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企業培訓
    首頁 地區推薦 清華EDP 企業內訓 公開課 職業培訓 HR資訊 培訓需求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客戶服務 在線論壇
    當前類別 > 在線論壇
         
    巔峰培訓論壇 > 失敗故事及商業失敗案例探討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969 |主題總數:77202 | 帖子總數:80212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興邦智庫CEO課程 北京大學總裁班目錄 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家班 碩士\博士學位項目
    AI機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經濟 礦業總裁班 建筑業總裁班 新能源班 數據資產化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 心理學 領導力 清華教授、能源局領導、知名企業家,培養全球化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能源企業領導者 新加坡大學博士紐約理工大學MBA美國蘇富比藝術管理碩士金融管理碩士
        您是本貼的第 12328 個閱讀者  
      主題:長征3號乙火箭發射失利——網友觀點匯總 2020/4/17 14:58:43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8分
       注冊:2009-5-20
       發表:723(419主題貼)
       登錄:1142
    1 
    長征3號乙火箭發射失利——網友觀點匯總
         文昌航天發射場在3月16日發射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任務失敗,
         西昌衛星發射場4月9日發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任務失敗,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出現了兩次發射失利事件。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中國航天的“至暗時刻”,網上各種觀點都有,但我相信所有的觀點和吐槽,都希望中國航天能夠日益壯大。
        
         或許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航天技術,或許我們在一次次自我催眠式的宣傳報道中迷失了方向。失敗可能是科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我們也能從失敗中“復盤”我們是否真的走得正確,聽聽在大家心中“中國航天”到底怎么了?如下所有都是網友言論,僅進行了分類:
        
        
         一、管理水平不夠
        
         1、中國航天,資源不多,卻維持著十幾個型號的火箭運轉,標準不通用,山頭割據,空轉空耗。
        
         2、手工作坊,長時間加班工作,精神疲憊,就算是已經做了千百次的操作也會做錯的。更別說去年很多人一周工作時間要頂到100多個小時,這種攻關時候才有的情況,在去年是常態。就算是有過連續通宵刷題經驗的同志,應該知道我在說什么。
        
         3、中國航天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錢,是還有些航天報國情懷的技術流年輕人。現在空消耗的就是這些人的健康和熱血。等這些人完全耗完、心死了,中國航天就會徹底變成死水一灘,再怎么貼錢打強心針也起不來了。是時候進行改革了,在老本被消耗干凈之前!不要在滿足于老火箭上掛個件就當重大技術突破了集中資源,決死突圍的時刻已經到了!
        
         4、很多走的人,問他意見最大的地方,不是收入,而是工作不講科學,來了任務就接,工作干不完就加班,加班也干不完就996/007,然后還是干不完,因為最大輸出在周工作50小時的時候可能就已經突破線性區了,越干效率越低,甚至總工作量可能還不如40小時,因為好多工時都補加班腦子不轉時留下的坑了,這種情況多了就會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干的事情有什么意義,然后就崩了,有的人開始摸魚,轉變成最討厭那種混子;有的人開始轉向吹牛逼,反正工作不是我具體干,我牛逼吹出去,總有死心眼的連續一年一周60小時把事趕出來;還有的人就跑路了。
        
         5、少搞點bm檢查、安全檢查,去年有一個月在搞這些東西,正經活撂下,三天兩頭背題考試;少搞點班組評優,QC競賽這些胡里花哨沒有卵用的事情,絞盡腦汁吹牛包裝,ppt寫到吐血。
        
         6、國企通病,一線技術人員真正干活的人不是待遇最好的,劃水的關系戶們反而升官發財,磨滅了技術人員們的心氣。
        
         7、上一次(2009年8月31日)也是發射印尼通訊衛星、也是三級點火后出現異常情況,所以有人建議航天科技要不要算算和印尼是不是有些八字不合。
        
        
        
         二、工資待遇低
        
         1、為啥覺得工資低,是因為最近兩年年輕人能進我們部的都是最好的碩博士,在校招時候分分鐘拿下各種互聯網offer甚至ssp,但是為了星辰大海理想來干航天。結果工資只有互聯網三分之一,干的活還很沒有成就感甚至受到很多委屈,而且加班巨狠。這才抱怨工資低,因為都是比較出來的。
        
         2、房價上天,火箭下地。一個城市不能啥都搞,不管怎么樣,航空航天軍工這些產業,真的已經不是北京需要的了。就像深圳的制造業會慢慢把生產、甚至研發逐漸向周邊轉移一樣。
        
         3、有說提升待遇的,我想說提升待遇的邊際效益不大。為什么?航天系統現在劃水的人很多,而且劃水的待遇還不比一線人員低,要提待遇這些人要不要提?當然要提!如此,考慮到龐大的人員基數,就算上面每年多撥一筆錢,均攤到每個人頭上也不會太多,對一線人員激勵程度有限。還不如做好分蛋糕的事,好好改革下內部分配和激勵制度。
        
