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企業培訓
    首頁 地區推薦 清華EDP 企業內訓 公開課 職業培訓 HR資訊 培訓需求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客戶服務 在線論壇
    當前類別 > 在線論壇
         
    巔峰培訓論壇 > 談天說地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918 |主題總數:77181 | 帖子總數:80161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興邦智庫CEO課程 北京大學總裁班目錄 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家班 碩士\博士學位項目
    AI機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經濟 礦業總裁班 建筑業總裁班 新能源班 數據資產化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 心理學 領導力 清華教授、能源局領導、知名企業家,培養全球化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能源企業領導者 新加坡大學博士、紐約理工大學MBA美國蘇富比藝術管理碩士金融管理碩士
        您是本貼的第 23706 個閱讀者  
      主題:教育公平:這句口號的愚蠢與邪惡 2016/5/17 20:07:57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8分
       注冊:2009-5-20
       發表:723(419主題貼)
       登錄:1142
    1 
    教育公平:這句口號的愚蠢與邪惡
         
         【沒有人真正愿意“人人平等”】
         俗語說:“吃得苦中苦,能為人上人。”
         俗語又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這些話能成為眾所周知的俗語,表明有許多的人贊成這些話。因此,人人普遍都想成為人上人,不愿意作人下人,這是人的共性。
         只有政客、或者沒有本事嫉妒心重的小人才主張“人人平等”。君子主張“仁者宜居高位”,不主張“人人平等”。普通民眾知道自己沒有本事,因此一般自愿居于低位。驕傲又沒有本事的人不能居高位,又不甘心居人之下,因此就主張“人人平等”。
        
        
         “教育公平”是一個愚蠢且邪惡的概念
        
         教育一定是不公平的。我喜歡踢足球,你喜歡唱歌;我擅長寫作、你擅長函數。倆人的差異決定了這兩家小孩接受的教育應該是不公平的。他們未來在這兩個領域面對的機會也一定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讓社會更豐富多彩。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足球教育和音樂教育、文學和數學,不應該在一個尺度考評。
        
         用壟斷和強制的方法,不讓市場來考察我們兩家孩子的足球或音樂水平,要求他們做一樣枯燥無味的試卷,或者浪費漫長時光去學習同樣枯燥無味的課程。—— 這是公平的,但這和教育有什么關系?
        
         古代科舉是統治者的需要。相當于黑社會選拔新同伙。黑社會每增加一個成員,民眾就要增加一份負擔,F代的義務教育發源于德國。德國政府當初搞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灌輸國家主義。各國政府為什么效仿德國搞義務教育?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讓政府來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當然要承擔逃避責任的嚴重代價。——逃避責任的代價總是嚴重的。正如公立教育始終令孩子和大人如此郁悶。
        
         有一種質疑被一再提出:如果教育市場化了,窮人怎么辦?
        
         事實上,政府壟斷一個領域,損失最大的正是窮人。飯店、商店、服裝店……國營的時候,正是窮人活的最慘的時候。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政府主導的教育比較便宜。這真是天大的笑話。每一個大腦正常的人都可以想清楚:公立教育,教育怎么可能更便宜?是教學樓的造價會更低?老師和教育部門的工資成本會更低?教育行政部門的開支更低?
        
         政府主導的教育和中石油、電信并無不同。一定是價格最貴的,服務最差的。不同的是,教育的費用是由納稅人來買單。是的,包括你同情的窮人。哪怕窮的生不起孩子,依然要為此買單。哪怕窮人的孩子在連椅子都沒有的山村學校讀書,他依然要為昂貴的公立教育買單。他賣的每一頭豬都要繳稅。
        
         另一種常見的誤解是,很多人宣稱高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上了幸福生活。事實上,你能用上衛生紙,手機,住上樓房,這些都是市場經濟帶來的。這些和高考沒有任何關系。在朝鮮,就算高考再公平,你考上大學后也不會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
        
