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144分 |
注冊:2016-1-29 |
發表:768(285主題貼) |
登錄:1952 |
|
|
【該怎么分析】中國高鐵報價太便宜,被踢出保加利亞! |

1、中國企業的報價,到底低不低?
確實低!但對中國來說就是“正常價”。
保加利亞這個高鐵項目預估總價12億列弗(6.6億美元/6.1億歐元),包括20輛高速列車+15年的維修服務+人才培訓服務,不需要修高速鐵路。西班牙公司Talgo的報價約12.2億列弗,中車青島四方報價約為6.1億列弗(約25億人民幣)比競爭對手低一倍,比招標方估算也低一倍。
中國國內售價,最便宜的120KM“和諧號”電力機車,車頭大約1500萬到2000萬元人民幣,一節車廂60萬到100萬元。160KM復興號6500萬元/組(8節編組);250km復興號1-1.5億元/組;350km動車組2-3億元/組。
保加利亞要買20輛電力牽引列車,按照1個車頭配5列車廂(中國提供的列車每列最小座位數為406個)再加上15年的后勤維護和人員培訓,中車四方這個25億人民幣(6.1億列弗)的報價在國內屬于正常價。
但歐洲的生產成本、人工成本、后期運維成本等,實在太高了。再加上因為俄烏戰爭引發的歐洲能源價格高漲,讓制造業成本更高。中國的報價,確實會驚呆了歐洲人。
出口歐洲會有高昂運輸成本,再加上15年的后勤維護和人員培訓這個成本也比國內要高,25億人民幣其實沒啥利潤,甚至有虧本風險。
為什么中國還要這么做呢?原因或許就在于,中國高鐵急于出海!尤其是出口歐洲,具有重大意義。這次高鐵采購項目只是一個敲門磚,它代表著中國工業極具性價比和令人震撼的競爭力。
保加利亞是新客戶,這特別符合中國人的商業邏輯:開發新客戶,第一樁生意可以不賺錢,圖一個宣傳和示范效應,后面的生意大家和氣生財,互利共贏,今后更多的鐵路裝備采購、架橋修路等業務希望再多多照顧。用中國人的話來說,這就叫“人情世故”。
2、“反補貼”這個理由聽到耳朵長繭了,說中車涉嫌在歐盟造成不公平競爭的第三國補貼。中車是誰?世界第一大鐵路制造商,高鐵巨頭。中車集團有補貼,與子公司青島四方能得到多少補貼不是一回事,這樣不加區分、不談金額,太含糊。如果以此標準,恐怕所有跨國企業投標都是不合規的。(你的母公司獲得了補貼、你的行業獲得了補貼、你的供應商獲得了補貼……都可以是借口)
3、其實所有制造強國都在補貼本國制造業。比如美國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就直白規定政府要提供高額補貼以支持本國現代農業生產、電動汽車、重要礦產開發與冶煉、清潔能源及發電裝備制造等本國企業發展。因為這些企業是大國根基,產生就業崗位、提供稅收、重要民生不被別國卡脖子。
4、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所謂“報價太低”是不讓你中標的借口。不管中車報多少,他們都不會讓中車拿到這個訂單。要保護本土企業,已經成為政治正確,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在美國和歐盟面前,已經沒有任何約束力。西方建立的“自由貿易”是他們占絕對優勢的時候。當他們的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貿易保護主義也會抬頭。這是歐美最終走向二流國家的不可逆趨勢!
5、我們參與海外工程競標,有成本優勢也不應該報價搞得太低、價格差距太大了,要有自信,相比國內提高報價、提高工人工資、企業多掙錢提高利潤,股民也能解套回本。具體策略上,比如可以聯合一些外國本土企業共同參與、提供配套分享利潤。提高報價多出來的部分拿一半用來做商務公關、當地社會公益等。
歐盟《外國補貼條例》的出臺目的:
明面上是為了解決外國補貼造成的市場扭曲問題,既保持歐盟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開放性,又為在歐盟單一市場運營的所有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對外國補貼的監管審查,防止外國補貼扭曲歐盟內部市場的公平競爭,保護歐盟企業的利益,并維護歐盟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該條例有助于保護歐盟企業的利益,獲得受保護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然而,該條例的出臺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對于一些外國企業而言,在歐洲市場需要面臨更高的合規成本和更復雜的披露要求,這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和機會成本,給企業的運營帶來不便。也可能引發一些國際貿易爭端。引發一些國家商務部門的不滿和反對。可能會引發其他形式的經貿摩擦,對國際貿易關系造成不利影響。
在國際化進程中,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經濟危機是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根本原因。當世界經濟面臨或處于蕭條階段時,一些國家就會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應對國內的經濟困境。特別是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使得貿易保護主義成為應對危機的普遍做法。
其次,片面追求本國利益也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重要原因。當外國企業或進口產品危及自身利益時,政府往往會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以維護本國產業和就業。
保護本國產業:通過限制進口,貿易保護主義可以幫助本國產業免受國外競爭的侵害,為本國企業提供相對少競爭的環境,從而有利于其發展和增強競爭力。
保護就業機會:限制進口可以減少外國產品在本國市場的競爭,鼓勵本國企業增加生產和雇傭更多的本國工人,從而保護本國的就業機會。
保護國家安全:貿易保護主義有時也被用于保護國家的戰略產業和關鍵技術。限制對特定產品或技術的進口,可以確保國家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給自足并維持國家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貿易保護主義在某些情況下具有上述正面意義,但它也可能導致國際貿易摩擦、阻礙全球化進程、降低全球資源配置效率等負面影響。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對外交政策具有決定性作用,也對國家對外戰略的具體目標有著重要影響。商貿摩擦容易變成外交摩擦、甚至政治沖突,這樣做往往會造成連鎖負面反應。
在國際化進程中,各國都在權衡利弊,適度運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如何評價《美國通脹削減法案》?
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在提供高額補貼以支持本國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時,明顯帶有強烈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色彩。這些補貼措施往往是以在美國本土或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為前提條件,從而可能扭曲全球貿易和投資,引發不公平競爭。
其次,該法案的實施可能違反WTO的多邊貿易規則。WTO規則要求成員國在提供補貼時,不得對其他成員國造成不利影響或扭曲貿易。然而,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提供巨額補貼,可能使得外國產品在美國市場面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從而損害其他WTO成員國的利益。此外,該法案還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破壞國際貿易秩序。
再者,從WTO的視角來看,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可能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該法案的實施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導致貿易戰的風險上升。這種貿易戰不僅不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還可能對WTO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造成沖擊。
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方面的努力。這種轉型對于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即使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美國也應該在遵循WTO規則的前提下,采取更加公平、透明和包容的方式來實現。
從WTO的視角來看,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在推動本國產業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可能違反多邊貿易規則,引發不公平競爭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因此,美國應重新審視該法案的實施方式,確保其符合WTO規則和國際公平競爭原則。同時,WTO也應加強對成員國補貼措施的監督和協調,維護全球貿易的穩定和繁榮。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應該塑造怎樣的新型生產關系?
探討成立“中國臨時工集團”!勞務派遣被詬病,如何優化勞務派遣制度?
中國養老金不夠?是個偽命題!偽概念!干部公務員應提前退休,而不是延遲退休!
證監會:IPO倒查十年!移民中介公司已經積極行動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