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企業培訓
    首頁 地區推薦 清華EDP 企業內訓 公開課 職業培訓 HR資訊 培訓需求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客戶服務 在線論壇
    當前類別 > 在線論壇
         
    巔峰培訓論壇 > 失敗故事及商業失敗案例探討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913 |主題總數:77180 | 帖子總數:80156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興邦智庫CEO課程 北京大學總裁班目錄 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家班 碩士\博士學位項目
    AI機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經濟 礦業總裁班 建筑業總裁班 新能源班 數據資產化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 心理學 領導力 清華教授、能源局領導、知名企業家,培養全球化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能源企業領導者 新加坡大學博士紐約理工大學MBA美國蘇富比藝術管理碩士金融管理碩士
        您是本貼的第 22088 個閱讀者  
      主題:人間不配互聯網:你上的可能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2020/8/1 19:06:23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表:2201(1210主題貼)
       登錄:3818
    1 
    人間不配互聯網:你上的可能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一、、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與TikTok抖音海外版被禁的區別;
         二、人間不配互聯網;
         三、你上的可能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當初谷歌google退出中國,是中國政府要求google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但google不愿接受,自愿選擇退出;谷歌只是搜索業務退出了中國,最賺錢的廣告業務可一直干的好好的,大家別信什么谷歌退出中國,人家至始至終在中國賺錢。O網頁鏈接
        
         2、后來Facebook臉書也是對遵守中國法律法規有異議,沒有獲得進入許可。
        
         3、在安全和法律方面google和Facebook都有大量負面的實錘,被各國處罰不是一次兩次。尤其是Facebook“劍橋分析事件”數據門背后牽涉了重大政治問題。而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這些美國網絡公司都參與其中,其數據對FBI和DHS都是透明的。中國政府要求他們遵守法律,絕不單純是借口。
        
         4、不管TikTok被美國禁止運營、或是被美國企收購,原因是什么?借口可以很多,但總得找個合適的借口吧。與打壓華為一樣,就說“涉及國家安全”卻拿不出具體證據。
        
        
         鄭永年:信息技術讓大多數人變得越來越愚蠢,任憑操縱!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西方國家抵制華為,我們其實可以放寬心!
    2020/8/1 19:06:23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 查看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13(1217主題貼)
       登錄:3818
    2  
    人間不配互聯網!
         10年前,谷歌(Google)退出中國;
         10年后,谷歌打算退出歐洲。
        
         谷歌退出歐盟的原因,和退出中國不大一樣。如今的歐盟,已不再是互聯網樂土。毋寧說,隨著全球孤立思潮的興起,“網絡開放”這事兒越來越虛無縹緲,各國政府紛紛拿跨國互聯網公司開刀。連接全球的互聯網,大有被全球干死之勢。
        
         兩相比較,中國反倒成了網絡制度建設的領頭羊。
        
        
         谷歌這次揚言“退歐”,直接起因是“鏈接稅”
        
         這已經不是谷歌第一次跟歐盟鬧別扭。早在2017年,因為“濫用搜索的壟斷優勢”,歐盟已經向谷歌開出了高達24億歐元的罰單,為當時反壟斷罰金的最高記錄;但這個數字很快被超越——今年7月,歐盟以“安卓涉嫌壟斷”為由,再次向谷歌開出了43億歐元的天價罰單。
        
         然而這一切都還沒完。時間來到9月,歐洲議會通過了頗具爭議的《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其中就包含了未來可能成真的“鏈接稅”提案。
        
         鏈接稅是啥?
        
         在互聯網世界里,引用其他作者的原創內容,如果要復制粘貼全文轉載,需要取得原作者同意,也就是“授權”,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如果你是個微信公眾號運營編輯,大概對這個流程再熟悉不過了)。更多時候,大家也會打一打并不危險的擦邊球,發個標題、簡述內容、粘上超鏈接等等,一般來說也就不必“授權”了。
        
         而鏈接稅則暗示,將來無論是標題、概述還是鏈接,都需要獲得授權——這簡直要了谷歌、臉書等公司的命。再加上和歐盟糾纏多年的恩怨,發出“脫歐”威脅,自是情理之中。
        
         然而,歐盟可不止在給谷歌或臉書添堵。今年5月通過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也就是臭名昭著的“GDPR”,令中國的阿里、騰訊、頭條等大公司也犯了半天惡心。
        
         簡單來說,隱私是個筐,啥都能往里裝。本來能憑借“避風港原則”安心經營的各路網絡服務商,如今在GDPR的框架下,與一個個用戶的隱私產生了強烈沖突,難免瑟瑟發抖:
        
         對于GDPR的具體限制,試圖或曾經試圖在歐盟拓展業務的互聯網從業者早就爛熟于胸,而暫居國內者恐怕尚未領略其威力。用幾句人話簡要描述GDPR的規定:
        
         細膩到人頭的隱私授權。A與B合影,如果照片要在網絡使用,需要A與B兩人都正式授權同意,不能在用戶協議中默認授權。如果合影中有100人,需要100個人都各自授權,沒有例外;
        
