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分享下我對于讀書學習的理解 |
分享下我自己對于讀書和學習的理解
1、過去的世界,知識是被壟斷在少數人手里的,因為讀的起書的人很少,這些人把握了話語權,從而顯得特別牛逼和傲嬌,見解也確實高于很多人,于是覺得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甚至血統基因也比別人聰明優秀——其實這都只是一種虛幻的認知罷了。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微博等自媒體起來以后,很多我們曾經覺得牛逼的人物,其實也很傻逼的關鍵,并非是他們很牛逼,而是因為掌握了稀少的資源和信息,然后構建了門檻,讓社會覺得他很牛逼。
2、但是隨著獲取知識門檻的不斷下降,同時互聯網的出現,又使得信息世界越來越平,話語權不在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決定你這輩子是否跟人不一樣的核心已經并不在于你是否能接觸到更高深莫測的知識或者進入什么樣子的學校,而在于你自己的具體選擇——你選擇看什么樣子的東西,接觸什么樣子的知識,關注什么樣子的人,進入什么樣子的圈子,最終決定了你這輩子會成為誰。
3、你的選擇、你的眼界、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決定你最終的狀態。這個世界走到今天,已經不是“能不能讀書、要不要學習”的問題了,而是你愿意選擇誰的問題。珍惜這樣子的世界,他是五千年來未有之格局。這段話其實還有個很重要的潛臺詞就是——現在的世界知識已經泛濫、你也沒有多少時間去讀書和學習了、大部分世面的書都很垃圾、很多的老師也很草包……這個是現實。所以讀書和學習本身并不能讓你變得更美好,關鍵是讀什么書、聽什么課、和誰一起學。學會選擇,變得十分重要,選擇也是需要能力的。
4、世界變得很快,之前你認為是經典的書,用不了三年,變成雞肋,甚至成了反面教材。一本書還沒讀完,他寫的世界就結束了。如果還是選擇跟古人一樣期望通過讀書本身去了解世界,我個人感覺大面積是跟不上時代的節奏的,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辦法,應該有以下幾個:
第一是認識那些有豐富經歷和對世界認知的人,去跟他們交流,去跟他們思辨,他們告訴你的事物,一定比你讀幾本書有價值,因為都是外界告訴你的東西,看書不如聽人扯淡,更快更有價值。比如聽專家的講課,必須是要有互動交流,最好是能多次。
第二就是自己去實踐,去經歷,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個是現實。懂再多的道理,你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讀書~做事~哪怕是錯誤的事情,只要不是大坑,都可以去嘗試,比讀書更有意義。
第三就是針對性讀書學習,碰到問題,再讀書/聽課/請教,比為讀書而讀書好一百倍。我每次碰到一個問題想不開,我就會把這個問題所有涉及到的面都給去了解了,互聯網給了足夠的工具,讓你去了解和認識。這樣認識世界的方式,會讓你更快更好甚至更全面。
如果還有第四個的話,就是多看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不了解的書,多認識一些跟你性格不同,癖好不同的人。人如果總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都是看自己喜歡類型的書,最終的結果,其實只會讓你的世界越來越狹窄很平庸,年輕人盡量不要給自己設限,世界很大,很多你不認識不了解的東西,并非是不好的,甚至并非是你不喜歡,只是你不了解而已。這個跟談戀愛是有點像,所有你覺得很好很愛的人,其實大抵并非是他很好你真的很愛,只是你未曾遇到更好更愛的而已,人生多走多看多認識多理解,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最后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樣子的生活了,什么都未曾經歷,是不可能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生道理,大抵就是如此而已。
(江南憤青)
能源企業家生態圈
北大教授陳平原:我為什么反對一流學者當校長
全球商業思想家學者項目開班安排
習總提到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是誰?
|
[本貼被作者本人于2018/5/21 16:46:34編輯過] |
|