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
等級:版主 |
積分:1786分 |
注冊:2004-1-8 |
發表:515(345主題貼) |
登錄:1042 |
|
|
[關注]天發政府危機公關 |
文-/趙云喜本刊特約研究員,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易業聯盟機構創始人
一.引子
三國故地的湖北荊州,養育了一個總資產達60多億元規模的大型企業——湖北天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發),旗下擁有兩個上市公司——天頤科技和天發石油,數十家企業。
20年前,天發董事長龔家龍先生,攀上了“國營企業”這門皇親,頂上了“皇親國戚”的名頭,創辦了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借荊州”使企業打上“國有”的標志,發展迅速,還獲得了兩個上市指標,天頤科技和天發石油先后獲批上市。隨后,天發大肆兼并、收購、聯合,急劇擴張,縱橫捭闔于長江南北。
而這位頂了20多年紅帽子的企業家,在2004年10月竟遭遇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重創:荊州市政府限期天發為活力28職工交納拖欠的“三金”,并收回活力28脫離天發;同時,荊州市政府強行收回天頤科技(天發擁有45.43%的股份),劃歸荊州市國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龔家龍根本沒有想到,1988年他貸款20萬創建公司時,一個根本沒有在意的問題竟然糾纏了他的整個發展歷程,使得他一手創建的企業最后陷入“身份不明”、“歸屬難定”窘地。
于是,一場罕見的政府與民營企業家之間的角力開始了……
二.成長的背景無法選擇的出身天發的發展歷程,也是中國經濟改革歷程的縮影。
出生于1954年的龔家龍,在20世紀80年代初靠倒騰冰箱、彩電、洗衣機和鋼材等緊缺物資起步。1988年5月18日,龔家龍貸款20萬創辦了“荊州地區生活資料經銷公司”(即后來的荊州雙生公司),隸屬原荊州地區行署管轄。那個年代注冊公司,不是全民所有制就是集體所有制,龔家龍的“雙生公司”注冊的是全民所有制,這為其日后公司性質究竟是國有還是民營的歸屬埋下了禍根。
1991年,龔家龍將公司獨立出來自己任總經理。同年5月,經荊州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荊國資[1991]8號文批準,將荊州地區輕工產品物資經銷公司所屬土地12.4畝折價85萬元出讓給雙生公司。
當年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發行股票,龔家龍也投身其中。經當地相關機構準許后,向社會募資發行股票1860萬元,這是龔家龍操作的企業第一次獲得的非常規發展機會。
1992年8月,荊州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荊國資[1992]7號文界定原企業股385萬股為國家股,同時將經評估增值的1485.8萬元中的246萬元劃歸國有資產,國家股增至631萬股,國有資產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形成了。之后,雙生公司雖然有過多次變更,但仍向政府繳納利潤或贈送股份,儼然“皇家血統”。
由于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實行了公司制改造,成為了股份制企業,并經報工商局批準更名為“湖北天發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通過多種的手段積聚了數千萬元的資產。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皇室”的身份,龔家龍如何能夠獲得募股的待遇?
無法抵擋的擴張
龔家龍的急速擴張,還是從獲得深交所上市指標開始。
作為“全民所有制”企業,龔家龍在中國股市剛剛啟動的初期,就把握了上市融資的機會。1996年12月17日,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字[1996]372號文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深證發字[1996]第472號文審核批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天發股份”代碼“000670”。
表1:天發股份發起人股東持股情況

除荊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外,以上四家法人股東所持股權由天發股份公司出資回購。經當時的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決定,分別由荊州市第一木材公司、荊州市化工建材總公司、荊州市金屬材料總公司、荊州市沙市農場代持,實際上荊州市的四家國有企業未出任何資金,而荊州市國有資產管理局的631萬股,也是龔家龍雙生公司的上繳或評估等所形成的“國有資產”。
當時,剛剛上市的“天發股份突然成了中國第一支竄紅的股票”,借股市之力,得益8個多億,使之很快便可轉投到其他行業,擴張之勢迅猛。現在看來,龔家龍的確具有非同一般的超前眼光。從某種意義講,龔家龍無論是通過募股的方式還是通過股市融資的方式,他所依托的是官方資源,而所獲得的資產的主要部分則來自社會公眾。
但是,由于客觀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的界定存在著模糊不清的狀況,同時也存在著產權結構、股權結構、產業結構和負債結構等方面的存在明顯的缺陷,特別是在國家宏觀調控的總體背景下,企業產權結構、管理機制和資金鏈等方面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不足和缺陷。而問題的核心,在于企業的產權屬性不明晰,同時在集團與下屬企業之間還存在著相互關聯的、非常復雜的債務債權關系。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產權界定問題,已經成為關乎企業存亡的關鍵問題。
無法拒絕的重負
上市改變了天發的命運,員工由上市前的200多人膨脹到2萬多人,天發在荊州的經濟舞臺上舉足輕重。
