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344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851(321主題貼) |
登錄:2148 |
|
|
為什么選在這個時間點開建?為什么選在這個地點位置?戰略意義! |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建設超大型水電站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為什么啟動建設選在這個時間點?
為什么選在這個地點位置?
這背后又有什么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它位于西藏墨脫縣,恰好就在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的上游。
這個選址可不是隨隨便便定的,而是經過精心考量的戰略布局。
很多人以為這個水電站建成后可以像印度控制巴基斯坦那樣,通過控水來遏制印度。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個工程采用的是引水發電,雅魯藏布江水電站不會建設巨型大壩!主要利用墨脫縣境內2000多米的天然落差,建設5座梯級電站。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蓄水淹沒太多的土地,畢竟西藏林芝海拔相對較低,是西藏不可多得的溫潤氣候,適宜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區。比如墨脫縣縣城就靠近雅魯藏布江,離江邊非常近,而且可供耕種的土地就集中在雅魯藏布江的兩岸。如果修建的水電站壩體太高,那么淹沒的土地就太多了。
而且雅魯藏布江中國段的水量,對印度影響沒有那么大,因為印度境內是喜馬拉雅南面,雅魯藏布江印度段(布拉馬普特拉河)常年雨量充沛,從中國境內流入量只占印度水量的四分之一。中國出境年徑流-量為1600億-1700億立方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孟加拉國段)總年徑流-量為6100-6200億立方米。中國的水量不足以完全控制下游水量。
那這個水電站的戰略意義到底在哪里?別急,接著往下看。
【三重戰略布局,一箭多雕】
1、這個水電站項目的裝機容量高達7000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工程。發出這么多電,對西藏的經濟拉動不用多說。西藏自己根本用不完,那么多余的電力會去哪里?
會輸送給我們的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甚至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等。孟加拉國很多地區每天停電長達10小時,不是沒電,是用不起高價電。如果有了便宜的水電,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會得到巨大推動,自然會與中國形成更緊密的聯系。
這樣一來,藏南周邊的國際環境就會對中國更加有利。這是不是比直接控水更高明的戰略呢?
2、建設如此大規模的水電站群,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設施——道路、橋梁、通信、住房等。為了運送設備和材料,必須修建高標準的交通網絡。這些設施建成后,順便解決了藏南附近的戰略交通問題。
印度曾多次抗議中國修建這個水電站,但這次中國下定決心要推進這個項目。特別是在印巴空戰后,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實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底氣也更足了。
3、安全緩沖區與經濟輻射效應
投入1.2萬億建設的戰略資產,肯定需要嚴密安全保護。圍繞水電站的防空系統和安全緩沖區建設,實際上就在悄無聲息地擴大對周邊地區的控制范圍。
與此同時,這么大規模的投資必然會帶動墨脫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就業機會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這些變化會讓藏南地區的民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他們對比自己所處的環境,會產生怎樣的想法?這種無聲的對比,或許比任何宣傳都更有說服力。

中國雅江水電站的戰略意義
1、經濟層面: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人民幣,可滿足逾3億人用電。工程建設將直接帶動西藏基建、設備制造、服務行業飛躍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激活區域經濟內生動力。工程建設期需10萬工人,70%從當地招聘,直接創造就業;工程配套建設公路、鐵路、5G基站,形成新的經濟走廊。投運后預計每年為西藏貢獻2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穩定而便宜的電力供應將徹底改變藏東南地區能源格局,為高原人民美好生活奠定基石。
2、環保層面:預計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可替代1.2億噸標準煤的發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億噸,相當于再造300萬公頃森林的固碳能力。這一規模的清潔能源供給,不僅降低中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還將為西藏及周邊地區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撐,助力西部和邊疆地區經濟發展。雅魯藏布江下游段的梯級開發,通過截彎取直和隧洞引水技術,充分利用2700米天然落差發電,既減少了水庫淹沒面積,又降低了生態擾動,體現了中國在能源開發中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思考。
3、國際層面:工程調節徑流后,水量可以更穩定調控,下游國家在旱季、澇季,災害烈度將大大降低,有利于經濟生產。中國將通過多邊合作機制(借鑒瀾湄合作)與下游國家共享水文數據、開展聯合環保科研,以大工程緩解其水資源安全焦慮,開展清潔能源合作項目,實現區域共贏。將這一“超級工程”轉化為區域穩定與共同繁榮的催化劑。
印度的擔憂是多馀的——建成后印度洪災發生率將大幅下降!
印度對中國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是擔心中國通過控制上游水量影響下游農業灌溉,二是擔憂水電站成為地緣博弈中的「水資源武器」。 然而,這些擔憂既缺乏事實依據,也忽視了中印在水資源領域的共同利益。
雅魯藏布江出境水量僅佔下游布拉馬普特拉河總水量的1/4。雨季時,中國一側的水電站攔截蓄留部分水量,反而有助于調節下游徑流,降低洪災風險。 此外,中國已向聯合國提交20年水文數據,承諾不改變雅魯藏布江自然徑流,并主動分享水文信息,以科學調度保障下游生態安全。
通過旱季放水、雨季蓄洪的調節機制,水電站能夠為下游國家提供防洪減災的公共產品。工程建成后,印度阿薩姆邦的洪災發生率預計下降12%,孟加拉國的洪災損失將減少30%。 這種「合作則共贏」的邏輯,顯然與印度試圖通過水資源爭奪強化區域主導權的思路背道而馳。
相比之下,印度曾多次以水控人為手段脅迫巴基斯坦,并在克什米爾地區修建大型水壩,引發地區衝突。 印度對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項目的擔憂,恰恰暴露了其將「水資源武器化」的不當行徑。
【將惠及南亞多國】
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電力輸出將惠及南亞多國。中國規劃的“藏電南送”計劃,通過400千伏電網連接尼泊爾、孟加拉國、和印度,為區域國家提供廉價電力。這種互聯互通的模式,打破了傳統能源格局中大國壟斷的局面,為南亞能源安全提供了多元選擇。
此外,水電站的建設將強化中國對藏南地區的主權宣示。通過配套的公路、鐵路和電網建設,西藏的基礎設施將得到全面升級,邊境地區的經濟活力和戰略縱深得以提升。
這一布局不僅鞏固了中國邊疆穩定,也為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印度若能以合作而非對抗的姿態參與區域水資源管理,南亞的能源與生態安全將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