         “工業革命并不是由那些受過很好教育的人所創造的,而是由那些有實際經驗的人創造的。飛機是由一些從來沒有上過大學的自行車修理工發明的。電以及很多由電驅動的發明之所以會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因為只受過三個月正式學校教育的一個叫愛迪生的人。然而所有這些人都擁有無比有價值的知識和洞察力,即人力資源,這些都是從經驗中獲得,而不是從課堂上得到的。”(索維爾《詭辯與真相:經濟學入門》)
        
         有人反駁說,我當然知道公立教育扼殺創造力,但是高考可以給我帶來地位。無論是通過科舉還是高考成為公務員,都能改變我的命運,讓我活的比以前更好。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假如黑社會是改變年輕人命運的重要途徑,也會有大量的年輕人趨之若鶩。這有什么好指責的呢?
        
         問題不在于回避人性去高談闊論。而在于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一個人通過市場追求社會地位,需要創造價值,利人利己(無論是去擺一個小攤還是去工地搬磚),通過科舉(或高考)去追求社會地位,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也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從現實收益的層面講,一個人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應付高考,這些成本足夠他投入職業教育,去成為一個專業人才,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了。
        
         還有人反駁說,職業教育當然可以培養各種人才,文學家和導演當然會在公立教育的大門外產生,但是學術呢?科學呢?……
        
         非得有公立教育才會有學術、科學的發展嗎?真是笑話。政府才是學術最大的敵人。不要瞪我,搞不好你們的教授也說過類似的話。
        
         教育公平是一個愚蠢邪惡的概念。教育部門是一個浪費稅收,威脅教育自由的不必要存在。政府可以對教育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完全退出教育領域。
        
         公知們發現通過政府分配財富等方式去實現“經濟公平”會通往奴役,所以喜歡上了大談“教育公平”。(還是通過國家去實現。)依賴國家強制或壟斷去實現公平,這本身就是邪惡的。對公平的理解從早期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后來的“機會平等”。(教育公平是實現機會平等的路徑。)在理解上是誤入歧途。在操作上是認賊作父。
        
         蕭老師說:如非必要,勿增公權。
         邵建老師對我說:政府做好治安、國防這些就好了。干嘛要管別的?
         布爾費墨每天都在重復:政府介入一個領域,只會讓這個領域更糟糕。
         里根總統說:“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問題本身!
         ……
         可惜這些常識重復一萬遍都不能改變不了知識分子們追求“公平”的決心。他們為了公平,寧可支持打倒企業家、消滅富人的政治理論。他們為了公平,寧可支持高稅收(完全不顧窮人的就業機會因此減少,創業因此更難);他們為了公平,寧可支持勞民傷財的(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忍受的)公立教育,然后又整天批評。
        
         也對,如果教育、醫療也像服裝、食品……等大部分領域一樣完全市場化了,知識分子們每天還批評什么呢?政客們還靠什么拉選票呢?他們的重要性怎么體現呢?
    2016/5/17 20:07:57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 查看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8分
       注冊:2009-5-20
       發貼:737(429主題貼)
       登錄:1142
    2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是一回事嗎?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是一回事嗎?
        
         昨天,我們推送了這樣一段話: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似乎是很有道理。 但也有人說,“這表面的合理,實際上掩蓋著深層的謬誤。因為'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原則,實際上是一種程序公平,而非實質平等,它可能掩蓋了社會結構的不平等。
         目前,普通教育階段學校分化嚴重,加上普遍存在的擇校制度,對于沒有條件接受優質教育的社會階層而言,高難度的入學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他們進入高校的屏障。”
        
        
         這段話引發了很多讀者給我們留言,與我們進行討論。
         從大家的留言中,大致可以分出以下幾個陣營:
        
         1、“分數面前怎么會人人平等?同樣的分數,有的地方上北大,有的地方一本都上不了!
        
