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級:版主 |
積分:1682分 |
注冊:2005-7-28 |
發表:502(311主題貼) |
登錄:563 |
|
|
《“交易大師”高階股票操盤手 實戰訓練班》股票期貨類培訓班的思考 |
【關于股票期貨投資類培訓班的一些思考】
培訓圈的朋友發來一個課程:《中國操盤手訓練——“交易大師”高階股票操盤手
實戰訓練班》,課程在上海已開辦了超過100期,項目運作非常成熟!2025年課程落地北京。
上課時間:4月13-16日,一天授課+三天實盤指導;下期時間待定!
課程學費:9萬元/人,每期限精英20位。
看到這個培訓項目,我產生了一些思考:

我看老師都是實戰派:趙昌運、傅海棠、林軍、沈良、湯滬平,尤其傅海棠和林軍,是在期貨投資界比較有名的大佬,且課程有三天實盤指導,這與大學舉辦+金融教授主講的課還是有明顯不同……
盡管如此,我自己之前就對“股票培訓班”有過質疑:“如果老師真的厲害,他干嘛還來開培訓班賺錢?”
這是恐怕是關于股票投資培訓班“悖論”的樸素質疑!
我自己總結分析,確實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邏輯與矛盾:
1、悖論質疑的邏輯合理性:華爾街有句諺語:在牛市中連秘書都能成為股神。真正的投資能力需要穿越牛熊周期的驗證。對于投資培訓課程,建議以"購買知識服務"而非"購買財富密碼"的心態對待,重點關注其能否幫助建立可持續進化的投資體系。記住:市場永遠在變化,沒有永遠有效的"圣杯",持續學習能力才是投資者真正的護城河。
2、投資類培訓的真正價值:
避免基礎錯誤,專業學習可規避常見誤區;
建立認知框架,理解宏觀經濟-行業-企業的分析邏輯;
情緒管理訓練,培養逆向思維和良好投資心態;
工具使用教學,正確運用金融終端、量化工具等;
3、能長期舉辦合理的解釋:
課程內容和老師水平,都還算不錯,能帶來真實價值。
風險偏好差異:投資需承擔本金波動,收培訓費可更安全的現金獲利。
存在"賣鏟人"邏輯:淘金熱中最穩賺的是賣淘金工具的人;
帶頭大哥實戰“操盤”能調動的拉升資金量需要擴大,學員們可做為融資的渠道;
4、悖論的幸存者偏差:
“如果老師真的厲害,何必開班賺錢?”隱含假設所有成功投資者都會拒絕培訓,但現實中,厲害的投資人、基金經理,都是非常重視學習的!
5、這一悖論質疑的漏洞在于:
1)混淆了「絕對能力」與「相對優勢」:老師在投資上當然也無法做到沒有虧損、每次都獲利,但能通過信息差或經驗技巧讓盈利大于虧損;
2)忽略「商業模式」差異:培訓本質是知識付費,投資學習其ROI(投資回報率)可能高于其他,所以提倡學習型社會。
3)誤判「成功標準」:對一些老師而言,幫助他人賺錢帶來的心理收益或社會價值可能超越單純逐利。
6、區分「知識」與「能力」的傳遞
股票投資依賴心理博弈和紀律性,這些難以通過短期培訓復制。即使老師方法和策略有效,學員也可能因執行偏差虧損。
7、股票期貨投資類培訓班的爭議,本質是「信息差生意」與「投資者教育缺失」的矛盾。一方面,市場永遠存在想通過捷徑賺錢的人;另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導致劣質課程泛濫。投資者需建立理性認知:承認市場不可預測,拒絕一夜暴富幻想。
總之,質疑股票投資類培訓班合理性本身是一種理性思維,但需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斷。真正的投資能力無法被簡單復制,但系統的知識框架和紀律訓練仍具價值——關鍵在于辨別其是否「物有所值」。

報名請聯系:010-8243115O,或加微信二維碼,可享受免費復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