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3(41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智聯招聘高層內斗加劇 產業資本缺失 |
火熱的夏天,一場更加火熱的公司高層內斗事件引發了外界強烈關注。
7月23日至7月26日的短短4天內,4封內容涉及高層人事變動的郵件發向智聯招聘每位員工郵箱。身為國內招聘網站三巨頭之一的智聯招聘,幾天里持續上演了一場近乎鬧劇的高管層人事劇震。
在這次事件之前,2009年年初,中華英才網CEO張建國宣布已于2008年正式離職;年中,智聯招聘CEO劉浩宣布因個人原因離開;年末,前程無憂CFO呂自強宣布離職。
中國網絡招聘市場長期發展趨勢樂觀。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這個前景看好的行業換帥頻頻?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高端獵頭的業務傭金是高管年薪的25%—30%,但不管是智聯招聘還是中華英才、前程無憂,業務都集中在低端的網絡招聘上,得不到很好的收益。”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人才招聘產業擁有近千億市場,網絡招聘占有的份額卻很低。人力資源產業鏈上的人才外包、派遣和獵頭這些能給公司帶來高利潤的業務板塊,都不是智聯招聘等網絡招聘網站的優勢所在。
這樣的現狀,使得國內三大招聘門戶網站的背后均是產業資本,而不是VC(風投)、PE(私募)。致力于投資領域研究的ChinaVenture網站部主編吳文雄分析,產業資本志在完善自己的產業鏈,不然不會投資招聘網站。
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在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呈現逐季遞增的趨勢,尤其是新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熱度繼續升溫。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聯招聘式的資方與高管矛盾在未來可能越來越多地出現,這個喧囂一時的事件,也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
■案例直擊
董事會發難
7月23日下午3時30分,一封內容為“以趙鵬(智聯招聘CEO)為核心的CEO辦公室調整高層,解聘了CTO、CFO、一名副總裁及一名總監”的郵件發到所有員工的郵箱中。由于大家都在緊張工作中,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不過就在兩個小時后的5時30分,智聯招聘全體員工再次收到了一封同樣來自CEO辦公室的郵件。這封郵件由技術部轉發、來自公司董事會秘書的郵件,稱已得到董事會的授權,郵件中澄清CTO、CFO等四位高管并未被解除職務,仍留用原職;并同時宣布開除首席執行官(CEO)趙鵬、首席運營官(COO)雷衛明、副總裁陳旭及倪陽平四位高管。
此時智聯的員工們開始感到事情的嚴重性。老員工徐芳(化名)向記者表示,雖然公司人事變動常有發生,但類似這般涉及公司幾乎所有高層的情況,卻從來沒見過。
在熬過一個忐忑不安的周末后,7月26日一大早,在智聯招聘北京總部,出現了一些“身著深色西服,戴著耳麥的陌生人士”,“氣氛變得緊張,而且大家都知道有事發生”。徐芳透露,內部傳說這些人是董事會安排的保安人員,意在阻止后來宣布開除的CEO等高管再進入公司。
26日上午,智聯招聘的控股股東Seek公司再次通過群發郵件向全體員工正式告知了高層的重大變動:罷免現任CEO趙鵬,臨時任命智聯招聘第二大股東、澳洲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負責中國業務的丹飛立(DanielPhillips)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代行CEO職責;原銷售副總裁羅義華升任高級副總裁,同時CFO郭建民及CTO余用彤兩人被確認職務不變。
這封郵件中,公司董事會詳細解釋了趙鵬遭免職的原因:“(四人)嚴重破壞公司正常運作,威脅到公司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公開上市,威脅到全體員工辛勞努力、共同期盼的輝煌目標”。
CEO還擊
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26日當天下午,被智聯招聘宣布免職的原CEO趙鵬,以個人名義給全體員工發郵件。針對董事會所提到的罷免理由,趙鵬在郵件中一一進行了回應,對于阻礙公司調整法律架構方面,他稱自己是持有期權最多的高管,上市對他有好處,他沒理由阻礙;對于企圖侵占公司財產的說法,他的答復,“也許有人這么干過,我本人沒有”;至于詆毀團伙以外的高管,他的回應是“莫須有”。趙鵬在郵件中也表示,“為避免發生沖突”,他也沒有再去公司。
這之后,趙鵬等人并未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事情似乎已經重歸平靜。在8月2日回復給南方日報記者的最新聲明里,智聯招聘表示:“公司各項業務運轉正常。公司將繼續保持在業界的領先地位,致力于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
■背景解析
管理團隊控制權旁落
智聯招聘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幾個英國的獵頭顧問1994年成立的獵頭公司智聯公司,創始人是一個叫MarkBaldwin的英國人。在成立的13年過程中,智聯先后拿到了5輪融資。2002年開始,創始人退出。
2008年7月,智聯招聘引入了澳洲最大的招聘網站Seek.com及澳洲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共計1.1億美元的資金,前者持股四成,后者持股三成,管理層及其他股東持股30%。董事會有三個席位,Seek.com及麥格理銀行各一席。
經過一些沒有披露的股權變更,seek.com的持股比例由原來的40%左右增加到58.6%,麥格理銀行次之,前高管劉浩等其他股東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再加上seek和麥格理持有智聯董事會三席中的兩席,投資方已完全主導這家公司的CEO變更。
●案例討論
參與討論嘉賓:
李培恩: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總裁
胡延平: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
陳珠明: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議題一】
投資方和高管層矛盾不可避免?