         歐盟居民在海外的信息同樣受管制。比如德國公民在北京街頭自拍,中國互聯網公司不能將該照片作為“北京”“中國”相關素材使用,否則可能面臨糾紛;
        
         平臺不能代理授權。比如用戶已授權平臺A,平臺A不能直接授權給平臺B,而必須要經過用戶專門同意。且如果用戶撤回授權,平臺A不僅自己需要停止素材使用,也必須負擔及時通知平臺B、令平臺B停止使用的責任;
        
         不允許全授權(用戶在平臺產生的一切內容)。用戶協議必須規定授權哪些內容,未明確的內容等于沒授權……
        
         不一而足。
        
         相信每一位曾經負責過具體產品的互聯網公司經理,都理解上述限制有多復雜難搞。GDPR通過后,互聯網公司一片哀嚎,違反規定的業務只好暫停;有改造可能的產品,火速改造,加上獲取授權的業務邏輯再上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授權項目不能僅僅寫在用戶協議里(按GDPR規定無效),也需要增加其他的授權方式,比如彈窗確認等。
        
         而在改造期間,亟需授權的各種內容,則務必連夜找律師請用戶授權。由于有谷歌天價罰單前車之鑒,互聯網公司都戰戰兢兢,生怕成為歐盟殺雞儆猴的工具。尤其對于剛剛將生意做到歐洲的跨國公司而言,如果還沒賺錢就吃了罰單,未免傷到骨子里。
        
         在GDPR管制下,想做守法的良善公司,也不容易。不管是產品改造還是申請授權,都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白花花的銀子。多數互聯網公司的現金流本就捉襟見肘,此番折騰后怕是吃不消。即便對于財大氣粗的各國互聯網巨頭,如此法律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歐盟地區的收益是否還能誘惑他們?
        
         因為GDPR的影響,在歐洲上學的中國學生已經遭罪。他們登錄中國的網站和應用,都會彈出GDPR的提示。聽不了云音樂的留學生,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一個難題擺在互聯網公司經營者面前:是頂住壓力傳播互聯網自由、共享的福音,還是認清自己企業家的本質,以盈利為先,放緩進軍歐盟的腳步?
        
        
         建起自己的墻!
        
         與中美相比,在互聯網領域相對落后的歐盟一向號稱“科技圈警察”。他們會通過GDPR、鏈接稅等法案惡心跨國公司、保護本地互聯網生態,多少可以理解。
        
         然而,在互聯網領域具有優勢的中美兩國,也同樣是這么做的。
        
         在蘋果將中國用戶數據儲存在云上貴州后,一些用戶便頗為不滿蘋果公司對用戶數據保護不力,認為有關部門“管得太寬”。然而,今年3月,川普簽署了被戲稱為“互聯網長臂法案”的“CLOUD法案”(《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數據法》,the Clarifying Lawful Overseas Use of Data Act,CLOUD Act),美國依法進入“管得更寬”的時代。簡單來說,川普可以調查微軟的愛爾蘭服務器了。
        
         依據CLOUD法案,云上貴州的數據應該接受美國政府的依法調用。也就是說,中國蘋果用戶的數據不僅不能對中國政府保密,還要接受美國政府的調查。除了蘋果的云上貴州,亞馬遜的AWS中國也同樣面臨此番窘境。
        
         如果說GDPR看上去還是針對全部互聯網公司的“平等對待”,沒有什么國家、區域色彩,那么CLOUD法案限制跨國公司之心則昭然若揭。監控本國互聯網公司在他國的業務,就為進一步的征稅、罰款鋪平了道路。這樣的法律如果一部部出臺,跨國互聯網企業“逃稅大戶”的歷史或將一去不返了。
        
         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川普“孤立主義”“逆全球化”的一部分。早在CLOUD法案之前,川普已于2017年末推動了民主黨政治遺產“網絡中立法”的廢除。一些自媒體曾有解讀,認為廢除網絡中立法是針對外國的舉措,并做出驚人預言如“中國斷網”等——類似夸張預言當然是荒謬的,但網絡中立法的廢除,也確實削弱了跨國企業(比如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力。
        
         網絡中立明明討論的是電信運營商與網絡資訊的關系,跟跨國企業又有何干?
        