         4、我見過的人,從退休返聘的老專家到剛來的碩博士,沒有誰在真正來任務的時候計較收入啊房子啊等等問題的,都沖上去無上限的加班,然而很多時候,他們面臨的是永遠也完不成的工作,甚至這些工作間互相干擾扭成一團亂麻。這時候的無力感,會把有責任心的人逼瘋,沒責任心的人就轉成混子了。評論區有人說了“首位淘汰”,非常貼切,越有責任心的人面對這種情況越吃虧,反倒是沒責任心的人,反正我只能干成這樣,愛咋咋地唄。我接觸的都是技術崗的人,特別是從校園(基本都是國防軍工院校)畢業校招進來的碩博士,開始時工作態度都一個賽一個,不過嘛,大部分最后都被磨死了。
        
         5、其實航天單位的待遇還可以,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出去估計也這樣。然而,為啥還有好多人走呢,其中之一因為工作干不下去了。人的輸出不是線性的,不是說給2倍的錢、就能加2倍的班、就能完成2倍的工作。不斷地加任務,人就這么點,一定會出事,各行各業都一樣,哪怕月薪提高10倍,你讓他干10個人的活,該過勞死還過勞死,該出岔子還出岔子。但是航天容錯率低,出事了就是大事。
        
        
        
         三、技術上故步自封
        
         1、今年以來第二次發射失敗,90年代初推出的航天質量管理歸零,一度讓中國航天質量一步步提升,但創新性上嚴格卡死,新技術新器件不得超過規定的百分比,否則不通過出廠認定。現在需要創新了,為了火星探測搞大載荷了,問題頻出,從歷史積淀上來看也是正常的。
        
         2、中國航天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錢,是還有些航天報國情懷的技術流年輕人。現在空消耗的就是這些人的健康和熱血。等這些人完全耗完、心死了,中國航天就會徹底變成死水一灘,再怎么貼錢打強心針也起不來了。是時候進行改革了,在老本被消耗干凈之前!不要在滿足于老火箭上掛個件就當重大技術突破了,集中資源,決死突圍的時刻已經到了!
        
         3、我嗅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我們的航天已經站在惡性循環的開端了。以美國為首的民用商業航天越來越成熟,未來的國際訂單幾乎無法避免的回向美國,如果不改善,很可能未來沒有國際市場,只有國內市場了。錢少了,更難研發出先進的型號,更難爭取到國際市場。中國航天從1996年之后就沒有國際市場了,凡是含有美國零件的衛星都不得由中國發射,這顆幫印尼打的衛星是國產的。
        
         4、這幾次失敗有共通性,都是低溫部分也就是氫氧發動機相關的環節出問題(不一定是發動機本身壞了),包括長五的失敗,也是YF77相關系統導致的。現有的幾種發動機當中,氫氧發動機的技術含量最高也最全面,而且我國的氫氧機研制獨立性相當高,基本可以代表我國獨立科研+工業的真實水平。
        
         5、很多朋友問,我國軍工這些年與美國差距越來越小,為什么航天卻沒有跟上。正確的答案是,軍工與美國的差距并不像你們想象的那么小。武器屬于保密比較嚴格的領域,我國又格外重視,因此現在放出的各種消息真真假假,完全不能代表實際水平。航天則完全不一樣,不管你放多少煙霧彈,最終總要發射到太空的,這類指標普通人都可以查證,無法造假。我之前關于航天的答案里經常說,從氫氧發動機上可以看出,現在我國的火箭發動機技術水平其實是不如日本的。每次我這么說都會招來一堆人罵,不知道這些人現在有沒有改變看法。
        
        
         四、軍工遺風
        
         1、國內航天業最根本性的問題,是軍工遺風。無論是科工還是科技,本身都脫胎自七機部。九大部中,五機部拋開不說,二、三、七部最早都是基于軍工的,后面慢慢才有了民用的需求。這導致國內幾個領域的管理風格帶有軍隊色彩。軍隊是什么管理風格呢?“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正好反著來的。雖然現在航天和軍隊已經完全分開了,但是方方面面還能感受到軍隊思維的影響。
        
         2、任務來了你就得接,人手不夠加班,不要講客觀條件。問題是科研這東西吧,實際情況怎樣就是怎樣,你拿軍令壓人也好,拿大義鼓動人也好,對推進科研都沒什么幫助。總是逼迫科學家突破客觀條件,人家就不給你好好干了,不能糊弄科學,但是糊弄你還是沒問題的。
        
        
         五、航天仕途
        
         在過去一直使用成熟技術可以帶來穩定的成功率進而領導們可以轉入另一個賽道,我個人希望做一些改革允許增加航天口子的待遇,斷掉航天口子轉仕途或者說轉仕途不以求穩的成績做重要權重,否則實在是太束手束腳了。長五的暫時挫折讓雷凡培被貶了,但是長五卻是近些年難得有技術進步的產物。我不希望以后類似的新聞越來越多.....
        
