錢,還省下寶貴的精力。
         實事上,樸素的生活也是一種享受,一杯清茶一本書的樂趣,雖然不濃烈,但是持久及深厚。
         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極簡,過勞的本質(zhì)是焦慮。
         而焦慮源于我們對未來的恐懼,說白了,就是想的太多。
        
         但是,誰能預料未來的事情呢?
         初中時,我的語文老師說,“為有我這樣的一個學生而感到恥辱~”
         她可能打死也想不到,20年后,我竟然成為了一名作家。
        
         正因為有了這段經(jīng)歷,我沒有讓孩子去參加那個補習班,不是因為貴,而是我相信還存在更多的可能。
         他喜歡游泳,而且成績很好,搞不好將來是個游泳健將;
         他喜歡B站,愛研究視頻編輯,搞不好將來是個不錯的UP主;
         當然,他也可能成為游泳健將兼UP主。
         既然有那么多可能,我們?yōu)楹我庇陬A測和焦慮呢?
        
         就像社會學家鄭野夫說的:
         “這是一個千年未遇的大時代,大家的溫飽都解決了,可是我們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焦慮,這太不可思議了……”
        
         鏈接:
        
         人工智能技術(shù)革命-南寧少年群毆事件-香港廢青暴亂
        
         宋志平:我們的財富分配規(guī)則出了問題
        
         181位頂級公司CEO簽署《公司宗旨宣言書》重塑新時代公司核心任務
        
         這是扯蛋!耶魯校長: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與技能
        
         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哪一個更重要?
        
         觀點|拋妻棄子去奉獻是制度的悲哀和恥辱
    2020/8/17 14:07:32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 查看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50分
       注冊:2006-8-14
       發(fā)貼:2218(1218主題貼)
       登錄:3832
    2  
    清華北大高材生擠破頭去街道辦應聘工作引發(fā)熱議
         這兩天,一張浙江余杭區(qū)招聘公示的截圖,在朋友圈瘋傳引發(fā)熱議。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里,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yè)生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8/24 18:23:47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50分
       注冊:2006-8-14
       發(fā)貼:2218(1218主題貼)
       登錄:3832
    3  
    內(nèi)卷化的根因與化解
         “內(nèi)卷”究竟是什么梗?是啥意思?
        
         內(nèi)卷化一詞,源于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nóng)業(yè)內(nèi)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tài)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據(jù)吉爾茨的定義,“內(nèi)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fā)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zhuǎn)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xiàn)象。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nóng)業(yè)。在殖民地時代和后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fā)展,只是不斷地重復簡單再生產(chǎn)。不能提高單位人均產(chǎn)值。
        
         通俗地說,內(nèi)卷就是內(nèi)部競爭。內(nèi)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shù)語,大意是指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停滯。現(xiàn)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nèi)卷來指代非理性的內(nèi)部競爭類似于養(yǎng)蠱、互相傾軋之意,很有點“醬缸文化”的味道。
        
         例如:國際形勢不好導致很多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無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競爭更加激烈,就是一種內(nèi)卷;中小學生上各種補習班也是一種內(nèi)卷。
         具有負面意義,強調(diào)競爭的不必要、不理性、對人精神的打擊和摧殘。
        
        
         華為公司95后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內(nèi)卷”和“內(nèi)卷化”視角,來透視華為這個巨無霸,竟然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約定俗成”慣性中的大問題,邱小海對內(nèi)卷化現(xiàn)象的提煉:
        
         1. 無意義的精益求精是內(nèi)卷。
        
         2. 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是內(nèi)卷。
        
         3. 為了免責,被動的應付工作也是內(nèi)卷。
        
         4. 與預期的目標嚴重偏離的工作也是內(nèi)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復制是典型的內(nèi)卷。
        
         6. 限制創(chuàng)造力的內(nèi)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nèi)卷。
        