         2、 “教育或者考試,早已不是簡單的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即便在文革時期推薦上大學,依舊是政治處于第一位。到了現在,教育已經不再是孩子個人的事情,早就成了家庭乃至家族、階層的事情,拼的是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所以,寒門真的越來越難出人才了!
        
         3、“教育改革年年都在提,可為什么遲遲不開始呢?開始都這么難,可見改革成功依然舉步維艱!
        
         4、 “天下哪有一個制度沒有漏洞?任何時候都有人成為制度的犧牲者。教育就像生病與立稅,逃避不了。哪怕人人痛恨,但也只能無奈地接受。我們也只能期待中國的教育制度能越來越完善!
        
         5、 “即使不平等,還能有什么辦法達成平等呢?就像法律條款,基于人和人能創造的價值不同這個前提,民事糾紛中的賠償項目都會按照戶籍標準來確定。分數和錄取標準,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
        
         6、 “這話是針對北京上海相對其它省份的高錄取率而說的。這個情況與今天因教育資源日趨分化而造成的寒門學子進階通道越來越窄,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情況,今天的分化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必然結果,類似在西方國家早已形成的階級固化。而北京上海學生入學率高則恰恰相反,是中國集權政治集中經濟的結果,是掌握更多權力的階層直接制定政策向自身利益傾斜而造成的。這種不公平不是經濟差異造成的,而是權力差異造成的,也就是人們長期以來垢病的對象。中國處在社會改革轉型社會階層復雜的時代,高考政策同樣面臨復雜的問題!胺謹得媲叭巳似降取焙驼疹櫤T學子是體現社會公平的兩個方面。 “
        
         7、 “人可以實際一點,先談生存,后談理想。學一門技術,有時會更容易在社會立足?墒乾F實是,中國家長都認為考大學才是第一等事,骨子里對于讀書從政的崇拜,以及對職業?茖W校摒棄,都讓他們認為學技術只能是次等的選擇,社會的導向也同樣如此。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這些家長該做什么?怎樣才能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8、 “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如果按人口比例劃定名次,那么就對從小面對激烈競爭的大城市孩子,顯得不公平了。對一撥人公平,那么對另一撥人就不公平了,這就看國家如何取舍!
        
         9、 “中國因為科舉文化的影響,加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初衷,勢必存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但中國的高考,已經相對于許多國家很公平。現在依然有不少底層的孩子,通過努力,在高考中改變人生軌跡,實現了階層的晉升。盡管現在還存在不公平,可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在說明國家意識到了不平等,在逐漸做出改進,只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完美的措施,在穩定各個階層利益的情況下,將社會資源公平地調配。”
        
         10、 “教育公平,應該從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就開始?墒乾F在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擇校,家長認定’讀重點小學,才可以進入重點中學,才有希望讀重點大學‘。這也導致了城鄉、城市內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加劇。“
        
         11、 “要實現教育公平,不僅需要國家從制度上引導、改革, 還需要中國家長改一改觀念。”
        
         12、 “不僅僅是高考,高考背后承載著一個家庭的資源、財力、文化水平,孩子們在參加高考前就已經有高低之分。所以要追溯不平等的根源,就要從背后這些因素去看。”
        
         13、 “比起中國,美國的階層分化更明顯。優勢資源掌握在富人手里,富人孩子可以去讀收費昂貴的私立大學,而窮人社區則吸毒、流浪、性交易泛濫,孩子們很難不受影響,且也沒錢去讀好大學。底層人要想提升社會階層,看起來比中國還要難。世界上沒有公平。”
        
         14、 “不應該總拿出身說事,多拿努力說事。高考已是貧苦孩子改善出身的最公平之路,分數面前就是人人平等。難道還有更平等的形式嗎?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為下一代努力奮斗!
        
