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小學入學 雷人試題嚇壞家長 |

7月17日,北京某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室里,參加“雙語學前快車班”學習的孩子們正在吃午餐,教室門口張貼著課程表和當天的教學內容。實習生 周薇攝
“小雞和小鴨一起在路上走,小鴨掉到坑里了,小雞應該怎么把小鴨救上來?”
“猜謎語:一個小姑娘,穿著黃衣裳,你要欺負她,她就射一槍。”
“一組數字,找出其中的規律,并填寫完整:1、2、3、4、6、()、12”
“動手題:一張紙撕一次變成三張、一張紙撕一次撕出四個口、六根牙簽擺出5個正方形、四根牙簽擺出3個三角形……”
前不久,一則名為《“幼升小”名校試題精選》的帖子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上,該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學的“幼升小”入學試題。不少網友看后跟帖稱,題目“很難”、“很雷人”。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的競爭氛圍中,家長們無奈地看著五六歲的孩子過早地擔起了應試壓力。
雷人試題嚇壞家長
在這份試題后,網友“伊莎貝拉”回復道:“考個小學也這么難,搞得比高考還復雜。”
網友“乖乖”則留言:“研究了半天,只有幾道題會做,還不確定答得對不對……看來以我現在的狀態,知名小學肯定考不進!”
筆者發現,不僅是北京,在上海、武漢、成都等地,“幼升小”試題都成了令家長們頭疼的難題。
在《上海重點小學的入學標準,這招的都是天才吧》、《在家模擬下“幼升小”考試》等帖子中,“小明不喜歡穿高跟鞋,小明換燈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們認為小明是誰?”“有1到9九個數,請問是按什么把它們分成1、3、7、8;5、9;2、4、6,三類呢?”等題目常常難倒家長和眾多高學歷網友。當樓主公布答案為“姚明”、“按同一聲調分為一組”的時候,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對大人來說,這些題都很難一下子想到,更別說是對一個6歲的孩子了,“這明顯嚴重超綱”。
目前“幼升小”入學考試的考察內容大致歸納為數學思維、語言能力及綜合能力幾個部分,其中語文和數學最為重要。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重申《義務教育法》中規定的“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但各地“幼升小”入學考試還是將不少適齡兒童堵在了“附近學校”的校門外。
“難道小孩子考不過這些就只能在家待著嗎?我的孩子怎么辦?”網友“弱小的我”發出疑問。
火爆的“幼小銜接班”
6月底7月初的一段時間,北京的劉女士特別忙,女兒彤彤馬上要升小學成了家里的頭號大事,而頭號大事中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幼升小”入學考試。
其實,在彤彤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接觸過拼音、寫字、運算等知識,雖然現在已經拿到了小學的錄取通知書,但為了能和小學教育更好地銜接,劉女士還是決定給彤彤報個暑期培訓班。“咳,現在的小孩真不容易。”
對劉女士的安排,丈夫不同意,他覺得彤彤太累,這樣學習生活就沒了童趣,孩子對學習也不會感興趣。可劉女士堅持:“周圍的家長都讓孩子提前學習,彤彤不去,跟不上小學進度,產生自卑心理怎么辦?”
