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首頁 高校研修 管理咨詢 企業內訓 公開課 職業認證 管理文庫 在職碩博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高層進修 在線論壇
    企業培訓探討
    人力資源
    企業管理
    個人能力發展
    培訓/咨詢行業觀察
    宗教哲學與管理
    產品銷售
    商務談判與禮儀
    國家政策專題
    中層管理專題
     
    · 2025年北京大學康養特色產業運營高級研修班(第4期)
    · 人工智能AI大課《全球智能創業家項目》
    · 北京大學企業家研修班(常年)招生項目表
    · 數據資產管理專題研修班《企業數據資產與數字戰略》北京大學招生中!
    · 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經營領航班2025招生簡章
    ·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股票+期貨投資》操盤必修課
    · 北京大學短期研修班2024年近期開學時間安排
    · 中國書畫鑒賞與收藏專題課程7月清華園開課!
    · 日本王道經營研學之旅——標桿企業參訪游學團!
    · 《古陶瓷無痕修復》于愛平導師班招生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宗教哲學與管理
    清華大學總裁班招生 │││ 北大PE班
    公司治理與資本運作總裁研修班承諾老師最優,學員享受終身教育 北京大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高級研修班,提供了一個與國內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行高端交流的平臺,旨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
    從MBA、EMBA到CEDP_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_黃東濤
    ?
     
         從MBA、EMBA到CEDP
         ——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
        
         ** 清華總裁班——中國企業家深造項目CEDP課程介紹 .
        
         智閑禪師開悟后,曾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禪師聞聽,對仰山禪師說:此子澈也。仰山禪師道:“待我親自勘過。”遂去南陽覓問智閑:“聞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香嚴復舉前頌。仰山禪師說:“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更說看。”智閑又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禪師說:“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智閑復頌道:“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回報溈山:“閑師弟會祖師禪了。” ——《指月錄》
        
        
         《指月錄》的這則公案,不了解禪文化的人讀起來可能比較費解。白話的大致意思是:有個禪師(某甲)開悟了,另一個禪師(某乙)不相信,要去驗證。一開始,某甲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開悟的感受,某乙說:“不過是背誦出來的,不算什么!”于是,某甲又信手拈來一句話表達感受,某乙說:“不過是如來禪而已!”某甲又即席賦詩一首,此時,某乙才認可某甲悟道“祖師禪”了。
         這則禪宗公案中反映了學佛——或悟道——的三重境界,首先是“學習佛知識”,不過是“背誦”而已,借光照亮,尚不明白“為什么發光”,自然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次是了悟“如來禪”,反光照亮,明白“為什么發光”,卻不能自己發光。心中雖然明白,實際卻做不到;最后,當證悟“祖師禪”時,“自己發光”照亮,故能隨心所欲,不逾矩。
        
         發生在一千年前唐代的這則公案與當今中國的管理教育有何關系?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總是這樣重復上演幾乎相同的故事。最近二十年來,以MBA教育為代表的西方管理教育,開始大舉進入中國。中國各行各業深受這股來自西方的、號稱“科學的”管理浪潮的影響。這股浪潮就像當年“佛教”一樣,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威力向我們洶涌而來。浪潮洗禮之下,赫然分出三類人群:MBA、EMBA、CEDP。中國的MBA,如同“學佛”的佛教徒,雖說學佛,卻不明就里,輕信輕聽,不僅不能掌握西方管理理論的核心精髓,反而深受束縛,不能自拔;中國的EMBA,如同了悟“如來禪”,對于西方管理知識,能夠感同身受,深刻理解,卻因理論脫離實際,故很難在實際中靈活運用;中國的CEDP,致力于頓悟“祖師禪”,將西方先進的管理思想中國化,并在自身的管理實踐中頓悟管理之道,故能妙用無窮,事事無礙。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大師之一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在其專著《管理者而非MBA》中預言:“現在到了認清傳統MBA項目的真實面目——或是讓它們關門大吉——的時候了。”對于中國的管理者而言,現在到了認清西方管理教育真實面目的時候了。
        
