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8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3(419主題貼) |
登錄:1142 |
|
|
培訓界十大爛課排行榜! |
【本文轉載自于加朋老師博客】
培訓界的爛課雖無公認的判別標準,但爛課的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依據于加朋對爛課的觀察,爛課普遍有以下四個特征。
爛課的第一個特征:專業門檻低。像6σ這種課有足夠高的專業門檻,一般人不敢碰。
爛課的第二個特征:幾乎人人都敢講。似乎是個人都可以在課堂上玩弄這些課,不玩爛才怪。
爛課的第三個特征:內容膚淺,缺乏創新。這是客戶(學員)對這類課程的最大感受。內容膚淺的常見表現是,屬于地球人都知道的“是什么”和“為什么”大講特講,而對于學員真正關心的“怎么做”,則要么避而不談,要么草草收場,要么王顧左右而言他裝瘋賣傻。加上培訓屆抄襲剽竊之風盛行,學術上缺乏創新而一味地“近親繁殖”導致課程的“種群”退化也就在所難免。
爛課的第四個特征:沒能給客戶帶來實質的價值。絕大多數情況下,客戶并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客戶只能覺察到自身的癥狀,迫切需要改善,病急亂投醫,錯抓了爛課這些藥,沒效果那算幸運的,產生毒副作用那也是爛課的常見“功效”。
講爛課的人多,聽爛課的人就更多。有人可能要問,既然是爛課,為什么總還會有那么多的人去聽?這就有點像街頭類似撿錢包那種騙人的把戲,經久不衰,上當的人前仆后繼。另外,人們愛聽爛課還有一種心理,聽爛課未必是要學習爛課的內容,主要是想學習“講授爛課”這種掙錢的方法。
在此,循著爛課的基本門類,列出培訓界的十大爛課。
爛課第一名:T T T ,糜爛級別★★★★★。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培訓培訓師的TTT,居然成了爛課,而且還以五星級糜爛程度占據爛課排行榜第一名。
爛課第二名:成功學,糜爛級別★★★★☆。在所有的爛課當中,這門課程最擅長運用猛烈的課堂氣氛掩蓋課程內容的膚淺和荒唐。
爛課第三名:執行力,糜爛級別★★★★。“執行力”這三個字很煽情,對處于發展瓶頸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很有吸引力。對“執行力”的渴求恰恰是民營企業流程極端不完善的一種反映。
爛課第四名:團隊精神,糜爛級別★★★☆。這種課就像春藥,高潮之后就是疲軟。其實,團隊的本質在于“利益共建共享”,回避這一點空談“團隊精神”,那就是扯淡。
爛課第五名:心態(態度),糜爛級別★★★。且不論心態(態度)究竟如何重要,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如何客觀評價員工的心態(態度)?是什么原因導致員工的心態(態度)出了問題呢?僅僅通過一兩天的培訓就能扭轉員工的心態(態度)嗎?像“沒有任何借口”、“責任比能力總要”、“感恩的心”等等這些標題黨式課程都屬于此類。
爛課第六名:企業文化,糜爛級別★★☆。玩弄“企業文化”的培訓師們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是“企業競爭最終都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或者是“打造卓越的企業先要打造卓越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狗屁不通的歪理。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運作過程中逐步積累、逐步形成的,如果撇開企業運作的實際情況來空談企業文化,那是扯淡中的扯淡。刻意建設的企業文化都是假文化,如同一些城市為了打造所謂城市文化而修建很多假古董一樣,毫無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企業都無法“建設”、無法“管理”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只能決定自身在每一天每一次的選擇,無數的選擇才積淀出企業自身的文化。
爛課第七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糜爛級別★★。這原是斯蒂芬*科維的理論,也是他統領下的教育機構的王牌課程。可是,到了國內這門課就被那些只會當個傳聲筒的培訓師們給山寨化了。
爛課第八名:領導力,糜爛級別★☆。真正需要“領導”去做的那些事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這種能力難以用“確定性”的任何模型來描述,真正的領導不是培訓課堂上培養出來的。領導力這類課之所以流行,一方面在于不少的高管們喜歡附庸風雅,另一方面在于培訓機構和培訓師們看中這類課程可以賣個好價錢。
爛課第九名:“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在現代管理中的運用(啟示),糜爛級別★。“中國傳統文化”(國學)這類詞兒可是倍兒煽情,什么“神圣”、什么“博大精深”、什么“境界”、什么“智慧”等等都涌上來了。這情一旦被煽起來,理智就得靠邊站了。那么多國人總對“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在現代管理中的運用寄予厚望,可能是出于文化上的“戀母情結”。總把“中國傳統文化”(國學)推向現代管理的前臺,如同讓一位5000多歲的老太太穿上比基尼去走T臺,還要給她整容、化妝,還要她配合現代的炒作手法,實在難為她了,還是讓她回到博物館或研究所里去養老比較好。
爛課第十名:溝通技巧,糜爛級別☆。常見溝通技巧這種課一頭扎進“傾聽”的泥潭里就拔不出來,講來講去,學員還是不知道如何溝通。于加朋老師聽過不少于10位講師在他面前講授溝通技巧,其中也包括在他面前演練的學員。于老師無一例外地要求他們用不超過20個字給“溝通”下個簡潔的定義,結果沒有一個人做得到。不能給“溝通”提煉出簡潔的定義,意味著這位講師自己對溝通的理解還不到位,講義的內容只能是東拼西湊,這種課怎能不爛?
以上所列僅僅是爛課的基本形態,還有更多的爛課是柔和了多種基本形態的,比如“TTT的溝通技巧”、“跨文化的團隊建設”、“團隊執行文化建設”、“基于七個習慣的執行力”、“用國學智慧武裝領導力”等等極有可能是爛課。還有趁火打劫型的爛課,如“危機下的領導藝術”、“危機下的團隊建設”等等也極有可能是爛課。判斷爛課與否不能光看課程名稱,更要看這門課程是否具備本文開頭所說的四個特征,即:專業門檻低、幾乎人人都敢講、內容膚淺、不能給客戶帶來實質的價值。
客戶要反思,培訓師要自省,強化監督與批評,唯有如此,培訓業的健康發展才有希望。
時逢2009年教師節(9月10號),于加朋老師作此文以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