        
         六、體制問題
        
         1、中國航天在2010年后發展失速,有點類似于日本航天在“失去的20年”時的情況,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是經費不足導致的。倒不是說少給了,而是在技術升級換代需要拼命燒錢的時候,沒錢可燒。這和國家發展方向有關,暫且不提。
        
         2、除了資金之外,就是航天業的體制問題了,年年談月月談,我都煩了。但之所以現在還在談,就是因為沒改。你看美國,SPACEX成功后,沒人再嚷嚷洛馬波音改制的事了,因為改革已經成功了。波音?原地破產就好了。
        
         3、說老實話,星辰大海的向往是真的浪漫,那種理想的感覺無法言語。窮,真不是主要的。大家都窮,吃咸菜也干的下去,問題根本就不是窮。可能領導們看到這些航天人一波一波往前沖,也覺得是些傻韭菜吧。怕的是心冷。就是怕,在無邊無際的任務下壓里,不斷的循環空轉空耗,一定會有一個時間點,你突然感到你的奮斗,你的激情,你干的一切都沒有意義的時候,血就涼了。很多人說,給房子給補助給戶口就行,問題根本就不是給兩套房的事兒,就算全給了,也是把劣幣驅逐良幣的進程加速了而已。
        
         4、我也知道類似的問題在國企民企、企業事業、體制內體制外、國內國外都普遍存在, 或輕或重而已,但我就是個基層技術人員(不過因為這些破事,技術已經丟了很多了,再過幾年估計就變成基層混混人員了),我也想不出真正可行的解決辦法,減員增效啥的大道理喊出來沒有意義,落到實施層面基本就變成逆淘汰。
        
        
         七、任務量巨大
        
         1、從去年開始到今年的一系列失利都不是孤立的,而這一次的失利對于后續所有任務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歸結到底,造成今年的發射形式如此艱巨的原因,是航天單位的產能無法跟上需求。這種產能緊張的狀況已經持續了三年,不得不承認在任務節點的交叉催促下,到位的質量控制是很困難的。在任務時間緊張,人員交叉嚴重的情況下,項目辦從上到下也很難有時間嚴格地從技術角度面對一個實質問題。去年開始,隨著這一批型號一個個進入發射周期,品控與質量上的問題便逐步顯現了,這是事物發展規律決定的。
        
         2、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我們能做什么?對于某一領域,2~3個月的全面推遲并不是災難;但是面對如此眾多的型號任務,甚至有大量時間節點不可推遲的任務,全面推遲是不現實的,我們在短時間內只能祈禱問題不會出現。長遠看,產能的逐步提高、人員隊伍的梯隊建設、管理方式的優化創新都是十分緊迫的問題;如果不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我們的航天產業將漸漸走到死胡同里。
        
        
         八、人員流失嚴重
        
         1、新聞上說長征五號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3歲不到。火箭總裝團隊平均年齡29歲。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我都會覺得非常尬。新聞本意是要說,研發團隊多么年輕有為,多么未來可期。但是,年輕真的是好事嗎?二十多年前說研發團隊年輕,還可以讓時代背鍋,正常的新老交替被特殊時代耽誤,老專家帶年輕人,中年骨干缺失,沒辦法的事情。可現在都9012年了,還這樣。能參與到長五研發的,碩士學位是最基本要求,博士才算骨干。碩士畢業至少26,博士都得小30了。工作個四五年才算熟悉工作內容,這樣算骨干都得有35歲了。
        
         2、經常看到央視說平均年齡不到30歲(27.28),央視洋洋得意,這其實說明人才留不住,航天事業要靠技術積累的,不是說一個創新馬上就飛向宇宙了,這和芯片行業差不多。
        
         3、招聘會提問環節騷操作:請問您剛剛提到我們的科研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歲,還提到咱們所已經建立六七十年了,我想問一下,那些老人哪去了?
        
         4、把成功率從75%提高到80%是相對容易的,95%提高到99%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是100倍,如果只給能滿足95%的要求的人力物力財力,哪怕再怎么加班,把人熬死,最多也就96%,甚至會降到94%,就別盼著99%了,那是做夢。特別是近期疫情等原因,有效勞動力更少了。
        
         鏈接:
        
         航天601所張小平離職事件,怎么看?
        
         深度好文: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需要信仰
        
         這是一個悲歌時代 也是一個歡歌時代:評鄭永年教授
        
         宋志平:我們的分配機制還是有問題
        
         趙樂際:創新人才發展機制 培育更多“領軍人才
        
         劉新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史觀
        
         科技部呼吁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背景細思極恐!
    2020/4/17 14:58:43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 查看 
    1/0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0   分頁: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   清華總裁班 能源產業500強項目庫  能源產業總裁班  中央財經大學私募班  能源500強企業生態   核技術聯盟
      有新帖   沒新帖   總置頂   置頂   精華貼   熱貼   普通貼
    本站網絡實名:“顛峰培訓網”“顛峰人力資源網”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四虎在线精品视频一二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66| 精品国精品国产|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18|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青青草精品视频|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