         7. 在同一個問題上無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內(nèi)卷。
        
         邱小海對內(nèi)卷化形成的社會經(jīng)濟體制人性的原因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選兩段看看:
         內(nèi)卷是一種無聲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磨平了個人的銳氣。陷入內(nèi)卷之后,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虛度;對社會或機構(gòu)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無用功,白白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整體效率,削弱了對外的競爭力。
         內(nèi)卷告訴我們,表面的精細、復雜、講究不等于高級,更不等于先進,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種黑暗中無知的消耗,一種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層次上的不斷向外突破、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才能不讓那種精致的、繁復的、看起來特別敬業(yè)的內(nèi)卷化狀態(tài)困擾我們,才能回歸到向上勃發(fā)的新常態(tài)上來。
        
        
         內(nèi)卷化根因與化解
        
         欲成事者,須先覺悟“無限的可能性”,才可孕育造就新世界。
         內(nèi)卷化對于新的生成和進化,是一種消極的力量。想破除這種力量,重要的是追問內(nèi)卷化的根因。根因清楚了,解決的辦法就自然流現(xiàn)了。
        
         1. 沒有進化或者革命,就會內(nèi)卷,就會進入囚徒陷阱、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螺旋而不上升。
        
         2. 內(nèi)卷的根源是一個組織獲得資源的速度趕不上對資源需求增長的速度,組織成員的努力只是爭奪現(xiàn)存資源而對開拓資源沒有任何意義。
        
         3. 領導不懂業(yè)務,天天扯皮,四處摘桃子,搞技術(shù)的干不過搞政治的,就是普天下最大的內(nèi)卷。
        
         4. 沒有搞出跟我們?nèi)丝冢?jīng)濟總量相當?shù)膭?chuàng)造和技術(shù),沒有掌握像樣的核心技術(shù)(可以卡脖子的)。這就是內(nèi)卷造成的,內(nèi)耗掉了。
        
         5. 華為的流程、制度的大的框架已經(jīng)很完善了,但是各個部門為了出績效,把流程不斷打補丁,搞得越來越精細化、越來越趨向“完美”。
        
         6. 內(nèi)卷嚴重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以自然進化(或者自然變異、再或者自然滅亡)等各種方式結(jié)束內(nèi)卷。以外力干涉內(nèi)卷的結(jié)果幾乎只會有一個,迅速形成新的內(nèi)卷,形式不同,內(nèi)涵一致。
        
         7. 大量專家在做的證明題(證明主管決策正確)就是典型內(nèi)卷。老板剛剛發(fā)了一個發(fā)揮專家價值的講話,我覺得風險很大,弄不好就是進一步的內(nèi)卷。
        
         8. 內(nèi)卷這件事情,是“熵增定律”發(fā)展的一種必然,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既然如此,正視它的存在,想辦法去盡量減少這種內(nèi)卷,并且從內(nèi)心里去允許這個過程的存在,會好一些?
        
         9. 那些試圖用成功模式,試圖用英雄人物的人性當作一把律尺,屏蔽掉人和萬事萬物巨大無窮性的企圖,都是最邪惡的!
        
         10. 有限思維與無限可能性為敵,消滅可能性帶來的紛亂;無限思維與可能性為伍,激發(fā)可能性而釋放紅利。
        
         11. 個人和人類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每個人有無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無限的可能性,每個當下有無限的可能性。以每個人為原點,連接無窮的可能性。
        
         ……摘錄。文/王育琨
        
    2020/10/21 12:44:45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shù) 2   分頁: [1] 轉(zhuǎn)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zhuǎn)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fā)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   清華總裁班 能源產(chǎn)業(yè)500強項目庫  能源產(chǎn)業(yè)總裁班  中央財經(jīng)大學私募班  能源500強企業(yè)生態(tài)   核技術(shù)聯(lián)盟
      有新帖   沒新帖   總置頂   置頂   精華貼   熱貼   普通貼
    本站網(wǎng)絡實名:“顛峰培訓網(wǎng)”“顛峰人力資源網(wǎng)”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qū)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911亚洲精品不卡| 91视频国产精品|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久久精品国产秦先生|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