新興行業在風投的催生下發展很快,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用行內的話來說就是“每天用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一邊在天上飛一邊造飛機”。這就造成了企業人員流動和人事沖突特別厲害。那么,是否投資方和高管層矛盾不可避免?
◎胡延平主因在于長期不盈利
即便是在互聯網行業,像智聯招聘這樣的巨大沖突也是少見的。其實這個行業創業者被VC架空的情況很多。許多公司創業者引進投資后股權被稀釋,對公司控制力減弱,或者是自身能力不符合公司的要求被踢出局。新浪就曾經是沒解決好這個問題,創始人王志東與董事會爆發激烈沖突,被開除退出。但到今年通過MBO,分散股權,管理層保持了穩定,不管是戰略還是業務層面都發展得很好。
不同的公司有各自的風格,比如百度、騰訊等搜索企業會更重視技術出身的人,門戶類的會更重視市場運營類人才。這種差別普遍存在,但像智聯招聘這樣導致內部問題的,主要還是長期不盈利帶來的巨大壓力。
◎李培恩沖突非普遍現象
我不認為資方和高管的沖突是企業的普遍矛盾。這種情況更多是出現在引入風險投資的企業中。很多創業者為了獲得足夠資金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往往會放棄企業的控制權。但是,創業者作為管理層,也有一定的股權,又比投資者更了解公司的運營,所以很容易會同資方在企業發展方向上產生分歧。
其實這種矛盾體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很多創業者沒有理清企業經營發展和融資之間的關系。在引入投資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投資者的目的是財務投資還是帶有收購的性質?
CEO對董事會負責,對其他高管有提名、解雇的權力,像智聯招聘這樣出現CEO用發郵件給全公司的局面,說明他已經無法控制高管層了。
一個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里,應當是CEO對董事會負責。當CEO和CTO或其他高管發生分歧時,最后拍板的應該是CEO,而不是CTO越權行事。當然,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風格,比如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是技術出身,海信就特別強調技術創新;海爾的張瑞敏以管理著稱,海爾的戰略就特別注重企業管理;蘋果的喬布斯是個技術狂人,蘋果公司走的也就是技術流。
像智聯招聘這樣的新興領域的企業,應當塑造的企業文化是協同、創新和創業精神。最忌諱的就是高管背后有不同股東的支持,高管層的沖突其實是股東之間的矛盾。
◎陳珠明通過契約解決問題
投資方和管理層實際上是委托代理關系。兩者之間的矛盾說到底是利益之爭,智聯招聘的事件說到底應該也是這樣。派系斗爭任何一個公司都存在。其實政治斗爭不是壞事,在公司管理學上有種說法是“合理的制造和利用矛盾可以帶來好的效益。只要矛盾不激化,對于投資方來說,在各方力量制衡和監管上,是有利的。
其實不存在完全沒有矛盾的投資方和管理層,任何企業都有不完善的制度。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建立一個契約,消除信息隔膜。有一個很好的辦法是雙方建立的契約里包含有一定的激勵措施,給管理層一定的鼓勵。
對于智聯招聘目前的管理團隊而言,應該先與資方定好合約,雙方談好合約規定的權力和義務,協商好了再去清理前任管理團隊留下來的問題。
【議題二】
怎樣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
智聯招聘事件的核心是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資本方和管理層沒有搞清楚各自的定位和角色分工。那么,公司應該如何建立適應本公司文化的治理結構?專家門意見不一。
◎李培恩高管應大方接受企業換CEO
在目前中國經濟背景下,做實業確實很難。很多人因此轉去做投資,追求財富收益的增長。但是,這些本土的風險投資基金良莠不齊,在選擇投資對象時往往會過于短視。而且,由于自己是做實業出身,在所投資企業發展不好時,會有插手經營管理的沖動。
公司治理中我們通常說的”兩會一層“———股東會、董事會和管理層都有各自的分工。
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公司像美的,公司的管理體系就非常完善,創始人退出管理層的步驟走得很穩。還有萬科,通過股權分散化,管理層始終保持穩定,王石35歲時建立經理人體系,40歲退到二線當董事長,50歲退休,都能按照自己計劃來走。
智聯招聘事件是職業經理人治理不成熟的表現,說明公司文化不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中國人講究人際文化,很多創業者認為企業是自己創造的,當與資本方發生分歧時,不愿意妥協。這些人在企業內部又富有號召力,很容易造成公司分裂。其實一個企業更換CEO是很正常的事,這是資本方的權力,高管應該大方地接受。
◎陳珠明強調文化融合
不同背景的投資方,對企業的管理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影響,因為每個企業的最優契約模式不同,以前適用于這個企業的,現在你來投資這個企業就不一定適用。智聯招聘的案例里,可能就有國外投資者對中國國情和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模式不了解的問題。
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現在普遍存在一種心態———主人翁的心態,可實際上他們并不是真正的主人,沒有主人能行使的很多權力。但是他們偏偏喜歡用這樣一個角色去做事。當然也有個人利益因素在里面,畢竟公司運營得好,個人利益也會有較高回報。
◎胡延平利用期權等方式
和氣生財,管理層是做事的,和董事會的分歧不解決,對自己的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有很多公司用期權來把管理層的利益和公司綁在一起,但這種方式也是雙刃劍。當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很好時,能帶來管理層的穩定性,但是當公司發展不利時,期權不值錢,反過來也有負面作用。還有各個高管期權多少、變現等問題也會造成內部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