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旺報:冷靜看待來華西方“洋進修” |
中新網5月4日電 近期,美國官員到中國參加培訓,臺灣《旺報》日前刊文引述北美的中國問題專家分析說,對于這種“洋進修”,中國人既要認識到這與中國發展間的必然聯系,也應冷靜地對待。當外國官員對中國越來越了解,中國人對外國的了解需要同步跟上。
文章摘編如下:
4月24日,17位美國高級官員結束在北京清華大學的“中美高級政府官員培訓班”課程。對復雜多樣的中美關系來說,這或許稱不上是大新聞;但長遠來看,肯定是影響深遠的大事。
為什么說這是影響中美關系的大事呢?首先,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組織高級官員到中國培訓。過去一提起政府官員培訓,人們都會想起中國官員前往美國取經,從2002年起,光哈佛大學就培訓了300多名廳局級以上的中國政府官員。但從未聽說有美國官員前往中國培訓,在中國也尚屬首次。
其次, 參加學員均為直接影響美國對華決策的“廳局級”現任官員,其中有來自美國太空總署(NASA)、海陸空三軍、國土安全部、國防部、核管理委員會的軍方官員,也有來自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聯邦行政學院、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等行政官員。人員涵蓋范圍之廣、受訓時間之長、人數之多以及級別之高,均創下美國來華官員學習的歷史紀錄。
學員級別高 講師一流
再看課程內容,學員們要接受總共21個小時的課程培訓、參加7個小時的圓桌討論,就中國政治體系、中國公眾對美民意、中國的全球戰略、中國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中國軍事發展、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中國核安全政策等中美關系的方方面面深入學習。雙方顯然是希望透過這次培訓,讓這些美國官員能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決策模式有所了解,以減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對中國的誤解。
此外,授課教師均是來自中國各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包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負責講授中國公共政策及政策的制定,原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負責介紹中國國防政策與反戰,清華大學著名軍控專家李彬教授負責講解了中國的核政策,北京大學教授查道炯主講中國的能源現狀。此外,長城公司兩位負責人向學員們介紹了中國的太空政策,這樣就確保了學員可以得到第一手的信息。
項目總負責人、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說,組織這個培訓專案的初衷,是希望能改變一下中美兩國對對方官員培訓的不對等狀態。這并不是說中國比美國先進了,但由此也反映出美國政府想要了解真實中國的強大意愿。孫哲認為,這次培訓應能在兩國政策制定中產生實際效益,在美對華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
4月19日,美國學員們上的第一課是“中國政治體制”,由孫哲主講。他在課上詳細介紹了“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五年規劃”以及人大、政協等制度。
孫哲以“和諧社會、和平道路、和諧世界、和平協定”這四個“和”字破題,闡釋中國對內、對世局、對全球、對兩岸的政策基調。孫哲表示,這種授課在介紹中國情況的時候,有別于傳統單方面的對外宣傳,會兼顧客觀性、學術性、時效性,避免給學員留下“洗腦”的錯誤印象。
如何讓美國政府精英及時有效地了解中國,避免不必要的偏激和誤判,是當前中國對美政策中的大難題。清華大學趙可金教授舉例說,在這次有關“中國政黨政治”講座后的討論中,這些美國官員開始把它稱之為一種“獨特的政黨模式”。
冷靜看待西方洋進修
一位旅居北美的中國問題專家提醒說,對于這種“洋進修”,中國人既要認識到這與中國發展間的必然聯系,也應冷靜地對待,不應抱有“萬邦來朝”之類的虛妄念頭。
他說,中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外國官員在中國課堂里認真聽講“和諧社會”,對中國越來越了解,而中國人對外國的了解不能同步跟上的時候,雙邊交往同樣也會受到阻礙,安全也會出現隱憂。(黃清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