        
         一、 混沌未開——MBA與學佛
        
         將MBA學生與學佛之人相提并論,很多人不會同意,筆者卻認為十分妥貼,表現在四個方面的相似。首先,兩者都是學習外來文化,而且都是學習所謂的“先進文化”。其次,學生的經驗與學習的榜樣相去甚遠,MBA學生大多是沒有管理經驗的年輕人,而學佛的大多是些涉世不深的善男子善女子。第三,經驗不足的人預見龐大而完備的理論,學習的結果往往是——迷信。迷信MBA,如同迷信佛;迷信佛,如同迷信MBA。第四,思想和行為不能統一,均被所學的理論束縛了、“害”了。MBA畢業生不懂管理,學佛的人離“佛”最遠,這種現象,豈不令人痛心疾首?
        
         西方對MBA教育的審視與反思
        
         MBA教育本身在西方已經開始飽受批評。明茨伯格教授指出MBA教育的三個錯誤:錯誤的人,用錯誤的方式,產生了錯誤的后果。他在《管理者而非MBA》中描述道:“僅僅在美國,每十年就有差不多100萬個拿著所謂的MBA證書的人成為經濟領域的不速之客,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對關于顧客和工人、產品和流程的第一手知識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希望管理那些通過惟一的可能途徑——深入的個人經驗——掌握了這些知識的人。但是由于少了那張證書,由個人經驗的人卻越來越多地被驅逐到‘慢車道’上去,而在那里他們要服從一些缺乏統率資格的人的‘領導’”。同時,他尖銳地指出“我們教育領導者的方式正在破壞我們的領導能力,而且將要帶來可怕的經濟后果和社會后果。”MBA教育帶來什么后果呢?其一,導致教育過程的墮落——商業上成功,教育上失敗;其二,導致管理實踐的墮落——缺乏藝術的失衡管理,失敗者居多;其三,導致公司組織的墮落——官僚主義盛行;其四,導致社會制度的墮落——一經濟的、道德的、法律的腐敗,一個充滿惡意的社會正在向我們走來。
        
