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3(41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職業粉絲月收入過萬 |
職業粉絲賺錢追星兩不誤
四川在線-天府早報1月6日報道 只要有明星的地方,似乎都可以看到粉絲狂熱的身影。他們“拼死拼活”往前擠、聲嘶力竭地尖叫、甚至激動得淚流滿面直至暈倒……這可能正是職業粉絲在“工作”!他們的分貝和眼淚,已經明碼實價地標上了價錢。昨日,四川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小胡,向記者報料了成都職業粉絲的幕后故事。因為既可追星又有收入,成都的這群人,從最初的十幾人,已經擴大到了100人以上。他們的“職業素養”,讓他們不管面對什么藝人,都能迅速進入狀態,“吼”出氣氛。
如果醫院有醫托、商場有衣托、飯館有飯托,那給明星捧場的職業粉絲是不是該叫“星托”?

冒充粉絲每次50元
早在2003年左右,小胡還只是一個單純的追星族,不管啥明星,都希望能到現場瞅一瞅,號稱能趕上潮流。一來二去,和某些演出中介就打得火熱。“前幾年,有幾檔電視選秀節目曝光了現場有職業粉絲團的消息,給了很多人靈感。那些不紅的藝人,甚至當紅的藝人搞簽售、做宣傳,都希望能有職業粉絲營造氣氛。剛開始是讓我們白幫忙,后來為了讓我們更賣力,干脆就給錢了!”“舉明星照片牌20元,嗓子嘶啞50元,淚流滿面100元,昏倒一次200元,如果氛圍營造熱烈還將有獎金……”小胡第一次接單,是某徐姓臺灣藝人在成都宣傳新專輯,“其實她也很紅,可能主辦方怕她的粉絲不到現場,氣氛不夠熱鬧,就讓我找了幾個同學扎場子。”主辦方的要求并不高,“每人50元,條件是在一個多小時的歌友會上呆夠時間,并且歌手出場時一定要尖叫、喊口號。”當天恰好沒課,小胡找了十幾個同學去了,“因為以前我還喜歡過這個歌手,所以吼得特別大聲,那女歌手頻頻向我揮手,還以為遇到鐵桿粉絲了。主辦方也很高興,每人給了我們50元,還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后來他們有好幾次做活動,都委托我幫他們找人。”
價格太低不夠專業
這幾年里,小胡和同學斷斷續續當過至少10次職業粉絲,“臺灣有個從星光大道選秀出來的歌手在成都簽售,擔心現場冷清,讓我們去排過隊;有個現在當紅的偶像男歌手在成都簽售,我們也冒充過其中最瘋狂的粉絲;前不久有個‘快男’歌手在成都簽售,也找過我們。只不過當天恰好有課,最終沒去。”
小胡透露,成都職業粉絲的價格,基本上就固定在每一場50元,“這個價格其實比較低,所以很多時候職業粉絲的表現都差強人意。”
兩年前成都辦糖酒會,某飲料企業專門請了職業粉絲到現場給他們代言的歌手扎場子,“結果同時還有黃健翔、王蓉等明星在旁邊代言,我們呆了10分鐘不到,看到黃健翔出來,差不多就跑光了。幸好現場逛糖酒會的人很多,還不至于太尷尬。”等黃健翔表演結束,一伙學生又偷偷溜回來,主辦方不動聲色,但最后結賬時卻委婉地表示了抗議,“你們好歹收了錢,也該有點職業精神嘛!”小胡笑了笑,但堅持把所有同學的勞務費收齊了,“他們絕對不敢欠錢,不然我上網揭發他們花錢請假歌迷,就糗大了!”
激動到哭能拿百元
迫不得已,出錢的“大爺”們只好實施激勵計劃,“如果要激動到哭,就會有100元。要求去機場接機,就得根據耗費的時間重新計費。要是因表演出色,吸引了媒體的采訪,還另外有獎勵。”那種激動到暈厥的,小胡笑稱自己的職業生涯里還沒碰到,“估計我們不是表演系的,這種太高難了。我覺得暈倒的應該都是真歌迷。”
小胡最出色的一次發揮是在一個搖滾樂隊來蓉時扮鐵桿粉絲,“因為我真的很喜歡他們,就不斷喊‘我愛你們’,當時聲音都吼啞了。他們在臺上不斷地感嘆‘成都的歌迷最熱情’,讓我覺得多對不起他們的。”但有一次一個臺灣歌手在成都簽售,搞得小胡挺郁悶,“簽名的碟子,居然被他們收了回去,不過我還比較喜歡那位歌手,最終放棄了出場費,保留了一張簽名碟。”
成都市場
職業粉絲隊伍有上百人
其實除了成都,“職業粉絲”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出錢方包括唱片公司、演藝活動的主辦方等等。成都某演藝公司老總李先生就直言自己用過多次職業粉絲,“幾年前我專門邀請歌手到那些剛開張的商場、KTV做簽售,人家出錢的目的只有一個:場面熱鬧。”
另一位演出經紀人宋先生也曾花錢請人為他公司的新人捧場。宋先生透露,不光是新人,有名的藝人也會花錢請職業粉絲,“不圖別的,就為現場效果好。”當然,他表示這種情況藝人一般都不知情,“都是公司來操作,免得藝人臉上掛不住。”更多的時候,經紀公司會與藝人當地后援團的負責人聯系,把接送機時間、活動的時間地點告訴他們,請他們組織真正的歌迷,“這種就完全不花錢了。”
因為職業粉絲的“專業”,現在成都舉辦的大部分明星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小胡證實,“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人打電話讓我找人去扎場子,只不過現在我大四了要找工作,去得少了。但成都現在至少有上百人干這事,所以要找人輕而易舉。”
經紀公司
都用這招只好隨大流
對國內的職業粉絲群,藝人背后的經紀公司是愛恨交織。欣慰的是可以花錢就買來熱鬧,恨的是個個都“走紅”,讓消費者失去了鑒別。太麥企宣沈小姐直言,“用職業粉絲,就和電影制作方虛報票房、電視臺虛報收視率一個性質,剛開始還有人相信,久而久之就讓人反感了。再說,藝人真正的人氣,絕對是花錢買不到的。”但另一家唱片公司企宣則對此表示無奈,“別人家的新人出道都‘備受歡迎’,我們能怎么辦?只好隨大流了。”
行業前景
等級嚴格最高月入上萬
如果說成都的職業粉絲還停留在追星的程度上,那國內蓬勃發展的職業粉絲已經成為一個產業,甚至有了嚴格的等級之分。最下層的“藍領”,就是到現場湊湊人氣。“白領”就要負責在論壇和網站發支持帖或留言,負責向娛樂媒體投稿、攻擊競爭對手,這些人主要是有點文彩的高校學生,如果活兒夠多,一個月掙三四千不是問題。“金領”就是粉絲管理人員,主要針對承辦方進行勾兌協調,組織歌迷團。他們賺的錢主要來自藝人經紀公司、贊助商,甚至是藝人親朋好友的錢。如果能和藝人經紀公司談好合作,每月收入可上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