         我們不妨回憶下騰訊大王卡之類的國內運營商服務。嚴格來說,此類收費服務便是違反了網絡中立原則的典型:用戶購買、使用騰訊大王卡,便會傾向于更多使用騰訊的服務。場景擴大到跨國生意:假如美國運營商紛紛推出本地網企相關的優惠套餐,美國用戶就會傾向于美國自己的服務和內容,而非跨國的。
        
         事實上已經有了。 沃爾瑪和運營商T-Mobile合作推出的Walmart Family Mobile套餐,每月49.99美元,不限流~量(視頻限制畫質),可以加24.88美元增加一位家庭用戶——作為對比,T-Mobile通常的不限流套餐,2人價高達每月120美元。需要注意的是,該服務只可通過沃爾瑪渠道購買。
        
         T-Mobile那個看上去貴貴的套餐也并不是“傻子才用”,該套餐附贈Netflix會員,對于Netflix的意義不言而喻。而T-Mobile與Netflix的合作不是最絕的,AT&T推出的80美元免流~量卡,可以1080P流~量看視頻,可以分享15GB流~量的熱點,可以從HBO、Pandora、Amazon Music等7個流媒體服務中選一個贈送。
        
         另一家運營商Sprint的服務則可以贈送亞馬遜Prime會員、Lookout會員、hulu會員、Tidal會員,還送Uber代金券。這就不止拉上了本地內容服務,還將本地生活服務也囊括其中(Uber和Sprint背后都有軟銀投資,一家人)。作為對比,Verizon的服務則是送網盤和Apple Music,雖然不夠豪華,但我們樂見的蘋果終于出現了。
        
         至于我國,比歐盟和美帝都更加先知先覺。2016年11月,人大常委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實行。具體內容不詳述,舉個例子:Steam務必要開設中國分公司是有法可依的。
        
         至于更偉大的先知先覺,則是Great Wall。
        
        
         網絡有利,技術無罪?
        
         在制度與技術的博弈中,政府永遠慢互聯網企業半拍。法律跟不上技術進步,市場就沒那么“規范”;這種不規范的環境通常被認為需要改進,但這時候也利于新生事物“野蠻生長”。
        
         當互聯網公司加上“跨國”屬性,野蠻生長幾屬必然。一旦在與政府或用戶的博弈中占據信息高地,互聯網公司的身段便迅速靈活起來。
        
         事實上直到今天,就算有GDPR、CLOUD法案、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限制,由于各國不同的監管環境創造了充足的騰挪空間,跨國巨頭們到底跟各國分別玩了多少貓膩,連美國這個最強大的國家機器都難以探查。
        
         但是,各地政府在吃了不少悶虧后,逐漸認清了互聯網公司的本質:互聯網公司的生產資料是其消費者,也就是各國用戶。表面上是綠色經濟,實際上同樣消耗有限的“資源”——用戶的注意力和時間。如果每個美國人都看抖音,美國本土的短視頻應用就難以生長,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互聯網的經營方式使該層邏輯相對隱蔽。
        
         一切針對跨國網企的限制措施,表面上出于隱私、安全,實則透露出政府對互聯網激增的警惕和排斥,哪怕這種拒絕來得很晚、表現很遲鈍。歐盟反應最為激烈,幾乎想通過反壟斷和GDPR將一切跨國網企拒之門外,背景則是在全球互聯網格局中,歐盟自己的互聯網生意最疲軟、最不具競爭力。
        
         更糟糕的是,這種國家層面的拒絕有其根源,也有民意基礎。
        
         歐盟居民一向重視隱私,Google因此沒少受罪。而在脫歐的英國,一位孕婦通過Facebook向親友分享自己流產的噩耗,從那之后Facebook便一直向其推廣嬰幼兒產品(臉書這大數據不行。,此事已引起廣泛討論,令臉書倍感壓力。
        
         美國人民也不遑多讓。自從Facebook上的政治廣告被懷疑是外國(俄羅斯)機構投放,美國左翼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就從未停止對臉書的懷疑和調查。
        
         在過去的20年里,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給消費者帶來了無數便利。如今,不知是互聯網公司有那么一點點“越界”,還是用戶越來越難以伺候,大量消費者開始思考互聯網存在的利弊:出賣隱私換取方便,是好是壞?互聯網是否天然正義?技術真的無罪嗎?
        
         今年,支付寶賬單“默認勾選”一事刷了用戶的屏,阿里陷入不尊重隱私的輿論漩渦。在同情、惋惜、幸災樂禍乃至落井下石之外,每一位互聯網人是否想過,隱私意識在中國人之間也開始覺醒?同樣遭遇了嚴重公關危機的企業,有“殺熟”的滴滴,“殺熟”的攜程,設置“垃圾用戶”的微博……
        
         9月通過的新《電商法》中,對用戶隱私調用權限的規定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舊《電商法》對比,關于“被遺忘權”、個性化、網絡知識產權、電子合同訂立、當事人行為能力認定等許多細節,有關部門的“不知到知、不懂到懂”,都明確地體現出來。放眼GDPR和CLOUD這些涉及極多產品、技術細節的法律,各國政府顯然都在經歷同樣的覺醒過程——不過幾年前,相關知識本來由互聯網企業壟斷。
        
         本土互聯網公司還能憑借技術壁壘過多久舒服日子呢?放眼全球,又還有多久呢?
        