        
        
         總結起來,讀者們對于“分數面前是否人人平等”這個論題,站在“很公平”、“不公平”、“相對公平”的三個陣營中。
        
         其實,說“很公平”的人,著重點在于“高考是否公平”;而說“不公平”的人,著重點在于“錄取政策是否公平”,以及“教育資源是否公平”;說“相對公平”的人,更多是著眼在“不存在制度的絕對公平”,以及“不同利益階層的人有不同的訴求,無法全部兼顧”。
        
        
         “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其實并不是同一件事。
        
        
         關于高考的公平性,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表示,對于普通階層的人來說,高考確實是很公平的進階路徑。且在中國,考上名校、且上得起,又順利畢業的幾率,要大于美國、德國等國家。我們從未否認高考的公平性,但是我們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看到,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以及擇校問題的擴大,正在導致教育體制內的另一面不公平。
        
         當我們作為一項制度或政策的獲益者時,是否也應該將眼光放遠一點,看到正在遭受不公平的人群呢?或許,如果這些不公平的問題未得以解決,誰又能保證,未來我們的孩子參與到教育體系時,不會被這樣的不公平影響到呢?
        
         而能夠收到讀者這么多有見地的反饋,也是我們的榮幸。我們也能夠從大家的觀點中,受到很多啟發,獲得新的感悟。
        
        
         教育承擔著兩種功能:提高能力,改變社會地位。而能力高的人占據重要的社會地位,這無疑是合理的。在現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后者的作用逐漸壓倒前者,也就導致高等教育成為了人們獲得理想身份、提高社會地位的根本性條件。
        
         而優質的高等教育,往往是有限的。所以,這項數額有限的社會需求,卻吸引到了大大超額的社會成員,注定有人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機會,而有人不能,因此也就有了如今“教育公平”的訴求。
        
         “教育公平”從來都是個非常復雜又宏大的話題,教育的不公平,間接導致了高考不公平的存在。而以我們自身對于教育的不全面了解,還無法透徹分析出其中根源,以及給出行之有效的辦法。最近,我們也讀了一些相關的文章和書籍,希望從中摘取出一些可能不錯的辦法,與大家一起分享和討論。
        
         目前存在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普通人除了被動順應和主動逃離,似乎無法有明確的辦法。但就像很多讀者在留言中提到的, 通過制度安排和政策調整,來增進教育現狀的公平,應該更為行之有效。
        
         中國的高等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以及直轄市和省會等大城市,呈現出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中心城市和地方城市之間的較大差距,這主要是歷史發展形成的巨大差距。近年來的國家政策,也在有意識地調整資源配置,在西部開發時優先發展教育。但已存在的差距,似乎仍然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正如很多讀者提到的,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幾率的不平等,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
        
        
         前段時間很火的“海淀拼爸”,在他寫的文章中,他坦陳兒子和女兒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上補習課,并參加各種興趣班,平均每年每人花費十萬。
        
         每到周末,家長就要開著車帶孩子馬不停蹄地上課。據他所說,這樣的高強度學習,不但沒有遭到孩子的抵制和反感,反而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孩子主動提出要繼續學習,家長也樂得持續投資,無疑是一種良性循環。
        
         而很多小城市或農村的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并無法得到這樣高密度、多方位的興趣刺激。哪怕是孩子可能有興趣的項目,如果家長沒有意識或沒有條件投入,孩子的能力也得不到進一步開發。
        
         除了學校外的能力發掘,師資力量的不均衡,也導致不同地區的孩子,在學校內所受的教育都存在質量差異。
        
        
         在我們推送了《讀書致貧》的文章后,有的讀者留言:
        
         “有的孩子與其在高考的獨木橋上,與千軍萬馬一起競爭,不如早些學得一門實用的技術,先在社會扎穩腳跟。尤其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成績并不好,也明知讀書致貧,他們和父母堅信‘讀書改變命運’,舉家借債也要繼續讀書。而學歷價值的縮水,又讓他們畢業無路。如果早點放下執念,去接受職業教育,或許來得更實在!
        