         MBA在中國的現狀
        
         從1986年,第一批中國MBA在美國拿到學位至今,中國MBA教育已經推行二十一年了。西方的MBA教育雖然存在上述問題,但畢竟是自圓其說的體系,就像一座冰山,既有露出水面的部分,也有深藏于水底的部分,他們構成一個整體,自然地生長于西方的歷史文化海洋之中。而中國的MBA教育,在中國這樣一個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化海洋中,我們引進的只是“西方MBA冰山”浮于水面上的部分(所謂“核心課程”與“案例教學”),對于水面下的部分(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基礎課程)和它周圍的環境,我們卻研究不多、知之甚少。如此特色的中國MBA教育會培養出什么樣的管理者呢?
         現狀之一:入學動機,急功近利。大多數報考MBA的學生都是大學畢業三年以后的學生,他們希望通過攻讀MBA,提升工作職位,變換工作單位,改善工作待遇,改變人生命運。MBA學費一般很高昂(名牌大學MBA學費在八萬元以上),許多學生貸款讀書,期望畢業后能找到年薪在十萬元以上的工作。MBA學習越來越像一種投資,大家在入學前都要算一算投入產出的經濟賬。至于MBA能不能幫助自己或企業解決實際中的管理問題,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現狀之二:應試教育,弊端重重。MBA有嚴格的入學考試。名牌大學的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的比例一度高達8:1,最近才有下降。為了實現“鯉魚跳龍門”的夢想,許多考生提前一至兩年,離職備考,晝夜奮戰。那些在管理一線忙碌、抽不出更多時間備考的學生,自然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為了彌補筆試的不足,許多學校加大了面試的比重,希望通過半小時的面試,發現具有“管理潛質”的人才。然而,再科學的面試安排,也躲不過精明的考生為成功面試所做的悉心準備。這里不乏智慧,可是與管理潛質似乎沒有太大關系。
         現狀之三:教師缺乏管理經驗,以訛傳訛。管理理論與教育模式是從西方引進的,固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然而,教師因缺乏必要的管理經驗,不能真正理解西方管理理論的精髓,給學生錯誤的教育和導向,卻是制約中國MBA發展刻不容緩的問題。就像古代禪師所言:“我眼本明,因師故瞎。”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管理不同于其他學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脫離實際的教學,不僅不能獲取正確的管理知識,反而適得其反,豈能不慎乎?
         現狀之四:案例教學,流于形式。曾經以案例教學聞名于世的哈佛商學院,近來也受到了有識之士的批評,“案例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所謂“案例教學”,在以“分析”為基礎的MBA教學中,不過是西方管理理論的配角——是為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而精心設計的,與管理實踐并沒有太大關系。中國MBA的案例教學,除了這個問題外,還存在“洋案例太多,本土案例太少”的問題,進一步遠離實踐。“案例教學”最終培養了一批只會紙上談兵的MBA。
         現狀之五: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經常聽到一些MBA畢業生,進入工作單位后抱怨:“這些土老冒,不懂管理!”好像全公司就他懂“管理”似的。這種盲目自信的心態,在中國的MBA中很盛行。他們不知道,在課堂里學習的所謂“管理”知識,充其量不過是“夙習記持”而已,并不能算自己真懂管理了。只要讓這些MBA學生參與一些管理的實際工作,他們就會在碰到頭破血流后感悟到這一點。那些在管理實踐中仍然自以為是的MBA,往往會失敗得很慘。相反,那些能在實際工作中認識到MBA教育的不足,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畢業生,卻有可能取得成功。
         現狀之六:缺乏職業道德與素養。西方的MBA畢業生從小就是在一個具有宗教關懷的商業社會中成長,進入MBA殿堂后,他們又進一步接受嚴格的商業倫理教育,因而,大多數畢業生具備較好的職業道德與素養,所以才得以形成受道德和法律雙重約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中國MBA教育在拷貝西方教育的時候,卻嚴重忽視了這一點。以致許多MBA畢業生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和素養,跳槽之風此起彼伏,職業經理人聲名狼藉。作為個人英雄主義的通行證——MBA證書,在失去社會信用的情況下,還能走多遠呢?
        
         知識是死的智慧,智慧是活的知識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MBA教育都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時候了。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全球化的競爭越來越殘酷。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依靠什么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MBA嗎?不是!是管理嗎?不是!是知識嗎?不是!應該是“智慧”。知識是死的智慧,是古人智慧的傳承,是外國人的智慧累積,是他人的智慧領悟,并不是自己的,因而是“死”的;只有當知識在學習中消化,在實踐中融會,變成自己的智慧,知識才能真正“活”起來。
         MBA所傳授的管理知識,佛教所傳播的佛學知識,難道不正是這樣的“死的智慧”嗎?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簡單的“傳知識”,而應該是讓學員掌握活的知識,獲取真的智慧。
        
        
         二、 混沌初開——EMBA與如來禪
        
         “禪”是千百年來獲取智慧的方法。如來禪,顧名思義,被用來描繪那種依教修證、未能直契心性之禪,亦即泛指“如來所說的各種禪法”,這些禪法被認為只是教內文字而不是禪的最高境界。佛教傳入中國后,歷經千年的歷史,與中國儒道諸子文化相蕩相摩,終于完成了“中國化”的使命,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禪文化”。如來禪,就是見證“佛教中國化”的一種禪文化。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EMBA教育正在當今中國見證前所未有的“西方管理中國化”歷程。EMBA教育無疑是比MBA教育更高明的教育,盡管沒有完成西方管理中國化的使命,不是最高境界,卻因開始探討“管理智慧”而接近“如來禪”。
        
         EMBA比MBA強在哪里?
        