        
         全球同此涼熱
        
         互聯網只是現實世界的投影。跨國網企興于全球化,也將為逆全球化獻身。全球化進一步,互聯網進一步;全球化退一步,互聯網要退十步來償還。
        
         跨國網企可以低成本地消耗他國網民時間精力、賺他國網民的錢,這相當于在殖民地搶奪當地資源再賣給當地人。殖民時代警惕他國明搶,全球化時代警惕他國傾銷,而隨著跨國網企同時暴露了明搶和傾銷的雙重屬性,孤立時代也隨之來臨。
        
         對跨國網企的警惕和處罰,根源是全球蜂起的孤立思潮乃至民族主義。英國因民粹而脫歐后,一切都在走向失控。
        
         川普的上臺似乎加速了這一進程。作為世界頭號強權的領導者,川普各種“退朋友圈”舉動已為人見怪不怪。這位大統領的諸多異常舉動,背后總無外乎一條基本原則:America First.
        
         當美國帶頭發起爭奪,人類共同利益被從主流價值觀中剝離(以前起碼掛在嘴上),其他政權難免“從善如流”。
        
         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安倍第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將繼續當政至2021年9月,才會結束漫長的第二個“安倍時代”。至于其人立場,似乎不必多言。同樣將在2021年謝幕,結束同樣一個漫長時代的重要人物,則是同樣經歷了漫長執政期、被鄰國戲稱為“第四帝國女皇”的默克爾。
        
         但謝幕不是重點,漫長才是關鍵。俄羅斯大帝、土耳其蘇丹都是當世政治強人的典型代表,而越來越多的政治強人正在陸續上臺。同樣靠民粹起家的莫迪如今繼續走著印度式民粹之路,意大利右翼也于民粹的前呼后擁中上臺。不久前的11月1日,帶有極濃厚右翼色彩的大黑馬博爾索納羅當選巴西總統,在這位自稱“彌賽亞”之人的語錄中,“黑奴活該被奴役”之類發言只是稀松平常。
        
         互聯網從誕生伊始便寄托著開放、自由的精神,是戰后全球秩序重建的精神結晶之一,也是無數普通人心向往之的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當各國紛紛豎起高墻,誕生于自由秩序之中的網絡世界,將遭受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
        
         樂觀一些,我們可以聲稱:哪國保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始終堅持以自由的態度面向未來,哪國也就代表著人類共同的期望,成為世界新格局中的受益者。而當全部主要國家都轉向保守和封閉,不僅整個世界不會變得更好,互聯網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歷史帶給我們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對互聯網來說,人間不值得。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8/1 19:15:01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13(1217主題貼)
       登錄:3818
    3  
    你上的可能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互聯網的本質是“去中心化”而現實正走向“中心化”
        
         引:
         蕓蕓網民,已如螻蟻
        
        
         從去中心化到中心化,
         從連接走向封閉,
         這是互聯網的大趨勢。
         《大教堂與集市》作者、開源軟件運動旗手Raymond發出以下擔憂:喬布斯比蓋茨更加威脅自由,因為人們害怕微軟,卻熱愛蘋果。
         潛臺詞是什么,比爾蓋茨的中心化服務已經讓人害怕,而喬布斯的中心化服務還得到網民熱烈支持,中心化速度只會更快,豈不更讓人害怕。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巨頭將網友圈養在其私人領地,蕓蕓網民,已如螻蟻。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從“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互聯網
        
         現在的互聯網與15年前,甚至8年前的互聯網已經完全不同了。
         15年前,在那個互聯網的原教旨主義時代,你會去互聯網上尋找各種體驗,那時候上網謂之“沖浪”,有一點野外探險的味道。
         如果你想吐槽,可以去天涯社區發個貼子,義憤填膺與各色人等對罵,殊不知對方是后來鼎鼎大名的慕容雪村和寧財神。
         如果你詩意大發,可以去榕樹下發篇文稿,湊齊個人文集后沾沾自喜,因為入不了狀元閣天天鄙視李尋歡和安妮寶貝。
         如果聊天你可以去QQ聊天室的“詩詞歌賦”,那里聚齊了20世紀的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每分鐘就有一首七絕生成。
         如果你想玩游戲可以去九城,已經有了許多虛擬的空間在等著你。
         如果想看新聞可以去四大門戶新浪、網易、搜狐還有TOM。
         如果發郵件你可以用到263.com、Hotmail.com
         ……
         那個時候,每個領域都有對標的產品,每個方向都有無限可能,每個網站都有自己的對手。
         到了今天,不要說中國人只有 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頭條、美團、滴滴)。美國一樣是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的天下,全球步伐似乎保持一致,人們使用的互聯網服務已經越來越“中心化”了,特別是從PC端到移動互聯網之后,這種趨勢還在加劇。
         互聯網短短20年所形成的封閉和壟斷,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100多年甚至數百年的資源集中。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從互聯網到“婦聯網”,沒有制衡的互聯網將走向何方?
        
