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Sheng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4分 |
注冊:2007-8-20 |
發表:1(1主題貼) |
登錄:1 |
|
|
認證防騙有八問 |
由于惡意模仿等原因,致使許多認證同名,且名頭越來越具有誘惑性,假的認證比真的認證還貌似權威,使許多學員無法鑒別真偽。總結各種常識,只要八問,即可從根本上防止上當受騙:
一、 問機構底細
問:你們的認證是哪家機構搞的?知識研發、證書頒發、跟蹤服務是同一家嗎?不要
含混,這些機構的具體名稱——注冊名稱和公章上的名稱是什么?
注意:有些機構只說大的不說小,例如,把“人事部人才流動中心中心培訓處商務策劃師資質認證辦公室”說成是“人事部”認證,聽著很權威,帽子很大,再細問是下屬的事業單位——人才中心,再細問是內部一個職能部門——培訓處,再細問是部門外貼的一個口頭成立的虛部——認證辦公室,這個所謂“商務策劃師資質認證辦公室”根本沒有公章,也沒有正規編制,再細問是這個虛部掩護下的一家外掛公司。國家人事部多次下發禁止事業單位搞社會培訓,還是沒有阻止這幫人繼續私下擾亂市場。
有些為了經濟利益臨時拼湊起來的認證機構,往往是:知識研發者不明確,證書頒發者又是另一家,跟蹤服務要么沒有,要么是終端培訓機構湊合出來的名堂。假認證的明顯標志是處于組織分裂狀態。指望三合一的機構能把認證長期化,那是幼稚的,世界上沒有拼湊出來的認證主體。短命的認證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國際上認證從來都是專業化的民間專家團體所為,這些專家都是專業領域里的“釘子戶”,用一生心血來升級認證知識體系。
這種三合一的利益集團,其行為及其短期化,非常害怕競爭對手,往往因心虛而導致賊喊捉賊。那篇題目為《數家行業標準各異 "同名"認證讓人眼花》的新聞就包含著一個典型的賊喊捉賊的例證,文中的劉彥生就是主人公——靠強權搶奪合作伙伴業務,甚至注冊與人家相近的商標(人家WBSA,他用CBSA),還要把人家的國際行會說成是大連人注冊的公司,而實際上他的“認證辦公室”根本就沒有編制,更談不上注冊……。先前他還盜用人事部的名義在報紙上發表“國際字樣的認證多有問題”的新聞訪談。這樣的人,人事部應當追究他的行為,否則太影響國家政府形象。況且,權力租賃是多數腐敗的溫床。
二、 問證書性質
問:你們頒發的證書是什么性質的?是培訓證書?還是職業資格證書?還是技術水平
證書?證書的依據是什么?
注意:培訓證書不能作為認證形式。職業資格證書需要有政府的市場準入的法律法規,即沒有該證書不能就業、執業。技術水平證書需要有專門技術,需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證。除此兩種證書之外,其他證書都是把培訓證書包裝成的認證,是屬于偽裝行業標準的欺騙行為。
三、 問知識內容
問:你們的認證理論是自主知識產權嗎?有沒有盜用別人的知識?知識更新嗎?更新
機制是什么?
注意:市場上同類認證往往源于一兩個知識體系,更多的認證是盜用先行者的知識體系,容易造成知識產權糾紛尚且不說,對于獲證者而言,盜用的知識體系有兩個嚴重的風險:一是離開原創基礎的知識無法進行持續升級,不升級的知識無法給獲證者提供永續服務;二是非法盜用別人知識的認證是一件丟人的事,獲得證書的學員將在市場上蒙受恥辱。“我學的是原創,你學的是盜版,我們知識升級了,你落后了……”聽了這話,多犯堵?老板怎么看你?同事怎么看你?是不是買的假證?說不清楚。
四、 問技術服務
問:認證后有哪些服務跟進?服務技術有自主知識產權嗎?服務技術是由發證機關掌
握的嗎?可以簽定技術服務協議嗎?
注意:認證的本質是一種職業技術服務的契約,培訓考試后就頒證,頒證意味著服務結束,這樣的培訓不能算是認證。職業資格認證需要有特權根據,技術水平認證需要有職業技術依據,所以,服務或者靠法律,或者靠職業技術,而不是所謂“資料”。技術服務必須與發證是同一個機構所為,靠特許機構自行搞的服務不能成為認證契約內容。學員不僅有權簽定培訓協議,而且還要簽定技術服務協議。培訓協議是和培訓公司簽定的,技術服務協議是與證書發放機關簽定的(發證機關對培訓機構有授權也可,但需要有技術授權書,技術產權需要經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
五、 問費用構成
問:我認證所交費用的結構有哪些?你們沒有技術服務為什么還要收那么多錢?
注意:認證所交納的費用總體上是三個部分:培訓、頒證、服務。在技術水平認證方
面,低價格的認證都不是認證,因為技術服務的成本較高,低價不可能在經濟上可行。高價格,但沒有技術服務的認證都是在賣證,高價格的多數原因是:認證所需要的三個方面是多方利益組合而來的,分錢的人多,甚至個別的官僚還在其中夾雜著腐敗行為,所以,必然價格高。這類假認證機構維持其價格高的主要支撐點只能靠證書的公章,他們的叫賣主題詞往往是:“官方的權威”,“官方的合法”,根本不談產品和服務。
六、問企業認可
問:你們憑什么讓用人單位認可我的證書?你們向企業推廣技術嗎?還是向企業發布文件?
注意:真正政府推動的認證,必然要向用人單位發紅頭文件,使用人單位識別證書。技術水平認證機關,就必須將自己的核心技術向用人單位推廣,用人單位為了更好地使用此技術才能去招聘掌握此技術的人才。
七、 問機構道德
問:你們憑什么貶低其他認證機構?你們在知識、技術、服務、長遠性等方面和人家
有比較嗎?
注意:越是假認證,越是離開認證的核心價值,大肆吹噓其背景,并貶低同行。學員應要求機構就實質方面與同行比較,并拿出可信的證據來。
八、 問權益保障
問:你們能保證你們的認證存在多少年?中途倒閉后,你們賠償我多少損失?
注意:認證不再延續下去的證書將一文不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