         這樣的觀點,我最近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先生的作品《吾國教育病理》中,讀到了相似的觀點。
        
         他在書中提出問題:
        
         面對中國教育的激烈競爭,解決這一難題的出路什么?
        
         首要的是緩解競爭,其次是選拔手段避免單一。
        
         而緩解競爭,不外乎兩條思路:
        
         其一,擴大招生;其二,減少高考中的考生數量,進一步說,較早分流,將一部分潛在的考生疏導到職業教育上去,降低高考的競爭強度。
        
         第二條思路,如果用更為學術化的名詞來概括,就是“教育分流”。如果用更通俗易懂的詞語概況,也就是“因材施教”。
        
         教育分流,意味著將不同能力的學生,置于不同水平、類型的學校、班級或課程,使學生接受與自身能力水平相適應的教育,以具備將來從事某職業的能力。教育分流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校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方式,可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這樣更有利于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
        
         正如《哈利波特》中,新生進入魔法學校后,需要先尋找適合自己的學院,而這個過程,是通過一頂“分類帽”來完成的。這頂帽子會分析學生的性格和稟賦,分配給他們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而現實中并沒有如此簡單的“分類帽”,如果僅用考試來決定人的出路,也不免有些簡單粗暴。
        
         所以很多國家,包括德國、英國、日本,以及芬蘭、瑞士等北歐國家,很早就開始做了教育分流的嘗試。
        
        
        
         可也正如所有制度一樣,教育分流的措施,也會遭到人們的質疑。
        
         質疑的焦點,圍繞于分流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有效性,即教育分流是否是比其他教學方式更有效的措施?而公平性,在于有人懷疑,是否存在學習能力和興趣以外的因素,影響分流的過程;以及是否所有學生都能從中獲益。那些進入職業學校的孩子,是否和進入學術型大學的孩子一樣,能夠獲得同樣的生存機會?
        
         在中國,我國目前初次教育分流的時點,大約在學生15-16歲(初中升高中)的階段。然而,因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擇校情況的存在,無形中造成了學生在更早的階段,無意識地參加了“早期分流”。
        
         針對這個問題,鄭也夫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堅決地消除重點小學和初中,方法是各所初中和小學,在硬件上擺平,教師定期抽簽流轉。師資流轉制度能夠保證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能在享有師資這一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線,這也有助于篩選人才,因為它避免了‘伙食差別’掩蓋身體潛力。因為效果上的平等,比減負更為確定,準確地說,取消重點小學和初中,更屬于教育平等的追求。“
        
         到了初中以后的中等教育階段,中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在招生規模上相近,而中職教育在時下的觀念中,仍然被視為一種“次等”的選擇,學歷也被廣泛家長和學生認為是更“實在”的硬通貨。
        
         可目前廣泛存在的“畢業即失業”,也使得人們開始反思:學歷究竟有那么“硬”嗎?
        
         再次套用鄭也夫先生的話,
        
         “學歷是很多人趨之若鶩的需求,進大學或許不是最終的愿望,卻是必要的環節。學生和家庭的需求、大學的擴張、政府的倡導,也讓人們競相開展對學歷的競爭。”
        
         對于人們普遍討論的“學歷是否加強社會階層見的流動”,鄭也夫先生也在書中給出了“不樂觀”的答案。
        
         原因在于:
        
         “七八十年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較好地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以后這一作用何以削弱了呢?因為生物世界的特征,就是博弈。一個制度建立初始,與其延續的過程是大不相同的。
        
         初始時大家都天真無知地應對,其后則是精心謀劃各自的策略,以求成為現存制度中的適者。大家都要策劃,當然是權勢階層更有辦法。這是人類的通則。
        
         中國的特色是,在博弈中,我們的政策缺乏彈性,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調整,且嚴重偏袒權勢階層。教育體系的不斷擴張,使統治者和社會上層,能夠通過教育滿足公平、合理、增強社會流動性等社會要求,給更多處于劣勢的群體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又不損害社會上層在這種教育體系中的既得利益!
        