         當然有些人會說,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節點的中心化可以最大效率地提升網絡服務。這種擔憂是杞人憂天。
         事物發展的本質就是從熵+到熵-,也是一個從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過程。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看看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會有更多擔心。
         攜程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發生初期,一個地方婦聯機構的介入,竟然可以讓整個網絡世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只要搞定了一個中心節點,整個互聯網變成了“婦聯網”。
         這并不是一個特例,如果你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定能感受得到。
         《失控》只是個傳說,中心化一旦成形,這些企業已經控制了互聯網。
         超級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沒有機構可以制衡,這種中心化也不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大公司對每個行業進行布局,一旦有新物種出現,弄不死你就抄襲個同類產品壓制你,如果還弄不死你那就收購你,如果不是“天生富貴”,反正總有一種手段讓你“消失”。
         現在的創業者,已經完全聽憑命運的擺布了, 直接寄生于各個平臺。
         做個微信號算了,App這么重,就算做了App,還不是蘋果的奴隸,生殺予奪也不過是庫克的一念之間。
         這幾年,就算是風頭正盛的自媒體大號,不管表面上有多么傲驕,也不過是顛沛流離于微信號、頭條、大魚號的“三姓家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3、www根節點是僅余的一點互聯網原教旨主義
        
         現在沒有幾個創業者愿意去花心思做一個www網站了。
         就算是做了一個www網站,上面也只是掛了一個二維碼。
         而這個二維碼,是通往中心化節點的一座橋梁,來吧,和我們一起走向這個已經被控制的 “母體世界”。
         最開始的互聯網創業者都有網站情結,因為那是屬于自己的據點,那里的數據屬于自己,那里的用戶也是屬于自己。
         它是自由的起點,也是安全的終點。
         為什么這樣說,我們說一下建站的基本流程,和現在的平臺型創業有什么不一樣:
         1、先去購買個域名
         2、去購買服務器
         3、將域名解析到服務器
         4、自己寫代碼,或者將wordpress等開源上傳到服務器
         5、配置網站的基本設置,讓代碼跑起來
         6、開始管理后臺,分發賬號
         7、設計圖片
         8、添加內容
         9、發布內容
         現在大多數人只用到了7、8、9三條。用戶不是在手里面嗎?素材不是在后臺嗎?可這些用戶和后臺數據其實都屬于平臺并不屬于你。算了,不說這個了,扎心。
         就算是自己建網站,也仍然難以擺脫中心化的命運,最大的域名網站現在是阿里的,服務器不是阿里云就是騰訊云,國內最大的開源論壇Discuz多少年前就被企鵝收購。
         雖然說www根節點是僅余的一點互聯網原教旨主義,但仍然命運堪憂。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4、特朗普廢除網絡中立原則,互聯網已死?
        
         2017年12月15日,美國傳來壞消息。
         美國網絡中立規定在聯邦通信委員會(FCC)3:2的投票后,終被廢除。
         雖然近幾個月來,抗議者們不斷集結,要求維護普通人的網絡權利,但還是在大商家的利益面前瓦解。
         有人說,互聯網已死。
         網絡中立性原則是要求所有的網絡服務商保證所有的用戶,在任何的時間、地點、終端,都能夠不受限制地使用網絡,實現一個平等的網絡社會。這也就意味著,服務商不能夠控制流~量,所有人不論是成熟的商業網站、研究機構、初創企業、在家上網的個人,都不需要向服務商額外購買流~量。
         在網絡中立原則面前,所有人都為同樣的流~量付同樣的價格。
         如同陽光、空氣和水,流~量作為網絡世界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對于網民來說,是有著天賦人權般的地位。
         不能因為依靠中心結點的強大,而肆意打壓其它中小公司。
         雖然硅谷一些互聯網的公司表明自己的態度,永遠和用戶站在一起。但從商業的本質上來說,這些大公司一定內心歡喜,因為最終他們就是流~量的控制方。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5、下一代還有能力反思互聯網么?
        
         作為互聯網最早的一代人,我們見識過互聯網的蠻荒時代,知道互聯網最原本的樣子。
         但如果再過50年,那些互聯網的超級企業已經無所不能,它的影響力將和國家、宗教三足鼎立。
         如果你有了孫子,他用的移動設置可能是蘋果的,生活在蘋果構架的一個App場景之中,吃飯、理發、上學、醫療、坐車、買房、搞婚外情……衣食住行什么都有,這是一個能滿足他所有需求的世界,唯一他不知道的是,他生活在一個互聯網公司構建的App場景之中。他根本不知道,App之外還有App,局域網之外還有互聯網。他們將生于蘋果,并且死于蘋果,蘋果將是人的墳墓。
         我們這一代人還有反思的機會,但到了下一代,可能連這種反思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沉浸在一個互聯網“缸中大腦”里面。
         現在看來,我們是樂于互聯網“中心化”的,正如Raymond所說的:地球人在歡迎蘋果。越發展到后面,娛樂至死的思想會深入骨髓。但就算未來還存在一個自由世界,它告訴了你所屬世界的真相,當你面臨紅藍藥丸選擇時,你會選擇繼續在矩陣中過完娛樂的一生,還是歸依舉步維艱互聯網的原始之邦?就算這些互聯網公司隨時可以將你格式化,你仍然愿意服從它們,這就是人類的悲劇,我們正在給自己制造囚籠。
         互聯網已經徹底中心化了,我們以為互聯網會給每個人帶來自由,現在才發現,互聯網其實在剝奪我們的思考。20年來互聯網的中心化就是壟斷化,最后我們的命運將被控制在幾個人手里。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結:你上的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互聯網是什么?
         它本來是放飛人類思想的地方,但現在卻讓每一個人迷失在搜索引擎里。
         互聯網是什么?
         它本來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拓撲結構,但現在卻被中心化的超級結點所控制。
         互聯網是什么?
         它本來想讓人類獲取更多的知識,但現在收獲的卻是毫無營養的算法內容。
         互聯網是什么?
         互聯網想讓每個人擁有獨立的思考力,但更多看到的卻是非理性評論。
         ……
         如果我們回歸互聯網本質去思考這個問題,那我們會發現自己上的是一個假的互聯網。
        