從1997年開始,荊州市政府先后將荊州造紙廠、江陵造紙廠、荊州市第一木材總公司、市化建總公司、市金屬材料總公司、荊州市畜牧良種場、荊州市物業發展總公司、中南木材實業總公司、上市公司活力28的國有股權等劃撥或者轉賣給天發。1998年底,龔家龍將原天發拆散,分別以石化、農業、造紙三大板塊的“天發股份”、“天榮農業”、“帥倫紙業”重組為“天發”,形成了天發公司、天榮集團公司、帥倫集團公司三大板塊,擁有10個子公司,同時控股“天發股份”(股票代碼000670),“天頤科技”(股票代碼600703)兩家上市公司的“天發帝國”。
但是,天發做大之后,各種負擔也隨之而來。
天發既然通過政府資源獲得了募股和上市指標,自然也該為政府承擔了不少的經濟負擔。而在大量企業并購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政府的拉郎配行為——許多被天發兼并的企業屬于不良資產,最為人知的例子莫過于上市公司活力28。
活力28上市之前隱瞞實情將它最好的那塊資產與德國人合資形成了“波爾”品牌,而它的母體卻殘敗不堪。到了1990年末,活力28不僅失去了活力,且經營已經非常困難,四處尋找買家。
天發本來就不想要活力28,是荊州市政府出面讓天發收購活力28。龔家龍講,“活力28當時的賬面上就已內虧2個多億(實際虧損5個多億),2000年,天發花了5個多億把它收購過來,5個多億的窟窿是天發幫它補上的,這也成了拖累天發的一個巨大債務包袱。
政府與民營企業家之間的角力
從天發的歷史淵源看,天發與政府之間的歷史淵源,剪不斷,理還亂。
我們能夠理解的是,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有一大批像天發這樣的“紅帽子”企業,政府沒有投資,僅僅是名義上的“國營”或“國有”企業。
雖然,這是一種普遍的做法,但能夠依托這頂紅帽子并將其發揮到極致的,卻極少有人能做到。20多年過去了,龔家龍的“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如虎添翼,企業資產急劇增長,已經成為一個總資產60多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但其歸屬逐漸成為一個焦點:
在龔家龍的心目中,天發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是地地道道的民營企業。20多年了,政府沒有投過一分錢,完全靠龔家龍一手將企業做大;并且,天發公司還多次向政府上繳利潤或贈送股份。但要查她的“身份證”,天發又是地道的國有企業。1987年辦理營業執照時,天發注冊的是全民所有制;雖然不是國家投資、控股的國有企業,但又得到過各級政府乃至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企業在募資和上市等方面,都借助了“國有企業”的“皇家”身份,并且這頂紅帽子一戴就是20多年。
而今,“國有企業”這頂紅帽子成為龔家龍頭上的“緊箍咒”,政府下手了——
2004年10月,荊州市政府突然劃走天發下屬企業活力28公司,隨后又劃走了上市公司天頤科技!龔家龍成也紅帽子,敗也紅帽子,“大意失荊州”,一時間束手無策。
自然,政府的行為也有其深層的原因:荊州市政府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天發所屬企業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管理缺陷,一些企業員工怨氣很大,而解決管理問題的前提,首先是解決企業的產權問題。但這一簡單的劃斷行為并不能徹底解決企業的根本問題,在龐大的天發系中,各種形式的資產抵押、借用、產權關系等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政府對天發,收也不是,放也不是!
相對于龔家龍來說,政府今天可以收走天頤科技,明天會不會收走天發石油?天發高層管理都將神經繃得緊緊的,不曉得明天會發生什么,顯然,大家對企業的生存環境失去了安全感。
天發到底是國有還是民營?這是雙方博弈的焦點。
同時,企業與政府的關系,已經是離不開,靠不住!
三.真實的天發
要解開這團盤根錯節的亂麻,必須要進行背景分析和企業現狀分析對企業的財務、資產、產權及經營管理等作全面的調研和內部審計,還原一個真實的天發。
而在此之前,天發曾試圖邀請高盛和麥肯錫,但這些機構都不愿染指政府與民企之間的糊涂官司。等這起案子輾轉到我手上時,已經拐了好幾個彎。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高難度的危機公關和危機管理,我們的對手是政府,也是企業。
因此,2004年歲末,我們組建了一個非常精干的小班子入住天發自建的天發大酒店,低調之極。我們要做的事情,第一步是要搞清企業的發展歷程,第二步是要準確判斷企業的現狀,第三步是要分析和推演出企業未來的發展。
1.天發到底價值幾何?
天發有沒有盤活的可能,首先要看它的資產質量如何。
我們調取了企業的審計資料和現實的資產負債數據,并對企業資產進行了部分實地考察。在實際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從表面看,天發的51.96%的資產負債率并不為太高,資產質量也算較好,但在賬面資產60多個億的背后,存在一定的水分。
表2:天發及所屬企業資產及負債率一覽表(截止至2004年,單位:萬元)

質疑企業凈資產
企業辦社會
天發的企業總資產很大,但凈資產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不過,企業所理解的凈資產和專業機構所認定的凈資產出入較大。我們對企業凈資產的定義:形成真正的凈資產,應該是在剝離了企業的所有社會負擔(企業辦社會、人員安置)等之后,才能核出真正的凈資產來。天發在大規模的并購中,承擔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和企業的社會負擔,這些負擔并沒有完全從企業凈資產中扣除,所以天發的資產規模中的水分太大。
虛增資產
天發為了表現企業規模優勢,也人為地搞了一些虛增資產,也包含一定的水分。同時,集團關聯的下屬企業的債務債權關系復雜,企業之間也存在一些相互抵押、擔保與反擔保等情況,也增加了企業資產中的水分。
待核銷資產
荊州市政府的一個非常鮮明的政策導向,就是認定改革的目的是企業搞活。轉賣給民營企業的應該是壓縮餅干,先做空,再改造。
比如,文件規定,以經營者為主體收購的,資產可以降低30%;國有資產賬上有賬下無的,就從資產中去掉;流動資產三年以上的應收款,先核掉70%,但保持企業的追索權;原材料長期不用實效的,按相應的標準折除。在資產折舊方面,也提出具體的規定。
因此,在天發的資產中,如果出讓資產,有一部分資產要首先被核銷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