         也許這也就解釋了,讀者關于“教育改革為何遲遲不見成效”的疑惑吧。
        
        
         今天的文章,也是我讀過讀者反饋后,獲得的啟發和感悟。因為最近發現鄭也夫教授的《吾國教育病理》這本書,回答了頗多我久久思索、而得不到答案的問題,所以今天也引用了他書中的論點。
        
         在這本書中,他也回答了“為什么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為什么企業招不到好人才?為什么學校忙于各項評比?為什么教師喟嘆職業尊嚴?“等問題,書中也不乏“素質教育是邏輯不通的昏話、高校擴招是通吃社會各階層的障眼法、獨子政策是高考熱無法降溫的根源……過度復習是摧毀創造力的利器、意志力的缺乏是當代社會的精神癌變、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橋…”之類犀利的論點,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讀一讀哦。
        
         如果您對“教育分流”感興趣,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分流制度成熟的德國,是如何解決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出路問題。
        
        
         寫在后面
        
         有讀者說,我們這群人作為高考的既得利益者,因為高考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好大學,為什么現在又在這里說教育的不公平?我們承認高考的公平,但也愿意發掘教育體系內的不公平。無數家長正在焦慮而無奈地被裹挾在拼娃、刷分的大潮中往前趕,生怕疏忽一時貽誤孩子未來。
        
         而正如我們在《焦慮的中產家長,為什么總是愛孩子愛過頭》中所說,現在的一批中產家長,大部分是高考的獲益者,但他們能夠讓孩子繼承的東西,并不是很多。因為自己的學歷和社會地位,并不能直接由孩子繼承。
        
         所以他們也漸漸看到了中國教育體系不合理的地方,但因為大部分人的孩子還需要在這個體系中摸爬滾打,他們只能努力付出,幫助孩子適應現在的教育體系?梢韵胂,未來的社會競爭,將遠遠激烈于他們從前所經歷的競爭,而如果教育不公平加劇,強者利用更多的資源投入教育,弱者更加束手無策。
        
         我們的孩子,是否更有可能受到影響呢?
        
    2016/5/31 11:19:42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8分
       注冊:2009-5-20
       發貼:737(429主題貼)
       登錄:1142
    3  
    現在看似公平的高考,其實非但不公平,簡直是對教育精神的褻瀆!
         現在看似公平的高考,其實非但不公平,簡直是對教育精神的褻瀆!
        
         通過統一考試來實現教育公平,這是大眾的共識,我自然也認同。
         問題是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上,我的觀點與當前流行的高考方式截然不同!
        
         既然要考,就要全國統一、公開公平的考試,分數線上也不應該存在地域的差異!考試方式上,要尊重每個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長!向當前教育這般,過度的癡迷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幾門統一的科目,非要用考試的功利去逼迫所有孩子死學,這種做法我不贊成。
        
         既然要公平,必須要考慮到:有些人擅長文學藝術;有些人愛好閱讀科學書籍、熱衷探索研究;有些人喜愛攻讀歷史故事、探索時光深處的秘密;有些人愛好數理計算研究;有人則資質平庸,適合于學習一些手工、技能勞作……既然要追求公平,教育就要顧及到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長發展。把每一個受教育者培養成擁有適合自己技能、對社會有用的人。
        
         目前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凸顯了少數適應考試方式的孩子,是公平的。本質上,有許許多多不勝任應試的人,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依然被蠻橫的禁錮在課堂上做著一些極不情愿地事情,同時,埋沒了自身的特長發展。這樣做,公平嗎?
        