         在西方,EMBA教育脫身于MBA體系,與MBA一樣,同樣受到大量的批評。EMBA的英文全稱為Executive MBA,也就是“高級經理人MBA項目”。借用明茨伯格的話,“EMBA與MBA的區別在于:招收更有經驗的學員,建立在不脫崗的基礎上,其余就沒有多少區別了。換句話說,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訓練正確的人,然后得到錯誤的后果。這是因為他們大多數無法對這些人擁有的經驗加以利用。”
         對于中國而言,作為管理教育的一部分,EMBA教育相對于MBA教育而言,應該更值得教育家們關注。EMBA教育在下面幾個方面顯出了優勢:
         其一,EMBA教育的對象大多是有著八年以上管理經驗的高層管理者,他們是“管理理論”的真正需求者,而MBA學生只是未來的需求者。
         其二,EMBA學生對于西方的管理理論會產生比較高的共鳴。無論西方,還是東方,管理存在“共性”,只有在管理實踐中的人才能體會這種“共性”,因而產生對西方管理理論更深刻的理解。
         其三,EMBA聘請更多的海外教授和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教授,傳授更加“地道”的西方管理理論,也是其相對高明的方面。
         其四,EMBA不脫崗的學習,為學員提供了理論結合實際的機會。盡管難以運用自如,卻引發了對于“管理理論”的真正思考,這是讓“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一步。
         其五,EMBA同學之間的相互切磋,有助于彼此對“管理理論”的消化吸收。
         總之,EMBA學生及其畢業生,是真正有資格,可以談談“管理”的人。他們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理事無礙”:在道理上,他們讀懂了“西方的管理理論”,可以頭頭是道,手到擒來。在做事上,他們仍然沿用老一套,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學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相安無事。比起MBA來,他們“智慧”得多。至于如何發現適合本國、本企、本人的管理之道,臻至事事圓融無礙的最高境界,卻難得夢見。
        
         EMBA的中國特色——“文憑”加“人脈”?
        
         雖然EMBA教育,是西方管理教育中國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正是因為這種教育模式的“不究竟”,所以還是在推廣中暴露了一系列問題。有些問題是跟西方一脈相承的,有些問題是中國本土自然形成的。
         首先,教育目的問題。管理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知識的灌輸,不應該是“碩士文憑”,更不應該僅僅是為了交朋友,這些都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幫助管理人員提升管理智慧,解決實際問題。EMBA沒有把“解決問題”放在第一位,是脫離實際的教育。
         其次,西方中心化問題。管理因其“強實踐性”特點,并不存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管理理論”。而中國當今的管理教育,卻全盤拷貝西方,從課程體系到教學模式,從教師聘請到授課語言,從管理案例到課堂文化,無不照搬,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這種以西方為中心的管理教育,完全是“掩耳盜鈴”、本末倒置的。真正的管理教育,應該立足中國的實際、立足中國的文化。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注意適當的比例,中國歷史文化應該是主要的,西方管理知識應該是次要的。
         第三,教學方式問題。對于EMBA學員而言,他們大多是三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數十年,已經形成了較為牢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于他們的教育方式,應該完全不同于“還是一張白紙”的大學生或者MBA。然而,目前的EMBA教育卻仍然以單項灌輸知識的模式為主,缺乏觸及心靈深處的互動,因而很難見到實際的效果。
         第四,教師瓶頸問題。能繳納高昂學費參加EMBA學習的學員,無論是企業的高層,還是政府的高官,都可謂是“人精”。他們也許會在“管理知識”上比較欠缺,可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敏銳的直覺和較高的悟性,誰夠資格做他們的老師呢?僅僅靠淵博的知識,顯赫的地位,眩目的履歷是不夠的。作為EMBA的教師,他們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如今,各大商學院日益暴露的師資問題,可為證明。
         第五,教育產業化問題。中國的商學院在管理教育產業化方面,似乎取得了比西方更加燦爛的成績,一個又一個商學院的腰包都鼓起來了。毫無疑問,在一個正在轉型的市場經濟社會,管理人才是極其需要的,教育的產業化是擋也擋不住的潮流。其實,“教育產業化”本身也許并不算錯,關鍵在于我們要把“教育”,放在“產業化”的前面,沒有了“教育”,何以“產業化”呢?然而,目前,商學院在“產業化”方面可謂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而在“教育”的目的、功能、效率、效果等方面卻缺乏足夠的重視,這是多么令人擔心的事啊!
         第六,落實問題。EMBA即使真正領悟了西方管理的精髓,也很難在管理實踐中推行。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現在淺層的,譬如,與同事的溝通障礙(他們還沒有機會學習EMBA)、來自企業傳統習慣的阻力、來自商業環境的壓力、文化沖突等等。根本的原因還是現行的管理教育,并不能真正幫助學員領悟管理之道,從而在工作中做到得心應手、圓融無礙。我們經常發現一些企業家,學習EMBA之后,理論水平是上去了,可是企業卻做垮了。這樣的學習管理,還不如不學好些。
        