         你擔心互聯網的過度中心化嗎?
    2020/8/1 19:28:25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13(1217主題貼)
       登錄:3818
    4  
    TikTok為什么要被美國制裁、強制賣給微軟?背后有更深層原因
         其實這件事情非常簡單,只是因為普通中國人看待事物的出發點,與歐美政客看等事物的出發點截然不同,所以一直很困惑,搞不明白一款人畜無害的短視頻軟件為什么在歐美,尤其在美國一直受到瘋狂打壓?
        
         Tik-Tok到底犯了什么錯?不就各種有趣的生活小視頻么?看看美女看看搞笑秀秀美食怎么了?干嘛成天搞得要死要活的?
         歐美政客說的什么Tik-Tok盜竊信息一類的理由,簡直跟三歲小孩撒的謊一樣可笑,一個視頻軟件能盜個毛線機密。科胀ㄈ税l個遛狗的視頻就透露國家機密了?可是能往Tik-Tok頭上潑的臟水實在有限,只好編一個三歲小盆友才信的理由。
        
         這跟蓬胖成天說華為盜竊情報、跟美國安全官員說中方盜竊美國新冠疫苗一樣可笑,給你編織罪名跑得飛快,要他們堂堂正正拿出證據,連袋洗衣粉都拿不出來。
        

         那打壓Tik-Tok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是爭奪互聯網的話語權。
        

         許多中國人不知道,從2020年第一個月開始,Tik-Tok就擊敗了老外們常用的WhatsApp跟Facebook、Youtube、Instagram這四大軟件,成為全球下載排名第一的APP。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在這之前,TikTok一直在全球下載排名三、四位的樣子,可能因為疫情影響,全世界人民在家閑得無聊,開始大量刷短視頻度日,以致Tik-Tok拿下全球第一。我在印度旅行時也確實見到印度人民非常喜歡用Tik-Tok,視頻內容跟咱們差不多,主要都是搞笑和才藝為主。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就是所謂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只有中美兩個玩家。
        

         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這些傳統強國被排斥在互聯網浪潮之后,真正的頂尖高手,只有中美在競爭;ヂ摼W浪潮給中國帶來了大量新財富,使中國在信息化領域走在了全球前列,這一次全球新冠疫情發生時,中國能做得特別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信息化發達,大數據遠超其它國家。
        

         中美現在在移動互聯網區域的競爭,全球這塊是美國遙遙領先,中國本土這塊是中國自己領先。
         其實跟現在中美在世界的格局一樣,美國攻、中國守,但中國本土力量極其強大,美國也攻不進來。
         本來這個格局一直是恒定的,Fackbook、Twitter、Instagram帶領著全世界人民玩,微信、抖音、微博帶領著中國人民玩。
         但是猛地有一天,抖音從中國本土范圍殺了出去,國際版Tik-Tok將其它美國社交軟件的傳統地盤殺了個人仰馬翻。
        

         這就使中美移動互聯網的競爭格局突然發生了質的改變。
        

         美國眼見自己這邊的移動互聯網地盤快要失控,就要趕緊壓制Tik-Tok,將其扼殺在搖籃里,防備中方再殺出更多的強大對手。移動互聯網是美國不可動搖的統治全球的工具之一,一旦移動互聯網的全球勢力萎縮,美國的軟實力將大打折扣。
        

         大家回到最前面那張圖,現在全球下載量最多的軟件里,Fack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Youtube、Messenger、Snapchat、Googlemap、Gmail全部是美國公司,中國公司的勢力范圍只有字節跳動的Tik-Tok,和歡聚時代的Likee。
        

         有意思的是,中國突圍的范圍都是短視頻類型,可能因為這是新生陣地,沒什么舊勢力,比較容易占領,還有就是短視頻的溝通不太依賴語言和文字,以姿體形態為主。
        

         以文字為主的社交軟件Fackbook、Twitter,以圖片為主的社交軟件Instagram,以及以長視頻為主的軟件Youtube,構成了美國控制全球話語體系的基石
        