像劉女士一樣的家長不少。筆者發現,在北京,幼小銜接暑期培訓班報名火爆,盡管學費要兩三千元,但不少培訓班都已招滿。
筆者向“聰明法寶幼小銜接班”的張老師咨詢后了解到,該暑期班開設了《識字和閱讀》、《想象和創造》、《邏輯和數學》、《注意和觀察》等4門課程,分別教授語文、數學等知識。在語言方面,會教授300到400個漢字,并讓孩子辨別偏旁部首,培養閱讀習慣;在數學方面,教授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并讓孩子初步掌握比較簡單的乘除法換算,加強對數字的鞏固。
課程中,新開設的“同步模擬測試”環節最受家長熱捧。暑期班為了保證孩子順利通過名牌小學的考試,收集了各小學的入學試題,在每節課課間,由老師模擬小學入學考官,進行入學考試的模擬訓練,并根據孩子的表現,指導其做出正確的回答。
某全國性知名教育機構開辦的“全日制暑期學前雙語快車班”不僅開設了語、數、外等銜接課程,還開設了專門針對小學入學考試的試題培訓課。該負責人向筆者保證,課程結束后孩子能掌握200多個漢字、20以內的運算,并能順利通過小學入學考試。
而筆者在小學義務教育大綱上發現,掌握45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100以內數字的認識已經是一年級下學期的教學要求了。
其實,早在2006年4月,北京市教委就出臺了《關于取消小學附設學前班的通知》的文件,稱將用4年、到2010年逐漸取消小學附設的學前班。當時,全市共有471所小學,舉辦了856個學前班。如今,學前班的身影逐漸消失,而一些培訓機構開辦的“幼小銜接班”、“潛能開發班”現身幼教市場,繼續著學前班的“使命”,且每月收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孩子會寫字、運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
近日,四川某幼兒園大班老師郭玉晗頗為無奈,有家長來校反映,上了一個學期,孩子會寫的字太少了。
郭玉晗稱,其所在的幼兒園提出了“學中玩、玩中學”的理念,但在實際操作上總是落實不下來。“家長看到孩子會寫字,會算數就高興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什么都不會就覺得幼兒園失職了。”1年來,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給她的印象大多是“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知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孩子會寫字、會運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對于家長的質疑,郭玉晗苦口婆心,但成效并不明顯,“家長要么是不能理解,要么能理解但做不到”。
可是以她親身任教的經歷來看,提前學習對孩子的影響弊大于利。
早在剛任教的時候,她就發現,類如“蛇”、“藏”這些小學二三年級才教的復雜漢字,現在已出現在幼兒園教材里了。“孩子手指發育都不完全,這么早就開始學這么復雜的字,孩子無法正確理解,也不利于以后對寫字姿勢的矯正。”郭玉晗說。
有一次,她教孩子們認日歷。講到年、月、日、星期幾、陰歷、陽歷怎么看的時候,不少孩子都覺得太難,看不懂。孩子皺著眉頭的樣子讓郭玉晗印象深刻:“也許,長大一點,這些東西接受起來會更快。提前教了,孩子所花費的時間和腦力都太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其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有這樣的表述:學前教育應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但筆者在采訪中發現,和郭玉晗一樣認為現在的教育不利于兒童身心發展的老師和家長不在少數。
廣州市某小學老師“大羽媽媽”在博文《提前教育讓小學老師苦不堪言》中,便講述了她的一段教學生活:
在她剛接手的班級中,全班30個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開學沒幾天,大部分家長就反映: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本孩子在幼兒園大班時便學過了,還有一部分家長說他們孩子的英語水平已經達到了初中程度。
果然,上課時,“大羽媽媽”發現,一些學生不認真聽講,表現出厭煩的樣子,擾亂了上課氣氛;一些學生聽不懂,變得缺乏自信。她只好采取分層教育的辦法,為迎合“尖子生”加快上課進度。為鼓勵“中下層學生”,又不得不把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
“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孩子超可憐,沒有我們童年時期的那種美好回憶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失去了更多。”一位網友看后留言感慨道。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源自應試壓力的下放
“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在教小學的內容了。”家住朝陽區青年路的潘先生告訴筆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并不少見,他最近就在考慮,是否要為兒子豆豆尋找一個小學化教學的幼兒園。
原來,豆豆明年讀中班了,可他所在的幼兒園大班沒有正式的幼小銜接課程,潘先生擔心他上小學后跟不上進度。
如今,不少小學開辦的幼兒園,在大班時也一改中、小班“做游戲”、“邊玩邊學”的學習方式,開始教小學知識。朝陽區一家實驗幼兒園大班開設了“兒童智能”、“學前語、數、外”、“頭腦奧林匹克”等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