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貼:2224(1220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上司手下成為優秀下屬的四條秘訣 |
這篇文章告訴你的就是在這些普普通通的上司手下成為優秀下屬的四條秘訣:
1、 要做,也要說
2、 Proactive
3、 傳遞信息精確完整
4、 及時反饋
· 問題分析與解決(課程大綱)
要做,也要說
有三個下屬應該面對的現實:
第一個現實就是:上司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一天有24小時,上班8小時,下了班要做飯、帶孩子,星期天要洗衣服擦地板理發,有喜怒哀樂,吃五谷雜糧,智商大約120,說不定還沒你的高。這些事情有什么重要?這些事情告訴你,既然上司和你一樣是個普通人,你怎么可以等著他來管理你?你的上司是需要你去管理的!雖然表面上是你的績效取決于他的評估,事實上他只不過是一臺印錯了鍵盤的打字機,你得自己去尋找按哪個鍵才是字母A。如果找不到這個鍵、或找錯了鍵,錯誤在誰呢?當然是你自己!每個老板的鍵盤都不一樣,每個老板你都要去猜測字母A在哪里。
第二個現實是:你的上司是你的老板。既然他是你的老板的話,你怎么可以讓他來汗流浹背的尋找你工作的證據,費盡心思的猜測你工作的效果?好的下屬當然應該為老板分憂解難。怎么分憂解難?你不但要做工作,還要陳現工作,不但要陳現工作,還要告訴老板怎么評價工作。陳現、評價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事,這些事你不做,讓你老板做?用專業術語說,下屬有責任減輕上司的信息收集成本,提高上司的信息吸收效率。
第三個現實:你的上司不是在評價你的工作,而是在評價他們自己的、來源于各種渠道的印象。極端的說,那怕你做了公司所有事情,只要你的老板沒有這個印象,他就絕不會認可你的貢獻;倒過來說,那怕你成天閑著,無所事事,只要你的老板認為你干活了,你就干活了。如果你不主動地去影響老板的印象,聽任他道聽途說各種小道消息,最后他的評價和你的期望不一致,又有什么奇怪呢?
中國人常有的思維就是只要盡力把工作做好了,問心無愧,管別人怎么說呢。(心底在罵“干得比說得多的人挨罵,說的比做的多的人倒一路平步青云、升職加薪。”)這三個現實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工作是做出來的,也是說出來的。
在木蘭的案例里,木蘭很委屈的一點就在于她整個星期一都在積極主動地轉移資料,而且起因看起來微不足道:只是沒有在系統里做分派而已。到最后,經理卻幾乎是聲色俱厲的責罵,好像她整天都在偷懶。可是仔細看看,經理知道木蘭整天在忙嗎?不知道,因為一早經理就去開會了,而周一的工作,是木蘭主動做的。經理知道木蘭處理了早上那封郵件嗎?也不知道,因為系統里并沒有記錄。
木蘭做了工作,卻沒有陳現工作,而且按錯了鍵。下面三條秘訣就是告訴你如何找到老板鍵盤上的A字母,如何陳現工作。
Proactive
十個老板九個都有這樣的想法“怎么老是要我說一點才動一點,推一步才動一步,那么不主動?”十個下屬十個委屈“今天說的永遠和昨天不一樣,什么都按你說的去做了,還是不滿意,你到底要什么,為什么不說清楚?”
問題出在哪里?就在下屬不懂得“Proactive”。
這個詞沒法翻譯,Pro是詞根,有“前、預先”的意思,active是詞干,是“行動”的意思。大概的意思有三層:
1、 操之在我、主動積極。事情交給你辦,就是你作主了,要做成什么樣、做到哪個程度,“操之在我”。
2、 行動前要動腦筋。老板的任何命令、詢問、指示,你都要問自己“為什么?”
3、 以終為始、多想一步。弄清楚老板期望的結果后,從結果的角度再來考慮“這事應該怎么做?有沒有可能比他想要的結果更多一點、更好一點?”
