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青年 |
|
等級:論壇游俠(一級) |
積分:218分 |
注冊:2005-1-21 |
發表:60(46主題貼) |
登錄:26 |
|
|
企業高管的人脈學 |
(Alison Maitland)
Deric Quaile先生現在轉而信奉起 “人際網絡”。曾經擔任殼牌公司林業部首席運營官的他,去年才回到英國。不過自從在他督管完了本部門的出售事宜,他的職位也隨之消失了。
出生于津巴布韋的Quaile先生已經49歲了。于是他從自己聯系人名單上的6個英國人著手,開始求職生涯。
“我也有過人際網絡,但都在一個錯誤的地方,錯誤的行業”,他說道。“我不得不從一張白紙開始重新建立我的人際網絡,這著實讓人生畏”。
回復招聘廣告,聯系獵頭公司,最后都付諸流水。他最初嘗試通過人際網絡來找工作,但一無所獲。最后,他在名單上第163位聯系人那里找到了幸運。這位在殼牌公司擔任環境經理的聯系人,開啟了一扇機會之門,讓Quaile先生找到了目前在全球保護組織IUCN(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的工作。該組織總部在瑞士。
Quaile先生約那位聯系人喝咖啡,想了解一些關于環境方面的人脈,而后得知殼牌公司正計劃臨時派人到IUCN工作,以幫助他能夠發展在業內關系。于是,Quaile先生就申請了這個職位,且如愿以償。
一名高級經理人卻沒有現成的人際網絡,這可能會讓人會感到有些驚訝。但是Quaile先生的經歷卻并非非同尋常。
“很多經理人完全專注于他們的職業或者工作,一旦出現什么偏差,他就會陷入一種孤立的境地”,獵頭公司Odgers Ray Berndtson董事會負責人維杰尼亞•波特姆勒(Virginia Bottomley)說道。
她說,長居高位后,人們會發現自己很難重新開始。不過獵頭公司比較青睞那些人脈關系廣泛的職位申請人。
“如果你要任命什么人,假如這個被任命的人大家都認識,那么客戶會感到寬心且有信心”,她說道。
之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DBM公司的高級顧問斯圖兒特•林登斐爾德(Stuart Lindenfield)向Quaile先生建議說,應該注重培養人際網絡。性格外向的林登斐爾德先生辦了幾個旨在培養人際關系的討論小組。他曾經創辦了一個探戈舞俱樂部,目的是想“在舞廳里一列列地翩翩起舞,從臨晨2點一直跳到黃昏”。
他表示,善于交際的人就不需要費那么多勁了,但他們對交際必須充滿自信且激情洋溢,即使遭到拒絕,也能很快恢復狀態。
“在一個公司的環境里工作了25年后,人們會認為自己是企業機器的一部分,然后就很難評估出真正的個人成就和自身價值”,他說道。
林登斐爾德先生表示,職位上的頭銜很具有局限性。一個公司,可能會有400多個被稱為“項目經理”的人。
在他的講座上,他會讓參加者用不多于7個詞,來概括他們所能提供的東西。以后他們就可以把這些詞印在他們的名片或者會議的名牌上,給新結交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培訓專業人員的專家”被選為最佳概括語。一個富有幽默感的會計師夢想自己能夠做大“更多價值,更少增值稅”。其他話語就有些平淡,比如“為組織結構創造積極力量”等。
在構建人際網絡的同時,他還喜歡另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依賴于在會議中遇到同行等這樣的“常規性推想”。家庭,老同學,大學朋友,甚或在興趣活動中,比如說探勘地上坑洞(potholing)運動或者寫生等結識的新朋友,可能都非常有用。
林登斐爾德先生也是網絡交友的簇擁者,他推薦了兩個專業的交友網站:LinkedIn和 Ecademy。他說,把個人簡介放到互聯網上非常重要,因為聯系人可以據此查找你。“如果他們要費力尋找一些與你相關的資料,這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他問道。
Quaile先生的體會是:“假如只是舉手之勞,人們還是很樂意伸出援手的。但是你不要把自己的困難轉嫁給別人。你應該征求他們意見。不要問個沒完沒了,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
他說大部分收獲都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我想找一位環境方面的人士,費很大勁都沒有找到。沒想到低頭一看,我發現那個人的女兒和我女兒竟是同班同學”。
“其實答案就在你眼前,不過你已經翻遍了每塊石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