         大家在這樣的社交平臺上,很少能看到一個正常的中國形象,中國被無數次描繪成一個“黑暗殘暴的政府統治著一群愚昧麻木的人民”這種國家形象,中國的公知則在內部擔任狂熱的西方普世價值傳教士,負責“喚醒愚民的重任”,里應外合,這套結構基本已經成了定式,只要是中國的都是病態的,只要是歐美的就是人類文明之光。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在這些平臺上,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大家也見識到了年初替中國說話的賬號被刪的盛況,其實大家對網絡輿論的控制都差不多,刪號這種事大家都干,但話語權在別人手里,你說的沒人聽,美國說的別人就信。
        

         今年中國武漢剛爆發疫情時,海外的媒體說我們管控的方法殘酷到“一棟樓有一個人感染,就把整棟樓都焊死”、“只有特權階層能戴N95口罩”、“方艙醫院跟集中營沒有大的區別”,但海外的吃瓜群眾也深信不疑,這段視頻我至今還保有截圖,現在開始打臉。(源自2020年2月8日Youtube上的視頻)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這段105萬次閱讀量的視頻還猛夸美國疾控中心儲備物資達到70億美元,實現全美配送12-48小時不等,儲備900多種物資,由6個秘密倉庫進行保存,遠超中國的僅僅12億人民幣物資儲備,暗示美國如果遇到疫情,完全有能力控制,中國就是渣渣,干什么都不行。半年過去了,來看看事實吧,在防控疫情方面,到底誰是渣渣?是470萬例確診的美國,還是8.4萬例確診的中國?
        

         長年累月的洗腦下,許多歐美人還真信了這套,習慣了在這種話語體系下指責中國。
        

         雖然說大家各玩各的,但其實中國的年輕人對美國的了解,遠遠勝過美國的年輕人對中國的了解。
         由于美國勢力強大,一直是武林扛把子,小弟眾多,所以如果在國際上進行輿論對決,其實我們一點勝算都沒有,就跟中國海軍要是在太平洋深處碰到美國海軍,一樣沒勝算一個道理。但是在中國本土周圍,我們跟美國打起來還是有一定勝算的,移動互聯網的戰爭也是一個道理。
        

         國際輿論平臺就是美國話語權、展現美國軟實力的太平洋,一直是美方喉舌無敵于天下的地方,但是這地方突然沖進來一艘中國核潛艇,見誰滅誰。
        

         Tik-Tok就是這艘核潛艇。
        

         那還得了?這是中國人搞的軟件,現在居然沖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如果不對Tik-Tok現在加以控制,那以后Tik-Tok出現的視頻,全是反對我美帝的怎么辦?全是支持中國的怎么辦?到時中美激烈沖突時,支持美帝的視頻號他就刪,支持中國的視頻號他就頂置,我們還怎么控制全球輿論?還怎么講普世價值?
        

         別問美帝怎么知道,因為美帝現在就是這么干的。
        

         控制全球主要輿論平臺,掌控全球話語權,才是美國官方強制要求Tik-Tok出售給美國公司的原因。
         美國控制全球既是硬實力,也是軟實力,話語權只是軟實力的一部分,Tik-Tok觸碰到了美國全球話語權的核心領域,所以要遭到美國的迎頭痛擊。
        

         另外我還要提醒一下大家,在阿拉伯之春、在烏克蘭政變、在香港暴動這種種事件的背后,所有暴動分子采用的溝通、組織的軟件,全部是美國控制的軟件。香港暴動分子們組建的群組,在里面約定暴亂內容、明確分工,能做得有組織有效率,都是因為這種軟件平臺的作用。因為即時通訊工具傳遞信息時的快速性,一個失控的網絡APP,可以在24小時內鼓動大量的人走上街頭,制造暴亂。
        

         在切身利益下,美國才不顧一直宣揚了無數遍的市場經濟這一套,7月31日,特朗普才宣布行政命令,迫使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紐約時報》報道稱,微軟正在就收購Tik-Tok進行談判中。
        

         當關乎到他們的利益時,所有的普世價值就會扯下來,露出弱肉強食的本來面目。
         而他們到處宣揚的普世價值本身,也是掩護他們和平時期掠奪發展中國家的一種附屬手段,這些價值觀有一個共同特點:
         只教別人怎么分配國家財富,但從來不教別人怎么獲取國家財富。
        
         真正動手改變國家的人,更多思考如何讓國家賺到更多的錢分配給民眾,做大蛋糕,而不是天天圍著一個小得可憐的蛋糕商量著怎么分配。
        
         Tik-Tok被被美國制裁、強制賣給美國企業的背后,確實跟經濟利益有關,但更多的是美國政治利益,控制全球輿論的訴求。
        
         一個人要活下去,就必須要吃米飯吃肉食,任何生命活下去,都一定要吃掉另一種生命,世界競爭是非常殘酷的,一個國家要強大,就難免跟其它國家競爭,激烈爭奪生存空間,夢想靠別人施舍來維持歲月靜好,那就只能跪在別人面前一輩子。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白宮考慮推動美企收購愛立信或諾基亞,以確保美國5G競爭力(第4樓)
        