要做到Proactive有一個訣竅:老板的任何命令、詢問、指示,你都要問自己“為什么?”連續地問下去,你就可以知道老板完整的想法,也就找到了字母A。一個公司有兩個秘書,林小姐和陳小姐。一日經理分別對林小姐和陳小姐說“剛才我看見公司樓下那個文具店很多人,你去看看怎么回事?”一會兒林小姐回來了,告訴經理:“A4紙清倉,一包25。”過了一會兒陳小姐也回來了,“A4紙清倉,牌子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價格和我們現在的進價一樣,一包25。我問了一下,如果整箱買的話,可以降到20。他還有30箱。公司一星期就要用5箱,現在只剩3箱了,20箱也就是一個多月用量。要不我們全買了,一箱五包,每包省5元,馬上可以給公司省750元。”林小姐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秘書,陳小姐則是一個Proactive的秘書,她會想“為什么老板要我去看?”。
木蘭的案例,在她的經理第一次發郵件給她的時候,如果她能Proactive,回郵件前想一想,經理為什么會過問這件事?答案是明擺著的,有一個誤會,由于木蘭早上處理要求更改郵件地址的客戶郵件時,沒有在系統里分派。而木蘭沒有及時回復經理的郵件,加深了這種誤會,讓她的經理覺得早上的事情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有代表性的。木蘭的第一次回復:"謝謝你的提醒,我已通知IT部門更改地址。"不但沒有解釋清楚這種誤會,反而使她的上司認為是經過她的提醒之后,那時已經是16:20,早上9:40的郵件才得到了處理。她的經理能不生氣嗎?后面的每一封郵件,看起來都是木蘭作了道歉和解釋,可是她并沒有理解經理的“氣點”,多一次解釋,多一次火上澆油。
傳遞信息完整精確
什么是完整?每封郵件、信函、傳真、電話都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一遍嗎?不需要,但你確實需要在每次溝通時,在開頭簡單的回顧一下過去的有關事件,你要讓你的每一次溝通都可以被獨立的理解。
什么是精確?精確就是避免使用“星期二、昨天、上次、有幾件事、降低成本”這樣的詞,你應該用“3月17日、有3件事、降低成本5%”這樣的詞。你要確保你的意思已經清晰的表達,不會產生歧義。
例如“降低公司成本有下列方法”,就不完整,降低成本2%和降低成本10%的方法肯定不一樣;也不精確,這些方法什么時候見效?一個月、一年還是十年?降低多少?0.1%、1%、10%都是降低。這樣的說法會好得多:“為使公司成本在2004年3月1日前降低6%,需要采取下面3個方法。”
木蘭的案例,第一次回復:"謝謝你的提醒,我已通知IT部門更改地址。"就是不能被獨立理解不精確。“已通知”什么時候通知的?通知了,IT部門改了沒有?這些問題都不清楚。如果寫成這樣“謝謝你的提醒,早上9:40的郵件,我已口頭通知IT部門,并確認地址已經更改。抱歉我未能按規定在Help Desk上分派任務。”這就是一封可以被獨立理解、信息精確、不會被誤解的郵件。后面的每次回復,只要有一次,木蘭能完整精確的敘述整個事件,例如用時間流水的方式敘述整個事件,結果就不會那么糟糕。
及時反饋
很多公司招聘時都很強調“忠誠”的重要,很多企業的老板認為“先德后才”,到底什么才是他們要的道德楷模?很多老板都有這種疑慮“這家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雖然工作沒什么問題,可怎么就覺得他不可靠呢?”下屬一肚子委屈,“該做的我都做了,你也挑不出毛病,你到底要我怎樣你才信任我?”
其實很簡單,“及時反饋”四個字而已。老板最怕的就是“這事我怎么不知道?/怎么這事我說了之后就沒下文了?”無論大事小事、好事壞事、做完了沒做完、成功了失敗了,一定要及時反饋。如果你能讓老板時時知道你在做什么、交辦的事情進展如何,他哪還有什么疑慮?也許你會擔心,這樣會不會顯得太沒主見?也許你還會聽到你的老板說“這種事不要跟我說了,你決定就可以”。絕不要擔心,要堅持不懈地反饋,而且一定要及時。記住“老板”牌的打印機鍵盤是印錯的,他讓你別匯報,絕不要相信,但是要仔細的區分反饋和請示、推卸責任、邀功的區別。反饋是“Proactive”的,只有“Proactive” 的反饋才能持續的增進上下級間的信任。常見的錯誤有這樣一些:
錯的說法
“Proactive” 的反饋
事情還在進行中,等告一個段落時再匯報
讓老板時時知道事情的進展,他會更支持你
老板沒再問了,也許他只是隨便說說
他可以隨便,你不行。就算他真的忘記了,有個結果他也會很高興
情況和預計的不一樣,去問問老板怎么辦
是你打工不是他打工,應該帶著建議去找他,讓他選擇
這個錯誤我們自己改了就行了,沒必要讓老板知道
錯,這會讓小錯上升成為欺瞞
這個錯誤與我無關,得跟老板解釋清楚/雖然我在這事上有錯,但這是因為……
這是典型的推卸責任。也許是真的,但老板更關心的是這個錯誤怎么處理、將來怎么避免
銷售部的張經理說這事應該……
另外一種推卸責任的說法,你以為挺委婉,老板只會認為你虛偽、懦弱。你應該明確地說:我認為這事應該……
(加工資、要預算等)算了,不說了,說了也沒用,該加的時候自然會加的
只要你自己相信而且能證明新增的開支是對公司有利的,你就應該說出來,你的責任在于清晰地傳遞信息,但別管他如何決定,那是他的事
這個好消息我要趕緊告訴老板/我加了三星期班,才……
這是典型的邀功。也許你確實是大功臣,但老板更關心的是其他人有什么貢獻和反應、要怎樣借這個機會更上層樓
還要記住的是,反饋必須是及時的,隨著時間的拖延,反饋的效果會迅速衰減。木蘭的案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封郵件由于木蘭沒能及時反饋,導致他和經理之間的信任度急劇下降的軌跡。如果這樣的事件多來幾次,經理就會認為木蘭是個陽奉陰違的家伙,到那時,基本上是個死局了,木蘭只能走人。
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是某個組織里某個人的“下屬”,與其去等待一個優秀的老板,不如主動做一個優秀的下屬,讓我們銘記優秀下屬的信條:
老板總是對的,如果老板錯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錯。有兩種可能:
* 你挑了一個無可救藥的老板,而且還不跳槽,當然是你的錯!
* 你沒能找到恰當的方式讓老板采取你的建議去做對的事情,還是你的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