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宗教哲學與管理 |
|
|
|
 |
|
 |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 |
宗教哲學與管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宗教哲學與管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宗教哲學與管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宗教哲學與管理: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
? |
|
|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講國學
深圳商報記者 劉悠揚/文 朱 銳/圖
陳來在講座現場。
昨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登上深圳大學的講壇,將中國傳統文化之根為莘莘學子娓娓道來。至此,首屆深圳學術年會特地安排的3場高端學術講座從政治格局的分析、經濟形勢的瞻望,走到了文化傳統的反思層面。
師從張岱年、馮友蘭,陳來是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史學者。就在不久前的11月1日,清華大學時隔80年重新恢復國學研究院,陳來以新國學院首任院長的身份成為公眾焦點。對于“國學熱”與“大國崛起”等一系列既是學術也是現實的問題,陳來指出,目前仍是一個韜光養晦的時代。
從學術界來看,“中國古代政治哲學”這個命題十分前沿。政治學研究上個世紀初才開始在中國語境中出現,然而政治哲學卻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慢慢被國內學術界重視。昨天,陳來教授對殷周、春秋時代中國政治哲學思想起源的問題,做了精彩而深入的闡述,不少廣州、中山等地的高校教師和學生專程趕到深圳大學,就為了聽這堂難得的“哲學課”。
講座一開始,陳來首先闡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哲學與西方的不同之處,以及它對今天中國政治哲學產生的深遠影響。“政治問題在一切民族和文明中,都是早期哲學的思考對象,但在不同的文明體系中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和討論方式并不相同。”他舉例說,如古希臘以城邦為基礎的政治思想突出“正義”的觀念,從荷馬時代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把正義作為政治領域的中心問題和最高美德。然而在中國,西周至春秋時代,并沒有出現以“正義”為中心的討論,而是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論述,如天和民、天和禮、天和德的關系等。陳來認為,這些雖然還未形成為政治哲學的體系,但無疑已經是具有政治哲學意義的命題。在他看來,這些命題構成了儒家古典政治哲學的背景和前提,和古希臘前期政治哲學形成了對照,對后世中國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陳來把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分為三個主題:天民合一、天德合一、天禮合一。
對于當下眾說紛紜的“國學熱”,普通讀者了解中國傳統經典,該如何入門?陳來說,中國傳統經典至少有三部分,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的經典就是“四書五經”,“五經”里值得讀的是《尚書》,但“四書”還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論語》、《孟子》,我想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了解經典和中國人的文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兩部入門書。”陳來說。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于11月1日舉行了成立大會。此時距上世紀三十年代以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大學國學院停辦,整整過去了80年。面對梁啟超等四先生所留下的思想遺產,今天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是要“照著講”還是“接著講”?陳來在昨天的講座中表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重新恢復是清華大學文科復興的一個標志,但如果要比照西南聯大以后的清華在當時學術界的地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清華大學國學智慧與應用高級研修班
· 清華國學院的學術傳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