         【深度分析】美國施壓下,英國拉黑了華為,怎么看?(第5樓)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中國科技公司對面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國家機器,是虎視眈眈的美國政府,揮舞著“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沖突”這類大棒,威逼利誘帶著一眾國家盟友的窮追猛打。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現在,已經盡力脫離中國,盡量配合美國審查配合美國“國家安全”需求的字節跳動,被逼到不得不退出美國,出售在美業務。
        
         美國在試圖建立一個沒有中國的世界體系,在世界上拉幫結派,做出的威脅,發表的言論,一天比一天夸張,一個比一個驚悚。乃至于現在特朗普,在用“我是對中國最強硬的美國總統”,來為自己接下來的大選拉票。
        
         字節跳動雖大,但依然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已——這既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他們能承擔之重。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8/2 10:33:08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13(1217主題貼)
       登錄:3818
    5  
    中國科技企業對美國的兩宗“罪”
         TikTok、或者華為,這樣的企業進入美國不管誰當總統,都會被狙擊!
        
         主要是它們有兩宗“罪”:
        
         一是它挑戰了美國的高科技霸權。
         美國本土企業一直是互聯網領導者,想想看,Facebook多想搞死TikTok,或者它能夠山寨出比TikTok更吸引年輕人的程序,但它就是做不到。在世界多個市場Facebook都感受到來自TikTok的巨大壓力,所以大家看到了扎克伯格臉都不要了栽贓TikTok的瘋狂樣子。
        
         二是它已經讓美國感受到了恐懼。
         TikTok使得大量美國年輕人聚集在一起,6月份不喜歡特朗普的一群人就搞了他一下子:預定了他的競選集會門票卻放了他的鴿子,經歷過“Facebook劍橋分析事件”、同時號稱“推特治國”的特朗普,可想而知他會多擔心這些年輕人在大選投票之前對他發起更嚴重的一擊。而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可見,如果美國失去通訊領域主導權,對其全球監控網絡的可持續性將是重大打擊。
        
        
         TikTok事件標志著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嚴重不可持續,而且TikTok如果最終在美國被關,它幾乎可以看成美式自由民主精神的一次幻滅,尤其是會在美國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觀中打上深刻烙印。
        
         大家不妨再往遠處想一想,美國又禁華為又禁TikTok,隨著中國繼續發展,誰更開放誰更保守的格局是否將發生重大的趨勢性變化呢?
        
        
         怎么看《魏加寧:防止中美脫鉤,維護和平紅利》
        
         看清中美大國博弈的關鍵問題!
        
         美國科技四巨頭反壟斷聽證會前,Facebook發布聲明稱:
         Facebook是“一家驕傲的美國公司”,并稱該公司信奉民主、包容、自由表達和市場競爭原則,緊接著話鋒一轉,揚言中國在打造一個“基于自身視角、且價值觀(和美國)截然不同的互聯網”,且中國科技企業正向其它國家輸出該價值觀。
    2020/8/2 16:01:26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38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13(1217主題貼)
       登錄:3818
    6  
    被騰訊封號小青年跳樓事件的啟示
         【封號跳樓事件啟示】
         1、刪帖或封號,互聯網公司應該更明確提示原因及申訴辦法。
         2、大企業都傲慢、但如今大型民企真不如國企“親民”了,國企對待投訴普遍更重視;
         3、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該加強客服力量,語音機器人還不夠智能;
         4、很多事情民眾抱怨已久(如不明原因刪帖或封號)要付出血的代價才開始正視;
         (新冠疫情前,西方政客或媒體偶爾還長臂管理一下、敦促一下,現在沒有了遮羞布,言論自由這個問題說的少一些了,但就像人權問題,互相扯一扯其實也是互相促進)
        
         被騰訊封號小青年跳樓事件,核心問題是小伙不能用微信收錢了、感覺開的店被整沒了,聊了個黃天結果損失慘重,感覺無法接受。微信聊天和支付金融應分開,畢竟是兩回事。這是互聯網公司權力邊界問題,巨頭公司的公共化與法治化的模糊地帶,是個嚴峻的挑戰。封號跳樓這事,其實是可以與在美國被白人警察跪殺的弗洛伊德有一拼的...區別只是:前者的悲劇略需思考~、后者的遭遇太過直接~更容易點燃憤慨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9/4 9:31:05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5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   清華總裁班 能源產業500強項目庫  能源產業總裁班  中央財經大學私募班  能源500強企業生態   核技術聯盟
      有新帖   沒新帖   總置頂   置頂   精華貼   熱貼   普通貼
    本站網絡實名:“顛峰培訓網”“顛峰人力資源網”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欧美|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欧美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1区1区3区4区产品芒果精品|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xxxx|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伦| 国产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精品不卡|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