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jun21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116分 |
注冊:2008-12-15 |
發(fā)表:29(28主題貼) |
登錄:7 |
|
|
去黃光裕化:國美便能全身而退? |
棄帥保車難救國美 風箱里的老鼠如何做大
2008年冬天的商界大熱點無疑非“黃光裕被抓”莫屬。而國美管理層也在第一時間發(fā)表聲明,稱黃光裕“調查門”事件與國美電器沒有關聯(lián),并極力將黃光裕與國美的經營活動撇開。盡管如此,國美的未來走向仍然是撲朔迷離懸而未決。由此也折射出在非常時期,民企的生存空間再度遭受擠壓,“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的現(xiàn)狀,似無較大改觀。
去黃光裕化:國美便能全身而退?
今年39歲的黃光裕此前剛以430億元被胡潤財富榜評為2008年中國首富,這也是他第三次登上中國年度首富的位置。
試圖通過“棄帥保車”幫助國美安全渡過危機,是國美現(xiàn)任董事會的理想策略。然而,這一策略能否如當年創(chuàng)維一樣奏效?
據(jù)新華社報道,主辦黃光裕案件的警官表示,經過初步調查,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黃光裕涉嫌經濟犯罪屬個人行為。從這一點來看,黃光裕案件未來發(fā)展的走向和創(chuàng)維數(shù)碼前主席黃宏生案件的處理可能會一致——對黃光裕的案情依法處理,但是爭取把對國美電器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然而,國美不是創(chuàng)維。創(chuàng)維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家電大軍中的一員,多年來一直是國家彩電出口大戶,對于中國產品“走出去”戰(zhàn)略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國美,只是掌握著渠道的零售帝國,而且是在國內市場。從某種角度上講,國美對于政府層的政治作用,遠沒有創(chuàng)維重要。
黃光裕也不是黃宏生。雖然都是家電大品牌的掌門人,但黃宏生遠沒有黃光裕“囂張”。身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黃宏生,一直都非常注重與政府部門搞好關系。在黃宏生出事后,創(chuàng)維第一時間通過三級工商聯(lián)迅速和地方政府一起,分別找到銀行、供應商、零售商的代表進行積極溝通,得到了三方代表的一直支持,從而幫助創(chuàng)維成功渡過危機。
反觀黃光裕,似乎對與政府層搞好關系有點“不屑一顧”。據(jù)說全國工商聯(lián)曾多次主動邀請黃光裕加入,但他都斷然拒絕。
個性張揚的黃光裕也得罪了不少人。黃光裕被抓,親者痛仇者快。這對國美的正常運轉,無疑是一個潛在的隱患。
黃光裕的光環(huán)太亮了,其個人品牌知名度甚至一度超過國美的品牌知名度。雖然“黃光裕≠國美”,但從某種程度上,黃光裕出現(xiàn)危機就等同于國美出現(xiàn)危機,已經無法將二者從公眾的思緒中割裂,盡管可以從法律上劃清界限。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改變一個企業(yè)。國美電器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從4港元多一路跌到1港元多,并于11月24日停牌,其旗下的中關村、三聯(lián)商社也大幅震蕩。眾多供應商在忐忑不安中觀望著事態(tài)的進展,原準備加盟國美大軍的個體經銷商則大多改變了計劃。位于北京霄云路鵬潤大廈的國美總部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卻不難想像內部員工跌宕起伏的內心變化。
創(chuàng)維雖然沒倒,但染上顧雛軍案的創(chuàng)維已非昔日創(chuàng)維。同樣,國美或將有驚無險渡過此劫,然而遭遇黃光裕“調查門”的國美,已非昔日清白之身,在締造“家電零售帝國”的路上勢必放慢腳步。
轉眼30年:民企生存空間再受擠壓
轉眼之間,改革開放已然過去了30年光景。而這30年,也正是政策不斷放寬、民企快速發(fā)展的30年。30年成就了商業(yè)中國多少英雄豪杰,30年也催生了特色中國多少階下之囚。
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民企的沒落似乎大都產生于宏觀調控之時。1998年,三株、巨人、秦池、南德、亞細亞集體謝幕,正是亞洲金融危機國家出臺刺globrand.com激經濟重拳之機;2004年德隆、順馳、托普、科龍、鐵本轟然倒塌,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抑制經濟過快增長之刻;2008年的今天,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點措手不及,沿海大量的中小外貿企業(yè)應聲倒下,各個行業(yè)的大型民企仿佛將成為第二輪“犧牲品”。反觀大型國有企業(yè),大多安然無恙,中央政府追加的4萬億投資,正在頻頻向它們拋出橄欖枝。
國美會不會因為黃光裕事件而倒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美的未來走向,將取決于其是否精于與政府層打理關系。因為國美不姓“國”,而姓“私”、姓“黃”。在中國這樣特殊的經濟環(huán)境下,不如履薄冰、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想做大民企,簡直是癡人說夢。更何況,如黃光裕般囂張地做民企,不拿你做典型拿誰做典型?
毋庸置疑,現(xiàn)有的經濟體制是從計劃體制時代延續(xù)下來的,雖然已經循序漸進地變革了三十年,但相關政府部門仍然掌握著重要的資源,對經濟活動享有巨大支配權,甚至可以說掌握著民企的“生殺大權”。而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督,一些官員利用這些權力進行尋租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大佬”黃光裕試圖用一己之力改變這一游戲規(guī)則,事實證明基本上是徒勞。
朱新禮為什么要賣掉匯源套現(xiàn)?因為沒有安全感。
黃光裕為什么要鋌而走險?因為要給自己“留退路”。
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胡耀邦之子、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lián)第一副主席胡德平曾經感慨:“如果我們不想再用一億件衣服換取歐美國家一架737客機,那就應當多多研究一下民營企業(yè)在機會成本面前的取舍,這對我國整個國民經濟如何在經濟全球化中定位和升級都大有借鑒意義。”
被幾千年封建小農經濟深深烙印的中國,太需要企業(yè)家了。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yè)家的實力決定了中國的實力,企業(yè)家在中國的地位決定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企業(yè)家的未來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因此,在黃光裕事件中,不要懷著“仇富”的心理為黃光裕犯事叫好,也不要把黃光裕看作是一清二白的老板,而要反思我們的經濟制度出了什么問題,民企的生存空間究竟還有多大,何日才能擺脫兩頭受氣的“風箱里的老鼠”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