        
         三、 混沌中開——CEDP與祖師禪
        
         鑒于MBA/EMBA教育存在的問題,各商學院在強大需求的推動下,也在努力尋找更加適合國情的管理教育模式。于是,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其勢要超過MBA/EMBA。這些短期培訓項目,在國外稱為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高級經理人發展項目)。EDP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靈活配置教學內容,面向全社會招聘老師,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大的市場成功。然而,中國現有的EDP項目,擺脫不了MBA/EMBA的胎印,仍然走不出“西方”的樊籬。
         歷史上,佛教中國化的成功,應該以百丈懷海以后“祖師禪”的推出為標志。祖師禪被用來形容不落階漸、直了頓悟的宗門禪,以強調達摩西來、祖祖相傳的心法。只有祖師禪才能稱得上是“教外別傳”至極的最上乘禪了。祖師禪突出人性、人的價值和人的自我覺悟,大膽破除外在的權威和偶像,甚至要“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這種特色對整個亞洲思想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的管理教育同樣呼喚“祖師禪”。CEDP(China Entrepreneur Development Program 中國企業家深造項目),就是因應時代需要而推出的中國化的管理教育項目,他將引領優秀的中國企業家頓悟管理的祖師禪。
        
         CEDP——中國化的管理教育
        
         管理教育的問題,首先是一個“主體”的問題,誰來學習,誰要學習,為誰學習,學習者誰,這些問題必須搞清楚。失去“主體”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失去“主體”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中國管理教育的主體,毫無疑問,應該是那些參與經營實踐的中國企業家。他們的血管中流淌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不斷的血脈,他們的基因中傳承了悠久中國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他們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他們經營著土生土長的企業,他們面臨著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他們才是急需管理教育的一群人。只有認識到“中國”,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主體。
         其次,是個“化”的問題。MBA/EMBA所傳授的管理知識固然是西方三百年企業管理經驗的總結,確有其高明之處。盲目照搬的錯誤在于,一個是“主體”缺位——忘記了學習的目的;一個是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化”的方法。為了解決問題,不僅要學習西方的管理經驗,而且學習東方的;不僅要學習現代的,而且要學習古代的。總之,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認識實相,我們要向一切有智慧的“善知識”學習,學習的方法就是“化”。
         中國化的管理教育,至少應該堅持如下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簡易化。管理理論要簡易化,化繁為簡,直至本質。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員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而不是為了理論而理論。那些將管理理論數學化、哲學化、玄妙化、模式化的傾向,都不是正確的方向。
         第二,現代化。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教育方法要現代化。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傳統和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去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許多現代的管理問題,在中國歷史上都可以找到答案。我們的祖先是智慧的,應該積極地學習傳承、發揚光大。
         第三,本土化。對于西方乃至全世界優秀的管理理論、實踐經驗和教育模式,我們都應該本著“拿來主義”精神,開放地吸收、借鑒,為我所用。對于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所謂先進理論或模式,必須毫不猶豫地加以拋棄。
         第四,生命化。管理教育的實踐要逐步理論化、系統化、生命化。沒有一種管理教育是最好的。只有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完善的管理教育,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固守某種模式,必然失敗;只有開放,才能基業常青。
        