         要考試,就要實行全國統一的招生策略。誠如,諾貝爾獎的評委們在進行一年一度的諾獎評選的時候,不是把全世界的文學藝術理論胡亂出一套考試大綱,讓所有渴望得諾獎的人都來考考,分數高的勝出。同樣,公平的招生體系應該是個人才華和技能的較量,而不是要求全國的孩子去死記硬背一些考試綱要,累大頭腦、眼高手低。既然要考,就考試一些真實的本領。
        
         文學院的考試,直接考查一個人的文學創作能力,通過作品來了解一個人的思想經歷和創作潛力,讓優勝者錄;
         理化生的考試,除了進行專業的理論測試,通過理論測試可以了解一個人對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獨特理解和創新能力,同時,加上必要的專業實踐技能考試,讓能力突出的人才錄;
         音樂藝術的選拔,直接進行才藝的展示,讓才藝突出者錄取……
         考試既要專業化,同時,更要讓每個人學會選擇自己喜歡且能勝任的領域去表現,以體現對每個人不同特長的尊重。
        
         像今天這般,胡亂的嘩啦鋪天蓋地的習題集,把每個孩子的思想、創造力緊緊地禁錮在課堂的書山題海中胡亂操作。個人覺得,非但不公平,簡直是對教育精神的褻瀆!否則,國家分管各級教育的大員們是否可以親自參加下高考,考得不突出就引咎辭職吧!
        
         ——————————
        
         邵發明:
         作者啊,理想在天空飛奔,實施起來寸步難行。建議你先找一所學校試試,看看數理化的實踐考怎么組織?如果語文就考文學創作,那不是要逼著好多人直接放棄? 一看文章就知道你根本不懂教育啊。
        
         天涯明月:
         近期湖北家長大鬧教育廳事件,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視,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乘機煽動高分各地家長鬧事。敬告朋友們不要起哄,習近平是繼毛主席之后最偉大的領袖,正一步步清掃三十年積累的政治垃圾,路還很長。我們熱愛這個國家,沒有國家我們什么都不是,這些起哄是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策劃的,再加上高考確實存在的不公平,很容易被點燃。有人要求全國一個分數線,如果那樣的話西藏青海的孩子將無一人上重本。高考需要改革,但不要鬧事?匆豢匆晾、阿富汗、利比亞就知道維護國家穩定有多重要。...
         (看到這樣的,汗流不止)
        
         竹君:
         考試既要專業化,同時,更要讓每個人學會選擇自己喜歡且能勝任的領域去表現,以體現對每個人不同特長的尊重。你說的很好,怎么實現和進行評價是個大問題,在制度未健全之前,新的不公平會出現。全國統一考試試題的話,偏遠地區可能還會更加落后,大家都在談論,可是誰愿意去親自動手改變呢?除了那些在那里有根的人有可能為了父母和親情的話,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工作呢?
        
        
         郡哥:
         主要還是各地教育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經濟發展水平...這些差異導致。跟房價不平等異曲同工,也是自然而然。哪有那么多的公平?高考錄取是平衡各方面利益訴求的結果,帶有科舉制度和計劃經濟的烙印,實際上,一味追求公平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考了90分就一定比80分的強?錄取分高的就必然好?其實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只有個別的職業需要聰明的大腦和豐富的知識,其它職業只要經過培訓一般人都可以勝任?荚囂峁┝艘粋排名的依據而已。高考選拔人才模式造就了不少中學“高考工廠”,已經把有的學生逼成了“考試機器”,把有的老師逼成了“流水生產線”,本身屬于一種教育病態。
         另外,過去存在的一些所謂“不公平”:
         獲大獎運動員直接保送一流大學、烈士英模子女加分、邊遠及少數民族加分、競賽獲獎加分、甚至給大學巨額贊助錄取其子女,我看這都是特別好的措施!抓好學分和畢業考試嘛!
        
    2016/5/31 11:29:49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2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   清華總裁班 能源產業500強項目庫  能源產業總裁班  中央財經大學私募班  能源500強企業生態   核技術聯盟
      有新帖   沒新帖   總置頂   置頂   精華貼   熱貼   普通貼
    本站網絡實名:“顛峰培訓網”“顛峰人力資源網”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 99精品视频3|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肥屁VIDEOSSEX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8x福利精品第一导航|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