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
等級:版主 |
積分:1786分 |
注冊:2004-1-8 |
發表:515(345主題貼) |
登錄:1042 |
|
|
同學影響力催熱EMBA:讀書暗藏多少潛在的商機 |
同學影響力催熱EMBA:讀書暗藏多少潛在的商機
這個春節,青島海洋世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力過得并不是很輕松。
2005年,雖然公司的業務在穩步地增長,公司所開發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品牌“歐參寶”誕生4年來連續3年獲“青島市消費者放心滿意產品”稱號,在體育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這恰恰也成了“歐參寶”發展壯大的局限:只限于體育界,知名度也僅限于有限的幾個城市。
今年是本命年的尹力希望公司的局面有所改善。他希望重新分析和整合自己在業務和人脈關系上的資源,甚至希望有個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事業觀,以此沉淀自己,找出一條自己和公司發展壯大的路子。大學畢業已近14年,他希望再次走進大學,于是想到了讀EMBA。最后他選擇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為此要花學費27.5萬元。
EMBA班,商界精英的積聚地
可能尹力自己也沒想到的是,從此,他走進了一個頭上套有“光環”的群體。
提起EMBA,許多人想到的詞是“老總俱樂部”、“豪華同學會”、“富人俱樂部”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心的網站上,列出了學員的構成:58%的學員為董事長或總經理,副總經理占26%,政府官員占4%,中層管理者也占到了12%。長江商學院EMBA中心的網站上,也列出了前7期學員的構成:64%的學員為董事長或總經理,副總經理為18%,政府官員為9%,總監、主管也占9%。
記者注意到,在各商學院EMBA的構成中,政府官員的比例有上升趨勢。新華社近日也報道,在呼和浩特市的一個EMBA的開班儀式上,市、縣級的黨政領導干部在學員中的比例占到三成左右。并且,參加EMBA的學習,在全國許多地方已成干部的一種“時尚”。
為了方便學員“人脈”資源的積淀,各商學院都成立了同學會或者俱樂部。記者了解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心已在遼寧、內蒙古、天津、陜西、山東、湖南等地成立同學會,同學會會長都是當地有一定名氣和號召力的人物。
成立同學會的方式在各商學院都有,如長江商學院至今在9個省成立了同學會,中歐還成立了各種校友俱樂部,如高爾夫俱樂部、汽車產業俱樂部等。這成了一些商學院招生的一個“砝碼”。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負責宣傳的曹女士介紹,清華的EMBA學員中,“政府官員比較多”,據她了解,中歐的“商業巨頭”比較多。
在中歐的招生宣傳冊上,記者看到:“十一年來,學院已招收、培養了近3400名優秀的EMBA學員,其中既有中國各行各業的領袖和精英,也有跨國公司的駐華高級主管和其他國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中歐EMBA目前每年招生600人,擁有中國最強大的校友網絡。”
讀EMBA,尋找潛在的商機
各商學院強大的校友網絡成了EMBA的“賣點”,以致有這樣的說法開始流行:“上大學看學校、考研究生看導師、讀EMBA看同學”。這道出了EMBA班同學身份的影響力。而尋找可能的商機以及合作伙伴,成為了不少“有志者”加入EMBA部落的動機之一。
正在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班的04級學員吳宏雄,是深圳建筑設計研究院的總設計師,他比較認同“讀本科看學校,考研究生看導師”這種說法,但“讀EMBA看同學”,他還沒體會到。
但他承認,雖然目前還沒有與EMBA班同學合作的機會,但也正在接觸和商談之中,并且,原來的合作伙伴,又一起進了EMBA班,這可能會加深合作。另外,據他介紹,在廣東,清華的在校和畢業的EMBA學生有70多人,“這是一個很好的交往圈子”。
吳宏雄認為,同學之間天然會形成一種信任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商務合作,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但他并不認為,學員完全是沖著尋找合作機會而來的,“人脈關系的建立只能說是上EMBA的一個附加產品,但并不是全部”。他是學工科出身,但現在要做很多管理工作,雖然管理知識在以前的工作中有所積累,但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工作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此,可以趁此機會,學到不少管理知識。同時,同學之間經常互動、交流,可以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
尹力對記者說:“我主要是看中了中歐在國內工商學院的排名,確實希望能從EMBA的學習中解決自己管理上的困惑。在班上能尋求到合作,那當然更好。”
同學造就的影響力?
雖然學員只是把“人脈”資源的建立當成讀EMBA的附加產品,但是不少人選擇商學院時,還是希望身邊的同學能成為未來的商業合作伙伴。
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王輝耀說,他的商會中也有很多讀哈佛、耶魯等國外著名大學的商學院的EMBA學生。據他了解,在中國,確實很多人,特別是很多民營企業家,讀EMBA是抱著“認識人”的目的。他認為,市場經濟是網絡交際的經濟,是人際交流的經濟,同時,創業者也需要一個溝通、交際的平臺,為此,王輝耀成立了這個歐美同學會商會。
但他同時認為,EMBA學員注重同學資源應該只是一個帶有過渡性的現象,不會是永久性的現象。
據他介紹,在國外,學員讀EMBA,主要目的是增加知識,如果商界人士為了積累人脈資源,尋求商務合作的話,會去參加各種商業協會。
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仝允桓教授,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舉辦的“2005年MBA精英論壇”上談到各高校的MBA教育時,指出中國的MBA教育從1991年開始招生以來,一直在跟國外的培養模式學,雖然,中國的MBA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教師水平和案例研究上,還是缺乏本土文化背景。
他認為,MBA教育應該和中國的現實與中國的經濟體制結合起來,應該在教育中更多地使用中國的案例,更好地反映國內經濟現實與企業管理的現狀,努力探討中國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的真諦,凝練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體系并運用到MBA教育當中去;要通過老師和同學的互動共同發展中國的管理科學,共同發展中國的管理教育;MBA教育需要國際化和本土化相結合。
其實,在商學院更高層次的EMBA的教育中,仝允桓的論點同樣適用,如果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各商學院的影響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中國青年報記者 梁國勝)
** 北京EMBA班招生信息匯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