         CEDP與祖師禪——事事無礙的學習
        
         祖師禪的境界在于“事事無礙”,也就是不僅在道理上圓融剔透,而且在做事上得心應手;不僅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而且能在實踐中時時生出新的理論;不僅能隨時拿起,而且能隨時放下。管理教育如何從“如來禪”,走向“祖師禪”呢?
         明茨伯格提出了八條建議:1、管理教育應該限定在實踐中的管理者的范圍內;2、課堂應該把管理者的經驗運用到他們的教育當中;3、洞見性的理論有助于管理者理解他們的經驗;4、從概念性見解的角度對經驗進行深思熟慮的反思是管理學習的關鍵;5、“分享”他們的能力會提高管理者對于他們的實踐的留意程度;6、除了課堂上的反思,還要從對于組織的沖擊中得到學習;7、上述所有建議都應該被融合到一個“有經驗的反思”的過程中;8、課程、結構和教師隊伍相應地要從支配的設計轉變為靈活的促進。
         CEDP(中國企業家深造項目),不僅吸收了明茨伯格的全部建議,而且更接近“祖師禪”的精妙。CEDP的特色,可以概述如下:
         在教學目的上,明確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問題包括企業管理問題、個人思想認識問題、知識問題、覺悟問題等等。教育要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在教育對象上,僅限于有資深管理實務經驗的優秀企業家群體,他們應該是有錢、有閑、有才、有道、有心的“五有”人才。他們已經成功但并未滿足于成功,他們對于人生充滿疑惑,他們對于未來充滿好奇,他們在“尋找”某種東西。
         在教學內容上,不拘一格,量身定制,直至本質。70%的中國文化,30%的西方文化,組合成一個智慧的體系。教學內容不是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智慧的啟發與感悟。譬如,易學、中醫、經史子集、毛澤東思想、西方文明的反思等均將成為重要的內容。
         在教師敦聘上,重視明師大家,和而不同。變“名師”為“明師”,反映了CEDP的獨特之處。老師必須具足智慧,在思想高度上“明白”,才有可能引導學員深入地學習和思考,以致“更上一層樓”。
         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學習、工作與生活的融通。學習不是工作生活之外的負擔,而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學員在學習中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在學習中體驗生活的真正樂趣。將學習融入生命之中,不亦樂乎?
         在心智模式上,通過禪的修煉,引導學員真參實悟,破除權威,破除迷信,破除習慣性的思維,破除一切假相幻相,以致“引爆激情、頓開智慧”,從心底一一流出自己覺悟之本來智慧。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釋迦牟尼佛覺悟后,說了一句名言:“異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攀緣,不能證得。”茫茫人海,蕓蕓眾生,從生到死,四處攀緣,尋來尋去,最終發現珍寶原來就在自家后院。歷代禪宗祖師“柱杖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的精神動力在哪里?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管理教育,其實不僅僅是管理的教育問題,更應該是“心”的教育問題。唯有“心”的覺悟,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我;唯有“心”的覺悟,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世界;唯有“心”的覺悟,我們才能真正圓融無礙;唯有“心”的覺悟,我們才能真正快樂逍遙。唯有“心”的覺悟,我們才能真正心甘情愿、多快好省地為人民服務!
        
        
        
         (文/ 黃東濤 2007/03/05)
        
        
    2009/2/26 18:38:41

     

    · 在職研究生學位、博士生學位招生信息    
    · 北京大學企業培訓合作 | 清華大學企業培訓合作  
       

    主題:從MBA、EMBA到CEDP_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大趨勢_黃東濤
    總裁班視頻播放高端培訓下載行業資料 | 查看&發表評論
     
     
     
    企業戰略 | 企業改制 | HR工具 返回列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發表評論
     
     
     聯系我們 | EMBA |  清華大學總裁班 | EDP | 培訓報名 | 清華內訓 | 培訓課程指南 | 項目合作
    網絡實名:“巔峰培訓網”“顛峰人力資源網” 京ICP備05048987號 巔峰培訓網
    Copyright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看污污的网站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精品国精品国产|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